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进度计划章 节计划课时教学手段备注第 一 章第一二三节 2讲授人的感受测试15分钟第 二 章第一二三节 6讲授认知训练15分钟讨论2学时第 三 章第一二三节 4讲授20分钟创造思维训练第 四 章第一二三节 4讲授30学时心理剧第 五 章第一二三节 5讲授心理测试1学时第 六 章第一二三节 4讲授讨论2学时第 七 章第一二三节 5讲授团体咨询2学时第 八 章第 节 2考试 第1次课课时 2 学时 章节题目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三节基本理论与方法本 次 课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不断完善人格本 次 课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学的方
2、法难点心理活动过程教学基本内容设计: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对象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一)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活动结构如下: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情绪)心 意志过程理 活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 动 个性心理 个性特征 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节(二) 心理学研究的范围 二、心理健康研究的对象(一)心理健康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二)中国的心理卫生思想与心理卫生运动(三)心理健康的概念 1现代人的健康观 2心理健康的特点 (1)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相对性(2)
3、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连续性(3)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可逆性(4)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动态性(四)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对象是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维护和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有如下八条: 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感受性测试15分钟75 钟讲授 2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 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第二节健康的意义与任务一大学生成长的特点(
4、一)大学生的生理成长特点(二)大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1心理发展的过渡性 2心理发展的可塑性 3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强烈的成才意识与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等等。4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1) 适应期(2) 发展期(3) 成熟期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义 (一) 为时代培养合格的人才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思考 2心理健康21世纪的通行证 (二) 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任务 (一) 推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二) 完善素质教育(三) 指导大学生健康发
5、展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以大学生健康发展教育为主,心理疾病预防为辅的原则: (一) 健康人格教育 (二) 环境适应教育 (三) 人际关系和谐教育 (四) 智力发展教育(五)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指动机、兴趣、情绪、意志等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锻炼意志品质,学会情绪调节,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心境。 (六) 健康恋爱观教育 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基本知识,正确处理恋爱中的心理问题,建立健康恋爱观,上好人生必修课,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和健康成长。指导大学生健康发展 (七) 心理障碍与疾病的预防了解心理障碍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6、过程,及时克服不良心理,学会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理论 (一) 精神分析学的基本观点(二)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三) 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观点(四)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五) 交互作用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我不行,你行。自卑自怜型(儿童自我) 我行,你不行。自信自满型(父母自我) 我不行,你也不行。自卑自毁型(儿童自我) 我行,你也行。自信自觉型(成人自我)只有建立我行,你也行的关系才是最健康的心理状态。 (六) 精神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二、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原则、途径与方法 (一) 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的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7、 4系统性原则 5教育性原则(二) 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1实践法 (1)通过学校的传媒手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发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保健。(3)做好积极的心理干预,建立三级保健网络. 2调查法 (1)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掌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人才培养、德育工作提供依据;特殊的学生要给予跟踪关怀。 (2)专题调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如“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贫困生心理状况调查”,“大学生睡眠状况调查”,“优秀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等。3访谈法本次课小结作业、预习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是21世纪的通行证。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大学生心理
