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6年桓台县马踏湖水源地恢复保护工程建设可研报告.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3070424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桓台县马踏湖水源地恢复保护工程建设可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6年桓台县马踏湖水源地恢复保护工程建设可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6年桓台县马踏湖水源地恢复保护工程建设可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6年桓台县马踏湖水源地恢复保护工程建设可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6年桓台县马踏湖水源地恢复保护工程建设可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桓台县马踏湖水源地恢复保护工程二、项目承办单位:桓台县水务局三、主管部门:桓台县水务局四、项目负责人:李宝玖 职务:桓台县水务局局长五、项目建设地点:桓台县索镇槐荫路344号六、建设原则一是坚持协调、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是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 四是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五是坚持技术创新和加强科技支撑能力的原则。 七、 目标任务依托马踏湖湖区有利的水利条件,通过项目实施,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八、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1、湖区生态治理:建立保护站五

2、处、检查站12个、湿地恢复460万平方米。2、大寨沟治理;区段河道治理6130米、橡胶坝1座、桥梁3座、河堤绿化92万平方米。3、引黄济源明渠4.21万米。九、项目性质:生态环境治理。建设期二年。十、项目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投资规模:总投资71626万元,其中:工程直接费53090万元;工程其它费7268万元;工程预备费用6036万元,建设起利息5232万元。资金来源如构成:1、县地方财政投资15626元,2、申请银行贷款56000万元。第二节 建设单位概况一、项目单位概况民币2000万元,其中桓台县国有资产管理局17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85%;桓台县土地收储中心3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5%

3、。公司主要从事政府授权的公有资产经营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设施管理,销售建筑材料、钢材、五金交电、装饰材料。截止2006年8月底,公司资产总额24871万元。二、法人代表介绍成勇同志,男,1959年7月出生,汉族,桓台县周家镇闫家村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成勇同志现任桓台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桓台县金海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中共淄博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成勇同志于1978年29月,在桓台县周家镇闫家附中任教;1978年10月1980年7月,在广饶师范学校学习;1980年8月1984年4月,在山东索镇酒厂任文化教员;1984年5月后,先后任桓台县财政局科员、副科长、科长、主任

4、、副局长,预算外资金管理处主任。1998年至今任财政局局长,2000年任财政局党组书记,桓台县金海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第三节 编制依据及原则一、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淄博市河道管理条例淄博市河道管理办法淄博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及管理规定淄博市“十一五”水利规划淄博市“十一五”期间重点企业主要污染总量控制计划桓台县城总体规划(2003-

5、2020)桓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山东省桓台县“十一五”节水增效重点县建设规划桓台县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桓台县“十一五”环保规划淄博市桓台县水资源调查评价与配置研究其他有关规范、规程、规划等二、编制原则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2、结合马踏湖湖区的水资源现状及规划目标,对方案进行充分论证。3、协调发展原则。本景区的开发,建设必须与全县,全市的旅游开发相结合。4、可持续性发展原则。5、环境保护原则。6、因地制宜,根据桓台县的社会经济基础、技术水平及生产管理能力,选用先进可靠、经济合理、高效节能的处理技术,尽可能地节省

6、投资,提高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7、结合淄博市桓台县供水规划、桓台县城整体规划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需求。三、编制范围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水源条件分析;3、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4、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5、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6、对本工程进行成本估算;7、经济评价及社会效益分析。四、采用的标准及规范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2、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 5020-93);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2001年1月);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5、水利计算手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编;

7、 6、防洪标准 (GB50201-94);7、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号公布);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9、水利计算手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编; 10、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1、其它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范、规程。第四节 经济技术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1湖区生态治理1.1建立保护站五处万M21.041.2检查站处121.3检测路米80001.4湿地恢复Hm24601.5截渗沟引水闸座51.6渠道清淤Km122大寨沟治理2.1区段河道治理m61302.2橡胶坝座12.3拦河闸座

8、22.4提水站座12.5省道803桥座12.6柳泉路桥座12.7桓台外环路桥座12.8绿化Hm2923涝淄河-东猪龙河治理座3.1橡胶坝m13.2排污管道m32003.3引黄济源明渠万M2421004项目总投资万元663954.1其中:工程直接费用万元530914.2 工程其它费用万元72684.3 工程基本预备费万元60364.4 建设期利息万元52325.资金来源5.1地方财政投资万元266265.2申请银行贷款万元450006建设期限年2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桓台县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表径流空间分布差异较小,年际与年内分配严重不均,丰枯年相差悬殊,年内

