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 0 2 4.1学术军校大学语文培塑军魂意识的探索与实践(陆军工程大学基础部,江苏南京211101)课程思政欧阳群英凤轶群摘要:军校大学语文应将军魂意识培塑作为学员人文素养培育的着力点之一,通过思政渗透,培塑学员高尚的情怀、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对国家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 诗经 小雅 采薇的鉴赏教学为例,探索军校大学语文培塑军魂意识的具体策略。关键词:采薇军魂意识爱国精神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24)01-0013-03DOI:10.13525/ki.bclt.202401003基金项目:陆军工程大学基础部 2022 年励志基金项目
2、“军校大学语文培塑家国情怀的探索与实践”(编号:JBLZJJ2212)。作者简介:欧阳群英(1991),女,湖南永州人,硕士,陆军工程大学基础部助教。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学。凤轶群(1987),女,安徽芜湖人,硕士,陆军工程大学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学。以诗经小雅采薇鉴赏为例2024 年 1 月 语文教学通讯 Jan.,2024第 1290 卷第 1 期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Vol.1290 No.1一支军队的脊梁,不是武器而是军魂。在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铸魂”与“蛀魂”的较量日趋尖锐。军队
3、统编 大学语文 作品选读 教材中收录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本,对培塑学员的军魂意识和战斗精神具有天然的优势。教材收录了 诗经 的 小雅 采薇 这首征戍诗,本文将以这首诗的鉴赏教学为例,探讨军校大学语文培塑军魂意识的具体策略。一、收拢思政元素,精准设计学习目标“征”意为征战、征伐,“戍”意为戍守边疆。1在 诗经 大量的征戍题材作品中,小雅 采薇以其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受到人们重视。但由于时代变迁,再加上诗歌本身的特点,使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写作意旨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因而在学习目标的设置上,需要精准对应学员需求和文本意蕴,“收拢”思政元素。小雅 采薇 的主旨大致有五种:遣戍役说、悯战士之
4、劳说、劳师说、叙戍役还归说、怨戍役说2。根据诗歌内容情感以及其他历史记载的考证来看,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同的是 毛诗序 提出的“遣戍役说”,认为这首诗是将士戍役归家之作,记载的是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历史。小雅采薇是戍卒对其征戍生活全过程的深度思考下的血泪之作,它有着对生命价值和战争本质的深层次思考。因而在文本各层次的叙述中,不仅仅是内容在变,情感也在变。但诗歌深层次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而这也是教学中要致力于挖掘的。时过境迁,时至今日,我们无法完全探求到创作者的意旨。王昌龄在 诗格 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我们主要从意境层面去解析这首诗,使学员能够以现实为依据
5、,去体悟这首诗中内蕴的坚定信念和献身精神,从而自觉培塑军魂意识和战斗精神。142 0 2 4.1学术二、对标军魂培塑,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以诗治国”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诗教”可以起到管理、教化社会的作用。对诗歌的诵读和感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心灵,丰润和提升人的精神品质。要实现“诗教”的功能,则要以学员为中心,借助于科学的教学设计,让学员能步步深入文本,在文本中寻找与自身生命的契合点,真正让诗歌教育入脑入心。小雅采薇蕴含的情感真实而复杂、深刻而感人肺腑。在这首诗的学习导入中,先让学员谈谈新训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叠“豆腐块”、站队列、体能训练新学员们“兵之初”的
6、军旅生活艰苦与快乐同在,付出与收获并存,情感同样是复杂深刻的。不同的境况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但不变的是什么?是萦绕心头的信念和追求。解析 小雅采薇,一起体味历史,体味生命,感受军旅生活的百味人生。主体部分的鉴赏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设计三个教学环节:采薇思归(一到三章)、戍边生活(四到五章)和归途情境(六章),按照诗歌的叙事脉络,逐层解析诗歌蕴含的深刻复杂情感。第一个环节会让学员思考三个问题:1.在第一部分中,诗人是如何表现戍边战士思归之情的?2.这位战士为什么一直不能回家?3.这一部分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漫漫的戍守行军中,会有强烈的思乡之情,前三章借助倒叙方式,以重叠的句式渲染了
7、征戍的艰辛。长期离家,戎马倥偬,征戍生活漫长而艰辛。在如此艰苦的作战环境下,战士们如何消解个人的悲痛与保家卫国的冲突呢?由这个问题过渡到第二部分的学习。在这个环节中让学员思考:这两章描写了哪些事物?有什么象征意义?强壮的战马、威武的战车、指挥有方的将军、士气高昂的战士、精良的武器装备这一部分以比兴的艺术手法和大量的叠词,充分展现了主人公的爱国精神。借助这一部分的解析,让学员深入探究思考:面对艰难困苦、残酷血腥的征戍生活,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大我与小我的关系?前两部分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员明白,战争可能是长期的、残酷的,但面对外族入侵、践踏国土时,战士们必须坚定信念、百折不挠,肩负起保家卫国的使命