8、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学意义?第 2、3、4 次课课时 6 学时 章节题目第二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第三节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本 次 课教学目标通过自我意识的学习使学生能从新审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本 次 课重点难点学会用发展的思维来看待过去、现在、将来。教学基本内容设计: 第二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第一节自我意识的概述一、什么是意识 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人与动物在心理上的本质区别。1.意识的起源2意识的定义所谓意识,是指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3意识的特征:意识的
9、预见性和目的性意识的自觉性。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意识的社会性。 二、自我意识及特征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于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别人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二)自我意识的特点1自我意识的个体性2.自我意识的社会性3.自我意识的能动性4.自我意识的同一性三、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四、自我意识发展的模式 自我意识的发展呈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其发展模式为分化、矛盾和统一,即经历着分化矛盾统一再分化矛盾统一的过程。个体经由每一次的自我分化、矛盾和在一定条件下的统一后,自我意识便向前发展了一步。 (一)自我分化 (二)自我矛盾 (三)自我统一第二节 大学生自
10、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一、自我认识具有自觉性和理性二、自我评价趋向成熟,但仍具片面性三、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15分钟认知测试实验认知讲授75分钟(一) 达成型 (二) 早定型(三) 延缓型(四) 迷惘型四、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矛盾性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二) 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矛盾 (三) 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矛盾(四) 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五、自我塑造愿望强烈,主动自律性有所提高六、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失误与缺陷(一) 自我中心与过强的从众心理(二) 自尊心太强和自卑感太重(三) 过分的独立意向与过分的依赖心理第三节、造健全的自我意识一、正确认识自
11、我,全面评价自我(一) 与他人比较,认识和评价自己 个人认识与评价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价值、自己的品德以及个性特征往往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而实现的(二) 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人们总是要与他人交往的。在相互交往中,不断深化对自己的认识,同时也在认识和评价他人;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也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三) 通过反省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来认识和评价自我 。 (四)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借活动成果认识和评价自我(五) 客观、辩证地认识与评价自我二、欣然接受自我,恰当展示自我 (一) 欣然接受自我的意义 首先,悦纳自我有助于心理健康其次,悦纳自我、展示自我有助于密切人际关系最后、惟有欣然
12、接受自我,才能自重自爱,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声誉,努力进行自我修养,谋求自身的发展。相反,不肯接受自我的年轻人必然会觉得自己并无可取之处而自暴自弃,自轻自贱,甚至破罐子破摔。这对自我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二)如何欣然接受自我既然,欣然接受自己如此重要,那么大学生怎样欣然接受自我呢?首先要全面、正确地评价自己其次,要正确对待短处最后,要正确对待失败。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成功,也必会有失败。有的人面对失败一味地自责,贬低自己,使自己丧失信心。常常贬低自己的人,应该理性地考虑问题,对成功和失败都应当恰当地归因,这是调整自我、提高自尊和悦纳自我的重要条件。 另外,大学生应清醒地认识到,眼前的失败只是一
13、时、一事、一个方面的失败,人生的道路是广阔的,它并不预示着其他方面不再成功。古人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大学生应成为生活的强者。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为了塑造自我、超越且我,只有自觉地塑造自我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所特有的自我教育的功能。如何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诠释。分组讨论90分钟自我评价、自我设计 那么,如何塑造自我与超越自我呢?下面几点建议供大学生参考。三、努力塑造自我,积极超越自我 (一) 按照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设计自我(二) 努力发掘与充分利用自己的潜能每个大学生都有尚未被揭示和充分可利用的自我发展与自我超越的可能性,我们应努力发现、充分发挥这种潜能。开发自我
