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放射影像技术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08288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影像技术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放射影像技术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放射影像技术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15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2月 第8卷第3期 放射影像技术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艾尚珍1,艾延新2(通信作者)(1 梁山县小路口中心卫生院影像科 山东 济宁 272600)(2 梁山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山东 济宁 272600)【摘要】目的:探讨放射影像技术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梁山县人民医院 2022 年 4 月2023 年11月收治的80例疑似原发性SAH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次展开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检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参照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统计两种放射影像技术诊断结果,并且

2、比较两种放射影像技术诊断效能及对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情况。结果:3D-CTA 及 3D-DSA 检查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D-DSA 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高于3D-CTA 检查技术(P 0.05);手术病理确诊的 75 例原发性 SAH 患者中,单发性和多发性动脉瘤患者数量分别为 69 例和 6 例,动脉瘤检出共计 87 个,其中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别 26 个、9 个、25 个、13 个、14 个。两种放射影像技术在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D-DSA检查技术总检出准确率高

3、于3D-CTA检查技术(P0.05)。结论:在原发性 SAH 疾病的检查诊断中,3D-CTA 和 3D-DSA 两种放射影像技术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两者在诊断效能方面,3D-DSA 要明显更优,其可以进一步提高颅内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率。【关键词】放射影像技术;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效能;颅内动脉瘤【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24)03-0115-03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由动脉瘤破裂导致,其约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 80%85%,具有起病急、病情重、

4、病死率高等特点1。原发性 SAH 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2。近年来,随着放射影像技术的发展,放射影像技术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越来越得到重视。目前,三维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3D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等被广泛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查和诊断,然而尽管如此,对于原发性 SAH 的诊断仍然

5、存在一些挑战,特别是在早期诊断方面3。为此,本次研究以梁山县人民医院 2022 年 4 月2023 年 11 月收治的 80 例疑似原发性 SAH 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一步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如CT、MRI等在原发性SAH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梁山县人民医院 2022 年 4 月2023 年 11 月收治的 80 例疑似原发性 SAH 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包括男性 45 例,女性 35 例;年龄 33 72 岁,平均(51.375.12)岁;病史方面,有高血压病史者 55 例,有脑出血病史者 12 例,有糖尿病史病者 40 例,有偏头痛病史者 20 例;

6、已婚 64 例,未婚 16 例;临床症状方面,伴有恶心呕吐者 43 例,伴有黑矇症状者 23 例,伴有意识障碍症状者 56 例,伴有反复头痛症状者 37 例。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者;(2)头颅 CT平扫提示疑似原发性 SAH 者;(3)签署知情同意书者;(4)放射影像技术检查依从性良好者。排除标准:(1)造影剂过敏者;(2)合并放射影像技术检查禁忌证者;(3)多器官功能衰竭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者;(5)合并传染性疾病者。1.2 方法80 例疑似原发性 SAH 患者依次展开 3D-CTA 检查、3D-DSA 检查,其中 3D-CTA 检查方法具体如下:检查仪器为西门子 SOMATOM

7、 Defintion AS 64 排 128 层螺旋 CT,检查前叮嘱患者脱去金属物品、穿着适当的服装等,然后采取仰卧位实施 CT 平扫,需要设置的参数包括管电压、管电流、矩阵、层厚、层距,上述依 次 设 置 为 120 kV、280 mAs、512512、1.0 mm、1.0 mm。平扫后实施增强扫描,层厚、层距分别调整为1.0 mm、0.5 mm。于肘静脉注入非离子造影剂,注射剂量和速率分别为 80 mL、3 mL/s。之后改为自动追踪扫描模式,需要设置的参数包括阈值、球管旋转速度、准直器宽度、收集区间、延迟时间、球管扫描时间,上述依次设置为 100 HU、0.5 s/r、128 mm0.

