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金融服务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79904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服务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金融服务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金融服务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农银学利2023年第4期14数字化转型深度应用金融服务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西安分局课题组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把握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金融需求与供给变化规律,持续推动“数字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提升金融供给水平、强化风险防控能力,有效发挥金融为“三农”领域实体经济的输血、造血功能,是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任务和重大课题。关键词:数字乡村;金融供给;风险防控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 7-2 3 0 X(2 0 2 3)0 4-0 0 1 4-0 6D0I:10.16678/ki.42-1864/f.202

2、3.04.003引言近年来,随着数字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地区4G/5G覆盖、光纤宽带、电网路网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正加速融合,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新型农民合作社、直播带货等新产业新业态竞相涌现,农村市场资源要素正不断被激活。据统计,2 0 2 1 年末,全国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1 0 0%,4G覆盖率超过9 9%;2 0 2 2 年末,全国9 6%的乡镇实现5G覆盖,农村网民规模达3.0 8 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6 1.9%。消费市场方面,2 0 2 2 年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9 万亿元;其中,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 7 万亿元,同比增长3.6%,农产品网络零售

3、额5 3 1 4亿元,同比增长9.2%,信息网络普及、数字技术应用为农村地区生产和消费带来新的活力。收稿日期:2 0 2 3 年0 7 月1 7 日数字乡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和参与,商业银行要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和金融服务新模式、新特点,不断推动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供给水平,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入数字乡村建设的各个方面,更好地体现金融工作的人民性、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更好地促进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流通和推进乡村振兴。这既是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商业银行拓展县域和“三农”市场、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争夺长尾客户、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一、数字乡村建设

4、背景下的金融需求与供给(一)数字乡村建设的目标和内涵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占比约1 6.5%,乡村人口比重约为3 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约为2.45,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国民经济152023年第4期农银学利数字化转型深度应用全局的重大任务。2 0 1 9 年以来,国家多个部门先后出台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 0 2 2-2 0 2 5)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从发挥作用看,数字乡村建设是一种提质、增效、赋能的手段,是以信息化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推动农村生产活动实现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从目标过程看,数字乡村建设是一个创新应用和演

5、进的过程,是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培育催生农村新业态、新模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逐步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目标的进程。从模式构建看,数字乡村建设是一种融合、智能、高效的模式,线上线下融合、农业生产智能、乡村治理高效成为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新常态。(二)数字乡村建设的金融需求变化当前农村金融需求正发生根本性变化。结合数字乡村建设的目标、内涵,可从以下四个维度把握金融需求变化:1.从数字乡村建设的目标、发展前景看,金融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乡村基础设施升级资金需求,包括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农村水利道路电网燃气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等。二是智慧乡村软件服务设施创新资金需求

6、,包括农业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天空地一体化农业观测、乡村生态保护信息化、大数据服务、智慧农业、智慧党建及政务村务服务等一系列软件设施创新研发资金支持。三是农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资金需求,包括农产品电商平台、现代农业合作社、生态观光农业、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经营发展资金需求。四是农业生产生活升级资金需求,包括现代化农机设备装备投入、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等。2.从金融需求的性质作用看,乡村金融需求可分为生产端和消费端需求。生产端需求主要表现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特色乡村打造、农业扩大再生产、农村商品流通等方面。消费端的需求主要表现为衣、食、住、行等消费升级。3.从金融需求的特征类型看,

7、可分为交易支付需求、贷款融资需求和资产保值增值需求。交易支付更倾向于便利化、快捷化,如微信、支付宝、手机银行等移动支付方式在农村越来越普遍。贷款融资在额度、期限、利率方面则表现为相对小额、分散、灵活的特征。资产保值是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风险和投资意识提高,由单一的存款需求转向理财等多元化投资需求,以及由风险自担转向农业财产保险等风险共担模式。4.从金融需求主体看,主要包括政府投资主体、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组织、农户等。以前农户的单一主体、小额资金需求,逐渐向多类主体、大额资金需求和小额信贷并存的多层次需求转变。(三)数字乡村建设的金融供给分析当前农村金融供给仍呈现多元化格局。供给方

8、式从传统的资金借贷到担保增信、产业链闭环融资、消费分期金融支持等多种方式。从涉农信贷投放总量看,全国涉农贷款余额由2 0 1 7 年末的3 0.9 5 万亿元,增长至2 0 2 2 年末的49.25万亿元,年平均增速近1 2%;其中,2 0 1 9 年以来平均增速达1 3.9 8%,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实施以来,涉农信贷投放明显加快(见图1)。6049.255043.2138.954035.0130.9532.73020100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单位:万亿元人民币)一一增速(%)图12017-2022年涉农贷款投放变化从信贷供给主体

