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鄂西南羊肚菌+有机稻轮作种植模式_冯泽耀.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8352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西南羊肚菌+有机稻轮作种植模式_冯泽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鄂西南羊肚菌+有机稻轮作种植模式_冯泽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鄂西南羊肚菌+有机稻轮作种植模式_冯泽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章编号:1673-887X(2023)05-0154-03鄂西南羊肚菌+有机稻轮作种植模式冯泽耀,周清,董纯芳(远安县茅坪场镇农业服务中心,湖北远安444203)摘要结合鄂西南当地条件,探索出一种食用菌高效轮作种植模式,该技术的推广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文章对羊肚菌+有机稻种植要点进行了总结,对该种技术的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当地农民及农业工作者的种植提供理论基础。关键词食用菌;水稻;轮作;模式中图分类号S344.15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05.058Crop Rotation Pattern of Morche

2、lla esculenta and Organic Rice in Southwestarn HubeiFeng Zeyao,Zhou Qing,Dong Chunfang(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of Maopingchang,Yuanan 444203,Hubei,China)Abstract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local conditions in southwest Hubei,an efficient rotation planting mode of edible fungi was explored.It has

3、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main points of planting Morchellaesculenta and organic rice were summarized,and the benefits of this technology were analyzes,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for the cultivation of local farmers and

4、agricultural workers.Key words:edible fungi,rice,rotation,model1技术概况鄂西山区远安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椴木香菇木耳,规模发展食用菌产业;90年代中后期引进浙江省庆元县代料香菇层架栽培技术,实现袋栽香菇规模年种植量0.82108袋,产干香菇7.82104t。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为了减少对林木资源的消耗,探索发展珍稀食用菌种植方式,远安县大力推广羊肚菌+有机稻轮作模式,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对助推乡村振兴有积极意义。2技术效果菌稻轮作模式的推广使冬闲田得到充分利用,羊肚菌种植后

5、,菌丝体、营养袋等有机物质可为下茬作物提供土壤肥力,水稻种植全程不施用化肥农药,节约了生产成本,种植过程中通过耕翻、晒田杀灭土壤病菌,又为下茬羊肚菌种植减少了病害传播,解决了羊肚菌连作的障碍1。3技术路线3.1品种选择羊肚菌菌种选用宜昌森源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的六妹-1、川羊肚菌 1号;水稻选用抗病虫常规品种谷香 88,昌两优8号。3.2茬口安排羊肚菌11月中下旬播种,4月底采收结束;水稻5月中旬育秧,5月底抛秧,9月中下旬收割。3.3羊肚菌栽培技术要点3.3.1田块选择选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疏松偏砂性、pH 值在6.07.5、冬春季节避风向阳的田块为宜。3.3.2土壤处理水稻收割后及

6、时翻耕晒田备用,10月上旬将石灰(80 kg/0.067 hm2)撒入田块,再用旋耕机翻耕一遍,使石灰与表层土混合均匀,耙细利用深秋阳光暴晒,杀灭潜伏在土壤中的害虫及病源菌。3.3.3菇棚搭建用12 m以上镀锌钢管搭建外拱棚,棚宽6 m,棚顶高3.23.3 m,棚肩高1.61.8 m,棚长20 m,棚与棚间距1.2 m,棚顶盖一层塑料一层遮阳网,每0.067 hm2搭建5个为宜。3.3.4适时播种11月中旬,当日平均气温降至20以下时,在搭建好的菇棚内喷水,使土壤含水量达60%左右。然后人工分畦,畦面宽1 m,在1 m畦面开4条58 cm深的“V”字形小沟;畦与畦之间开20 cm沟,沟深25

7、cm;菇棚和田块四周预先开好排水沟。采用条播方式将掰好的羊肚菌菌种均匀撒在“V”字小沟内,然后覆盖35 cm细土,最后在畦面上盖黑色农膜,农膜上打小孔,孔径 1.5 cm,打孔间距 20 cm20 cm,便于透气。羊肚菌菌种使用量为180250 kg/0.067 hm2,播种时菌种要尽快剥去菌种塑料外袋,将其捏碎成直径1.01.5 cm大小的菌种块,避免菌种因失水而导致活力下降,导致菌丝萌发慢和蔓延无力3。收稿日期2023-02-02作者简介冯泽耀(1969-),男,农艺师,研究方向:园艺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种植技术第5期(总第401期)1543.3.5养菌管理播种后将菇棚温度控制在 1020,

8、空气相对湿度80%,土壤湿度不宜过干也不宜过湿,有利于羊肚菌菌丝迅速长满菌床。阳光过强时,棚内温度高于20时,应及时加盖遮阳网;温度低于6时,应及时掀开遮阴物,增加棚内温度。管理重点主要是保温、保湿、透气,从而培育健壮菌丝4。3.3.6补充营养羊肚菌菌丝生长比其他菇类快,一般在播种后1015 d,羊肚菌菌丝在畦面长出菌霜时,正是放置外援营养袋的最佳时间。可以用78%小麦、20%玉米芯、1%石膏、1%石灰装制成12 cm24 cm规格小袋,灭菌冷却备用。也可以在菌种企业购买后直接运入种植田,在袋子侧边用打孔器打孔,孔口一侧朝下压实扣在已经长满菌丝的菌床上,再将地膜还原覆盖,营养袋间距 2030

