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6ART RESEARCH高校水彩画教学中思政内容的探索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徐海涛摘要:高校水彩画课程教学中关于对艺术创作方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的需求越发迫切。在这过程中,高校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纵观全国高校教育,在各类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已是大势所趋。而对于高校水彩画教学来说,思政融入课堂,可以使学生们更全面地认识社会现实、开拓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本文以哈尔滨师范大学水彩画专业的教学为例,寻求在传统水彩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的新路径,为水彩画专业提供教学与实践的创新之路,强有力的推动水彩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的深度融合。在融合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挑战,
2、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得水彩画专业教学与思政内容达成完美契合。关键词:美术教育 水彩画教学 思政 人文精神一、弘扬美育精神,培养时代新人(一)教育改革背景下美术教育的改进方向美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更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的美育工作,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了落实这一重要要求,我们必须全力改进美育工作,并将其视为推动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
3、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要渠道,将各类学科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以实现协同效应。2020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美育和审美活动在培养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央美术学院建校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美院老教师的回信中提到的“遵循美育特点”。也是提醒我们在课堂中要要遵循教育的规律,中华美育传统中教育理念常让教师们醍醐灌顶,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青
4、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应该注重创造一个自由、活泼、充满欢乐和积极向上的环境,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高校教师应当承担起新时代美育的使命,艺术教学中则更需要突出美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未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是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开展高校美育工作应当在文化传承的范畴内弘扬美育精神,健全学生对中国美育思想历史的认知体系、培养独特观念,对中华美育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有全面把握,使中华美育精神在教育事业中发挥作用。(二)有争议的艺术行为对美术教育的影响在时代变迁思想进步的过程中,美术创作的方式也越来越大胆,在这些美术作品中,包含着许多饱受争议的“艺术作品”,追溯整个艺术史中饱受争议的艺术行为
5、,例如波普艺术、达达艺术等,这些艺术是映射当下时代发展的先进思想,是具有推动社会发展意义的艺术思潮。同样现在出现的“行为艺术”“抽象艺术”“非主流艺术”对于高校学生的艺术思维成长影响是巨大的,一些“行为艺术”在艺术的表现上过分夸张,例如女性使用轻薄的布料紧紧包裹住自己,让观赏的人可以随意触碰自己,在自己身上留下痕迹,任凭他人捏住自己的鼻子不能呼吸,更过分者则不停抽打这位“艺术家”。健康的“行为艺术”应该是在展示的同时,能够给予观者心灵无限的遐想与慰藉,揭示一些需要呼吁和改变一些不平等的行为,而非让观者不知所“意”,不知就里;现如今手机、短视频成为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手段,对于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高校
6、学生来讲,许多信息成为荼毒自身的“垃圾”,在观看短视频时有所谓的“大师”,使用一根粗大的、近人高的毛笔沾满墨水在铺开的宣纸上横涂直抹,颇为“抽象”,使人观看后不明所以,完全理解不了画中是谓何物;一些“非主流艺术”更为夸张,在一面墙上泼上大量的颜料,用手涂抹甚至用身体在墙体上擦拭,最后又用毫不相关的颜色重新起稿,这种行为意在博观众眼球,实在不能称为艺术!现代高校中所学习的绘画流派为学院派,旨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更好地理解“何为美”,在学成之后能够对于艺术的发129艺术研究艺术教育扬起到正能量的推动作用。在高校教师传授专业知识时,部分学生可能会主观认为学院派艺术不如这些有争议的艺术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大
7、,导致在自己的艺术创作时会把错误的艺术思维带入到画面里,所以在高校美育中,教师应充当领路人的角色,充分让学生理解何为“艺术之美”。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要渠道,确保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指示需要我们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以确保学生在接受各类课程的同时,也能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综合这一现状来看,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刻不容缓。二、融入思政内容课程的手段与方法以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教育水彩画课程为例(一)黑龙江地区本土自然题材挖掘1.北大荒精神北大荒精神展现的奋斗精神和传承的奋斗基因,对于
8、高校美育改革融入思政内容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深厚力量的同时,也突显了北大荒精神赋能高校美育新局面并蕴含丰富内在价值。北大荒精神的传承中蕴含了丰富的奋斗基因。这些奋斗基因包括为实现人类利益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的奋斗精神等。这些奋斗基因使得高校在水彩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能够具有更广泛和深刻的内涵。将北大荒中的奋斗精神引入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在水彩画创作中加入“北大荒精神元素”,让学生切身体会其精神中坚韧不
