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康有为新美术思想初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31908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有为新美术思想初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康有为新美术思想初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康有为新美术思想初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1文化传播提及康有为,人们更多想到其是一位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等。在对他林林总总的研究中,谈论美术思想的显为罕见,对其设计观点进行研究的更是寥寥无几。研究康有为新美术思想主要是阅读了王琥教授的设计与百年民生,书中提到康有为在其所著日本书目志中,将一切人为造美的手段都划归到了“美术”的范畴里,这即是“设计”概念所涉及范围。尽管这个概念还很粗浅,但也是康有为浅显美术思想中设计起源的第一步。虽然设计思想从人类主动造器的时候便开始产生,但“设计”这一名词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才传入中国。在这一时间段,由于历史原因而又相互交叉,使“美术”“工艺”“工业”“艺术”等词在一段时间内外延

2、和内涵的边界模糊不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笔者针对性地将焦点锁定在晚清民初这一时间节点康有为的新美术思想研究上。一、康有为新美术思想概念围绕着上述线索,翻阅康有为撰写的日本书目志,该书共分为15个门类。卷十三是美术门(方技附),该门类下囊括了18种类,有美术书、绘画书、模样图式、书画类、书画及墨场书、画手本学校用、音乐及乐曲、音曲、演体操书、游戏书、插画书、茶汤书(围碁附)、将棊书、占筮书、方鉴书、观相书、大茶书。在美术门(方技附)中,共记录了 633 种书,方技附类书籍 87 种。康有为在书中将中国儒学体系方技纳入了“美术门”中,这时“美术”涵盖的范畴较大。更准确地说,此时的“美术”所包含的内

3、容与现在“艺术”的所指范围大致相同。在日本书目志美术门(方技附)下面,单独收录了5本书籍,分别为维氏美学二册、美术新书普通学全书第十篇、美术应用二册、美术应用解剖学九鬼君演说之大意。维氏美学一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美论”,下册为“美术论”,内容更符合现在艺术所包含的内容。美术新书普通学全书第十篇中,主要描述当时西方绘画中最新颖的一些实用技术。美术应用解剖学共分为三章,分别为骨学、总被、筋学,将美术运用到解剖学中,更有利于解剖人员通过美术的实用价值对人体结构的了解,掌握人体解剖学。九鬼君演说之大意 主要是记录九鬼君所有的讲话内容。九鬼君是日本明治前期文部省教育行政官九鬼隆一,同时也是明治后期和

4、大正时期的美术行政家。可惜的是,美术应用一书目前没有找到,暂不知道书中的内容,但是从书名不难发现该书应该是介绍美术的实际应用功能,翻译成现在的含义就是实用美术。美术应用的对象必须包括使用该物品的人和造物主体的人,也就是说必须是具备人的创造行为,以及由人的创造所构成的各种设计现象。也就是说康有为的美术思想中不仅包含美学观念的建树,还涵盖了这种侧重于实用美术的介绍。恩格斯说:“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康有为新美术思想初探赵丽萍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康有为新美术思想研究”(KYCX22_2

5、289)。摘要:本文首次提出康有为新美术思想是中国近现代设计理论的源头,通过晚清民初时期社会物质、精神文明的现代化变革,探索康有为新美术思想产生的起源、质素、诱因,寻找环环相扣的逻辑进程、缘由;追踪近代中国设计史理论的发展脉络。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解决以下现实中的两个问题:一是厘清康有为新美术思想的概念;二是康有为新美术思想是近现代中国设计史论之滥觞的原因。关键词:康有为;新美术思想;设计史作者简介:赵丽萍(1991),女,汉族,安徽芜湖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传统艺术设计史。62文化传播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这说明在不同的社会实践和时代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理论基础

6、,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康有为从中汲取知识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条道路正是在文化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且在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中提出的。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主张对中国封建传统体制变革,这是与之前救国救亡运动的区别。在此之前,所有的起义、爱国运动都是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良与创新。而康有为的改革方案中,将政治体制的改革放在了国家变革的首要位置,同时提出了“以商立国”以及“发展工业”的主张,最终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想要国家富强,社会经济发展是首要,“以商立国”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商业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个部门密不可分。想要国家富强,社会经济发展是首要,“以商立国”则是社

7、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商业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个部门紧密不可分。康有为又提出:商之源在矿;商之本在农;商之用在工;商之气在路。矿、农、工、气与商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值得注意的是“商之用在工”,这里的“工”,即是工业;“用”即是实用、应用。将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制品转化为具有实用价值的商品,这一过程是具有经济属性的产销业态(虽然说从机器生产到工业化,再到商品的形成,这期间每个一环节、每个步骤都与设计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但却不容易被人意识到,这就是设计的产销业态,这里不展开阐述)。这些通过工业化进程生产出的应用商品,是为了满足人民基本的生活需求,是民生的基础。然而社会经济增长的根本

8、在于促进商品的销售,当商品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求后,想要人们再次消费,即满足人们对商品精神上的审美需求。康有为主张将美术与机器制造视为一体的工业化生产形式,正是表达了设计的本质是包含了工业制品的造型审美,从而提高工业生产商品的销售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康有为是中国近现代较早注意到将美术与工商实业联系起来的人,在他的美术思想中一开始就将设计的基本要素,如机器、工人、工艺等包含在内。他这种把“美术”视为“工科”的观点,便是近现代中国设计观点之滥觞。梁启超在读日本书目志书后中写道:“启超愿我农夫,考其农学书,精择试用,而肥我树艺;愿我工人,读制造美术书,而精其器用。愿我商贾,读商业

