收藏 分销(赏)

112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报告及其临床合理应用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3211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2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报告及其临床合理应用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12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报告及其临床合理应用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12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报告及其临床合理应用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当代医药论丛 2023 年 第 21 卷 第 12 期药物与临床110志,2019,14(5):327-331.3曹卫红.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泼尼松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 IL-18、CXCL16、BIyS 水平的影响 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9):1389-1390.4任伟,樊丽娥.清热祛瘀益肾汤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及 C 反应蛋白的影响 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5):759-761.5肖李艳,陈勇,王爱国.早期、足量应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对增殖性狼疮性肾炎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2):58-61.6马志俊,李娅,金立民.

2、百令胶囊联合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及对免疫学指标和血清 IL-18、IFN-的影响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23):2533-2536.7雷雪姣,任莉,李栋.吗替麦考酚酯诱导后长期维持治疗对增生性狼疮性肾炎预后的影响 J.海南医学,2018,29(10):1372-1375.8龙涛,潘岳兰.狼疮性肾炎应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 醋 酸 泼 尼 松治疗的临床分析 J.医学美 学美容,2019,28(8):54.9关毅标,罗福漳,李艳华.环磷酰胺联合来氟米特对狼疮性肾炎患者 24 h 尿蛋白及血清 2微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10):10-13,1

3、9.10 王尚飞.益气滋阴祛瘀方联合注射用环磷酰胺对阴虚内热、瘀血痹阻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6):64-66.11 曹红娜.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分别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效果比较 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7):137-139,143.12 王健,石慧婧,李娜.环磷酰胺联合雷公藤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 CXCL166、RF、MMP-9 以及 TIMP-1 的影响 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10):1073-1076.13 邓红颖,丁新志,丁香.环磷酰胺联合他克莫司影响狼疮性肾炎患者 T 细胞和 IL-

4、17 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16):1720-1723.14 曾瑜,夏航彪,韩雨梅.狼疮性肾炎应用他克莫司联合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分析 J.医药前沿,2021,11(28):106-107.15 尹飞挺,孙洪芹.来氟米特联合环磷酰胺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效果 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3):4-7.112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报告及其临床合理应用分析冯兆松(建湖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建湖224700)摘要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促进其临床合理应用的措施。方法:选取 2020

5、年 11 月至 2022 年 2 月建湖县人民医院上报的 112 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 ADR 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 发生时间、涉及药品、累及系统与临床表现、ADR 的发生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上,ADR 发生率较高的年龄段为 60 岁和 10 岁,分别占 23.21%、20.54%;性别上,男女比例为 1.24:1;给药途径上,静脉滴注占 92.86%,口服占 4.46%,肌内注射占 1.79%,皮下注射占 0.89%;发生时间上,给药 1 h 发生 ADR 占 54.46%,给药 1 h 1 d 发生 ADR 占 21.43%,给药 30 d 发生

6、ADR 仅占 0.89%;药物品种上,共包括 13 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占比例较高的为头孢曲松、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头孢呋辛,分别占 25.89%、19.64%和 13.39%;累及的系统上,皮肤与附件占 48.21%,消化系统占 15.18%,全身占 10.71%,神经及外周系统占 7.14%,心血管系统占 6.25%,其他系统所占的比例较小;发生原因上,用药时间过长占 24.11%,滴注速度过快占 23.21%,药物浓度过高占 21.43%,用药剂量过大占 12.50%,未能及时停药占 9.82%,未问清药物过敏史占 4.46%,用药前未进行皮试占 4.46%。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

7、 ADR 在老人和儿童中的发生率较高,静脉滴注是引起 ADR 的主要给药途径,且 ADR 多发生在给药 1 d 内,主要累及皮肤与附件、消化系统等,其中引起 ADR 的药物品种以头孢曲松、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呋辛等为主。加强监管,明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适应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患者的病情严格选药、给药,可减少 ADR 的发生。关键词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629-(2023)12-0110-04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种含有头孢烯成分的-内酰胺类抗生素,其对细菌细胞壁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破坏和阻止细菌细胞壁的