14、、激励自我。(三) 努力奋斗,有效地调控自我塑造自我、超越自我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努力奋斗,有效地调控自我是塑造自我与超越自我的根本途径。本次课小结作业、预习等通过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学习,应不断完善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大学生应怎样认识自我与接纳自我?2、如何发挥人所特有的自我教育的能动性去塑造自我与超越自我?3、自我设计第5、6次课课时 4学时 章节题目第三章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心理调适第一节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概述第二节大学生常见学习心理困惑与调适第三节大学生学习方法的调适本 次 课教学目标大学生如何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克服考试焦虑以适应大学生活,培养自学能力。本 次 课重点难点转变学习方
15、法:改变过去被动随从,为主动自觉重点掌握学习规律,学习方法,科学用脑教学基本内容设计 第三章大学生的学习心理调适由中学升入大学,角色和环境的变化,使许多大学生都会在学习方面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学习生活是大学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在青年的成长中,学习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对学习心理的认识和调适至关重要。因此,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概念二、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发学习、维持学习并将学习导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一)学习动机的分类(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
16、学习动机的多样性2.学习动机的较高层次性三、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一)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大学生的学习和中学生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学习的专业性2.学习的自主性 学习活动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自觉性和能动性两个方面。3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进人大学后,大学生普遍感到知识浩如烟海,各类活动繁多,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以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可以处理好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等诸方面的关系,是许多大学生深感矛盾、困惑的问题。为此常使一些大学生左右为难、焦虑不安。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90分钟讲授4学习目的的探索性 探索性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结论之外新观点的
17、寻求和钻研。 (二)一年级大学生学习心理分析1.学习方式的不适应性2.学习目的的多元性 3.学习动机的多层次性4.学习态度的不稳定性一年级大学生学习态度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自豪感和自卑感并存(2)轻松感与被动感并存5.学习的自觉性较好但情绪波动大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学习心理困惑与调适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动机冲突、认知障碍、注意障碍、情绪障碍和意志障碍等心理矛盾和障碍,并在不同程度上妨碍学习和成长。对各种心理矛盾和障碍进行分析,探讨自我心理调适和疏导的途径和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习效率。一、注意力的转移与调适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集
18、中指向,其中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个体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有选择地从刺激中选出有现实意义的事物作为自己认识过程指向的对象。(一)注意力的转移和分散 注意的转移,即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1.对注意力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因而缺少集中注意力的自觉性。2.对某些学习内容的社会价值认识不足,缺少学习兴趣,因而缺少集中注意力的自觉性。3.因为身体过于疲劳,影响了注意力的集中。 4.意外事件的干扰,致使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二)注意力调适 那么,如何控制住你的注意力呢? 1
19、.提高对注意力作用的认知2.要有不倦的好奇心。巴甫洛夫说:“好奇是专注的第一要素。” 3.要有顽强的意志。注意力说到底是个人意志的一种表现,学习中的挫折往往是焕发注意力的劲敌。 4.要有健康的人格。如果没有健康的人格,很难控制注意力,爱因斯坦说:“我的所为,就是想给我存在的祖国留一点属于我个人的东西。”显然,没有崇高的心志,就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要训练专注力就是专注大目标,不要掉进消极的、琐事的陷井之中。 5.建立有效率的学习规律。 6.学会运用思维阻断法。(三)记忆方法的调适1.了解记忆规律,及时进行复习 2.遵循记忆规律,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1)目的记忆法(2)选择记忆法。 (3)过度记
20、忆法(4)联想记忆法此外,还有规律记忆法、形象记忆法等,如黄河的长度是5464公里,形象地记忆:黄河有一个武(5)士(4)留(6)着一个狮(4)子头。无论哪种方法通常都要多次反复,即定期复习,方能记忆牢固。 3.重视记忆卫生 (1)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2)克服两种抑制的干扰。 (3)保持大脑的适当营养。 二、学习动力的困惑与调适学习动力大小是由学习动机决定的。(一)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效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动力,许多人主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概括来讲,动机在学习过程中有三种作用:引起学习的兴趣与需要;确立学习目标,并激发学生达到目标的愿望;促使学生领悟科学知识的意义与价值,
