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0Finance&Capital金融资本晶科能源(688223.SH)定增预计募资97亿元;山东黄金(600547.SH)拟募资73.83亿元;湖南裕能(301358.SZ)、天音控股(000829.SZ)拟分别定增募资65亿元、25亿元。A股市场定增行情火爆,大手笔募资接连涌现。今年以来,定增市场持续火热,不仅上市公司定增募集额实现大幅提升,机构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热情也持续升温。7 月 24 日至 25 日,中国证监会召开的 2023 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科学合理保持 IPO、再融资常态化,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尽管定增市场火爆,但政策风向的变化也引起机构关注,比如再
2、融资如何常态化?像定增、可转债这类再融资项目是否有赚钱效应?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了多位市场机构人士。定增市场火爆,再融资项目同比增长近一倍进入 2023 年,A 股定增市场火热。据 Wind 数据统计,按定增股份上市日统计,今年以来已有 222 家公司实施定增,相比去年同期的 193 家,上升 15.03%。此外,今年以来截至 7 月 28 日,A 股共有 321 家公司首次公布定增预案,比 2022 年同期(165 家)增长94.55%。从定增规模来看,仅 8 月份,实施定增的 24 家上市公司中,共有 10家公司定增募资总额超10亿元。其中,陆家嘴(600663.SH)定增募
3、集资金67.44 亿元居首。8 月 2 日晚间,国产 GPU 龙头景嘉微(300474.SZ)40 亿元定增过会,从深交所受理算起仅用两周。公司披露称,定增募集资金约 30.29 亿元将用于高性能通用 GPU 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约 9.45 亿元将用于通用 GPU先进架构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景嘉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没想到公司定增项目 14 天就获得了深交所的同意,监管层对解决卡脖子技术十分重视。我们此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第四代 GPU 研发,项目最初也是按正规流程申报,但随后被安排进入再融资分类审核通道,监管审核效狂热的定增市场上市公司为何集中抛出融资计划?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志强北京报道
4、视觉中国71率很高,项目目前处于等批文阶段。”一家刚披露超 60 亿元定增预案上市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磷酸铁锂产品出货量连续三年位居行业第一,我们准备趁热打铁,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抢抓市场机会。”如何抢抓再融资项目成果过会机会?一家市值近 1500 亿元的券商区域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进入 8 月,再融资能否成功发行还是要看行业,诸如农业、新能源行业可能会收紧,但高科技、军工类概念股受到影响较小。”国金证券一位资深再融资负责人表示:“全面注册制取消了向特定对象增发的定增项目的发审委审核机制,上述定增审核申请均由交易所负责审核。这加快了定增审核进程,提高了发行效率,使得审核进度更加
5、具有预期性,这也是助推再融资火爆的原因之一。”上述国金证券再融资负责人透露,国金证券跟进的几个定增项目中,有相当比例的产业投资者参与定增投资。“正是基于看好募投项目和公司自身未来的发展前景而进行的相关投资决策,近期定增市场机会与以前几年投资者关注于短期价差套利有很大的不同。”此外,今年定增市场还有一个新特点国企定增规模大幅增长。数据显示,今年前 7 个月,68 家央国企定增募资合计 2622 亿元,占比 64%。邮储银行(601658.SH)、长江电力(600900.SH)、中国国航(601111.SH)等 7 家上市公司定增募资额均超百亿元。证监会优化再融资监管安排8 月 18 日,针对市场
6、对 IPO 节奏关注较多、再融资将暂停等传闻,证监会回应称:“实现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投融资两端的动态积极平衡。没有二级市场的稳健运行,一级市场融资功能就难以有效发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合理保持 IPO、再融资常态化,同时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加强一、二级市场的逆周期调节,更好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市场会感受到这种变化。”“科学合理保持 IPO、再融资常态化。”这意味着不仅 IPO 常态化要保持科学合理,再融资常态化也需要保持科学合理。多位券商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二级市场还是缺少增量资金入场,现在提出科学合理保持 IPO、再融资常态化,也是为一、二级资本市场蓄水以实
7、现平衡发展。”上述券商区域负责人表示:“近年,上市公司再融资也出现了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做法,诸如部分上市公司账上躺着数百亿资金却频繁推出再融资补血方案;一些前次融资项目未达业绩预期的上市公司连续抛出再融资项目等。”8 月 27 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称,证监会充分考虑当前市场形势,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围绕合理把握 IPO、再融资节奏作出安排。其中提出“引导上市公司合理确定再融资规模,严格执行融资间隔期要求。审核中将对前次募集资金是否基本使用完毕,前次募集资金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益等予以重点关注”。中国经济周刊梳理发现,监管机构对雄韬股份(002733.SZ)、大业股份(603278.SH
8、)、唐人神(002567.SZ)等多家前次募投项目未达预期效益情况的公司都进行了问询。以生猪养殖企业唐人神(002567.SZ)为例,唐人神此前有 3 次募资,分别为 2019 年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0 年非公开发行股票、202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合计募集资金38.69 亿元。今年 6 月,唐人神再次披露,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 3 亿元。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唐人神2022 年报发现,公司 2019 年可转债募集资金用于新建养殖项目和新建饲料生产项目都属于“未达到预期效益”;2020 年定增募集资金投资的生猪养殖项目和饲料项目属于“未达到预期效益”状态。中国证监会在唐人神 2022 年定
9、增项目反馈意见中明确指出:“唐人神2019 年可转债、2020 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存在大比例变更情形,且实现效益远低于承诺效益。前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实现业绩远低于业绩承诺。”针对上述定增不合理、不科学情况,近日,财经评论人皮海洲撰文称,一些上市公司在融资时,将募资投入项目吹得天花乱坠。然而,一旦真的募资投入了,结果募资投入项目收益欠佳,有的甚至成了公司的包袱。这表明有的上市公司其实就是在乱花钱,根本就没有对投资者的投入负责。上述券商区域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大部分行业定增项目会有窗口指导,尤其一些有圈钱嫌疑的定增项目会被直接叫停,毕竟上市公司是存量市场,再融资缓一缓不会影响公司生存发展。”责编:郭霁瑶 美编:孙珍兰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