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十六卷第五期总第九十一期收稿日期:20230305作者简介:李秋(1998),女,广西玉林人,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在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就已经意识到青年群体的先锋力量和生力军作用,那么如何充分挖掘这股庞大的力量,有效发挥青年在抗日战争中的生力军作用呢?通过考察党在陕甘宁边区的青年工作,可以看出“政治动员”就是挖掘这股力量的媒介。政治动员是一个特定用语,毛泽东在 论持久战 指出,“政治动员是把战争的政治目的以及达到此目的的步骤和政策告诉军队和人民。”1 480也有学者认为政治动员是指“获取资源(在这里是指人的资源)来为政治权威服务的过程”2。但是
2、不管从哪个角度界定政治动员,政治动员始终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动员主体、动员目标、动员对象、动员方式。3所以,政治动员是指政党、国家、政府等动员主体为了达到某政治目标,通过政治宣传、思想教育、政策解释、政治鼓动、精神激励等方式,引导农民、妇女、青年等群众群体配合他们的政治活动。一、历史背景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敌后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残害了无数中国人民的生命,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日军总兵力就已经达到了
3、448万人,其中现役兵、后备役兵、预备役兵战斗兵力数量为199.7万人,补充兵人数248.4万,并且日本还拥有先进的武器。当时国民党的兵力170万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数量更少,仅仅5万人左右,在陕北的八路军主力大约4万人,拥有的先进武器更是寥寥无几。在中日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深刻认识到政治动员的重要性和青年的主力军作用。毛泽东指出,“今后的任务是 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1 353“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1 480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着手和着眼于青年的政
4、治动员工作。二、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青年政治动员的方法和策略(一一)精神动员精神动员:唤醒民族意识唤醒民族意识,激荡斗争情感激荡斗争情感人的情绪和情感直接关系着人的外在行为,唤醒青年的民族意识,激荡青年的斗争情感对动员和组织青年极其重要。情感的感召是中国共产党对青年政治动员的第一步。青年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身体流淌着满腔正义的热血,身怀一颗赤诚的心。日本侵略者的残虐暴行、紧张的战争氛围和年轻的抗日青年英雄,将直接引起青年的情感共鸣。因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诉苦和塑造青年模范两个层面的摘要:陕甘宁边区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模范抗日根据地,为了把该边区的青年政治动员起来,我党采取了一些行之
5、有效的策略,形成了精神动员、物质动员和体制动员等一套完整且成熟的青年政治动员体系,成功地将陕甘宁边区的青年纳入救亡图存的抗日战争中,不仅壮大了党的军事力量,加速了抗日战争的结束进程,而且还增强了青年对党的政治认同感,扩大了党的执政基础。这些动员策略对指导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陕甘宁边区;青年;政治动员;策略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078(2023)05-0009-05DOI:10.3969/j.issn.1674-5078.2023.05.00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党的青年政治动员策略和现实启示研究李秋(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
6、41006)四 史 教 育9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十六卷第五期总第九十一期情感动员策略,激发广大青年对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不满,唤醒了青年的民族意识和斗争情感。诉苦动员作为中国共产党情感动员的一种主要手段,4在陕甘宁边区的青年政治动员中被广泛应用。在广大的青年中,工农劳动群众家庭的青年占据大多数,出身富裕家庭的青年只有少数人,大部分的青年还处于懵懂状态,对革命形势并不了解。中国共产党通过学校教育、报刊、秧歌剧、歌曲、中央领导演讲或做报告等形式,揭露了日寇对中国人民的残酷暴行,激起广大青年对侵略者的强烈愤慨,成功动员青年参与革命斗争。新中华报 解放日报 作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报刊,曾
7、发布多篇文章揭露日军“放火烧房屋,天津河北一带难民四五十万无家可归”5“敌寇最近在冀中定南北坦村实施毒气,我八百余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村民在地道中全部毙命井陉煤矿数百工人被水淹,大同八百知识分子被活埋”6的暴行,控诉了日军铁骑下中国人民的悲惨状况。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针对青年开展的诉苦动员直接指向日本侵略者,将青年及其家人所遭受的悲惨境况归因于日寇的烧杀抢掠,激发了青年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坚定了青年们坚持抗战的信念和信心。塑造青年模范是中国共产党对青年情感动员的重要手段,坚定了青年的斗志和抗战信心,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7青年模范是指与一切敌人作斗争的进步青年,在对他们进行塑造、
8、宣传和表彰的过程中,许多懵懂、迷茫的青年将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激励和感召。当时,中国共产党举办了模范青年表彰大会,毛泽东、朱德等还曾亲自为模范青年授奖,以此来鼓动和动员边区青年。同时还借助党报杂志、歌谣、艺术和戏剧等手段,大力宣传青年模范。如木刻美术家的作品 狼牙山五壮士,秧歌剧 十二把镰刀 等,为广大青年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二二)物质动员物质动员:保障青年政治保障青年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经济和文化教育的权益的权益情感感召所产生的效果是巨大的,但是停留的时间并没有理性感召长久且坚固,加之当时复杂的革命形势,时刻都有丧失生命的可能性,所以理性感召的作用不能被忽视。中国共产党通过保障青年政治、经济和
9、文化教育权益的理性感召策略是对青年政治动员的第二步,既是对情感感召的巩固,也是教育和培育青年的重要手段。在陕甘宁边区,党赋予了青年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权益,对当时遭受日寇侵害的青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鼓励青年参政议政,赋予青年合法的政治权利,青年的政治地位得到极大提高。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过了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明确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8。年满18周岁的青年都获得了政治参与权。在边区政府和各青年组织的鼓励下,大量青年激情澎湃地参加民主选
10、举。边区第二届参政选举中被选为边区参议员的就有32名青年,选到各级政府委员以上职务的青年达到320名。9青年被广泛动员起来,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参与革命斗争。在陕甘宁边区,边区政府通过各项政策,保障青年的经济权益。首先,委派青救会干部分赴各区县、各乡村调查青年经济生活现状,帮助青年解决经济上的燃眉之急,之后号召青年参与大生产运动,通过自己动手实现经济独立。在大生产运动中,还为青年聘请经济建设顾问,指导帮助青年发展生产。青救会为了帮助青年发展副业生产,积极组织青年开展运销、修路、采药、收集废铜烂铁等活动,帮助青年调查物价、接洽贸易、代办运销站。边区政府还明确青年享有经济支配权,保护青年的私有财产,极