9、类型看,2 0 2 2 年末涉农贷款总余额中,工、农、中、建、交、邮等六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供给的主力,涉农贷款余额合计约1 6.5 万亿元,占比约3 4%。其中,农业银行是唯一一家投放涉农贷款相对比重超过2 5%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从涉农信贷供给投向结构看,一般农业贷款比重正逐年下降,农户经营性贷款比重逐年提升。2022年末,一般农业贷款(农林牧渔)5.0 6 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 1%,但结构占比持续下降至1 0.3%(见图2),反映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成为金融供给的新方向。16农银学利2023年第4期数字化转型深度应用120.0%100.0%80.0%59.1%58.7%58.3%59.

10、3%60.0%40.0%29.5%30.3%31.2%30.4%20.0%11.3%11.0%10.6%10.3%0.0%2019年2020年2021年末2022年末一般农业贷款国农户贷款咖其他图22019-2022年涉农贷款结构从信贷供给满足率看,仍存在金融供给满足程度较低、地区差异较大的特征。地域上,东部发达地区涉农贷款供给总量及质量明显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其中,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份涉农贷款规模为西部省份的3 至5 倍。综上可见,当前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金融需求正呈现结构性变化,与农村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融合更加紧密,但由于可选择性不够丰富、成本较高,仍存在一定金融抑制现象。同时,

11、因区域特征、主体特征各不相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备、信息不对称等,信贷需求难以被精准识别,加之以银行为主体的传统金融机构与各类信息平台和农村产业链、消费链融合不够,产品与服务同质化情况较为普遍,导致有效信贷需求的供给仍不充分。二、金融服务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以农业银行为例农业银行始终坚持金融服务“三农”国家队、主力军定位,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积极抢抓数字乡村建设新机遇,加快产品、渠道、模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为拓展深耕农村金融领域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借鉴。(一)完善政策体系,为金融服务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支撑保障一是将金融服务数字乡村建设融入全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实

12、施数字乡村工程,作为全行数字化转型“十大工程”之一,在平台应用、场景建设、线上渠道拓展、农户信息建档等方面,推动科技赋能“三农”金融服务。二是完善配套信贷政策体系。完善“三农”差异化政策体系,出台一系列金融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专项措施和工作方案,多层次满足乡村振兴信贷需求。三是划定目标红线,明确增量要求。在确保监管达标前提下,设定支农惠农“两高于、两提升、一稳定”目标,持续加大向县域及重点产业领域的信贷资源倾斜力度。公开披露信息显示,农业银行2 0 2 2 年农业贷款、乡村产业贷款增速均接近或超过2 0%,余额达2 万亿元;8 3 2 个脱贫县贷款增速1 5.4%,余额近1.7 万亿元

13、。(二)强化科技支撑,搭建数字乡村建设金融服务架构充分运用云计算、云存储等互联网信息科技,以SaaS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搭建全方位数字乡村建设金融服务架构。一是聚焦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开辟银政合作、服务数字乡村建设的新渠道。依托SaaS云部署的“三资”管理场景,为农村集体资产核资、产权改革、资源流转等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融合。截至2 0 2 2 年末,与全国1725个县(区)签署合作建设“三资”平台协议,并已在1 48 8 个县(区)上线推广。二是聚焦智慧农业金融服务,搭建智慧畜牧、智慧果业、智慧茶业等涉农特色场景,形成“三农”辐射圈式和普惠产业链式场景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信贷产品供给的

14、精准度和覆盖面。三是聚焦数字政府建设金融服务,搭建乡镇治理场景。围绕县域农村公共服务和生活消费需求,构建智慧党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服务场景,积极参与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建设,为乡村治理和农村居民提供便捷的线上综合服务。(三)创新产品模式,打通数字乡村建设线上线下渠道融合“最后一公里”实施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工程,融合线上线下渠道,着力提高数字乡村建设金融服务覆盖面和信贷渗透率。一是大力推广“三农”线上融资服务。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持续开展农户信息建档、拓展客群主体,推动业务批量化、集约化、线上化。据统计,截至2 0 2 2 年末,“惠农e贷”余额7 447 亿元,增速达3 7.3%。二是创

