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 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 型
新 授
教学媒体
多媒体 实验器材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装置及鉴别方法;
2.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过程
方法
引领学生回忆旧知→分析比较→总结深化→迁移运用→探究新知→建构新知。在教师引导下潜移默化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
态度
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求异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从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实验室气体装置的设计思维水平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新课
(过渡)我们曾学过多种获得二氧化碳的方法,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尽可能多的总结出来。【在副板书位置逐一记录】
1. 蜡烛燃烧 2. 木炭燃烧
3. 木炭还原氧化铜4. 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
5.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6. 人或动物的呼吸…
这么多种获得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否都满足实验室制法的条件呢?下面,我们一同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活动与探究
活动1: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引导分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条件有哪些?
【引导分析】根据这些基本条件分析评价上述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小结】以上方法首先排除1.2.6.,不具备操作性。3.4.需要高温条件,操作麻烦且产生气体速度较慢,相对而言5较好,与它类似的反应还有许多,常温下含有碳酸根的物质与相应的酸反应都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石灰石、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分别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再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石灰石、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分别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重点比较反应的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列举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
分析归纳
1. 操作简单、安全
2. 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收集气体;
3. 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
4. 成本低廉
……
分析
学生活动
复习旧知识。为解决新知做铺垫
指导分析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
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评价实验原理
设计意图
剧烈程度,由此归纳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理想原料。
反 应 原 料
实 验 现 象
反应
剧烈程度
结 论
石灰石 + 稀盐酸
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为:
碳酸钙粉末 + 稀盐酸
碳酸钠粉末 + 稀盐酸
石灰石 + 稀硫酸
碳酸钙粉末 + 稀硫酸
碳酸钠粉末 + 稀硫酸
【板书】一 、药品及反应原理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 (主要成分为CaCO3)和稀盐酸(主要成份HCl)
【讲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最终产物为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
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活动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引导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引导分析】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总结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总结】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发生装置。气体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投影】二、装置:发生装置—选择依据(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状态)
收集装置——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引导对比】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反应原理及相关性质的比较
【引导分析】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有何不同?
【总结】碳酸钙是块状固体,盐酸是液体,且反应进行时不需要加热,根据这些特点,可以选择类似于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因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常采用集气瓶口向上排气法收集。
【投影】常用仪器(图片在后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提出各种装置的创意,画出草图,由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设计思想,其他小组同学分析评价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观察现象
记录现象
对比分析现象归纳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料
记住反应方程式,类比此反应写碳酸钙、碳酸钠与稀硫酸的反应
回忆制取氧气的原料和装置
回答、归纳
对比完成书第110页的表格
比较分析出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学生活动
此设计能让学生认识实验对比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更注重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触类旁通,让学生学会书写碳酸盐与酸的反应为后面教学做铺垫,分散难点
学会对已有知识的归纳、小结,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鼓励小组合作探究,激励创新,提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展示成果,分析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活动3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问题讨论】如果用你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你如何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气体呢?
【体验实践】请大家用你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制取、收集、验证二氧化碳
比较归纳
根据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归纳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一般思路:1、原理2、装置3、制取(检验、验满、步骤、注意事项)
【小结】通过以上的探究学习你有何收获呢?
学生讨论后提出设计方案,连接装置,展示成果。
分析装置成败的原因。与其他小组实验装置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之处,反思自己所设计装置的不足,并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回忆旧知识,讨论方法。
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验满。
学生动手实验,体验成功。
小结、汇报自己的收获
采取先设计多种方案之后,再交流展示,从而对方案进行反思、诊断、改进、补充完善的群体探究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
复习旧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体验成功的
乐趣;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反馈教学效果。
板
书
设
计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1.药品: 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装置
二、装置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将燃烧着的小木条置于集气瓶口
三、制取气体 鉴别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步骤:
注意事项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
这节课的内容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是对反应原理的探究上,我采用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例如碳酸钠和大理石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分析哪个更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得出正确的结论,在酸的选择上,同样采用探究发现,分别出示浓盐酸,让其发现浓盐酸的挥发性,硫酸与块状碳酸钙发现反应速度太慢,从而选择了稀盐酸的过程。其次在反应装置的选择上也是让学生讨论分析,并且引导分析得出各类装置的优点和缺点。最后经过与实验室制氧气的对比,分析归纳得出实验室制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收集方法的选择和实验仪器的选择依据、验满方法的比较。虽然课堂教学进度慢了,但是更有效了,经过实验探究,学生基本掌握了实验室制气体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我想这种收获应该是在课堂中重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了成功。
不足之处
1.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我采取了很多教学手段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但是在知识的教学上创新不够。比如:让学生利用真实仪器制取二氧化碳的这部分教学过程。我的初衷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通过实践来制取二氧化碳,但是由于仪器不够,我的目的没能很好的达到。
2.结束新课的教学,总结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时间问题,我总结时没能画龙点睛。只停留在了知识的总结,而没有上升到更好的高度,让学生知道,这节课不仅学的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而是要通过回顾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总结得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