9、拔的意志和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的热情,培养其具有远大理想和崇高道德的人格。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北大荒题材融入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北大荒的历史及现状,也能将课堂高度提升到对人文关怀的思考。2.冰雪文化黑龙江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和浓厚的地域文化为水彩画创作冰雪题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当地特色冰雪文化融入到水彩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地域特色与水彩课程的融合,学生们对于当地独特的人文气息的了解浓厚,充分展示了水彩画在地域特色下的独特魅力,也充分的满足了现阶段人们所追求的审美观念,在黑龙江冰雪文化的加持下水彩画也会具有一定的风格,也通过独特的地域文化塑造了当地
10、的文化品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水彩画的题材界限,提升了整体水彩艺术水平。在冰雪题材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经验与教训,再通过结合新的课程发展理念,深入的探索冰雪题材水彩作品的创作方法,在高校水彩画教学中推动特殊题材领域发展。水彩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与所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域文化等因素密不可分。在传统的水彩画教学中,我们一直追求技法的熟练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然而,将地域文化元素,特别是黑龙江的冰雪文化,融入水彩画教学中,不仅可以为学生们注入新的灵感和创造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于地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所以高校水彩画教育中地域文化对于艺术教育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性。(二)在水彩
11、插画课程中融入红色基因1.铁人精神铁人精神得名于“铁人”王进喜,以其高尚的精神品质和行为为基础内涵,成为一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敬佩和赞扬的精神文化。这一精神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从艰苦创业到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也凝结了王进喜等石油工人的理想信念和崇高品格。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传承中的重要历史标志,铁人精神内涵丰富,并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赋予新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红色资源育人的重要论述,为铁人精神高校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水彩画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水彩画课程中,将铁人精神融入课堂,通过绘画形式去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确立铁人精神的育人属性、体现水彩课程
12、中红色基因的传承。2.抗联事迹东北抗联是反法西斯战争历史中条件最艰苦、时间最长且环境最恶劣的反法西斯抗战队伍之一,他们在持续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同时,坚守与敌人持久斗争,展现了其伟大的精神。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一种宝贵的红色财富,所蕴含的特质与新时代高校的水彩教育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满足了美育与思政融合的课程需要,高校红色教育又可以加强对抗联精神的深入研究,二者相辅相成。这种契合与互动关系对于促进高校跨学科教育的发展和丰富红色教育资源的价值发掘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水彩插画课程中插入抗联事迹,无疑是拓宽了学生们的创作思路,更是在传播学习老一辈人的革命精神。(三)黑龙江地区城市成长建设题材挖掘1.中
13、东铁路建立自从中东铁路建立之后,无疑为中俄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极大便利,打通了两地的文化往来,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之间在经济、文化和艺术上的交流,哈尔滨的俄式建筑正是得益于此,中东铁路的建立也为绘画发展开辟了新的机遇,水彩的艺术形式更如久旱逢甘霖一般得到了滋养。中东铁路的建立完成了哈尔滨从渔村到城市的转变,推动了哈尔滨俄侨文化的发展,丰富了哈尔滨的城市景观,也对该地的文化传承产生深远影响。如中央大街、老道外巴洛克、教堂文化等。这些建筑融合了俄式建筑的精髓,并成为哈尔滨地区俄侨文化的象征。这些建筑拥有独特的外观和风格,以及历史背景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画笔为媒介,创作关于城市发展题材的作品,展现
14、哈尔滨的独特风景与地域风采,通过绘画形式传达对家乡的热爱。1302023.6ART RESEARCH2.国际化都市的形成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建筑一跃成为这座国际化都市的成熟标志,其中包括防洪纪念塔、龙塔和哈尔滨大剧院等,它们以独特的风格与特点取得了建筑界的显著成就。防洪纪念塔是一座庄严而雄伟的建筑,采用了现代主义风格。其外观设计简洁大气,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抗争与崇敬。这座纪念塔旨在弘扬防洪精神,并为人们提供一个对历史耳濡目染的场所;龙塔是哈尔滨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其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这座建筑结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技术,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龙塔的高耸挺拔的外观给人以震
15、撼的视觉冲击,同时也象征着城市的复兴与繁荣;哈尔滨大剧院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奇迹,其设计风格兼容并蓄了哈尔滨东方小巴黎和现代国际化都市的特点。该剧院的外观大胆创新、富有艺术感,充分展示了现代建筑的魅力。同时,大剧院也成为哈尔滨多元文化交融的象征,为艺术家和观众提供了一个展示与欣赏各类艺术形式的平台。绘画是一种了解哈尔滨并表达其多元文化的有效手段。教学中通过水彩画作品将哈尔滨东方小巴黎与现代国际化都市的风格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城市名片。这种融合让艺术作品更富有现代意义,也能更好地展示哈尔滨的魅力。现代化题材也能更好地跟随时代艺术思潮,并在课程中创作出更具现代意义的水彩画作品。三、在高校水彩画课程中