9、学,而作新其货宝贸迁”这里的“精其器用”是将器物精细化,为人所服务。所以在康有为的新美术思想中,从一开始就并不只是涉及书斋画室内的山水花鸟,而是事关机器生产、工业制造的设计创意与精细化建造技术。梁启超更是直接将“美术”之“美”,定格在“精其器用”上,就是通过精细化造物动作,使器物更加适合人用,这一标准正是设计的基本要素。这个观点既包括“人为用物”的实用性功能设计,也包括“物用为人”的适人性功能设计。用设计学的观点表述,即美术是以人的审美意识为设计主导,以材器的制造手段为实现条件的人为制造器物的“造美之术”。对于近现代中国设计史理论研究而言,康有为美术思想中的设计观点是一个特别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

10、,是近现代中国设计思想的重要起源之一,基本明确了现代中国设计史研究的对象、性质和基本路径。二、康有为新美术思想是近现代中国设计史论滥觞上文所述,康有为新美术思想是近现代中国设计史理论的源头之一。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阶段的时间划分,是指 18401949 年,即第一次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曹小鸥教授从设计史角度对这一时间界定指出:“中国现代设计的诞生应该始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开始,即 1840 年后。”从字面上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别扭的表达(我们几乎不说中国近代设计,而对应近代这个时间段的设计,在设计界通常称为民国的设计),虽然,笔者对于这种将设计领域的“近代”“现代”时间重新界定的观点持有

11、保留态度(用“社会性”解释“现代”含义中的社会属性,而忽略了时间性,这里不展开论述),但文中仍然将中国现代设计的起始时间划定在 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因为近代工业和近代科学技术是中国近代设计的支撑,所有一切机械化、规模化、批量化生产的近现代工业都与设计紧密相连可以说设计是工业之母,也可以说工业是设计之子我们所说的工业,指的就是工业设计。”如果说将工业化进程作为近现代中国设计的开始,那么从鸦片战争后,工业化就已经逐渐进入中国,为什么本文将康有为新美术思想作为近现代中国设计史理论的源头滥觞?宗白华先生认为:“实践先于理论,工匠、艺术家更要走在哲学家的前面。先在艺术实践上表现出一个新的境界,

12、才有概括这种新境界的理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惨败让部分国人意识到对国门外的无知,于是号召国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实现强国梦。同时63文化传播清政府认清了自身积贫积弱的事实,为了维护统治,解决内忧外患的困境,发起了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开办新式学堂,成立西学翻译机构培养翻译人才,派遣留学生和外交团到国外深入学习。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引进工业技术,创办军事、民用工业,但是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失败。洋务的设计实践行为在于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西方的先进技术的学习仅局限于模仿军事及相关的器物表层或者外观

13、上,不注重对制度层面的改革,一味地坚守陈旧的腐朽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没有对设计实践进行总结,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鸦片战争后工业设计行为是设计实践的探索,并不能上升到设计的理论。康有为从洋务运动中吸取教训及经验,认识到西方除了器物、技术的先进,政治制度也优于当时的中国。康有为接触了外来文化,学习到西方科学知识,感受到了西方资本的物质文明,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不重视制度的改革,在工业、科技方面照葫芦画瓢,民用工业无市场概念,与民生毫无联系,缺乏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于是,康有为在多次向朝廷的上疏中,提出爱国救国的各项主张,其中制造机器美术,鼓励发明设计,以及日本书目志中将实用美

14、术纳入美术门等观点,便是康有为最初的设计意识。这种为民之生计考虑的设计,才能称之为设计。用设计学视角分析,就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机器制造、工业技术是近现代中国设计实践的观点转型以及摸索。这种以封建制度为设计实践指导依据的探索注定是失败的。康有为总结洋务运动中的设计实践经验,提出以民为本,想要富国,先富民,而民之生计则是工业技术之根本。尽管维新变法失败了,但是其以“民生为本”的设计观念却是近现代中国设计史之开端。对于康有为美术思想中设计观点的形成很难给出绝对的界定,因为思想的萌发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在脑海中早就有思考。所以本文对康有为新美术思想的时间界定落实在第一次出现“美术”一词的书中,即日本书目

15、志。书中将一些人造美术的手段归纳到美术的范畴中,其中应用美术中的部分内容理应是近现代中国最早涉及的设计概念。后面主张的“实业救国”中所提倡的“制造机器美术”,使机器更加适合人用的实用性功能设计和适人性功能设计,更是成为近现代中国设计思想之源头。结语对于中国近代设计思想的理论研究,康有为的新美术观念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是传统手工业向现代化、工业化过渡的时期,同时也应该是中国近代设计实践上升到设计理论的源点之一。康有为最初的设计观点是在其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感受西方资本的物质文明,更重要的是批判地继承了早先洋务派的设计实践行为总结而成的。从一开始,康有为的设计观点不同于洋务派的“船坚炮

16、利”,而是包括我们今天认知的科学与技术。在西方工业文明不断地影响下,康有为对设计事物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即逐渐完善了自己最初的美术思想。康有为已经意识到:从“重农”向“尚工”的进化,是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在西方大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化进程中,实用美术必然是自己主张的“工业救国”生产形式的关键环节。康有为新美术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对现代社会的启发,都将是笔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1康有为.康有为全集第三集M.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彭卿.中国现代“美术”观念的形成及其演变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6.3李立新.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