21、并专心致志地去学习。 (二)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来自个体、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 1.个体因素。学生的个体特征,像情绪、意志、经历、爱好,以及兴趣、健康状况等,都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2.社会因素。3.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学校校园环境、教学设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以及教师的素质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4.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又是最重要的校外教育力量之一。 (三)学习动机与调适 成功的高效学习,都伴有强烈的动机。动机层次越高,抱负越大,成就往往就越大。大学生如何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呢?可以
22、从学习需要和学习诱因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增强大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另一方面是创造、完善一些外部条件,满足学习需要。具体讲有以下四条途径。 1.进一步明确大学学习的意义。2.培养学科的兴趣。 3.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4.掌握学习技能。三、学习兴趣的调适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四、考试焦虑与调适 究其焦虑的原因:一是心理负担过重,由于学习动机过强,总期望自己处于领先的地位,害怕失败和落后,结果造成焦虑;另一种是考试准备不足,平时不认真学习,考试靠突击,没有真正掌握知识,遇到问题就易产生焦虑。 那么如何克服焦虑症状呢?(一) 学会如何放松。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70分钟讲授20分钟创造思维
23、训练(二)运用系统脱敏方法克服考试前的心理紧张。(三)化解在考试中的紧张焦虑情绪。考场中焦虑常使学生发挥失常,因此必须在考场中学会快速放松,在答卷过程中,做几次间隙、短暂的休息,闭上眼睛,放松身体和思想,伸展四肢,并变换身体的位置,做几次缓慢的深呼吸并在呼气时说“放松”。1.学习时间与体育锻炼时间的科学运筹2复习时间的合理分配。3良好的生活规律。 4要善于抓住黄金时间。二、提高学习效率(1)早上型。 (2)晚上型。 (3)白天型。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方法的调适一、掌握科学的学习(一) 良好的学习规律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习规律就是感知、理解、记忆和应用的有效运用。1 . 感知。这是学习过程的第一阶
24、段。2理解。这是学习过程的第二阶段,3记忆。这是学习过程的第三阶段。4应用。这是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繁重而紧张的学习生活,对大学生是一种考验,它要求每一个大学生不仅要勤奋学习,努力奋斗,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规律。(二) 的学习生活规律二、提高学习效率(一) 搞好课前预习粗略地了解一下教师上课时要讲的重点和难点,带着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听课,针对性强,印象深,收益大。从整个学习过程看,长期坚持预习,善于预习,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二) 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上课精力不集中,就等于没有听。精力集中就要排除与课程无关的思绪,专心致志听课,力争当堂内容当堂消化。这样才能提
25、高听课效率。(三)动用多种感觉同时参与学习大学生要提高用脑效率,学习时应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耳到。(四) 课后及时复习,整理笔记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本次课小结作业、预习等学习能力是培养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是完成学业的前提。1考试焦虑的原因与调适方法有哪些?2在大学里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第7、8 次课课时4学时 章节题目第四章 大学生情绪与调节本 次 课教学目标使大学生了解情绪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也影响着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和态度。培养良好的情绪是大学生成才的必要保证。本 次 课重点难点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及情绪的自我调
26、节教学基本内容设计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一、什么是情绪与情感 (一) 情绪与情感的定义 情绪与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生理需要或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心理体验。 (二)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是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如吃、住、穿、睡眠等)相联系,与复杂的无条件反射(如食物反射)相伴随的一种态度体验。因此,情绪是低级的,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当然,人的情绪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的特殊反映形式,与动物的情绪有本质的区别。 2一般来说,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不大稳定,有较大的爆发性和情境性,往往伴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情感是相对稳定的,爆发性较少,易受个体的立场、观点和生
