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导管室管理规范
一、导管室的基本规定
导管室是实行介入性诊治的重要场合,是医务人员在X线引导下进行有创性操作的手术室,它兼有手术室及放射科的特点。因此,合理设计和科学布局是对导管室建设的基本规定,也是开展介入手术所必需的设施条件。
(一)导室的建筑结构与布局
1、导管室的设立布局 导室应设病人出入口与工作人员出入口,工作人员出入口有更衣室,病人出入口处有消毒垫。
2、导管室的内部设立 导管室重要由手术操作室、控制室及辅助工作间组成。操作室应具有足够的空间,保证各种仪器摆入,方便操作和抢救时使用。
(一)导室的建筑结构与布局
控制室与手术操作室以铅玻璃隔开,窗口可以尽量大一些,以便观测。
辅助工作间:观测室、洗手间、器械室、敷料室、库房、污物处置室、值班室、办公室、卫生间、更衣室等。
(二)导管室的人员配备
导管室的工作人员重要由医师、护士、放射技师、心电和血压监测技师、护工和清洁工人等组成。
导管室护士重要职责是围绕导管室的诊疗工作,提供术前术后消毒隔离、材料物品准备和术中配合等服务保障。导管室护士应具有丰富的心内科护理工作经验,具有协助医师解决心血管急、危、重症病人的能力,有较强的观测、分析、判断能力,熟悉抢救设备和药物,纯熟掌握各种导管介入器材的使用及介入手术操作程序。
放射技师需具有放射技术专业任职资格,熟悉并掌握相关设备的使用和保养,能解决简朴的设备故障,计算机操作技能纯熟。
护工重要负责介入手术病人的接、送工作,并具有消毒隔离的基础知识,协助护士做好术前、术后手术操作室的消毒解决。
清洁工人重要负责做好导管室平常清洁工作。
(三)导管室的设备及器材
导管室的设备及器材重要涉及影像设备、心电和压力监测系统、手术器材和抢救及防护设备等。
1、影像设备 导管术专用DSA机具有连续记录和回放的功能,重要由影像增强器、X线球管、C形臂及导管检查床构成。导管术时,常应用造影剂使血管在放射线下显影,将造影剂在短时间内注入心脏或大血管的压力泵称为高压注射器。高压注射器产生的压强可达成5-20kg/cm2,注射速度可达15-25ml/s。
2、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 心导管检查和介入治疗时,医师需要借助心电血压监测仪获得反映患者生命情况的相关数据。多导生理记录仪能记录体表12导联心电图,并同步获得心腔内多导联心电图。多导生理记录仪和压力传感器、三联三通、冲洗装置相连组成压力监测系统,可用于测量患者有创血压。导管室还应配备自动监测患者无创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功能的监护仪。
3、器材 重要涉及用于介入手术的器械与材料。如器械台、方盘、刀片、药碗、止血钳、卵圆钳、麻药杯、弯盘、穿刺针、各种导管,指引钢丝、球囊和支架等。所有手术器械使用前应保证无菌,一次性材料不可反复使用。
4、抢救设备 常用设备有直流电复律除颤器、人工心脏起搏装置、积极脉内球囊反搏泵、给氧设备、吸引器、简朴人工呼吸器、心包穿刺包、气管插管器械等。直流电复律除颤器应备两台,并由专人管理定期维护。
5、常规用药和抢救用药 重要涉及利多卡因、肝素、阿托品、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硝酸甘油、多巴胺、地塞米松、间羟胺、异搏定、三磷酸腺甘(ATP)、速尿、硫酸锌鱼精蛋白、盐酸吗啡、度冷丁、尿激酶、胃复安、5%-10%葡萄糖、生理盐水等。
6、防护设备 介入手术进行中为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和病人受到X线损害,应向手术操作者提供铅衣、铅眼镜、铅帽、铅护颈等;对手术病人应提供甲状腺及性腺防护设备。
二、导管室的管理
导管室是实行介入性诊疗的专门场合,导管室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建立健全导管室各项管理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导管室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
(一)一般管理规则
1、凡进入导管室手术间者,应着导管室专用洗手衣、裤、鞋套,进入无菌区应戴好帽子、口罩。
2、手术人员暂时离开导管室外出时,应更换外出衣,鞋。
3、手术区内不得带入任何食品,室内严禁吸烟,手术期间关闭手机铃声。
4、常规手术告知单,应于手术前一日,送交导管室,如需特殊材料应在手术告知单上注明。
5、介入手术病人必须有抗-HIV、HBsAg、抗-HCV等检查结果,阳性患者安排在每日最后。
6、如有严重或特殊感染病人做介入手术时,医师应提前告知导管室,以便做出相应的准备,防止交叉感染。参与此类手术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有关规定,保证患者及工作人员安全。
7、手术使用后的布类、器械、导管材料等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定解决。
8、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别放置。将利器放置在利器盒内,避免交叉感染,垃圾解决时应注意环保。
9、导管室各种物品固定位置放置,用后立即放回原处。由专人负责检查各种仪器是否运转正常,物品如有损坏应立即报修。
10、各种抢救药品应配备齐全,用后立即补充。
11、导管室一切器械物品未经负责人许可,不得外借。以保证手术所需及防止交叉感染。
(二)接送病人制度
1、导管室配有专门接送介入手术病人的护工,按照手术排序用平车接送病人。对于危重病人由医师或护士接送。