16、融入思政内容的意义(一)通过思政引导学生审美水彩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在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创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而针对教学,在感受过程中需要教师适当加入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容,正确指引学生分析作品中所隐含的思想、情感和情绪,构建健康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感悟和理解,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对于美术学院学生一定要懂得“辨是非”,这里的“辨是非”是指一定要有辨别是否为艺术的能力。如某些“行为艺术”,打着艺术的幌子,却行博眼球之势,实在不可取。在课程中加入思政内容可以让学生明事理、辨是非,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审美活动并不仅仅是接受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思和思考。这对于学
17、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价值观塑造和社会认知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艺术作品是创作者内心世界的反馈,如何理解作品则是观者内心世界折射。而如何正确看待、理解作品,则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红色精神、北大荒精神,这些前人艰苦奋斗的历史需要学生铭记,不忘前人栽树恩、续写篇章创未来,用前辈的奋斗精神激励着学生的使命感,培养正确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二)通过美育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通过美育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是一项非常重要且艰巨的任务。美育是审美与美感的教学结合,通过教学这一手段提升学生艺术、文化和审美体验。美育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激发人们的内在潜能,并传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18、。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人心越来越浮躁,所以要多方面的、跨学科式的,通过美育传播积极的正能量带给学生们,进而校园将呈现蓬勃朝气。美育还作用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方式,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可以培养对美的敏感度和理解力。这种审美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还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个体对于美好事物的发现和感知,美育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的创新。艺术作品的力量在于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通过创作和欣赏具有积极主题的艺术作品,可以传递出正能量和积极的价值观。四、结语“新文科”下跨学科内容的添加不断促使着美术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思政的融入对于高校
19、水彩画课程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水彩画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传授专业知识,更是要作为向学生传输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基石。思政的融入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感受水彩画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加入对水彩画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进行分析与讨论环节,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并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在高校水彩画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话题与方向,能够让高校美术学生迅速地接收国家政策,把握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步伐,迎接时代变化!参考文献:1牛杰.水彩画创作实践专题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探索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22(17):127-129.2张雅婷.美育融入大
20、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与优化路径研究D.中北大学,2023.3陈慧.高校美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22.4吴闪哨.高职美术教育专业水彩画课程思政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2022(15):62-64.5袁媛.视觉的乡愁:东北绘画的主题流变与美学表达D.东北师范大学,2022.6李冰雪,刘铁军.黑龙江地域环境及冰雪文化对水彩艺术的影响与思考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2):102-103.7赖涵.铁人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23.8杨楷彬.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新时代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2023.9张悦.黑龙江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10袁艺.美育传播“正能量”J.考试周刊,2015(95):169.注:本文系2023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高校水彩画艺术研究方向人文精神创作研究与实践”成果,项目编号:SJGY2022034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