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08153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炫动漫漫话音舞 113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路径研究朱 峰沈阳开放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00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势在必行。传统文化是汉语言文学赖以生存发展的沃土,将其融入教学,能够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弘扬民族精神,推动学科创新。实现融合需从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着力;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引进培养专门人才,构建传统文化教学团队。唯有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方能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提供持久动力。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传统文化;教学融合;创新;人文素养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一、传统文化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必要性1 传统文化是汉语言文学的根基汉语言文学是在传统文化土壤中孕育发展起来的,两者密不可分。从上古的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曲赋,再到明清小说戏曲,传统文学作品无不深深烙上了当时的文化印记。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人文精神等,构成了汉语言文学的精神内核。比如,儒家 仁义礼智信 的道德伦理观念,道家 天人合一 的哲学思想,佛家 诸行无常 的人生况味,都在古典文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也深刻影响了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又如,诗文创作讲究格律对仗、声律和谐,无不体现着传统文化对形式美的精益求精。可以说,脱离了传统文化,就难以真正把握汉语言文学的精髓。2 传统

3、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个人在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人文领域的修养和内在品质,体现为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敏锐的感受力、深邃的洞察力。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华,是培养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源泉。传统文学作品,如诗词歌赋、戏曲小说,其中展现的道德情操、审美理想、人生况味等,对于陶冶学生性情、启迪心智、提升境界大有裨益。如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壮志豪情、苏轼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达观胸襟、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的人生感悟,无不给人以震撼与启迪。此外,传统文化中的书法、绘画、音乐、戏曲、工艺等艺术形式,也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开阔人文视

4、野。3 传统文化融入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所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价值追求、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精神特质的综合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意识、扶正祛邪的义利观念、兼容并蓄的包容襟怀,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比如,屈原离骚表达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 的进取意识,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高尚情操,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浩然正气,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民族气节等,都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品格。在专业教学中,通过研读经典作品,剖析其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进取精神等思想内涵,组织文化考察、主题讨论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传

5、承优秀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担当,对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4 传统文化融合能够促进学科创新发展传统文化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助于文化传承,更能推动学科自身的创新发展。一方面,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伦理道德等,可以为汉语言文学学科研究提供新视角、新话语、新范式。比如,儒家的 仁 学思想、道家的自然主义哲学、佛家的空灵意境,都可以为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提供独特的理论视角。又如,传统美学中关于意境、比兴、风骨等范畴的探讨,可以丰富和拓展现代文论研究的维度。再如,将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女性意识等

6、引入到文学创作中,能催生出更多体现时代精神、彰显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也为传统文化的当代阐释、创新表达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可能。通过戏曲、影视、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形态,XUANDONGMAN漫话音舞 114 可以让优秀传统文化 活 起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实践路径1 优化课程体系,增设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深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首要任务是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增设传统文化相关课程。一方面,要将传统文化课程纳入专业必修课范畴,开设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等基础性课程,夯实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这些课程要立足

7、经典著作,系统梳理中国文学发展脉络、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思想精华及其现实价值,通过生动讲解、研讨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同时,要注重经典选读与人文阐发的结合,引导学生在细致研读中感悟传统美学精神、价值理念的深刻内涵,在互动讨论中以古鉴今、认识自我,实现情感净化和精神升华。另一方面,要拓展传统文化选修课程,设置 诗词曲赋选读、古典小说选读 等特色鲜明的专业选修课,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选修课可采取专题研讨、小组合作、创意实践等灵活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如在诗词鉴赏课中,可引导学生吟诵品味、仿作续咏,在创造性实践中领悟诗词意象、韵律的精妙之处。在小说选读课中,

8、可组织学生改编经典桥段、创作续书或评点,在再创造中把握小说的叙事特色与人物塑造艺术。2 创新教学方法,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汉语言文学教学要创新教学方法,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精神。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文本中蕴含的传统美学理念、道德情操、处世智慧等,引导学生在经典阅读中领悟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追求。如在诗歌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境之美,感悟 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含蓄蕴藉;在散文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体会议论说理之精微,学习先贤 发乎情止乎礼 的言说之道。在借鉴传统的同时,教师还要创新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与生命体验。如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可邀请国学

9、大师吟诵示范,开展吟诵会、诗词填词等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感悟诗词韵律之美。在古典小说教学中,可穿插讲解历史掌故、风俗礼仪,组织学生评书、表演经典片段,在沉浸式体验中领会小说的意蕴内涵。在戏曲教学中,可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现场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基本功、排演选段,在参与体验中感知国粹魅力。此外,教师还可结合传统节日、时令物候等设计主题教学活动,如在重阳节组织登高诗会,在春天开展踏青采风,引导学生在亲近自然中体味传统诗词的意境美。3 加强实践教学,促进传统文化体验与传承高校要加强实践教学,搭建传统文化体验平台,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知传统、热爱传统、传承创新传统。一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实