8、625 mm、64 mm0.6 mm、5 s、0.5 s。后处理工作站接收图像数据后,颅骨以减影作去除处理,静脉窦、颈外静脉以人工方式去除,图像重建借助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技术予以处理生成三维血管影像4。116 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2月 第8卷第3期 3D-DSA 检查方法具体如下:80 例研究对象经 3D-CTA检查后再间隔结束后两到七天展开 3D-DSA 检查,具体方法如下:检查仪器为西门子 Artis zee floor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借助经皮穿刺技术

9、对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实施穿刺造影,双侧颈内动脉注入碘克沙醇,注射剂量和速率分别为 12 mL、3 mL/s,观察研究对象每根血管的后前位图像、侧位图像,按照每个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考虑有无加摄斜位像的必要,如果二维造影检查显示出动脉瘤,则注入造影剂,注射剂量和速率分别为 21 mL、3 mL/s,采集动脉瘤的三维图像并处理5。1.3 观察指标参照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统计两种放射影像技术诊断结果,并且比较两种放射影像技术诊断效能,包括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同时统计两种放射影像技术对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情况,包括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

10、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2检验。以 P 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种放射影像技术诊断结果分析80 例疑似原发性 SAH 患者手术病理诊断阳性 75 例,阴 性 5 例,3D-CTA 检 查 阳 性 70 例,阴 性 10 例,3D-DSA 检查阳性 75 例,阴性 5 例。见表 1。表 1 两种放射影像技术诊断结果分析 单位:例手术病理3D-CTA 检查3D-DSA 检查阳性阴性阳性阴性阳性(n=75)67 8741阴性(n=5)3 2 14合计(n=80)70107552.2 两种放射影像

11、技术诊断效能比较3D-CTA 及 3D-DSA 检查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D-DSA 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高于3D-CTA检查技术(P0.05)。见表 2。表 2 两种放射影像技术诊断效能比较%(n/m)检查方法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3D-CTA89.33(67/75)40.00(2/5)86.25(69/80)95.71(67/70)20.00(2/10)3D-DSA98.67(74/75)80.00(4/5)97.50(78/80)98.67(74/75)80.00(4/5)25.7921.6676.7821.7775.000P

12、0.0160.1970.0090.2780.0252.3 两种放射影像技术对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率比较手术病理确诊的 75 例原发性 SAH 患者中,单发性和多发性动脉瘤患者数量分别为 69 例和 6 例,动脉瘤检出共计87个,其中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别 26 个、9 个、25 个、13 个、14 个。两种放射影像技术在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 3D-DSA 检查技术总检出准确率高于 3D-CTA 检查技术(P 0.05)。见表 3。表 3 两种放射影像技术对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率比较 n(%)检查方法前交通动脉(n=

13、26)后交通动脉(n=9)大脑前动脉(n=25)颈内动脉(n=13)大脑中动脉(n=14)总检出3D-CTA23(88.46)8(88.89)20(80.00)10(76.92)12(85.71)73(83.91)3D-DSA25(96.14)9(100.00)24(96.00)12(92.31)13(92.86)83(95.40)21.0831.0593.0301.1820.3736.197P0.2980.3030.0820.2770.5410.0133 讨论原发性 SAH 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脑膜下腔内出血,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脑动脉瘤破裂或脑动脉瘤的血管壁病变引起,其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

14、,常常伴随剧烈头痛、意识丧失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恢复功能至关重要6-7。放射影像技术是一种医学诊断技术,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辐射,如 X 射线、CT 扫描、MRI 等来获得人体内部的影像信息,以帮助医生发现和诊断疾病8。放射影像技术在医学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提供大量有关体内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的信息,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可以用于诊断和 117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2月 第8卷第3期 评估多种疾病,例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骨骼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9。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放射影像技术在原发性 SAH 中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结果显示,80

