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理论研究1012023.12_2014 年,上海市进行德育教育综合改革,在探索过程中首次提出了“课程思政”理念。2020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1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一、研究意义高职院校是培育技能型人才的摇篮。面对竞争激烈的外贸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环境,高职外贸类专业更应该坚持立德树人、坚守教育初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当前市场的外贸人才。(一)回归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本源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升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
2、标。高职外贸相关专业教育不仅要重视外贸技能训练,而且要重视德育培养和价值引领。高职外贸人才的培养,应在立德树人中心任务的指引下,按照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达成的要求,外贸技能与德育培养并抓,培养德技并修的外贸技能型人才。(二)适应当前外贸市场的人才需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订,我国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职外贸人才的培养应贴近我国的国情,紧跟时代发展,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突出外贸专业的特点,以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民族观、价值观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全局观,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打造一支高素质外贸人才队伍,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扬中国文化精神,
3、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强国梦。二、现状分析当前,我国高校的课程思政已历经“初步探索”和“政策导向”阶段,开始进入大面积实践和提质增效阶段,课程思政的效果和作用已经初显,课程思政对德才兼备的高职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 用。2但是就高职院校的外贸类专业而言,课程思政实践中还存在“硬融入”和“表面化”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课程思政与外贸教学“两张皮”,课程设计有待优化 随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外贸类课程出现了思政与外贸“两张皮”现象,有的外贸类课程教师将思政教育狭隘地理解为爱国主义教孟亚娟(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311112)摘 要:在新时
4、代背景下,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市场对外贸从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外贸人才时注重德技并修,但在培养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索和优化培养路径。德技并修的高职外贸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梳理外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优化课程的教学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思政元素及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多方合作共同培养;利用校内外实践平台,打造技术过硬的高素质外贸人才;建立多方参与、刚柔结合的多元多维立体化评价体系。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德技并修外贸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思政背景下德技并修的高职外贸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思想理论研究102_育;有的为了应付检查强行加入与外贸完全无
5、关的思政观点,思政内容与外贸知识和外贸技能未能充分融合,导致教学效果差,不但起不到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效果,还影响了学生外贸知识的学习和外贸技能的训练。有的外贸类课程在教学过程缺少设计和准备,出现了“思政案例不足”“思政理论生疏”“缺乏有效的思政教学方法”等问题。总之,部分课程思政与外贸教学关联度不高,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大国工匠、培育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 目标。(二)专业课程教师思政意识不强,综合能力有待提高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当前高职外贸类专业仍有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思政理念不够深入,对课程思政持消极态度。尤其是部分专业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外贸技能训练,不重视
6、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理念塑造。外贸类课程任课教师不仅应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还应具有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诚实守信的精神。3当前,部分高职外贸类课程任课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达不到这个高度,不能紧跟国家时事政策和国际贸易行业的发展;部分教师的素材整合和加工能力不足,思政教育元素挖掘不够充分;部分高职外贸教师缺乏外贸实操经验。(三)培养方法单一,“思政育人”提质增效迫在眉睫高职院校外贸类课程在“德技并修人才培养”过程中方法单一且缺乏针对性。目前,多数高职外贸类课程已经开始进行课程思政实践,但主要依靠课堂育人且德育部分的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无法形成师生、生生、师生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也无法实现“润物
7、细无声”的隐性育人效果。4与此同时,当前外贸类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还没有具体的测量和考核指标,加上部分高职院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缺少与课程思政相配套的激励措施,导致高职外贸类专业师生中存在消极完成任务的心态。因此“思政育人”提质增效迫在眉睫。三、实施路径德技并修的高职外贸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梳理外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利用校内外实践平台,创设多维立体评价体系。(一)优化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和高职学生汲取营养的主要渠道,课程教学对高职学生的成才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应该不断优化外贸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是课程
8、设置的依据,因此优化外贸类课程教学设计,首先要优化外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外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围绕“为当地外贸企业培养德技并修的外贸人才”这一目标,梳理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思政体系,挖掘相关的思政元素。具体到每一门外贸课程的教学设计,我们应深度挖掘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政内容,在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和实施方案中,明确知识目标、技能要求、思政要点和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技并修的外贸人才。优化课程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模式的调整。教学内容方面,在以往教学反思和当前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深挖与本校、本专业和本课程契合的思政融入点和具有适切性的思政元素,实现思政元素与外贸
9、类课程内容的无缝对接和相互融合。教学模式方面,针对高职外贸学生,应结合外贸工作岗位要求和外贸人员核心技能,引入企业标准和生产规范,对原课程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以“活动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将“线上线下”和“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相结合,通过第二课堂和线上资源拓展育人时间和空间,通过团队协作和任务驱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育人的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课程内容、思政元素及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二)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德技并修的高职外贸人才的培养对教师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擅长教学,能够以自己的理想、学识和爱心引领学生成长;需要熟悉外贸行业发展,能够熟练进行外贸各个环节操作;需