10、践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博物馆、阅览珍贵古籍文献,开展 重走诗圣足迹 寻找家乡非遗 等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在文物鉴赏、史迹探寻、技艺学习中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二要整合地方文化资源,开展研学旅行、田野调查等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走进历史文化街区,采风民间艺术,调研传统手工技艺,引导学生在文化踪迹考察、口述史访谈中挖掘乡土记忆,体认中华文明的历史厚重。三要借助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契机,组织经典诵读会、传统技艺体验营、汉服文化节等,在参与体验中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同时,要发挥学生社团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成立国学社、戏曲社、茶道社等,常态化开展经典诵读、戏曲演

11、练、茶艺培训等,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 活 起来、火 起来。四要加强高校、社区、文博单位的协同联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学生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引导学生讲解历史文化、助力文物保护,在奉献实践中提升文化自觉和传播能力。五要引导学生投身文创产业,积极参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意开发。如鼓励学生参加文创大赛,策划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 活 在当下、火 在当下。4 深化校企合作,拓展传统文化应用场景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深化校企合作,拓展传统文化应用场景,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可与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古籍整理、文物修复、展览策划等实践机会,提升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能力;与出

12、版社、新闻媒体、文创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采编、文案、策划等实习岗位,引导学生创作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制作文化宣传品,在实战中提升文化传播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聚焦文旅融合发展,与文旅部门、景区景点、旅行社等合作,引导学生参与文化遗产解说词撰写、文化旅游线路策划,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创新融合;引导学生积极开发传统文学 IP,创作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动漫、影视、演艺作品;鼓励学生创办文创工作室,开发文创衍生品,在创新创业中推动传统文化时尚表达。同时,学校还要与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开发传统文化数字化教学资源,炫动漫漫话音舞 115 探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实现传统文化智能传

13、播、沉浸式体验。学校要立足区域产业特色和人才需求,搭建产学研用平台,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践行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传统文化教学保障1.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是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文化教学实力的关键举措。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通过潜心研读经典著作、参加国学研修、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不断充实传统文化知识,提升文化品位和学术素养。学校要完善教师传统文化培训体系,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学院校、文化机构进行访学研修,聘请国学大家开设专题讲座,引导教师在浸濡传统文化的环境

14、中感悟、领会传统智慧。教师要将个人修养转化为教学力量,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可探索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引入教学,创设沉浸式古典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组织诗词创作、经典诵读等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创造性实践中感悟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开发在线课程、微视频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拓展传统文化教学时空。学校要搭建教研交流平台,定期组织传统文化教学研讨会、教学成果展示会,鼓励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凝练教学成果,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交流中找到传统文化教学的最佳路径,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教学模式,促进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2.引进和培养传统文化专门人才引进和培养传统文化专门人才是深化

15、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文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学校要根据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和教学需求,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国学专业博士、知名学者,以及非遗传承人等各类传统文化专门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和知识结构。在人才引进中,学校要制定专项政策,从住房、科研、福利待遇等方面提供优厚条件,增强对高层次传统文化人才的吸引力。同时,学校要建立健全传统文化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制定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将参加国学专题培训、攻读国学学位纳入教师培养必修环节。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国学研究课题、发表高水平传统文化论文,支持其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引导其在教学实践、学术研究双线并进中提升传统文化教学科研能力。学校还要完善传统

16、文化教学导师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一线教学名师担任青年教师导师,通过集中授课、项目合作、互动研讨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传统文化教学要求,使其迅速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学校要将传统文化教师的引培工作作为人才强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形成传统文化人才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3.构建传统文化教学团队构建传统文化教学团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发挥集体力量、实现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整合传统文化教学资源,以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为引领,组建由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学科教师组成的传统文化教学团队,发挥学科交叉优势,促进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中国传统与域外传统的融通创新。教学团队要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围

17、绕古代文学、传统文化导论、国学经典导读等核心课程,开展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共同开发特色教材、多媒体课件等优质教学资源。要整合科研资源,集中力量攻关传统文化前沿课题,形成标志性科研成果。要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在国学普及、文化资源开发、文旅融合等方面的智力优势,组织师生深入社区、博物馆、文创企业开展国学讲座、文化解说、创意策划等社会服务。学校要完善团队建设管理体系,在教学科研项目、人员编制、经费投入等方面向教学团队倾斜,为其开展教学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转化提供政策保障。要发挥教学团队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教学观摩、经验分享、项目合作等方式,带动全校传统文化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将学校

18、打造成区域乃至全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结束语汉语言文化专业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学校主导与社会参与等多个维度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只有形成协同合力,创新机制,才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建设提供持久动力,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参考文献1 魏薇.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汉语言文学发展策略研究 J.新楚文化,2023,(29):21-23.2 吴佳佳.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与传统文 化 融 合 路 径 研 究 J.江 西 电 力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2023,36(08):151-153.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2022 年度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编号:JG22EB322;课题名称: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