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科学课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路径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31878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课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路径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学课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路径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科学课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路径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32-2023年第25期(总第365期)课堂教学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逐渐从仅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转变为重视学生科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能够促使其形成科学创新精神以及科研探究能力,同时还能加深其对相关科学原理与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其学习效率。小学科学课程知识与其他基础学科相关,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夯实学生的科学基础,能够促进其开展其他学科的学习。一、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应当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研究与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想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新课标提出,要提高对学生性格特点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考能力

2、,满足自身的好奇心与求知欲1。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能够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把盐放到水里这一课时,教师要明确主题,引导学生感知不同固体的本质,以加深其对“溶解”这一概念的理解。首先,教师可从生活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食物中的咸味,提出“为什么放进汤和菜中的盐,最终不再是白色颗粒状?”等问题。从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能逐渐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让其学会发现生活中较为常见却被忽略的科学现象,深化其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之后,教师可将提前准备好的烧杯、沙子、食盐以及玻璃棒等道具发放给学生,指导学生将适量的食盐与沙子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随后

3、倒入水并使用玻璃棒持续搅拌,同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比教师未搅拌的食盐水,观察、分析盐的溶解情况。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提出“玻璃棒搅拌是加快食盐溶解的唯一方法吗?除了使用玻璃棒搅拌外还能通过什么方法加快食盐的溶解呢?”等问题。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会提出“改变温度和水量是否能加快食盐溶解”的质疑,对此,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相应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引入对比实验法,让学生自主探究,以锻炼其实践能力,让其亲身经历验证质疑的过程,丰富其学习体验。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以温度为变量的对比实验时,教师要告诉学生注意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热水烫到自己或他人的情况发生。在实验课堂快结束时,教

4、师可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并对本次实验进行拓展延伸,提出“沙子为什么不能溶解呢?影响盐溶解的因素有哪些呢?”等问题,让学生交流探讨。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设计相应的实验,让学生对比盐、糖以及其他固体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并记录自己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在课上与同学和教师讨论。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能提升其对周边事物的观察能力,还能够不断提高其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学生的情绪、体验,导致学生无法充分掌科学课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路径探索洪颖摘要:小学科学是学生系统接触科学知识的

5、基础学科,对学生相关学科思维与知识体系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其认知世界的能力,还有助于其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文章从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学习主动性、生活实践能力、自主学习习惯等方面出发,探讨在小学科学课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路径,以供参考。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思维;培养路径作者简介:洪颖(1991),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第一实验小学。-033-2023年第25期(总第365期)课堂教学握科学知识,不能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这也会降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开展科学教学时,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

6、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培养其科学探究兴趣的同时帮助其充分掌握科学知识,并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让其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逐渐完善自己的科学认识。例如,在开展动物的庇护所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以及当前的季节进行教学设计,在导入、问答以及拓展延伸三个环节融入学生喜爱的元素,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初步了解了动物的基本分类以及不同类型动物的基本特征,因此,在开展 动物的庇护所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应侧重讲解动物与庇护所之间的联系。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播放相应的视频,让学生对鸟类、哺乳类动物以及鱼类的生活环境进行简单介绍,并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类型动物的生存特点,设

7、计一个科学的庇护所。在设计庇护所前,教师可通过问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动物生存环境的认识情况,包括空气、水、温度以及食物等,并引导学生对部分动物的筑巢情况进行分析,如鸟类会选择树枝与石子等来筑巢。这一环节能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明确不同动物所需要的生存环境的特征,有助于学生设计出更科学的动物庇护所。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不要将目光局限在“家”这一视角,而是多考虑“生存环境”这一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不同的动物设计合适的庇护所,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动物与植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能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和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如乱丢

8、垃圾等,引导学生思考乱丢垃圾对水源、土地等造成的影响,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爱护环境的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科学思维,使其科学探究欲望得到满足。小学科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由学生主导学习的课堂,让学生在自然、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展现个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给予学生真实的体验小学科学知识与自然和生活密切相关,小学生充分掌握小学科学中的自然知识,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风、雨、雪、闪电、雾等都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在开展相关的天气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还要告知学生在何种环境下更容易出

9、现相应的气候现象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播放一些音频,让学生猜测播放的音频是何种天气现象的声音,随后揭示答案并播放相应的视频,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相应天气现象的特征,这样能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3。例如,在开展天气与气候的教学时,教师可采用上述方式进行导入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辨别“天气”与“气候”的不同。在完成教学导入后,教师可展示天气与气候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辨别这些天气与气候的类别,随后提出“天气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气候和它相比有什么异同呢?”等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分析解答。在学生基本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后,

10、教师可运用便签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白哪些词语是表述天气的,哪些词语是表述气候的。根据便签,教师可播放相应的视频,以加深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理解,有效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其对特定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此外,在讲解天气与气候的相关知识时,如果教室外正在下雨,那么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手伸出窗外,感受雨水的击打;如果没有下雨,那么教师可让学生在沐浴时将花洒放置到支架上,模拟下雨的情况。在开展科学教学时,教师营造贴合实际的真实情境,能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体验,消除对所学知识的抵触心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其科学知识水平以及科学思维能力。四、加强学生拓展实践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时,教师不能仅

11、依靠课堂教学中的讲解与引导,还要结合拓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延伸到课堂外,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4。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当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这样才能够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5。例如,在开展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将引导学生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的类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为教学目标,从相关小动物的生活环境、行为以及食物等方面展开教学。首先,教师可以猜谜的形式进行导入教学,这样能让学

12、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初步了解新的知识。教师可结合“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这一谜语导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复习蚂蚁的外貌特征的同时,了解蚂蚁的生-034-2023年第25期(总第365期)课堂教学活习性,如蚂蚁会成群结队地搬运食物、蚂蚁能够搬运比自己大的食物等。随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说一说土壤中还生活着哪些小动物,并通过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完成相关的理论教学后,教师可以出示相关动物的图片,如蚯蚓等,并展示其外貌特征及行为特点,以此来深化学生对相应动物的认识。在确保学生对部分动物形成初步了解后,教师可带领学

13、生到指定地点寻找土壤中的小动物,在不打扰动物的前提下使用放大镜和棉签等分析动物的特征。最后,教师可布置实践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将观察的动物画下来,并用简短的语言将相应动物的活动方式描述出来。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了解更多的在土壤中生活的动物,并与同学分享、讨论。教师在课堂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开展拓展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使其科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6。结语总而言之,教师必须重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

14、习质量和效率。为此,小学科学教师要优化当前的教学体系,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学习主动性、生活实践能力、自主学习习惯等方面出发,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提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效率。此外,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家长必须意识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充分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王晨光.围绕核心概念组织小学科学单元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1(17):60-63.2刘婷.从小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思维:小学科学课程育人价值开发J.人民教育,2021(21):65-67.3仲维立.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7):27.4刘开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35(12):64-65.5杜冰.科学教学中利用“问题解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研究初探 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4(18):132-134.6蒋维.指向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导学,2022(36):90-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