11、大地激发了青年在生产活动中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支援抗日战争的经济生产线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青年劳动英雄,他们的生产劳动不仅实现了自己的经济独立,还推动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发展,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物力、人力和财力。战场瞬息万变,战争局势不稳定,社会环境也比较混乱,经济和政治发展受社会动荡的影响,经济权益和政治权益所驱动的动员也并不稳定,青年的革命热情可能会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而渐渐消退,特别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华策略从军事进攻转为政治诱降和舆论进攻,青年开始动摇革命信念,将权益动员的革命热情逐渐内化为坚定的革命信仰和抗战信念就至关重要。加之,当时陕甘宁边区的教育事业十分落后,青年的文盲率高达80%
12、,缺少教育导致青年的文化水平不高、民族意识淡薄、斗争意志不强,降低了革命力量的战斗力。为此,中国共产党加强对青年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且正确的政治立场、崇高的理想信念、进步的奋斗精神的青年一代。青年成为边区学校教育的主要群体,主要的教育措施有:举办各类学校,有干部学校、夜校、半日校、识字班等;还有各种读报、演讲、娱乐、体育等活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读书写字、马列主义理论、中国革命问题、时事政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生产劳动等。10在青年能读书写字的基础上,加强他们的理论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保证青年能够掌握基础文化知识和理论知识,培养其实践能力,增强其政治意识、民族意识、革
13、命四 史 教 育李秋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党的青年政治动员策略和现实启示研究10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十六卷第五期总第九十一期意识和社会意识。此外,还加紧对青年的军事知识教育,重视向青年传授军事理论知识、军事技巧、军事战术、实战训练等。党在陕甘宁边区对青年展开的教育工作,保障了青年的受教育权,提高了青年的文化水平和作战水平,也在青年中架构了符合中国共产党价值核心体系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三)体制动员体制动员:建立健全青年组织形式建立健全青年组织形式情感感召和理性感召的结合所产生的效果是无可想象的,在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和理性感召下,青年政治动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个群体越是高度有组织,
14、它越有可能实现它的目标,越能为它的全体成员赢得“新利益”11,通过让青年加入青年组织显然是动员他们至关重要的一步,有纪律、有组织的青年组织能够帮助青年切除懈怠心态、思想漂浮、散漫封闭的毛病,加速青年政治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的进程。中国共产党通过改造青年团及其组织形式,建立健全青年工作的体制机制,吸收和动员广大青年。在1936年11月初,中国共产党就以深远的战略目光把青年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青年团改造为非党的广大青年的统一战线组织,陕甘宁根据地开始建立各级青年救国联合会(简称青救会),并按照民主原则选举了各级组织内部的青部、青委和青年干事。1938年10月,陕甘宁边区青年救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贺龙在
15、大会上深切地表达了对边区青年的殷切期望,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也希望边区各级青年组织能够把全国青年动员、组织起来,引导青年去战胜日本侵略者。121939年8月成立的陕甘宁边区学联也成为动员、组织全国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各级青年组织得到建立和健全,青年们团结在党领导的青年组织周围。在青年组织的动员下,边区青年们纷纷奔赴前线,参加武装组织,据统计,2.38万名少先队员加入了边区自卫军。青年们还组成了各种破坏队、担架队、运输队、轻骑队、监察队,支援战争。边区以青救会为主体的青年组织,在动员青年参加边区建设、组织青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青年团结
16、在党的周围、参与革命斗争的稳定性和长久性。三、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青年政治动员的历史意义经过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陕甘宁边区的青年展示出极大的革命热情,不仅为边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建做出巨大贡献,也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一一)壮大党的军事力量壮大党的军事力量,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进程在中国共产党的指示和领导下,各地组织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方法和策略,成功动员边区各地的青年积极参与边区建设和抗日战争,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推动了数以百万的青年奔赴前线,有力支援了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青年们在战场中发挥的先锋队和生力军作用,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在抗战全
17、面爆发后的两年之中,“陕甘宁边区的青年经过动员到前线的已有2万多人,除此之外,青年们还组成自卫军和先锋队,少年先锋队已经达到2 478个,队员发展到48 000人”13。青年们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跟着党开垦种地、植树造林、牧牛砍柴,自觉学习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逐步把青年培养成勤劳动、能打仗、有理想、有知识的抗日战士,成功地壮大党的军事力量,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二二)增强青年对党的政治认同感增强青年对党的政治认同感,扩大党的执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政基础青年政治动员不仅仅是调动青年广泛参与抗日战争的重要手段,也是青年通过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党、认识党和信任
18、党的重要路径。在陕甘宁边区,党通过权益保障和思想政治宣传教育这两种方式对青年进行动员和教育,青年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提升了对党的政治认同感。首先,由于党刚刚成立不久,根基并不稳固,许多青年们对党、党的方针策略、党的革命理想存在着不了解、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困惑,对党能否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具有深深的顾虑。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增强青年对党的认识和认同。在陕甘宁边区,通过学校教育、报刊、著作、演讲等形式开展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意识形态在青年政治动员中的能动作用,引导青年民族意识和斗争情感的觉醒,增强青年对党的了解和信任。其次,青年政治动员是与青年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相联系的,满足青
