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回忆性散文群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74930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回忆性散文群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回忆性散文群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回忆性散文群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05阅读研究初中回忆性散文群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陕西/范玮摘要:回忆性散文作为初中散文教学中的重要类别,因其独特的写作特点与动人真挚的感情,具有极大的教学价值。但在具体教学中,有的教师忽视了回忆性散文与其他散文的区别,导致学生无法对回忆性散文中“两个“我”以及两种类型的情感交织形成正确的认识。结合教学实际,以群文阅读教学理论指导初中回忆性散文教学,可突显回忆性散文的文本特征。关键词:初中语文;回忆性散文;群文阅读回忆性散文真实地展现了个体在某个历史瞬间产生的生命体验和情绪状态。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经常忽略回忆性散文与其他类型散文的区别,总是习惯用解读写人叙事文章的教学方法来讲解回忆性

2、散文,这样的教学现状源自教师对回忆性散文文本特征的忽视。如果任凭这样的教学现状发展下去,学生将会无法对回忆性散文中的“两个我”以及两种类型的情感交织形成正确的认识。重视回忆性散文文本特点的教学已经成为散文阅读教学不可忽略的问题。群文阅读教学能满足重视回忆性散文文本特点的教学诉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回忆性散文的教学现状。笔者尝试以群文阅读教学理论指导初中语文回忆性散文教学,探讨回忆性散文应用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一、选择回忆性散文群文议题切入视角(一)以“非虚构的文本特质”为视角切入议题回忆性散文不尚虚构,文章带有现实色彩,是写作者对往昔经历的人、事、景物的真实记录与反映。这是回忆性散文“客观性

3、”的体现。回忆性散文在记录写作者往昔经历的人和物时,又因“回忆”色彩的存在,使文章不可避免地融人了作者浓郁的思想情感。在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回忆到的一定是客观存在的人、物或事,这种客观存在带给作者内心更多触动,而这种触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延展性,以至于作者会用自已的笔触将其细致描述。作者在描述-16-时会将自已现在的生活和曾经所经历的生活作对比,并发表感想和见解,体现作者的不同情感,这正是回忆性散文中“主观性”的体现。教师在进行群文议题设置时要注意回忆性散文非虚构的文本特点。(二)以“过去与现在的双重叙述角度”为视角切入议题回忆性散文中具有“过去与现在的双重视角”。肖培东老师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一文时,抓住“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叙述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双重视角交又使用的妙处。肖老师对文章中叙述角度的重视能够为语文教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提供启示。在进行以“体会回忆性散文双重叙述视角运用的妙处”为议题的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多篇回忆性散文文本,于阅读比较群文的过程中,加深对双重叙述角度的认识。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突然冒出的德语“Ade”便是成年叙述者对少年的“我”将要离开百草园时流露出来不舍情感的展现。当成年的“我”回忆起离开百草园的往事时,“Ade”一词便蕴含着情急之中所表达出的情感,这里有“今我”对“昔我”感受的再感受。(三)以“双重我之心的情感张力”为视角切入议题

5、回忆性散文双重叙述视角的背后实际是双重的“我”。双重的“我”对于同一件事情的感知是不同的。回忆性散文在情感上具有怀念设文教学友阅读研究这一共性特质,但是这种怀念并不是单一的怀视群文中能体现作者内心情感冲突的词语。念,处于不同情境之下,其怀念之感、之情、之黄厚江老师在教学回忆性散文老王一心皆不同。而且,除怀念之外,还有遗憾、感谢、文时,围绕“愧作”一词,指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舍、思念等多种复杂多样的情绪。多种情感老王的复杂情感。黄老师在教学反思中提到的赋予和蕴藏也使得回忆性散文所带来的力“在这次教学中,我更自觉地把教学的重心放量更加震撼人心。回忆性散文记录了“曾经的在对我的解读上,对老王的解读则是

6、一个陪我”成长为“现在的我”,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挖衬”,即通过读“老王”来读懂作者的“愧作”。掘的情感更是跨越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感情黄厚江老师单篇教学中使用的“通过词语,体多样、复杂、纵深。所以,回忆性散文强烈的情味作者内心世界”的教学策略同样适用于回忆感抒发是教学回忆性散文时必须重视的。性散文的群文阅读教学。以“双重我之心”的情感张力”为议题切三、明确回忆性散文群文阅读教学步骤入并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能够真正触碰到回忆笔者结合具体案例,对回忆性散文群文阅性散文的深层意蕴,走进这些文本往复的情感读教学步骤进行梳理。世界。(一)明确议题,组合文本二、调整回忆性散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回忆性散文群文阅读