27、活经历所支配。另外,情感着重于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外部表现则不明显。 应当指出的是,情绪与情感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情绪的各种变化一般都受已形成的情感所制约;而情感又总是在各种变化着的情绪中得以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三) 情绪与情感的类型 对情绪和情感的分类,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进行。这里介绍两种分类情况。 1.我国传统的分类方法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藉中就有关于情绪的论述。礼记礼运中载: “何为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白虎通情性的记载是把情绪分喜、怒、哀、乐、爱、恶。在黄帝内经中,则认为情绪是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90分
28、钟讲授“喜、怒、忧、思、悲、恐、惊”。在近代关于情绪的分类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恐惧等四种,列为基本的情绪形式。 2.苏联心理学家的分类 苏联心理学家把情绪和情感分别归类,把情绪归类为心境、激情和应激;把情感归类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二、大学生情绪与情感的特点 (一) 情绪与情感的丰富性 大学生有着丰富、复杂又多变的情绪和情感。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大学正处于心理生理的发育亢奋期,生命力高度旺盛,生物体内生发的精力供过于求,从而带来的物质体内可供精神活动消耗不尽的能源,此乃主体内在的客观因素;二是精神活动的无限性、剧烈性以及作为其物质载体的大脑发育的健全性和相对的优化性,这二者之间的相互
29、依赖与摩擦运动,使特定主体的大脑处于优势阶段里的高度兴奋,此乃主体内部的主观因素。主、客观运动的结果,驱动着主体内部产生既多样又速变的情绪与情感,从而构成了青年大学生的情绪情感丰富性特征。 (二) 情绪与情感的强烈性 大学生的情绪与情感的强烈性与其情绪与情感的丰富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生一旦产生情感,就容易使情绪高涨,并常常表现为激情。在激情状态下,人的情绪体验达到最高潮,并伴随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呼吸、循环、肌肉系统和组织等),与正常状态相比会有明显的变化。 (三) 情绪与情感的不稳定性 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的情绪在时间上有更长的延续性。他们对自我的情绪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并出现了心境化的情绪
30、特点。但比起成年人来,大学生情绪的波动仍很明显。表现为心境变化频繁,情绪有较大的起伏性,并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四)情绪与情感的外显性大学生对外部的刺激反应迅速而敏感,在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情绪呈外显性的特点。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特定的问题上,大学生由情绪引起的内心变化与外部表现往往并不都是一致的,而显示出含蓄、内向的特点。 大学生心理上虽然存在这样的闭锁性,但同时也存在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当遇到知音或条件适当时,他们往往会将心底的秘密“一吐为快”。第二节 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困扰 一、常见的情绪困扰 (一)焦虑 焦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安
31、情绪,并伴有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焦虑不自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认知、行为和身体状况,被焦虑所困扰的大学生常表现出烦躁不安、思维受阻、行为不灵活、动作不敏捷、身体不舒服、失眠、食欲不振等。严重的焦虑能使人失去一切情趣和希望,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在心理上摧垮一个人。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焦虑都是坏事。在这个紧张刺激不断增多、竞争不断增强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可能处于一定的焦虑状态,学习紧张繁忙、前途尚不明朗的大学生就更是如此。适度的焦虑可以唤起警觉、激发斗志,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大学生焦虑集中表现在考试和人际交往上。 不适当的高度焦虑对心身健康是很不利的。为此,应增强自信、相信车到山前
32、必有路,总会有办法的,这样可减轻焦虑;应磨炼意志,不怕困难,无谓地或过分地担忧正是焦虑的实质;应开阔胸襟,不计较得失,也不杞人忧天;应当机立断,积极行动,因为犹豫徘徊会增加焦虑。总之,凡事尽最大的努力,把注意力从担心失败转移到积极行动、争取成功上,并且百折不挠,这样可以使情绪处于振奋状态,使过度的焦虑转为适度的焦虑,从而既有助于成功,也有助于健康。 (二)抑郁 抑郁是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困扰,是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抑郁就象其他情绪反应一样,人人都曾体验过。对大多数人来说,抑郁只是偶尔出现,为时短暂,时过境迁,很快会消失。但也有少数人
33、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甚至导致抑郁症。性格内向孤僻、多疑多虑、不爱交际、生活中遭遇意外的挫折、长期努力得不到报偿的人更容易陷入抑郁状态。 情绪抑郁的大学生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兴趣丧失、缺乏活力、反应迟钝,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不愿参加社交、故意回避熟人、对生活缺乏信心,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他们看上去倦怠疲乏、表情冷漠、面色灰暗,仿佛陷入了痛苦的深渊而无力自拔。长期的抑郁会使人的心身受到严重损害,使人无法有效地学习、工作和生活。要避免抑郁或从抑郁中解脱出来,就需要正确地评价自己,看清自己的长处,建立自尊、增强自信;调整认知方式,不把事物看成非黑
34、即白,多注意事物的光明面;扩大人际交往,多与人沟通,多交朋友。如果抑郁情绪较严重,应寻求心理咨询帮助。(三)冷漠 冷漠是一种对人对事不关心、冷漠的消极情绪体验。 正处在青年中期的大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是其基本心理特征之一。但有的大学生却表现出对一切都不关心:对学习漠然置之,听课昏昏欲睡,对成绩好坏满不在乎,对集体漠不关心,对同学冷漠无情,对环境无动于衷。日本心理学家把具有这种冷漠状态的大学生称之为“三无”学生,即无情感、无关心、无气力。 对大学生来说,为了消除冷漠,应充分意识到冷漠的危害性,分析自己冷漠的原因,从而作针对性的调整。在此,积极转变观念并采取行动是很关键的。人际关系是相互的,要获得