10、要紧扣时代发展又贴近学生思想,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熟悉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修养。这就需要构建协同育人体系,组建课程教学团思想理论研究1032023.12_队,由专业课教师、企业人员和思政教师共同合作、协同育人。一方面,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需要加强校内教师团队建设。首先,鼓励外贸专业教师不定期参加学习培训,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深入外贸行业和外贸企业不断更新外贸知识,提升自身的外贸技能。团队教师分工合作,在课内外引导学生学习外贸知识,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培育职业道德素养。其次,加强校内外贸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合作,通过一对一结对子和集体备课等形式加强交流,
11、思政教师可以为外贸专业教师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服务和策略指导,可以参与讨论外贸类专业思政体系和外贸类课程思政目标,共同梳理课程思政元素。另一方面,学校层面要制定相关规定和政策,促进高职外贸专业教师与外贸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双向流动,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请进来”,指邀请外贸企业的人员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将外贸企业的工作信息带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外贸行业和外贸岗位要求,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感受工匠精神和大师风采。“走出去”,指外贸专业教师走进外贸企业后,将企业的工作项目转化为适合学生的操作项目,引导并促进学生全方位提升。校企深层合作,保障德技并修的高职外贸人才的培养工作顺利 进行。
12、(三)利用校内外实践平台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具备实操能力的德才兼备的外贸人才需求量激增,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专业人才培养任务重、压力大。适应社会需求的、德技并修的高职外贸人才培养离不开校内外实践平台。高职外贸类专业的学生只有在大量的实践学习中才能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校内方面,首先,充分利用教学软件等资源进行理实一体化和项目化教学,方便学生一边学习外贸知识,一边体验外贸流程,既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其次,课程教学采用项目式教学和任务引领教学方式,让整个学习过程具有鲜明的现实问题指向,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再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
13、外贸类竞赛,在备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外贸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同时磨炼其工匠意志,锻炼其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的能力由“适应能力”向“建构能力”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校外方面,由于外贸行业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可以与行业企业合作创建“互联网”实践平台,将外贸企业的项目改造成学生的操作项目,校内教师和企业员工共同参与考核打分。同时将企业的部分信息和工作融入实践教学平台,加强校企的实时联系。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企业生产引入课堂,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共建实训基地,共享实训资源,把车间设在校园,把课堂设在车间,将企业的一些工作场景和工作要求传递到课堂,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合作意识、服务意识以及团队的绩
14、效评价意识。5(四)创设立体化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在高职教育中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引导着高职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高职院校应遵循方案精神,结合本校的校情,创设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以学生、教师和课程为评价对象的,刚性评价与柔性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与德育素质相结合的多元多维立体化评价体系,保障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首先是学生评价体系。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应包括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和考核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外贸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外贸技术技能的操作熟练程度,也要
15、考核学生的外贸职业素养和价值观等德育水平。考核过程要注重价值引领,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表现和行为的考核,利用课程平台等现代化手段做到全过程、全透明和客观公正。其次是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影响人才培养的众多因素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通过对教师工作及时客观的反馈,帮助教师改进和完善育人工作。因此,高职外贸教师评价应从师德师风、外贸知识水平、外贸实践能力、教学和科研能力以及服务社会等五个维度,通过学生、同行和第三方评价主体进行。6高职课程评价应从课程内容、教学设计、课程团队、教学支持和应用效果五个维度来进行。7这五思想理论研究104_个维度的评价都应强调学生本位,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应
16、遵循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情况与问题。同时,课程评价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评价尺度都应多元化,由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多角度了解和促进课程教学。评价尺度多元化主要是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标准化和个性化相结合,促进每一位学生成才成长。四、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背景下德技并修的高职外贸人才培养,需要在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下,使高职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校内外实践活动,逐步领悟并内化生成自己的能力和品质。探索课程思政背景下德技并修的高职外贸人才培养路径,让知识与育人同向同行,
17、让高职外贸类专业课程思政更“扎实”,让高职外贸类课程更“高效”,从而正确引导高职外贸相关专业的学生成长为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参考文献:1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发布 J.中国电力教育,2020(6):6.2 张禹石,孙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现存问题及三维突破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16):30-34.3 侯丹.“三全育人”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思政路径探讨 J.对外经贸,2022(3):106-110.4 胡亚楠.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个案研究 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1.5 钱鹰.基于“新型师徒制”的校企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J.人才资源开发,2020(7):51-52.6 张威,贾建锋,李昱颖.学科评估视域下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改革动因、要素构成和体系建构 J.现代教育管理,2022(9):84-93.7 龚雄涛,胡昌杰,王亮.高职教育在线开放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J.职业技术教育,2022(14):56-61.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浙江高职院校农村学生返乡就业研究”(Y202044063 主持人:孟亚娟),校科研项目“高职外贸实践类课程思政育人提质增效路径研究”(2023XSSZ11 主持人:孟亚娟)。(责任编辑:刘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