15、新推广线上供应链融资产品。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聚焦涉农供应链上、下游,推出满足生产流通各环节需求的线上系列产品,实现全方位线上融资。三是推动手机银行下乡。创172023年第4期农银学利数字化转型深度应用新推出手机银行乡村版、增加少数民族语言功能,更好满足不同地区农村客户需求。开设手机银行政务服务民生专区,引入高频政务服务,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广泛便民的金融服务。截至2 0 2 2 年末,手机银行县域注册客户数量超过2 亿户。(四)拓展服务范围,全方位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围绕数字乡村建设关键领域,持续强化银政、银担、银企以及同业合作,不断拓展金融服务范围。一是加大对基础建设领域的中长

16、期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县域医院、学校、特色小镇、农村流通物流体系、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沿黄河9 省重点工程建设。截至2 0 2 2 年末,乡村建设贷款1.5 6 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 1.8%。二是聚焦农村关键生产要素流通融资难点,优化信贷策略。持续扩大两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覆盖面,深化农地金融服务。三是实施“服务乡村治理创建信用村、信用户”工程。以大数据服务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助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四是强化外部合作,提高金融供给率,降低融资成本。强化银政合作、加强与省级政府合作,扩大担保增信、获客引流范围。(五)构建多维风险评估体系

17、,持续提升涉农贷款风险管控水平针对涉农贷款客户数量多、经营主体风险抵御能力弱等难题,积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加强“三农”金融业务风险管控。一是强化智能风控建设。加快智慧信贷平台、企业级反欺诈、反洗钱平台等重点领域风险监测系统建设,推动风控从“人控”为主向“机控”为主转型。二是优化升级风险数据集市和涉农数据库建设。全面建立农户信息档案,扩展农产品溯源、农业综合执法等数据,实现涉农场景等物联网数据与信贷系统互通,提升涉农贷款风险预警水平。三是强化业务风险防控。构建前、中、后台“三道防线”风险管控体系,全面加强涉农贷款风险管理。在涉农业务扩面增量前提下,有效实现农户贷款不良率持续降低。三

18、、金融服务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下,商业银行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加了农业农村的金融供给。但受农村经营主体的弱质性、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性、信息数据应用的零散化等因素影响,无论是从数字乡村建设的整体金融供给水平,还是商业银行的实践经验看,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整体融入还不够数字乡村建设涉及政府、企业、农业经营者、金融机构等多方主体参与,涵盖构建乡村经济发展政策体系、乡村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三个层面。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绝对主力,仍局限于从助力数字政府建设、升级金融产品等方面介入数字乡村建设,多聚焦在“市场末端”信贷产品

19、的供给上,产品与服务同质化情况相对较为普遍,导致金融供给方式、路径普遍较为单一,金融服务融入数字乡村建设全链条、全场景力度还不够,全面对接数字乡村建设政策,支持基础设施更新、涉农数据信息服务、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的参与度还不高。(二)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制约银行等金融机构资源配给效率农村金融抑制问题长期存在,一方面表现在金融需求的抑制,农村金融市场化水平不高,贷款难、贷款贵、选择少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另一方面表现在金融供给的抑制,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加之农村金融市场普遍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特征,商业银行不愿贷、不敢贷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寻求风险价格补偿更为突出,可贷、适贷的产品较少,一定程度影响金融资源

20、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充分流动和配给效率。(三)数字乡村建设基础体系仍较为薄弱,金融服务渗透受到制约一是基层政府因资金投入较大、财政能力有限等原因,对全方位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银政合作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治理等尚不能充分有效传导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二是农村居民网络信息素养相对较低,一定程度制约金融服务的选择和获取。农村居民在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方面的参与度仍然较低,对数字化、网络化金融服务渗透形成一定障碍。三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仍相对滞后。涉农经营主18农银学利2023年第4期数字化转型深度应用体生产经营数据积累不够,信息数据的碎片化、零散化,与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相适应的多维度、

21、标准化数据信用体系和数据共享、交换规则尚未形成,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供给效率。(四)数字乡村建设的线上“金融场景”挖掘不够,适销对路的产品服务仍有待丰富当前,商业银行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数字化场景方面挖掘和推广应用还不够,与智慧种养、智慧农业等生产相关的金融场景和金融服务嵌入较少,对农村居民潜在的投资、消费需求挖掘不够;通过涉农场景引客获客,积累农村客户消费、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数据不够,适应农村融资需求小额化、周期化、差异化的适销对路线上产品相对较少,形成宽泛的“标准化”信贷供给与灵活的“差异化”资金需求不相匹配。同时,与电商平台、涉农信息服务平台等第三方公司的合作还不够深入,互联互通的便利性

