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074039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文地理复习参考题第一章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答: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人文地理学的内涵是: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2.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

2、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它既有社会科学的特性,又有地理学的特点,其中社会性就是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之一。体现: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它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因素。其社会性还突出反映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研究要用历史分析方法,要求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历史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第二章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答:一个文化区具有一个特定的文化体系,包含许多文化综合形成的文化复合体,划分文化区并确定其界限,探讨

3、当前和历史时期的文化区,研究文化区的演进过程及其内容,其范围可包括全世界,也可限于个别国家和地区,都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内容。2.文化扩散有哪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答: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1) 扩展扩散:接触扩散(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2)迁移扩散特征:(1)是双向的,但有主次之分(2)有选择的(3)在传授、接受过程中,会掺入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当时当地的情况情况进行理解。3.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答:(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2)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和延缓作用;(3)环境条件差异影响地域文化;(4)人类

4、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了人文景观。4.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和文化整合之间的有机联系。答:它们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其中,文化区是文化的空间现象,而文化扩散则是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即为文化生态研究内容之一。文化整合,则是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景观就是文化现象的综合体。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即是从各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出发,通过扩散的时间过程使时空相结合,以其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与其他人文现象的整合情况来分析其复杂的相互关系,最后以现存的人文景观来说明上述过程与关系的形象表现。第三章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

5、着手拟定研究步骤和计划。答:(1)确定研究课题(2)制定研究计划(3)收集、整理资料(4)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5)分析研究 (6)研究总结,成果评审(研究步骤资料选择大纲论文内容分析框架)2.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搜集地理信息和资料要哪些途径和方法?答:(1)地理社会调查(2)科技文献资料法(3)地理调查和信息获取的新技术与新方法(3)(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地理方法:描述、比较和归纳。第四章1.试述布莱克人口转变模式,分析中国人口转变与西欧、日本有何不同。答:五个阶段:高位静止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并达到均衡,人口增长处于静止状态。早期扩张阶段:死亡率先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逐渐加

6、速。后者扩张阶段:死亡率继续下降并并达到最低水平,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人口增长扩张至最快而后减速。低位静止阶段:死亡率和出生率先后降至低水平,并重新达到平衡,人口增长再次处于静止状态。减退阶段:出生率继续下降并开始低于死亡率,人口出现负增长模式。西欧模式: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平稳、缓慢地下降,整个过程长达一个多世纪。日本模式:采取了强有力的人为干预生育行为的措施,人口转变速度快,过程只有几十年时间。中国模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育控制因素作用更强;另外,内部差异大,多种人口转变阶段同时并存。2种族和民族有何不同,民族形成经历了哪些阶段?有何特征?答:(1)民族和种族不同,种族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由

7、于长期生活在相对隔离的不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它按人类自然的体型和遗传特征加以区分,属生物学范畴;而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某些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人们最早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2) 民族形成经历了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部族)和民族等五个发展阶段。(3) 民族特征:共同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第五章1.简述迁移农业和生计农业的特征和类型。答:迁移农业:即原始农业。特点:(1)生产方式:刀耕火种(2)生产过程: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3)

8、种子:多种作物杂处充分利用空间收获期不同,新鲜食物供应品种不同,营养不同。(4) 节约劳力:生产中耗能、能量回报率1:16.生计农业传统农业特点:(1)生产目的:自己生存 (2)产品:家庭消费 (3)劳动者:家庭成员(5) 生产工具:体力、劳力 简单机械 (5)生产方式:经验 (6)生产水平:低,积累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类型: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游牧业、谷物家畜农业、荒漠绿洲农业。2你熟悉哪些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答: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甘薯、燕麦、黑麦、大麦、谷子、高粱、青稞等。经济作物:棉花、花生、油菜、甜菜、甘蔗、茶叶、人参、橡胶。第六章1.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有何特点

9、和部门?答:信息产业:特点:技术新,知识、智力、科学技术密集,行业多,领域宽,涉及面广,社会服务性和相关性强。部门: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卫星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通讯产业。文化产业:特点:以精神文化生产方式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部门:(1)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图书、影视、音像制品)(2)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戏剧演出、体育、娱乐、策划)(3)是向其他商业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装潢、形象设计、文化旅游)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答:(1)自然条件:影响工业分布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形、气候和水文。(2)资源条件(3)能源条件(4)市场条件(5