8、合成,从而快速有效地杀死细菌。此类药物具有较长的半衰期,生物利用度高,耐酸耐酶,药物毒性小,安全性高,临床效果突出,因此在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临床防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然而,随着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频率的逐年上升,临床上关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ADR)的报道也逐年增多。如何减少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ADR 的发生,使其在临床上得到更加合理的应用,是医院抗菌药物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 2020 年 11 月至 2022 年 2 月 112 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 ADR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 ADR 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促进其临床合理应用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9、。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 2020 年 11 月至 2022 年 2 月上报的头当代医药论丛 2023 年 第 21 卷 第 12 期药物与临床111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 ADR 患者 112 例,其中男性 62例,女性 50 例;年龄 3 85 岁,平均(38.746.93)岁;原发病类型:支气管炎 4 例,泌尿系统感染 9 例,肺部感染 21 例,发热 8 例,上呼吸道感染 9 例,肺炎 7 例,扁桃体炎 6 例,上呼吸道感染 18 例,其他感染 30 例。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1.2.1 纳入标准 (1)患有感染性疾病者;(2)具有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适应证者;(3)由头孢菌

10、素类抗生素引起 ADR 者;(4)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期间未应用其他药物者;(5)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者。1.2.2 排除标准 (1)伴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受损者;(2)伴有意识异常或精神类疾病者;(3)伴有恶性肿瘤者;(4)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禁忌证者;(5)由多种药物联用引发 ADR 者;(6)未遵医嘱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者。1.3方法对我院 2020 年 11 月至 2022 年 2 月上报的 112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 ADR 患者进行统计分析,通过 Excel 表格分析并记录 112 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 发生时间、涉及药品、累及系统与临床表现、ADR 的发生原因

11、等相关信息,并提出降低ADR 发生率的针对性措施。2结果2.1112 例患者年龄与性别的分布情况在年龄分布方面,112 例发生 ADR 的患者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年龄 60 岁的患者,占 23.21%,其 次 为 年 龄 10 岁 的 患 者,占 20.54%,年 龄31 40 岁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最低,仅为 6.25%;在性别分布方面,男性占 55.36%,女性占 44.64%,男女之间的比例为 1.24:1。详见表 1。表 1 112 例患者年龄与性别的分布情况年龄性别(例)合计(例)构成比(%)男女 1 01 31 02 32 0.5 41 1 2 01 091 91 6.9 62 1 3

12、 0651 19.8 23 1 4 04376.2 54 1 5 0751 21 0.7 15 1 6 0861 41 2.5 0 6 01 41 22 62 3.2 1合计6 25 01 1 21 0 0.0 02.2112 例患者给药途径的分布情况112 例发生 ADR 的患者中,共涉及 4 种给药途径,其中静脉滴注给药所占的比例最高,达 92.86%,其次为口服给药,占 4.46%,所占比例较少的为肌内注射与皮下注射,仅占 1.79%和 0.89%。详见表 2。2.3112 例患者用药后 ADR 发生时间的分布情况在 112 例发生 ADR 的患者中,有 54.46%的患者给药 1 h

13、发生 ADR,21.43%的患者给药 1 h 1 d发生 ADR,10.71%的患者给药 2 3 d 发生 ADR,仅有 0.89%的患者给药 30 d 发生 ADR。详见表 3。表 2 112 例患者给药途径的分布情况给药途径合计(例)构成比(%)皮下注射10.8 9肌内注射21.7 9口服给药54.4 6静脉滴注1 0 49 2.8 6合计1 1 21 0 0.0 0表 3 112 例患者用药后 ADR 发生时间的分布情况给药后 A D R发生时间合计(例)构成比(%)1 h6 15 4.4 61 h 1 d2 42 1.4 32 3 d1 21 0.7 14 7 d1 08.9 38 1

14、 5 d21.7 91 6 3 0 d21.7 9 3 0 d10.8 9合计1 1 21 0 0.0 02.4引起 ADR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分布情况112 份 ADR 报告中共涉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3种,包括第 1 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2 种、第 2 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5 种、第 3 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5 种、第 4 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 种,其中第 3 代的头孢曲松所占比例最高,达 25.89%,其次为第 3 代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第 2 代的头孢呋辛,分别占 19.64%和13.39%,所占比例较低的为第 2 代的头孢尼西和第 1代的头孢拉定、第 2 代的头孢丙烯、第 3 代

15、的头孢地尼,分别占 0.89%、1.79%、1.79%、1.79%。详见表 4。表 4 引起 ADR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分布情况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合计(例)构成比(%)第 1 代头孢拉定21.7 9头孢唑林65.3 6第 2 代头孢呋辛1 51 3.3 9头孢替安87.1 4头孢尼西10.8 9头孢丙烯21.7 9头孢西丁32.6 8第 3 代头孢曲松2 92 5.8 9拉氧头孢32.6 8头孢他啶1 31 1.6 1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 21 9.6 4头孢地尼21.7 9第 4 代 头孢噻利65.3 6合计1 1 21 0 0.0 02.5112 例患者 ADR 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的分布情况

