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社戏》中的“场域”观照——基于“平桥村”意象的教学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74206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戏》中的“场域”观照——基于“平桥村”意象的教学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社戏》中的“场域”观照——基于“平桥村”意象的教学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年3 月第1 2 9 8 卷第3 期经典重读语文教学通讯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社戏中的“场域”观照Mar.,2024Vol.1298No.3一基于“平桥村”意象的教学思考王金耀(泉州第十一中学,福建泉州3 6 2 0 1 1)摘要:聚焦社戏中的“平桥村”意象,分析其“场域”的独特性,剖析其在鲁迅追寻精神家园过程中的象征意义,探讨如何基于“平桥村”意象开展教学。关键词:社戏“场域”意象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4-6 0 9 7(2 0 2 4)0 3-0 0 8 4-0 2DOI:10.13525/k

2、i.bclt.202403028作者简介:王金耀(1 9 6 8 一),福建仙游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福建省泉州第十一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平桥村”是鲁迅小说中最别具一格的一个意象,既没有故乡中故乡萧瑟衰败的影子,也没有孔乙已中鲁镇“看客群体”的麻木冷漠,更没有祝福里吃人的封建礼教。鲁迅笔下的“平桥村”似乎是一个与世隔绝的象征性符号,与鲁迅的批判性笔风以及“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小说创作宗旨截然不同,是在勾勒一个真真切切的与读者童年有关的童趣或场域。本文围绕社戏中的“平桥村”意象,观照鲁迅为何描绘这样一幅民俗风情画卷,探讨如何基于“平桥村”意象开展教学。一、作为意象的“平桥村”

3、意象即“心中的形象”,“平桥村”是鲁迅在社戏中描绘的地域性意象。正如社戏的最后一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在鲁迅的记忆中,唯独平桥村的罗汉豆与赵庄的社戏最令他难忘。在赵庄看戏时的兴奋、刺激、欢乐等心情的映衬下,平桥村的经历自然会令人难忘。尽管如此,“平桥村”在鲁迅心中积累起来的“乐土”形象却与自身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184|语文教学通讯学术【2 0 2 4.3鲁迅在社戏中用专门的篇幅描写了平桥村清新自然的风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如,平桥村没有故乡中的苍?、萧瑟、凋蔽色调,而是具有乡村最原始的宜人风光。在“我们”起航前往赵

4、庄的路上,从“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到朦的月色,从“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到“歌吹”与“渔火”,在如此惬意舒畅的乡村风光中,“我”沉重的心忽而轻松。显然,对比私塾教育的枯燥无味与严苛的礼教制度,平桥村的清新风光似乎变得愈发珍贵,一并存人鲁迅对故乡的记忆中。因此,平桥村这一意象不仅是鲁迅儿时的精神乐土,更是其以后思乡的“蛊惑”。从这个角度讲,平桥村的风景既是自然的,也是鲁迅映射当时社会环境的重要载体。二、作为“场域”的“平桥村”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菱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想的蛊惑。后来,我在

5、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从这个角度考虑,平桥村不仅是社戏中的一个独特意象,更是鲁迅心中的一个独特场域,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一)平桥村的象征意义平桥村这一意象营造出来的静谥、祥和、真诚的意境,是解读“场域”概念或平桥村象征意义的出发点。无论是简朴生活、民风民俗,还是人性人情与自然风景,在这幅江南乡村画卷的背后实则隐含了更为深层的意义。如,“我”之所以将平桥村视为乐土,不仅是因为受到全村人的优待以及免念“秩秩斯干”,也不仅是因为“我”在平桥村能够找回童心、童真、童趣,而是因为我从平桥村感受到了与封建礼教、封建制度、“国民性”截然相反的一面。正如朝花夕拾中的

6、十篇散文,鲁迅之所以向往儿时记忆中故乡的美好,正是基于对现实的不满,进而想从过去的记忆中寻找出一个寄托精神的“场域”。换言之,鲁迅回忆儿时在赵庄看戏,实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即以看戏一事作为镜子,折射自己的内心世界2。(二)平桥村与北京的“场域”对比在呐喊原著中,鲁迅提及了两次北京看戏的经历。较之平桥村的看戏经历,北京戏园的戏可算作“回忆赵庄看戏”的触发点。较之社戏中的看戏经历,北京的两次看戏经历“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并认为在这种环境中“不适于生存”。究其原因,北京这一“场域”缺乏平桥村淳朴的民风民俗与人性人情,取而代之的是当时“普遍存在”的麻木冷漠与乌烟瘴气。如,第一次走进戏园,“我

7、”是为了见世面,但当“我”挨进门后却是满满的“许多头”,这与赵庄看戏过程中的“白地”形成鲜明对比。更甚者,当“我”看见空位却被人拒绝时,我只能坐“毛骨悚然”的长凳。正是这种被冷落、被挤兑的看戏经历让我逃离了戏园,因而发出“戏台下不适于生存”的感叹。再如,当“我”第二次走进戏园,尽管获得了在“第一舞台”的看戏资格,但到达时却“连立足也难”。更甚者,当“我”问“名角是谁”时,得到的却是他人的“斜臀”。北京看客群体与孔乙已祝福中的看客群体如出一辙,这也凸显了平桥村这一“场域”的象征意义。三、基于“平桥村”意象的教学思路从单元教学角度讲,社戏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俗文化,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地方的生活

8、方式、地域文化以及民俗价值。以“平桥村”为意象与场域进行教学,要跳出民俗学意义的“局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彰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从知人论世角度掌握小说创作背景,并以平桥村的意象特征为基础,创设故事情境,组织问题探究,开展主题教学。如,以故事情境与主题教学为例。平桥村中描述的童年童趣、民风民俗、人际关系等,学生都有类似经历。教师可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已的童年趣事、家乡风俗、人情人性等,以此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消除与经典文本的隔膜。教师可围绕“平桥村”这一意象开展主题教学,从外祖母对“我”“东西也少吃”的态度觉察到母亲同意“我”和小朋友们去赵庄看戏,从八公公并不纠缠盐柴问题

9、到六一公公对“我”“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的称赞,可延伸出“儿童教育”这一教学主题,并将彼时的儿童教育观与当下的儿童教育观作对比。基于“平桥村”意象或场域的角度进行教学,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问题探究。首先,引导学生梳理平桥村意象的特点,如清新自然的风景、淳朴的民风民俗、简朴的生活劳动、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等。其次,引人鲁迅其他小说、散文进行比较阅读或群文阅读,如孔乙已祝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理解平桥村在鲁迅笔下的象征意义。无论是孔乙己中看客群体的冷漠还是祝福中“祥林嫂”的精神悲剧,无论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还是藤野先生中的“幻灯片事件”“讲义事件”,鲁迅笔下始终饱含着对封建礼教、封建制度、国民性格的深刻批判。正因如此,鲁迅才寄希望于“儿时的记忆”,试图从中找到一块宁静的、祥和的、快乐的精神慰藉地。参考文献:【1】鲁迅.朝花夕拾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2 0.【2 钱理群.读一读社戏J.语文学习,1 9 9 4(0 9)(编辑:张红安)2024.31语文教学通讯学术1 8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