8、职责。这种使命意识就是一支军队的军魂,是砥柱和力量所在。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征戍得胜归乡了,这位战士是怀揣着怎样的心情踏上归途的呢?年少出征,杨柳依依中家人送行;垂老还乡,大雪纷纷中踽踽独行。笔者引导学员思考在回家途中,这位战士会想些什么呢?有什么担忧呢?学生思考后总结出:漫长艰辛的军旅生活结束了,踏上归途的戍卒内心的情感是复杂而又深刻的,有归路漫漫,饥渴交加,眼前的生活困境;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别多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知的忧虑;有时光流逝,生命已然虚耗的感慨;经历过血腥的战斗,有依然活着的欣喜;也有着对战争回想起来的恐惧“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末章显示出戍卒对战争的深深厌恶
9、与反思。小雅采薇更深刻地反映出戍卒在长期的征戍过程中,对生命以及战争本质的思考。长期征戍对戍卒的影响无法消弭,因而在诗中显示出太多的对社会人生的无力感,这是戍卒在长久的生死存亡环境中内蕴于生命的深层悲痛,诗歌把这种悲痛普遍化,它超越了个人的情感,上升为无数戍卒共同的情感;它也超越了时代,写出了人类面对战争的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从这首诗中获得共鸣,受到深刻感染。把视线从对末章的聚焦扩大到对整首诗的观照能够发现,这首诗不仅格局大,格调也非常高,末章格调低沉,而整首诗却是“哀而不伤”的。中华民族是有着和平基因的民族3,普通百姓和征战戍卒厌倦战争,渴望和平安定,但当外族入侵时
10、,他们却能毫不畏惧地提枪上战场,同仇敌忾、共御外侮。这是两千多年前华夏民族的军魂,它激励着一个时代,也激励着时下我们每一名革命军人。军校大学语文姓“军”为“战”,在素养培育层面侧重培养学员的爱国精神和战斗意志。课程以问题为牵引,带动学员对文本的深层次解读,贯穿课152 0 2 4.1学术程的主问题是:一支军队的力量在哪里?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力量的?长津湖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场名垂千古的伟大胜利,它实际上比电影 长津湖 所展示的要更惨烈,志愿军的仓促准备,极端严寒天气,以及武器装备、工兵能力、后勤供应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使得作战过程异常惨烈,但我们仍然打胜了!这场战役彰显了中国军队勇敢的战斗精神和
11、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仍能忠实地执行命令,默默地行动战斗,这是军魂的力量,这种力量渗透到了中国军人的骨髓之中。通过对诗歌的解读,再结合当下战争题材电影片段的播放与讲解,学员能够充分感受到军魂的力量,从而进一步强化当代革命军人对“听党指挥”的制度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三、聚焦军魂内涵,深入开展课堂研讨血色战争孕育中国军魂,军魂是我们战胜一切强大敌人和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之源。文学能够直击人的心灵,或滋润心田,或温暖生命,或震撼灵魂。小雅采薇用文字为我们构建了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征戍场景,生动刻画了血色战争孕育的中国军魂。那么,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军魂精神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一)军魂是
12、舍小家护大家的情怀国家安宁是每个家庭和乐的前提,尽管戍边将士忍饥受冻、无室无家,仍日复一日地坚守在边境线上,以使命职责消解思乡恋亲的忧心如焚。千百年来,华夏民族就不断涌现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民族英雄,卫青、岳飞、文天祥、林则徐、张自忠这些英雄的精神传承至今,依然鲜活。“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大好河山,寸土不让!”他们用生命捍卫祖国边疆,一批又一批的边防战士舍小家护大家,不论环境多么恶劣都一直坚守着岗位。祖国的繁荣强大,离不开这些英雄的奉献和牺牲。(二)军魂是绝不动摇的理想信念小雅 采薇 叙写的战争是艰辛紧张的,是随时都会失去生命的,但戍卒对戍边军队和自己勇武的赞美却是溢于言表的。戍守边疆是为了
13、捍卫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受到人民拥护的,这是他们的理想信念;戍卒参与的戍边战争,是为了抵抗侵略、保家卫国,这是他们的使命职责。作为一名军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为艰难所阻,而要坚定信念,行动始终如一,无所畏惧地实现既定的理想目标。如果说,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是军魂的体现,那么在和平年代,无私奉献同样是军魂的写照。这支军队从战火纷飞的战场走入了和平年代,却依然在最危急的时刻,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坚决践行“若有召,召必至,战必胜”的使命职责。(三)军魂是热爱和平而无畏战争厌战思乡是 小雅采薇最鲜明的主题,也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永恒的母题。如果把这首诗放在世界文学史的视域中,相较于
14、西方较早讴歌战争的史诗以及后来对战争反思的诗篇乃至反战的散文、小说和戏曲,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小雅 采薇,从表现的内容和蕴含的情感来看,可以说是厌战诗的鼻祖。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积淀了热爱和平的民族文化,然而消弭战争的方法恰恰是不断提升备战打赢的能力,这是和平与战争的辩证法,也是当代军人的神圣使命和职责。四、结语军魂意识的培塑是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难点,也是课程思政的着眼点。大学语文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藏着铸魂励志的强大精神力量。军校大学语文要紧随课程思政以及“新文科”建设的理念,致力于学员军魂意识的培塑,让学员在经典文学中感受军魂的精神、力量和历史,让学员对爱国忠诚、尚武奉献有着更深刻的情感认同。参考文献:1 罗凯.诗经 征戍诗研究 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 0 1 9.2 杨丹.小雅 战争诗研究 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 0 1 6.3 严淑红.中华民族的和平基因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关于习近平和平发展思想研究 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 0 1 9,2 0(0 6).(编辑:张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