9、cm,行距 3040 cm,每 0.067 hm2放置1 8002 000个为宜。3.3.7催菇管理羊肚菌播种后经过40 d的营养生长后,厢面菌霜消退,土壤表面局部呈红褐色,此时揭去地膜,撤去营养袋。在次年2月中下旬自然温度上升610时,注意查看长期天气预报,当后期没有低于6气温时,可以开始喷催菇水,一次性将畦面2030 cm耕作层浇透,以排水沟能见到水为宜,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75%80%为宜,厢面搭小拱棚,拱棚上覆盖白色农膜以保温、保湿。3.3.8出菇管理喷催菇水后45 d会出现大量原基,仔细观察畦面是否在土表形成1 mm晶莹剔透的白色针尖大小原基;710 d菌柄与菌盖开始分化,此时应注意做

10、好防风防寒工作。羊肚菌在原基分化期、幼菇在针尖期不能喷水,后期可采用多次少量的方法适当进行补水,以喷小水为宜。根据羊肚菌生长实际情况灵活确定喷水量,遵循“出菇多、菇蕾大的时候多喷,出菇少、菇蕾小的时候少喷”的原则,严禁大水漫灌。随着幼菇的逐渐长大,应逐渐加大通风换气量,根据天气的变化和棚内的温度选择通风的时间段。温度高时,选择凌晨、中午和傍晚通风0.51 h,以减低棚内温度;温度低时,选择正午时通风以增加棚内温度,注意通风忌地面冷风,喷水与通风相结合。喷水过多易将羊肚菌菇蕾闷死,或引起细菌性病害侵染导致死亡5。因此,喷水后一定通风12 h后再关闭菇棚。一般羊肚菌从原基形成到成熟需25 d左右。

11、3.3.9采收销售当羊肚菌子囊果成熟度达到80%、菌盖长至48 cm、棱纹与凹坑明显可见时6,可开始采收。在采收前1 d应停止喷水以降低羊肚菌的含水量,利于鲜品干制加工,缩短晒干或烘干时间,降低能耗。采收时左手捏住子囊果上部,右手用锋利的小刀从菌脚基部将子囊果割下,采大留小,采收后将其放入塑料筐中及时鲜销,或烘干保藏待售。前一潮菇采收完毕后,掀开棚子增加棚内外的空气流通,降低棚内相对湿度和土壤湿度,维持67 d后闭棚催第二茬菇。因为第二茬菇生长时期需要的温度较高,一般 1015 d才可采收结束。采收结束后及时清理菇棚塑料等废弃物,待下茬作物种植。3.4有机稻栽培技术要点3.4.1苗床选择选择地

12、下水位低、土层深厚肥沃、灌溉水源方便、离菇棚较近的旱地或菜园地。苗床宽1.01.2 m,床高68 cm,苗床四周开好排水沟,将苗床表土整平。3.4.2备足盘土选择肥沃疏松、不黏不砂的土壤。最好是因地制宜,采集河埫土或林下园地腐殖土,取土后先风干捣碎,后用孔径57 mm的筛子过筛,每个秧盘按3 kg准备。3.4.3调配基质每0.067 hm2调配125 kg备好的盘土,将其与1 kg壮秧剂拌均匀后堆放发酵3 d。3.4.4摆盘播种采用塑料软盘育秧。5月10日左右,每0.067 hm2用561孔标准盘40张,将秧盘按苗床规格有序摆放,盘底放入少量盘土,用手或特制筛子撒种子,每穴播45粒种子后用剩余

13、盘土覆盖,浇足水分后盖稻草,出苗后揭去稻草。3.4.5培育壮秧苗床管理期间着重控温度、调湿度、防立枯菌及苗床虫害,播种至齐苗期间要注意保温保湿,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苗床上湿度过大,要及时清沟排渍,揭草晾晒苗床;床土过干发白,要在上午10时前或15时后用喷水壶轻轻浇水,3叶期如有脱肥现象,可用100 g壮秧剂兑15 kg清水浇苗床,从而培育健壮秧苗。3.4.6整地抛秧5月底,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秧龄达20 d、叶龄4叶以上时,用微型旋耕机将菇棚内的地整好,使地里水深3 cm。在抛秧前1 d,如果秧盘土过湿,把秧盘从苗床上掀起放在地上让自然风吹干一些;如果盘土太干,要在前1 d早上浇1次水,在拔秧

14、前把秧盘在地上晾12 h,然后将秧盘卷成筒状运往种植羊肚菌的田头,边拔边抛,沿着棚内边退回,分2次抛,第1次抛75%,第2次抛25%,尽量将秧苗抛均匀。3.4.7田间管理秧苗下田后前期薄水抛秧;分蘖期浅水勤灌;够苗后应及时晒田,以减少无效分蘖;拔节孕穗期干湿交替;抽穗扬花期短期深水;灌浆结实期后干干湿湿交替进行,以养根保叶;收获前7 d断水晒田。3.4.8病虫防控采用生物、物理、农业措施防控病虫害。水稻病害主要是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虫害主要是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7。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是通过合理密植,改善田间小气候,健身栽培等方法来增强水稻植株的抗病虫性。物理措施主要是在6月中旬9月上旬,