22、不强,全方位嵌入农村生产生活的渗透率不高。希望的田野摄影:中国农业银行南充分行强勇(五)风险集中度升高和网络数据安全、技术融合漏洞成为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新难点数字乡村建设能够促进农村信用体系完善,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风险,但由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资金需求规模的扩大,风险集中度势必提升,应对和防范涉农主体的生产经营风险,是商业银行有效管理客户风险的新动向。线上化、数字化金融服务,需要更多的数据存储、加工和共享,以及“三方”合作,涉农数据使用、管理端口存在潜在安全隐患,也需要更多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运用技术与既有的产品、流程、系统融合过程中,可能形成系统漏洞风险。

23、另外,伴随着线上化的便利,如何有效防范不法分子利用手机银行、移动终端、网上银行等线192023年第4期农银学利数字化转型深度应用上化操作实施金融诈骗,成为农村客户在享受金融服务便利化的同时面临的新风险。四、金融服务数字乡村建设的着力点(一)加大政策跟进对接力度,提高银政合作水平数字乡村建设正处于从顶层设计规划到逐步落地实施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应积极与省市政府部门对接,及时跟进掌握政策动态,提前介入地方数字乡村建设布局。围绕试点地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农田水利通信等农业基础设施升级和地方重大“三农”工程等,聚焦供应商“前端”+用户“后端”,加强金融的全方位参与支持;积极借助金融科

24、技优势,参与涉农基础数据库建设,提高农业农村数据采集能力,深挖金融需求,不断积累金融服务经验,复制推广成熟的金融服务模式。(二)完善差异化政策和金融产品体系,增强金融服务的精准度数字乡村建设中的金融需求复杂多面,要完善金融机构差异化信贷政策配套支持,提升金融产品的适用性、金融服务的精准度。一是根据各类农村经营主体在客户评级、授信、担保等方面的特点,持续夯实涉农数据基础,逐步形成涉农数据规范,健全与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相适应的准入体系标准,有效降低农村金融获取门槛。二是围绕农户、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组织、返乡创业群体等农村不同经营主体需求,建立分级分类产品和服务体系,有效满

25、足不同主体的金融需求。三是围绕特色产业、特色农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三)加大线上化、场景化金融服务创新力度,扩大金融覆盖面和普惠性一是结合农村数字经济特点,加快推动涉农信贷业务线上化、智能化。围绕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智慧旅游、智慧种养、农村创业等领域,细化客户标签,规范评价标准,不断创新线上化产品,实现客户精准画像和贷款全流程智能化审批,助力乡村数字经济发展。二是进一步拓展金融场景,深化涉农金融服务。主动适应农村金融服务嵌入式、场景化发展趋势,围绕政务和公共服务,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持续丰富涉农场景建设,提高金融服务载体与农村生产生活的融合度。三是着眼新型农

26、业经营体系、农商互联、农业产业升级、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客户交易线上化等机遇,以产业链、供应链为基础,构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上下游客户+农户”的一体化模式,有效满足一体化金融服务需求。(四)构建多层次风控体系,强化线上金融风险防范一是充分借助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库共建共享和内部数据规范化、标准化治理,加快建立涉农主体资产、征信、生产、消费等多维评估架构和风险视图,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涉农客户的风险管控能力。二是采取“线上预警+线下核查”方式,加强对客户的信息交叉验证和动态监测,前瞻性防范和化解风险。三是完善“前台+中台+后台”的风险管控体系,提高立体防控水平。重视网络端口和线

27、上操作风险,加强投产安全测试,防范系统端口、数据安全风险。此外还要特别重视防范金融线上化带来的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等欺诈风险。在强化系统技术阻断诈骗的同时,要在金融服务过程中,加强对农村地区客户的网络知识、金融知识、反电信欺诈开展宣传培训。参考文献1李辰辰.定准点发准力推进数字乡长村平台建设.中国城乡金融报 N,2021-10-20(A03).2曹婕,欧阳日辉等.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新经济导刊 J,2 0 2 1(0 4).3尚福林,高亮.新发展阶段推进农商行转型发展的思考中国金融 J,2 0 2 2(1 8).4康书生,杨娜娜.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效应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 J,2 0 2 2(2).5张宏斌.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应关注并尊重需求主体变化及发展规律.金融时报 N,2 0 2 2-9-1 5(0 1 2).课题组成员:边柱林(组长)李亚丽朱晓凡刘普超(执笔人)王婷梁金兴高强丁建微艾飞成】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