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地理动物与环境学案.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268343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8.36K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动物与环境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地理动物与环境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与环境》微专题 动物 环境动物 人类活动 知识框架构建 考情分析 试题 年份 题型 题号 设问角度 2019年卷Ⅲ 综合题, 第37题 (2)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8分)(3)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6分) 2019年卷I 综合题, 第37题 (2)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0分)(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6分) 2019年卷II 综合题, 第37题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分)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6分) 2019年卷Ⅲ 选做题, 第44题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10分) 2019年卷I 综合题, 第36题 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 答题思路归纳: 演练提升一: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2019年全国卷I】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左图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2)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0分) 知识归纳一: 演练提升二:人类活动影响动物的生存 【2019年·全国卷II】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2019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图5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19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 知识归纳二: 演练提升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9年·全国卷II】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6分) 知识归纳三: 专项训练 【2019·全国卷Ⅱ】 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钏路湿地位于日本北海道钏路市,是日本最大的湿地,这里栖息着北海道最后的丹顶鹤种群。丹顶鹤本为候鸟,冬季迁往南方过冬。但当地人们在冬季通过投喂小鱼,对丹顶鹤进行补饲,日积月累,使其成为“留鸟”,冬季不再南徙。钏路湿地的丹顶鹤从1924年的十余只,恢复到如今的1300多只。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北海道丹顶鹤冬季南徙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严寒,食物不足     B. 河湖冻结,水源不足 C. 生物遗传,本能迁徙     D. 气温下降,不利保暖 4.对 “补饲”行为评价合理的是 A. 改变了鸟类习性,使其失去独立捕食能力 B. 干扰了自然环境,客观上促进了物种保护 C. 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应大力推广 D. 反映了人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应全面禁止 5. 【2019年·全国卷Ⅲ】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直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10分) 6. 【2019年·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见右图)。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1)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8分) (2) 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8分) (3)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6分) 7.结合图文材料,完成各题。(24分) 鲐鱼生活在松软沉积物的浅水水域,以水草和小鱼类为食,有趋光性,生活在水温15℃以下的水域,不进入淡水。鲐鱼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大型鱼类,主要生活在24°S—47°S大西洋西岸,冬季,大量集中于拉普拉塔河河口,11月、12月向南部深海迁移。由于其数量繁多,鲐鱼成为许多食肉鱼的主要食品,该鱼种2019年的捕捞量为1.6万吨,2019年后阿根廷进行人工繁育鱼苗,鲐鱼数量有所增加。拉普拉塔河河口是为世界最宽的河口,三角形水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河水浑浊,多沙洲浅滩,水草丰富。下图为拉普拉塔河口位置示意图。 (1) 分析拉普拉塔河河口适宜鲐鱼生长的条件。(6分) (2) 简述拉普拉塔河河口的鲐鱼每年11、12月向南迁移的原因。(6分) (3) 请你推测鲐鱼人工养殖业发展较快的原因。(6分) (4) 你是否赞同在拉普拉塔河流域大力人工发展鲐鱼养殖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原因。(6分) 演练提升参考答案 一. 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二. 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全面停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与扩展。 三.(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周边植被的破坏,保护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专项训练参考答案 1. B 2. C 3. A 4.B 5.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6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育苗等。(4分) (答出一项得2分,答出两项即可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 6. (1)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 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2)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溶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3)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 7.(1)拉普拉塔河入海口附近,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2分)三角形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2分)软泥沉积和水草有利于对鲐鱼的栖息于自身保护。(2分) (2)每年11、12月,拉普拉塔河河口与南部海域相比,纬度低,海水热量吸收多,水温高;(3分)拉普拉塔河河口水域大陆性强,水温升温快,南部海域海水水深,吸热慢,水温低。(3分) (3)对鲐鱼消费量增加,鲐鱼需求量增大;(2分)过度捕捞使的鲐鱼自然繁育量减少;(2分)鲐鱼苗培育繁殖技术日渐完善。(2分) (4)观点一:赞同。理由;市场需求量大;(2分)经济价值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2分)发展鲐鱼养殖业能够增加就业。(2分) 观点二:不赞同,理由:发展鲐鱼养殖业会污染海水;(2分)破坏食物链的稳定;(2分)破坏生物多样性。(2分) 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