16、当代医药论丛 2023 年 第 21 卷 第 12 期药物与临床112表 5 112 例患者 ADR 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的分布情况累及系统临床表现合计(例)构成比(%)全身性反应过敏性休克、寒颤、畏冷、全身发热等1 21 0.7 1泌尿系统尿频、尿急、局部水肿、血尿、肾功能异常等54.4 6神经及外周系统四肢麻木、兴奋、言语不清、头晕、头痛、头胀、意识障碍、乏力、昏迷等87.1 4血液系统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凝血时间延长、出血等32.6 8消化系统胃部不适、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1 71 5.1 8呼吸系统憋气、气促、呼吸困难、咳嗽等21.7 9心血管系统胸骨后烧灼感、心律不齐

17、、胸闷、心悸、心慌、心动过速等76.2 5皮肤与附件皮疹、皮肤瘙痒、皮肤红斑、红肿、荨麻疹等5 44 8.2 1其他系统肌肉痛、耳鸣、淋巴结肿大、双硫仑样反应(四肢乏力、胸闷、恶心、呼吸困难、面部潮红、多汗、口唇发绀、血压下降等)、肝功能异常等43.5 7合计1 1 21 0 0.0 023.21%。儿童由于身体尚未完全发育,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和免疫机制还处于不完善阶段,其机体对抗生素的适应能力相对成人要低许多,因此用药后更容易发生 ADR5。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免疫力下降,对抗生素的适应能力远不如青壮年,因此用药后也更容易发生 ADR6。在性别上,112 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8、所致 ADR 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4:1,男性略多于女性,但男女 ADR 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在给药途径方面,主要有静脉滴注、口服、肌内注射及皮下注射 4 种给药途径,分别占 92.86%、4.46%、1.79%、0.89%,表明静脉滴注是导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出现 ADR 的主要给药途径,这主要与目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有关。在 ADR 发生的时间上,75.89%患者的 ADR是在给药 1 d 内发生的,仅有 0.89%的患者在给药 1个月后才出现 ADR。因此,对于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患者来说,在给药 1 d 内要加强观察,积极预防ADR 的发生,一旦发现 A

19、DR,需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在药物品种的分布上,共涉及 13 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中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占的比例较高,分别为 25.89%、19.64%。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均为第 3 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全身各个部位的感染,在临床各个科室的应用较为广泛,因此其 ADR 的发生率也相对比较高。在ADR 累及的系统方面,皮肤与附件所占的比例最高,达 48.21%。皮肤与附件的 ADR 通常可以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更易于做出判断,因此上报率也相对较高。本研究中,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发生 ADR 的原因均为不合理用药,如用药时间过长、滴注速度过快、药物浓度过高

20、、未问清药物过敏史、用药剂量过大、用药前未进行皮试、未能及时停药等。合理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降低其 ADR 发生率的关键所在。2.6ADR 发生原因的分布情况在 112 例发生 ADR 的患者中,24.11%患者的ADR 是由用药时间过长引起,23.21%患者的 ADR 是由滴注速度过快引起,21.43%患者的 ADR 是由药物浓度过高引起,其余患者的 ADR 是由用药剂量过大、未能及时停药、未问清药物过敏史、用药前未进行皮试引起。详见表 6。表 6 ADR 发生原因的分布情况原因合计(例)构成比(%)用药剂量过大1 41 2.5 0用药时间过长2 72 4.1 1未问清药物过敏史54.4

21、 6未能及时停药1 19.8 2滴注速度过快2 62 3.2 1药物浓度过高2 42 1.4 3用药前未进行皮试54.4 6合计1 1 21 0 0.0 03讨论随着近年来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数量和频率越来越高,抗生素所致 ADR 及不合理应用的相关报道也越来越多。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具有广泛抗菌谱的半合成抗生素,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但其过量使用、长时间使用或不合理使用等均可引发 ADR,包括皮肤红肿、瘙痒、恶心、呕吐、心动过速、胸闷、肾功能异常、尿频、发热、过敏性休克、四肢麻木、血小板减少、出血、咳嗽、气促、肝功能异常、双硫仑样反应等2-4。积极分析和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ADR 在患者年