7、教学的第一步先要笔者基于语言层面,结合鲍静静提出的明确议题,选择文本。笔者以“解读回忆性“四一律”教学法,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回忆性散散文的叙述视角”作为议题,让学生在认识回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忆性散文特点的同时,感受作者丰厚往复的(一)通过语段,把握群文情感基调情感。在回忆性散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笔下丰富导学生把握文中“昔我”与“今我”之间存在的有趣的童年生活能引起七年级学生的阅读兴情感落差。回忆性散文中的不少语段会把学生趣。因此,为了能继续保持学生的学习期待,笔带进“昔我”视角,这是学生与作者一同走上心者将围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择了季羡路历程的情感起点。因

8、此,群文阅读教学时,教林的我的童年、冰心的童年杂忆以及丰师不应该忽略文本中的特殊语段,要充分重视子恺的童年的梦,组合课内外多篇文本,带语段的情感染作用,带领学生入情入境。领学生感受这些名家的童心世界,认识回忆性(二)通过语句,感受群文双重视角散文,了解其特点。在回忆性散文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带(二)群文联读,比较分析领学生体会文章在平实的叙述中所穿插的议回忆性散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二步是群论或抒情的句子,感受文章中“双我”视角下人文联读,梳理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物的精神品格,体会文章字里行间作者流露的初中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篇目之一,此文需要重深厚情感。在教学多篇书写人物的回忆性散文点教学。

9、笔者在下文中所举例的教学设计让学文本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章中能生在自主学习文本内容的同时感受回忆性散体现双重叙述角度的语句,带领学生通过具体文所使用的独特的叙述视角,体会作者对这段语句感受双重视角运用的妙处。童年生活的情感。笔者设计的教学任务如下:(三)通过词语,体味作者内心世界任务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回忆性散文中,有的词语会包含作者如潮味书屋,做好批注。涌动的情感,这样的词语在回忆性散文中时常任务2:学生自主思考:于“我”而言,长满出现,所以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重野草的“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有人觉谨文教学友-17-2024/052024/05得对作者而

10、言百草园的生活是快乐的,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枯燥烦闷的,你赞成这个观点吗?完成上述学习任务后,学生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再由教师引领学生结合具体内容,深人学习本文并交流分享。当师生达成共识后,借助以下探究问题,引领学生理解回忆性散文,感受文本的情感魅力。探究问题如下:问题1:文章标题能不能改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问题2:文中活泼可爱的“小鲁迅”宛在眼前,你看到文字后面那个拿笔写作的“大鲁迅”了吗?问题3:在“小鲁迅”和“大鲁迅”眼里,“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分别是怎样的存在?他们对二者的情感又是怎样的?上述问题环环相扣,先通过问题1 对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关系的探讨,让学生再次进人对文本的深层阅读。然

11、后通过问题2 引起学生对回忆性散文双重叙述视角的关注。如“光滑的石井栏”“拔何首乌”等童年趣事,作者都是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叙述,而文章叙述长妈妈讲故事时的插话则是成人视角。最后,通过问题3让学生感受回忆性散文使用双重叙述视角所产生的妙处。接下来便是对群文文本的比较联读。学生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学的关于回忆性散文的相关知识,尝试迁移运用到其他文本中,完成个人建构。通过第二个教学步骤,学生在阅读、比较、分析群文的过程中,针对议题,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三)集体建构,探讨整合集体建构环节是学生思想的共享融合,这一环节与“群文联读,比较分析”步骤是互相渗透的,学生的集体建构是在上一教学步骤中

12、初步形成自己观点的基础上展开的。为了能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形成观点的碰撞,教师要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完成建构,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自我认同感。-18-阅读研究(四)达成共识,总结提高通过完成以上三个教学步骤,学生尝试归纳回忆性散文的叙述视角,并交流分享,认识回忆性散文的文本特点。课后便是教师作为引领者和参与者,指导学生对得出的观点进行总结,形成大家都认可的结论。笔者以知识卡片的形式总结了回忆性散文的内涵与特征。知识卡片1:什么是回忆性散文知识卡片2:回忆性散文的特征笔者以课内文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课外其他名家有关童年的回忆性散文文本组成群文,引导学生在阅读比较群文的过程中,认识回忆性散

13、文的特点,感受回忆性散文中双重叙事视角使用的妙处。通过环环相扣的四个教学步骤,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接触到了多篇优质文本,且带着问题和任务对这些文本进行阅读与思考。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阅读多篇文本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可能会使学生出现“图吞枣”的情况。所以,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方法,提高其在群文阅读中的阅读理解能力。另外,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独立探索、讨论同样重要,特别是在集体建构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以便学生能朝着正确的目标方向高效阅读。参考文献:1黄艳.追忆:时间的双重视角 J.名作欣赏,2017(8).2肖培东.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思考 J.语文建设,2 0 1 9(3).3鲍静静.因体而教:回忆性散文的教学策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 0 1 7(7).4陈晓庆.基于文本体式理念的初中回忆性散文教学研究 D.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2 0 2 0.5黄厚江老王教学实录与反思 .语文教学通讯,2 0 1 2(2 5).作者简介:范玮(1 9 9 7 一),女,陕西省西安市西航一中二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设文教学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