19、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上的权益将保持青年对党的理解与认同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边区,党赋予了青年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各项权益,青年也亲身感受到政治参与、经济独立和文化教育所带来的益处,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心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是能真正带领人民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政党。所以,党的青年政治动员增强了青年对党的政治认同感,扩大了党的执政基础。(三三)增强了青年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了青年的政治参与意识陕甘宁边区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教育文化水平低,故青年的“政治、国家意识淡薄”14。在党的组织和动员下,青年们纷纷参与到保卫国家、保卫边区中来,在生产运动、组织参与
20、、前线四 史 教 育李秋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党的青年政治动员策略和现实启示研究11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十六卷第五期总第九十一期抗战、学校教育的过程中,青年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政府也颁布了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年满18周岁的青年就能获得政治参与权。随着政治地位的提高,边区青年们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陕甘宁边区青年纷纷加入青救会,青救会既是党与青年在思想价值、政治情感进行良性互动的媒介,同时也是青年政治参与的媒介。二是青年积极参与民主选举及参政议政,青年们不仅参加投票选举,而且还直接参与政治管理,很多青年当选为边区参议员或各级政府委员。通过党的政治动员,青年了解到
21、他们所具有的基本民主权利,极大地增强了青年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热情。四、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青年政治动员的现实启示经过中国共产党的青年政治动员,广大的青年爆发出强烈的革命热情,为抗日战争及后来的解放战争作出巨大贡献,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果实。经过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实践,我们国家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战略目标。如今,我们国家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已经被全面开启。“青年强,则国强”,要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要不断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工作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一项战略性工作,研究借鉴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党
22、在陕甘宁边区的青年政治动员的方法和策略,对于当前党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工作具有现实启迪意义。(一一)坚持党对青年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青年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抗战时期,正是中国共产党对青年团以及青年的正确领导,及时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工作方针和政策,青年政治动员才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广大青年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党在陕甘宁边区的青年政治动员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要坚持党对青年工作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不同以往的新特征新形势,青年工作也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和特殊性。是否能做好青年工作,关键在党;是否能充分发挥青年的先锋力量,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百年青年运动的经验总
23、结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夺取新事业伟大胜利的重要保障。历史告诉我们,在新征程上,只有坚持党对青年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二)重视对青年的情感感召和理性感召相结合重视对青年的情感感召和理性感召相结合情感感召可以影响和改变青年的思想和行为,能够激发青年的自愿行为。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正是用日寇对中国同胞们的残虐暴行和中国共产党美好的革命理想对青年情感感召,激发了青年的民族意识、爱国精神和斗争情感,青年们斗志昂扬地走上了党的革命道路。在党的情感感召下,青年们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党的革命事业和革命理想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青年政治动员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要充分运用情
24、感感召策略在青年工作中的能动作用。在新征程上,党要注重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去感召青年、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和爱护青年,通过这种情感感召去激活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先锋力量。党在陕甘宁边区的青年政治动员是将情感感召和理性感召相结合的,这是保证青年动员和青年工作的稳定性、持续性和永久性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要注重对青年进行理性感召,为广大青年教育学习、择业就业、创新创业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青年提供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和更为多元的发展选择。这样既能保持青年对党和国家事业的热情,坚定青年实现伟大梦想的理想信念,又能增强青年的力量和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25、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三三)重视对青年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凝聚重视对青年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凝聚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青年虽然大多是爱国的进步青年,但是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熏染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青年们的思想状况较为复杂多样。