22、龄、性别、给药途径、发生时间、药品分布情况、累及系统、发生原因等方面的信息,对降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ADR 的发生率有重要的作用,能为临床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帮助。本研究在对 112 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 A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中发现,年龄 10 岁与 60 岁的患者 ADR 的发生率相对比较高,分别为 20.54%和112 例患者的 ADR 累及多个系统,其中 48.21%的患者 ADR 累及皮肤与附件,15.18%的患者 ADR累及消化系统,10.71%的患者 ADR 累及全身,仅有1.79%的患者 ADR 累及呼吸系统。详见表 5。当代医药论丛 2023 年 第 21

23、 卷 第 12 期药物与临床113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不合理用药是导致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发生 ADR 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临床合理用药尤为关键,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头孢其使用方法、剂量、适应证及禁忌证等均有所不同,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医生必须对每一种头孢的各个要素了如指掌,包括给药方式、剂量、适应证、禁忌证、药效、作用机制、注意事项及可能引发的 ADR等,同时应根据不同的疾病及患者个体选择最适合的药物,以提高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减少ADR 的发生7-9。此外,在临床应用中,必须区别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其他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功效,

24、避免出现药物混用和乱用现象,防止因药物混用、乱用而引发 ADR10。(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华法林、阿司匹林、肝素等一些常见的抗凝剂混合使用时,可引发出血等 ADR。因此,临床上必须警惕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抗凝剂的混用,以减少出血的风险11。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碱性环境中存在较大的分解风险,因此临床上必须禁止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氨茶碱等混用,以防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发生分解反应12。(3)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品种多,临床应用前除了必须掌握药品的性能和基本特征外,还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生理机能、免疫机制及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综合性分析,且必须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综合性分析

25、结果选择最恰当的头孢品种进行治疗13-14。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时,必须注意控制滴注速度,避免因滴注速度过快而引发 ADR,同时药液必须现配现用。此外,必须叮嘱患者不可在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期间饮酒,不可摄入含有酒精的药物或食物,以防发生双硫仑样反应15-16。用药期间必须严格监测患者的各种实验室指标,包括肝、肾功能指标及血常规指标等17。综上所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广泛,使用量大,同时引发的 ADR 也相对较多,因此必须加强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的监管力度,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禁忌证,加强处方审核工作,确保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上能够得到合理应用,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并减

26、少 ADR 的发生,保障用药的安全性。参考文献1唐桥明,廖定钦.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不良反应分析 J.北方药学,2021,18(5):151-152.2Hu X,Zhang YM,Liu X,et al.Investigation and suggestions on the labeling of 75 intravenous infusion anti-infective drug instructionsJ.Chinese Pharmacovigilance,2019,16(3):168-170.3邓昕,王丽,周淑娟.抗菌药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因素分析 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7、2021,18(3):21-25.4李韵梅,吴昊,张运如.探讨临床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致病因素、临床症状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J.中国处方药,2020,18(2):54-55.5沈正林,赵玉琴,叶秋芳,等.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0):164-166.6Cao F,Gong WJ,Wu FJ.From adverse drug reactions/events to see drug-related issue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s in our hospi

28、talJ.Journal of Pharmacoepidemiology,2019,18(1):39-43.7江铭玉,王剑凤,易锦文.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及其用药安全性评价 J.抗感染药学,2021,18(2):274-277.8朱莹,刘鑫炎,鲁继光.某院 2019 年急诊科 55 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J.抗感染药学,2020,17(9):1363-1366.9范宝川.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合理用药研究 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9):140-141.10 栗啸阳,郭代红,刘思源,等.13 458 例头孢

29、菌素类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20,29(3):166-170.11 赵红梅,胡睿婷.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1):184-186.12 朱桂军.某基层医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与干预对策 J.抗 感 染 药学,2022,19(2):297-299.13 柴艳冬,牛恒立,许颖,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21,47(7):910-912,916.14 文婧,冯婧,刘丹.145 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J.中国处方药,2022,20(4):74-76.1

30、5 Romano A,Valluzzi R L,Caruso C,et al.Evaluating immediate reactions to cephalosporins:time is of the essenceJ.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2021,9(4):1648-1657.16 蔡迪鸣.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研究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8):221-223.17 涂春蕾,周江妍,李文凡.靖安县人民医院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 1 860 例的不良反应分析 J.药品评价,2022,19(15):956-9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