35、别人友情,就不能对人冷漠,若不伸出自己的手,又怎能握住对方的手?洁身自好,顾影自怜是在为自己设置陷井;人与人之间需要感情的交流,尤其是性格内向,情感含蓄的大学生更应主动走出自己的情感世界,实现相互沟通;克服观望、等待或被动态度,意识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积极地投身于各项活动,从中会获得热情、乐趣和自身价值;明白生活中虽然有假恶丑,但毕竟人间处处有真情,不应遭几次挫折和不幸就一叶障目、失去信心,如俄国诗人普希金说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悲伤,不顺心时暂且忍耐;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四)易怒 大学生正处在热情高涨、激情澎湃的青年时期,有时候激情似
36、乎难以控制。容易发怒,便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消极激情。发怒是当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愿望相悖时产生的强烈情绪反应。发怒对一个人的心身健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通常,当人发怒时,出现心跳加速,心律紊乱,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停搏甚至猝死。由于发怒而导致心悸、失眠、高血压、胃溃疡以及心脏病的也不在少数。此外,众所周知,发怒会使人丧失理智,阻塞思维,导致损物、殴人甚至犯罪等许多失去理智的不良行为。为了有效地控制发怒,以下方法会对大学生有所帮助:1.明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凡事多想想别人,多想想后果;2.宽容。只有宽以待人才能真正帮助教育他人,才能赢得友谊;3.自制。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就曾经劝告那些易
37、怒的人,在发怒之前,先将舌头在口内转十圈,用以加强自制;4.转移。当感到自己难以控制愤怒时,采用转移注意力或转移环境的办法是明智的。 (五)嫉妒 嫉妒是大学生中有一定普遍性的不良情绪。容易引起大学生嫉妒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外表、成绩、能力、物质条件、恋人、运气等等。虽说嫉妒是人类的一种通病,但那些自尊心过强、虚荣心过盛、自信心不足、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有偏差、自控能力弱的大学生更易产生嫉妒,而且程度也较一般更重。 嫉妒心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造成同学们间的隔阂甚至对立,同时使自己处于烦躁、痛苦的情绪中,因而需要很好调节。首先,要学会进行正确的比较,每个人都既有长处,亦有短处,关键是要善于学习
38、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其次,要化消极的嫉妒为积极的进取,“你行我也行”,奋发努力,缩小差距;其次,要充实自己的生活,培根就曾经说过:“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有它的只能是闲人,每一个埋头于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 (六)压抑 大学生产生情绪压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解决“自我认同”的危机中会出现精神上的迷茫、情绪上的苦闷和心理上的不安;在实际生活环境中,大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都会使敏感的大学生有挫折感,从而产生情绪困扰,这种困扰无法宣泄,就会日积月累积淀下来形成压抑。 一个时时感到压抑的大学生常会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缺少活力,年纪轻轻却暮气沉沉,成天唉
39、声叹气,感觉活得太累;丧失广泛的兴趣,失去敏感的知觉,失去灵活的思维;与人交往总是缺少热情,逢人好发牢骚,对他人的喜怒哀乐缺少共鸣。长期的严重的压抑会诱发胃溃疡、高血压等疾病,还往往会导致心理异常,甚至厌弃人生而自杀。专家们认为,适当的宣泄是防治压抑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情绪困扰产生的原因 (一)个体原因 个体原因包括个体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中,除了神经类型等因素外,人体内部的生物节奏也会影响情绪。躯体疾病会引起不良情绪,而心理疾病常伴有不良情绪。 影响情绪的心理因素很复杂,知识经验、认知方式、情感成熟水平、意志品质和个性特点等都可能导致情绪不良。 比较而言,有以下方面特征的人较易
40、陷入情绪困扰中,情绪特征:不稳定、好冲动、易暴易怒或者消沉、冷漠、 抑郁寡欢;意志特征:固执、刻板、任性、胆怯、优柔寡断、缺乏自制力、遇到困难过分紧张不安、经受不住挫折、不易摆脱内心矛盾;自我意识特征:过分自尊或缺乏自信、自贱自卑;社交特征:孤僻、退缩、自我封闭、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好嫉妒等等。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家庭内的影响有家庭结构、家庭气氛、父母关系、父母情绪特征以及教养方式等。学校环境包括教育方法、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教师身心健康状况等因素。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化背景,社会变革、社会风气、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等。大学生的情绪常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第三节
41、 大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 一、情绪健康的标准赫洛克提出情绪成熟的四条标准:1、能够保持健康,自己能控制因身体疲劳、睡眠不足、头痛、消化不良、疾病等引起的情绪不稳定;2、能够控制环境,不是想干就干,而是先预料后果,再采取行动;3、使情绪的紧张消解到无害方面,不是压抑情绪,而是将情绪转变,升华到社会性的高度;4、能够洞察、理解社会。日本青年心理学家关中文提出情绪成熟的两个标志:(1)在客观评价自己的基础上能控制一时的情绪和欲求,忍耐不满情绪;(2)能够设计现实的生活。 一般来说,情绪的目的性恰当,反应适度,正性作用强是情绪健康的总的标准。对大学生来说,情绪健康则具体地表现为:情绪的基调是积极、乐观、愉快、稳定的;对不良情绪具有调节、控制能力;情绪反应适度;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如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 一般来说,情绪的自我调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保持愉快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