15、在稻田边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每天19时30分开灯,次日凌晨6时关灯,利用害虫的趋光(下转第158页)种植技术农业技术与装备第5期(总第401期)155花叶型,表现为叶片变小、植株矮小,花期推迟且提前枯死等5。在病毒病防控过程中,首先应当选择健康、脱毒的种薯,在切芽过程中注意刀具消毒。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若发现少数染病植株,可以通过直接拔除的方式进行处理,由于蚜虫等害虫能够传播病毒病,所以在日常管理中要重视防治蚜虫。2.5虫害防控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常见的虫害包括蚜虫和地老虎:由于蚜虫多集中在叶片背后,所以防控难度较大,蚜虫不仅会传播病毒病,而且还会造成叶片发黄,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在防控过程中,可以使用

16、10%吡虫啉或25%吡蚜酮药剂喷洒叶片的背部。地老虎属于地下害虫,幼苗期比较常见,地老虎会直接啃食马铃薯幼苗,且还会对嫩叶以及薯块造成影响。在防治过程中,可以使用90%晶体敌百虫40 kg/hm2制作成为毒饵,在夜间撒到受害植株旁边,可达到防控效果。3结语综上所述,马铃薯产量与日常栽培技术存在密切联系,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展开,做好马铃薯的选种、切块、整地以及日常管理工作,此外,充足的肥料是马铃薯高产的保证,马铃薯对于钾的需求量较大,所以要保证钾肥能够满足马铃薯生长需求。最后,种植人员应当结合各类病虫害的临床表现做好管理工作,将病虫害对马铃薯的影响降到最低。参考文献1李增杰.马铃薯

17、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研究,2020(11):81-82.2林彩霞.马铃薯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21(3):63-64.3苟志能.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12):24.4王力.马铃薯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J.新农业,2021(19):15-16.5谢国梅.马铃薯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J.热带农业工程,2019(5):71-74.性诱杀成虫,生物防治主要是选用生物农药BT粉剂和5%苦参碱水溶液对12代螟虫、2代稻纵卷叶螟的幼虫卵孵化盛期进行防控;通过在稻田放养鸭子,稻鸭共育来控制田间害虫和杂草,特别是水稻中下部稻飞虱的繁育。

18、由于羊肚菌对农药、除草剂特别敏感,施用农药易造成下茬羊肚菌种植不出菇或产量低8。因此,在水稻栽培生育期内不可施用化学农药。4效益分析4.1经济效益每0.067 hm2羊肚菌可收275.5 kg鲜菇,加工干品25.04 kg,产值27 500元;投入成本包含:菇棚钢材8 000元、菌种2 500元、营养袋3 000元,农膜400元、遮阳网600元等,费用总计14 500元;净产值13 000元。种植水稻收获稻谷450 kg,产值1 125元;投入种子、耕地等费用300元;净产值825元,合计纯收入13 825元。种植第1年菇棚成本较高,第2年种植钢材、遮阳网、农膜等材料不需要购买,成本下降,收益

19、较好。4.2生态效益羊肚菌+有机稻高效轮作模式,因不施化肥、农药,可以减少农药、化肥渗入土壤、水源,降低了农业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符合当前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双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减少化肥使用)政策。同时,在食用菌特色小镇发展珍稀草腐菌类,可以减少传统香菇等耗材菌类种植数量,减少对林木资源采伐,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保护了自然环境,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符合生态农业发展新理念。4.3社会效益一是通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节约生产成本,减少了农民的工作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二是全程不使用农药、化肥的生产模式改善了稻米品质,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更加有益于消费者的健康,使有机稻米在市场上更受消费者青睐。

20、参考文献1程旭,余海忠,杨青,等.水旱轮作对鄂西北地区连作地羊肚菌生长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22,61(23):78-82.2李岩龙,王永元,徐寅,等.克服羊肚菌连作障碍的措施J.甘肃林业科技,2021,46(4):40-43.3冯慧,董绍斌,王波,等.川西平原稻-蔬-菌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21(8):17-19.4杨俊,吴凡,蔡正军,等.湖北大别山地区水稻-羊肚菌轮作栽培技术与效益分析J.中国食用菌,2021,40(5):19-22.5鲁洪旗,黎丹.红花岗区“稻+羊肚菌”水旱轮作模式羊肚菌栽培要点J.农技服务,2021,38(2):70-71.6李华,陈星光,潘建芳.“水稻-羊肚菌”模式配套栽培技术J.农村新技术,2020(10):10-11.7李华,陈星光,潘建芳.水稻羊肚菌高效耕作模式示范及配套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20,38(2):16-18.8苗人云,刘天海,唐杰,等.秸秆与麦粒复配栽培种基质对羊肚菌菌丝酶活性的影响及配方优化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0,38(2):183-190.(上接第155页)种植技术第5期(总第401期)汤小菊:马铃薯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1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