15、 例疑似原发性 SAH患者手术病理诊断阳性 75 例,阴性 5 例,3D-CTA 检查阳性 70 例,阴性 10 例,3D-DSA 检查阳性 75 例,阴性 5 例。可见 3D-CTA 和 3D-DSA 两种放射影像技术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进一步分析显示,虽然两种放射影像技术检查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在灵敏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方面,3D-DSA 检查技术诊断结果高于 3D-CTA检查技术(P 0.05),整体诊断效能方面,3D-DSA检查明显更优。既往也有较多研究表明,3D-DSA 可以提供较高的解剖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的细微结构和血流动力

16、学,相比之下,3D-CTA 的解剖分辨率相对较低,可能无法准确显示小型的血管畸形或血管壁病变10-12。杨旭等13也指出,3D-DSA 使用对比剂来显影血管,对比剂可通过血管注射直接到达目标区域,提供了更明确的血管显影效果,而 3D-CTA 是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对比剂需要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目标区域,可能会有一定的时间延迟,进而影响其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本文研究结果还显示,手术病理确诊的 75 例原发性 SAH 患者中,动脉瘤检出个数共计 87 个,两种放射影像技术在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总检出率比较显示 3D-DSA检查技术高于 3D-CTA 检查技术(

17、P 0.05),提示3D-DSA可以进一步提高颅内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率。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 3D-DSA 可以捕捉到血液流动的动态信息,可以通过连续的图像序列观察血管腔内的血流行为,其对于一些小型血管畸形、动脉瘤或血管瘤等病变的检测能力更强,相比之下,3D-CTA 主要提供静态的血管图像,对于一些较小的血管畸形和病变检测效果较差,进而导致其对颅内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率不如 3D-CTA 检查14-15。综上所述,在原发性 SAH 疾病的检查诊断中,3D-CTA 和 3D-DSA 两种放射影像技术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两者在诊断效能方面,3D-DSA 要明显更优,其可以进一步提高颅内

18、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率。【参考文献】1 巫颖,龚细礼.早期侧脑室引流及动脉瘤栓塞术对 Hunt-hess 级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分析 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17(1):29-33.2 曹福媛,陈燕浩,余波.数字减影 CT 血管成像和低场强 MRI 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价值及影像特点分析 J.中国 CT 和 MRI 杂志,2019,17(5):11-14.3 董慧珠,史静,张毅,等.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分析 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8):3012-3013.4 毕抓劲,操亚云,曹杰,等.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急性脑梗

19、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 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0,37(2):100-103.5 陈巍,许晓泉,钱雯,等.视神经鞘直径与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和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0,36(8):1208-1211.6 曹兵,丁奇,刘熙鹏,等.血清 IL-33 和 netrin-1 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治疗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 J.西部医学,2022,34(6):866-870.7 杨定博,俞文华,杜权,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骨膜蛋白水平及临床价值 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0,20(3):235-238.8 蒋丹,时宏娟,张卫,等.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并存

20、蛛网膜下腔出血 26 例临床分析 J.解剖科学进展,2020,26(1):102-104,108.9 梁前垒,郭永川,索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期并发中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临床诊治分析(附 16 例报道)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3,27(1):99-100.10 汪敬业,陈露露,汪凯.磁共振成像常规检查序列对计算机断层扫描阴性的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 J.中国卒中杂志,2020,15(7):766-770.11 黄腾飞,刘巧梨,易海玲,等.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征的 CT 定量分析和鉴别诊断 J.放射学实践,2021,36(12):1488-1492.12 郭江.结合珠蛋白基因型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和临床预后可行性分析 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1,16(8):490-492.13 杨旭,李鹏,张鑫,等.MR FLAIR 序列、DWI 序列及 CT 检查对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 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5):729-732.14 李宁.64 排颅脑 CT 血管造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责任病灶的诊断价值 J.中国 CT 和 MRI 杂志,2021,19(8):34-37.15 赵宇,董立军,杨晨,等.全脑 CT 灌注成像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4):354-3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