面对这种境况,党对青年进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方针政策的思想政治教育,用党的科学理论引领青年,用党的革命理想凝聚青年,使得青年的思想和价值观发生重大转变,积极参与抗日战争,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斗争,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也为新政权的取得和稳定奠定了群众基础。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青年政治动员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重视对青年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凝聚。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6、、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要引领和凝聚好实现伟大梦想的先锋力量。这就要认真研究青年思想和价值观的变化趋势,积极摸索青年的思想心态与价值观念的新特征,以期能够真正做到对青年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凝聚。(四四)建立健全青年工作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青年工作的组织体系在陕甘宁边区,以青救会为主体的青年组织体系在动员青年、组织青年和教育青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动员青年参军参战、组织青年参与边区的生产运动、教育青年成长为思想觉悟高和文化水平高的人才,为抗日战争输送了主力军力量。但是由于当时组织建设的薄弱、工作方式老套陈旧,导致青救会摸索青年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即使已经加入青救会,部分青年仍然缺失正
27、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革命信仰,不知何去何从,种种问题导致四 史 教 育李秋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党的青年政治动员策略和现实启示研究12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十六卷第五期总第九十一期青年政治动员工作缓慢甚至停滞发展。因此,在新时代,做好党的青年工作,要不断建立健全以共青团为主导的青年工作组织体系。一是加强系统有效的组织建设,发挥共青团凝心聚力的作用。共青团作为青年工作的主要组织,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内部的组织建设,健全和完善现有的体制机制,持续推进共青团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引领力、组织力和凝聚力。二是改革创新共青团工作方式,构建协同创新工作格局。三是要加强青年工作骨干人才队伍建设,培
28、训和培养同行并举,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政治工作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参考文献: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 詹姆斯 R 汤森,布兰特利 沃马克.中国政治 M.顾速,董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3 刘广莉.中国共青团政治动员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研究 J.青年发展论坛,2022(2).4 邓红,申宇.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乡村妇女政治动员考察 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5 日寇毒辣手段 以机枪射杀同胞 N.新华日报,1937-08-03.6 抗议敌寇暴行 N.解放日报,1941-07-21.7 江大伟,孟珊.抗战时期
29、毛泽东关于模范青年思想的科学意蕴及时代价值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1).8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 G/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9 王伟.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青年教育研究 D.重庆:西南大学,2013.10 张社争.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11 莫里斯 罗森堡,拉尔夫 H 特纳.社会学观点的社会心理学手册 M.孙非,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12 薛红萍.延安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J.青年学报,2021(4).13 西北青救会致三青团书 N.解放日报,
30、1939-05-04.14 王飞.抗战时期陇东根据地的文化宣传与政治动员 J.军事历史研究,2013(2).Research on the Youth Political Mobilization Strategies and RealisticEnlightenment of the CPC in the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Area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LI Qiu(School of Marxism,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Guangxi 541006,China)Abstr
31、act:The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Area was a model anti-Japanese base under the leadership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In order to mobilize the youth politics in the borderarea,theCommunistPartyofChinaadoptedsomeeffectivestrategies,formedacompleteandmatureyouthpoli
32、ticalmobilization system including spiritual mobilization,material mobil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 mobilization,andsuccessfully included the youth in the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area into the Anti-Japanese War fornational salvation and survival,which not only strengthened the CCP s military powe
33、r and pushed the process ofending the Anti-Japanese War,but also enhanced the youth s political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CCP and expandedthe CCP s ruling base.These mobilization strategies are equally important in guiding the Party s youth work inthe new era.Key words: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Area;youth;political mobilization;strategy四 史 教 育李秋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党的青年政治动员策略和现实启示研究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