10、)劳动力条件(6)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7)区域合作和全球一体化(8)运输条件(9)社会因素(10)科学技术(结合具体实例从以上各点进行分析)3.分析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趋势。答:格局:(1)在发达国家传统工业部门的地位降低,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经济支柱,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也把新兴产业作为发展趋势和重点。(2)当前发达国家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旺与生产能力过剩,发展中国家则迫切需要获得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发展趋势: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程度逐渐加深,相互影响不容忽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迫切要求加强相互联系,进一

11、步深化国际分工体系,充分发挥相对优势,实现经济“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4.工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有什么意义?答:(1)第三产业:是随着第二产业的制造业而发展起来的,是为了满足生产活动的持续进行。工业生产率的提高为其提供了劳动力来源,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科技水平提高及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也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2)第四产业(信息产业):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第五产业(文化产业):工业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及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为文化产业创造了大量商机。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为国民经济各部分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为

12、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第七章1.谈谈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答:(1)地质环境与城市。例如地震是对城市造成巨大灾害的一种力量。(2)地形与城市。平原最优:平坦,利于耕作业的发展;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也有的平原不适宜城市的发展,如巴西的热带雨林。山区的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3)气候与城市:大城市多位于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带地区,风向对城市污染企业分布也有一定影响。(4)水与城市: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河流形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水资源对城市的影响(5)矿产资源与城市:例如英国的伯明翰(煤)、美国的休斯顿(石油)、中国的鞍山(铁)。2.阐述城市体系的

13、概念及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答:城市体系: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城镇有机整体。(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结合为固定关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就是城市体系)规律:(1)等级规律法则:某一等级城市的人口、规模同最大城市人口数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2)首位城市法则:不一定国家首都都是首位城市;地区中心也可以成为首位城市;一国也可有两个首位城市;发展中国家首位城市法则作用明显。3.讨论逆城市化现象。答:逆城市化是指城市化后期大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向大都市的小城镇、非大都市区或远方较小的都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出现原因:(1)人们

14、追求田园式的居住环境(2)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工业选址的限制减少。(3)工业企业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低廉的土地。第八章1.语言有哪些本质属性和社会功能。答:本质属性:社会性、交际性、工具性、多义性。社会功能: 1、人类的一种思维工具 2、人类认知交流的媒介3、人类开发智力的工具4、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5、民族心理的寄托6、生产发展的动力 7、人类健康的保证8、世俗观念的表征2.结合我国方言形成的过程分析语言与地理、社会环境的关系。(可根据实例总结)3.讨论语言扩散及其结果。答:语言扩散属于文化扩散的内容之一。通常分为谱系扩散和波形扩散,根据语言扩散主体还分为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根据内容可分为

15、语言要素扩散、语法的扩散等。(1)新来语言取代当地的语言(2)新来移民接受当地的语言(3)新来移民带来的语言先存在,后影响下降或消失。(4)新来移民仍维持自身语言,成为特殊的语言岛。(5)新来的移民到新地后最终随着环境条件变化形成新的语言(6)多语言国家出现第九章1以佛教的传播过程阐述影响宗教传播的因素。答:(1)移民:宗教信仰者从一地迁向另一地,将信仰带到新的地方,宗教得以传播。(2)传播:通过交流和传教,有组织的传播两种方式。(3)领土竞争:由于领土的扩张,将宗教信仰带到新的领地。(4)宗教在空间的相互影响:几种宗教相互交织的分布在一个地区,通过和平共处、竞争或排斥的方式产生影响而传播。2

16、.民族宗教主要有哪些?简述犹太教、道教、印度教。答:民族宗教主要有犹太教、印度教、道教、神道教、耆(qi)那教、锡克教等。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摩西是犹太教的创始人,基本教义为严奉一神。信奉圣经圣典化旧约,以部落神雅赫维为唯一的神,即创世主与万物之王,犹太教作为一个民族性宗教,信仰人数不多,但犹太教影响着世界上两个最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份信仰既成为民族存在与联系的核心,也是这一民族的象征。道教: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以中国古代社会的鬼神崇拜为基础;以神仙可求论诱使人们用方术修持追求长生不死,登仙享乐为主体内容;以道家、阴阳五行家、儒家谶(chen)纬学说为神学理论,带有浓厚万