2、护工在术前到病房接手术病人时,应认真核对科室、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手术项目等,保证确认无误。病人术后送回病房时应与病房护士按规定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三)护理制度
1、病人送入导管室后,护士再次认真进行“七对”,同时检查术前准备如皮肤准备、药物准备及各项化验等,以保证手术安全。
2、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护士在术前积极向病人自我介绍,态度要和蔼,安慰、关心病人,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3、术中护士要根据介入手术操作程序,积极、积极配合医师手术,注意观测病人的意识,血压及心电变化情况,准确记录术中用药及介入手术材料。
4、术后护士要向病人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并进行简明的针对性健康指导。
(四)护士长职责
1、护士长重要负责导管室工作人员、物品、工作安全、无菌技术及手术安排等的管理。
2、负责导管室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标准贯彻。
3、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组织好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的实行。
4、负责对导管室物品的管理,按规定建立物品使用账册,做到账物相符。
(五)参观制度
1、参观者须经医院医教办或护理部批准,导管室科主任、护士长安排方可参观。
2、参观者进入导管室需遵守导管室的管理制度。凡进修、实习人员参观,只限于本专业手术。严禁在手术间内来回走动,应接受导管室医护人员指导。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距无菌区距离应保持在30公分以外,且不影响手术人员操作。
4、参观人数应严格控制,保持操作间内安静。
5、特殊病例、实习同学见习,应通过教学摄像进行观摩。
(六)DSA机使用制度
1、医师和导管室技师操作DSA机实行准入制度。经操作技能培训合格后,方可以使用DSA。使用者应严格遵守DSA机操作规程。
2、使用机器前应注意电源,调节电压和电流,选择所需的技术开关。
3、使用过程中注意有无异常现象,发现有异常的声音、气味和任何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告知有关人员检查。DSA专业技师应记录设备故障及维修情况。
4、移动C臂、导管床前应注意有无障碍物,严防机器受损或人员受伤。
5、机器使用完毕应切断电源并使各操作件恢复至初始位。
(七)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导管室设立和布局应科学、合理,人物、洁污流向符合功能流程,其中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划分明显,有实际隔断措施。
2、手术操作室的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消毒和空气净化装置消毒等方法。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其结果应为菌落数≤200cfu/m3。
3、导管室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使用有效期内标记齐全的无菌手术器械包、敷料包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严禁反复使用。
(八)导管室无菌技术
1、洗手法
(1)先刷洗后消毒手臂法:一方面取无菌刷蘸肥皂液,按以下顺序无漏掉地刷洗手臂三遍,共约10min;先刷指尖、然后刷手、腕、前臂、肘部、上臂下1/2段,每遍3min,特别要刷净甲沟、指间、腕部。刷洗时,双手稍抬高。每遍刷完用流水冲净。冲洗时,水由手、上臂至肘部淋下,手不能放在最低位,以免臂部的水返流到手。刷洗完后,用无菌小毛巾由手向肘部擦干。手、臂不可触碰他物,如误触他物,必须重新刷洗。
(2)消毒手、臂:双手和前臂刷洗完毕,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待自然干或无菌擦手巾擦干后,将胍类(氯己定等)或醇类(异丙醇或乙醇等)消毒液3ml-5ml涂擦于手和前臂,过1min左右即干,然后戴上灭菌手套。
2、穿无菌手术衣法
(1)穿手术衣时应在较宽敞的区域避开无关人员和物品,以免污染手术衣。
(2)操作者用一只手从手术衣上面抓起手术衣,轻轻抖开,拿住手术衣双肩部,略抛起,双手同时伸起袖内,双手交叉提起腰带,由护士在身后帮助穿好衣服,系好腰带。
3、戴无菌手套法
(1)打开手套包装后,一手捏住无菌手套反折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先戴好一只手,然后把戴好手套的手伸入另一只手套反折处,同法戴好另一只手。
(2)将双手套反折部分拉到袖口以上,不露出手腕。
(3)戴好手套后以无菌生理盐水洗去表面滑石粉,注意不要污染手套。
导管室的防护设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规定,并做到定期检查。从事导管室工作的各级人员应受到放射保护的教育,其健康状况应符合从事导管室工作所规定的条件。
导管室工作人员在操作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安全条件下完毕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