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课题研究方案
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指个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与常理相悖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应。它是一种内心的反向力量,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就会对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产生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努力预防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的思想和行为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初中生正处在人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恰巧也是他们向往成人,渴望成人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与家庭的联系逐渐疏远,对父母和老师的权威产生怀疑,甚至发生反抗行为。他们要摆脱由这些成年人规定的各种形式的束缚。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需要每个老师认真对待的。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所论的“逆反心理”指的是初中生处在青春期,高速发展的自我意识带来了强烈的自我做主的愿望,但由于其经验见识的相对欠缺,容易将“自我做主”表面化和歪曲,即将“自我做主”的愿望通过“不听从他人”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中学生比较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寻找疏导策略。
三、研究的内容
a) 逆反心理的表现及识别,及时归纳学生的逆反心理的表现类型,总结他们的外在和内在一些特征,能够做出合乎实际的判断。
b)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对学生产生这种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
c) 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通过大量的分析实践,形成一整套针对学生逆反心理疏导的方法,总结案例,使学生及时调整心态,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过程
(1)申报阶段(2011年8月-9月):认真选题,申报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2)准备阶段(2011年10月-11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个别访谈、咨询,召开座谈会。
(3)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5月):先进行个案研究,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实施。同时,撰写研究成果论文。
(4)总结阶段:(2012年6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2.方法
(1)个案研究法。通过此方法探讨学生逆反心理发生的原因,找准针对这种心理反应的有效解决方法。
(2)分析比较法。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找到合乎学生实际的方法,提炼出更好的解决思路。
(3)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个别交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形成原始材料。
五、读书学习计划与完成读书笔记和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1. 2011.10—2012.2
读《问题意识》,完成一个案例,并确定一个供个案研究的对象。
2. 2012.3—2012.5
读《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完成一篇论文。
3. 2012.6
完成结题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