17、物有灵论和泛神论性质的宗教。起源于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隋唐时期地位上升,清朝时发展受到影响。印度教:是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信仰人数占印度人口的80%以上,是民族宗教中人口最多的宗教。印度教宣称人们能按“法”生活,死后灵魂可以转生为高级种姓,反之则转生为低级种姓,现实不平等由前生注定;印度教认为善恶有因果,灵魂有轮回,主张禁欲和苦行,还主张非暴力,不杀生;印度教有严格的种姓制度。第十章1.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有哪几种?分析旅游的区域特征。答:关系:(1)客源地和目的地相一致(2)客源地和目的地相对应(3)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分散与集中旅游的区域特征:2何谓旅游?使自己成为旅游者的必

18、要客观条件有哪些?答:(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常住地前往异地旅行和暂时逗留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2)社会条件:社会富裕,社会闲暇,人们外出旅游的权利个人条件:可随意支配收入,闲暇时间,身体健康,旅游动机(主观)第十一章1. 分析地理环境对国家主权的影响。答:由国家领土位置、大小、形状等决定的领土空间要素是国家权力稳定的目标。(1) 地理位置对国家权力的影响:由海陆、山河分布决定的自然地理位置是一国战略地位和安全战略的基本前提;交通地理位置也是国家权力的重要地理因素;由国家间陆地接壤决定的国防地理位置对一国安全的影响更为直接。(2) 领土面积

19、对国家权力的影响:领土规模本身就是国家权力的组成要素,领土规模往往决定着国家权力的其他影响要素,如人口和自然资源的规模等。2. 叙述政治与政治地理的主要内容。答:(1)政治地理现象:政治是一种无形的、追求权力的、最不稳定的社会文化现象。(2)政治地理单元: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3) 政治地理结构:可分为政治空间结构和政治实力结构。(4) 政治地理过程:主要包括政治扩散、政治整合、政治分离、主权的变化四个方面。3. 对国家权利的要素与实力进行分析。答:国家权利要素的分析:(1)领土空间: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2)自然

20、资源(3)人口规模(4)经济水平(5)军事力量(6)科学技术(7)国民士气(8)政府的质量(政府性质;政府的法制化、民主化程度;政府的机构和效能;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实力分析:(1)克莱因的综合国力方程,即综合国力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乘积PP是指现实的国力而不是潜力;C(Critical Mass)为基本实体,E(Economic Capability)为经济实力,M(Military Capability)为军事实力,S(Strategic Purpose)是指精神力量包括战略目标,W(Will to Pursue National Strategy)为追求国家战略的意志(2)“综合

21、三元要素”国力学派:日本综合研究所在总结前人综合国力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提出了测定各国综合国力的三元要素,即国际贡献能力,生存能力和强制能力。第十二章1. 解释环境知觉、行为空间、地理物象。答:环境知觉: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的过程。 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类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2. 举例说明人类迁移活动的距离偏移和方向偏移。答:距离偏移:迁移空间行为有随着距离增加而衰减的规律性。方向偏移:由于迁移行为受迁移机会、地点和环境效应

22、的影响,迁移活动在某些方向会比在其他方向移动的更远,从而产生迁移空间行为的方向偏移。(大城市对迁移行为有方向偏移)3. 分析人类日常活动行为空间的规律性。答:(1)距离衰减性(2)时空约束性:精力约束性(能力限制);连锁约束(共轭限制);权威约束第十三章1. 人口迅速增长对资源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土地资源退化;水资源短缺;生物资源破坏严重;矿产资源消耗剧增。2. 人口迅速增长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有哪些?答: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水体污染加剧。3. 论述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答:(1)经济发展对区域文化的作用:一是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对文化发展起支撑作用,决定着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二是 区域经济结构、类型、性质影响着区域文化发展的结构、类型、性质等。(2)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第一,精神文化与经济发展区域文化观念有的具有经济价值,有的则没有。文化表现形式上的差异会从多方面对经济产生影响。文化内核也会给区域经济结构带来影响。第二,制度文化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依赖于市场对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文化基础。第三,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活动,它本身也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