9、径流集中分布汛期(69月),易造成洪涝灾害,不利于利用,而枯季径流量很小,导致河道经常断流。本地水资源比较匮乏,人均占有量235立方米/人,属严重缺水地区。由于地表水资源匮乏,供水结构中以地下水为主,兼有部分黄河客水和上游污水,地下水超采现象比较严重,已经形成地下漏斗,提高黄河调水份额、加强再生水利用将是增加未来水资源供给的重要途径。用水结构中以农业用水为主,约占5.5%,工业用水不足总用水量的1/4,农业用水比重偏高。农业水利用系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处于国内较高水平,城镇居民生活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水平较低,可压缩空间较小,但万元GDP用水量距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城市相比,还有较大距离。因此

10、,需在调整工农业用水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马踏湖地处淄博市桓台县东北部,是鲁中太沂山脉北麓山前倾斜洪冲击平原与黄河洪水泛滥冲击平原的迭交凹地,由乌河、孝妇河、东西猪龙河、杏花河等河流汇流成湖,滞水形成浅平的湖泊湿地,八十年代初期前,得到较好保护。湖区原总面积96平方公里,涉及桓台县起凤、荆家、邢家等镇的50多个村,其中水面占湖区总面积的24.38%,约20平方公里,湖内有2100余条船道,全长400余公里,纵横相连,交织成网。湖区原有苇田20000多亩,蒲田500余亩,藕田1000余亩,鱼虾生态养殖10000余亩,各种水生植物47种,野生鸟类110多种,鱼类20多种。 在八十年代初

11、期,县委、县政府为保护马踏湖湿地资源,成立了桓台县湖区开发办公室。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马踏湖景区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省环保局批准建立马踏湖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2004年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2005年12月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水利风景区;2006年12月被评为国家AAA级风景区。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逐步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

12、会,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关键途径。桓台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的结合地带,东距青岛机场和青岛港250千米,西距济南机场100公里,高速公路、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区位优势明显。桓台县连续7届跻身全国百强县,经济实力强大。境内马踏湖方圆百余平方公里,河网密布,是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省级湿地公园,AA级国家旅游景区,是天然的旅游胜地,素有“北国江南”之称,资源优势显著。桓台县位于济南省会城市经济圈内,在山东省“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中,属重要的一体。在全国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潮中,桓台县大有可为。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经济实力、产业

13、基础和资源优势,彰显自然、文化、产业特色,打造生态、和谐、人文的现代城市,全面提升桓台县在区域的实力和地位。桓台县在保持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上游水环境污染为主导因素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严峻;由于水源供给不足,马踏湖湿地面临萎缩与水质恶化危机;城区水景观不足;以水为核心的生态问题急需解决。近年来,桓台县政府组织各方专家对桓台县水系、景观、绿化、环境保护、城区建设、旅游等多方面进行了规划。2007年10月,桓台县政府委托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桓台县水系生态规划,旨在整合水务、林业、环保、旅游、城建、国土等多个规划,从水源、生态治污、景观及防洪、湿地、生态旅游等多

14、个方面,对桓台县水系生态进行规划,以促进桓台县科学发展、生态文明。桓台县金海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提出了桓台县城乡水系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充分利用原有河道进行大面积的生态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该项目的建设,既能增加公共水面、公共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又能给市民提供优美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第二节 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区域概况桓台是山东省粮食集中产区之一,素有“鲁北粮仓”之称。盛产小麦、玉米、蔬菜、瓜果,北部湖区是淡水鱼类、芦苇的产

15、区。1990年建成中国江北第一个“吨粮县”,1992年建成“双千县”,形成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创汇农业。1996年建成小麦千斤县。1993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区”。马踏湖地处淄博市桓台县东北部,是鲁中太沂山脉北麓山前倾斜洪冲击平原与黄河洪水泛滥冲击平原的迭交凹地,由乌河、孝妇河、东西猪龙河、杏花河等河流汇流成湖,滞水形成浅平的湖泊湿地,八十年代初期前,得到较好保护。湖区原总面积96平方公里,涉及桓台县起凤、荆家、邢家等镇的50多个村,其中水面占湖区总面积的24.38%,约20平方公里,湖内有2100余条船道,全长400余公里,纵横相连,交织成网。湖区原有苇田2

16、0000多亩,蒲田500余亩,藕田1000余亩,鱼虾生态养殖10000余亩,各种水生植物47种,野生鸟类110多种,鱼类20多种。 在八十年代初期,县委、县政府为保护马踏湖湿地资源,成立了桓台县湖区开发办公室。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马踏湖景区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省环保局批准建立马踏湖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2004年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2005年12月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水利风景区;2006年12月被评为国家AAA级风景区。 二、目前现状 1、水质状况:由于马踏湖处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每年承接东西猪龙河、乌河及孝妇河的大量洪水及上游河道

17、的污水,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后,上游企业污水排入防洪河道,注入马踏湖,严重破坏了湖区的水质条件,湖区人民生产生活受到了较大威胁,尽管起凤镇政府采取“堵、截、排”等方式,仍未有很大改观。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下大气力治理上游企业污水,今年东猪龙河水质虽有所好转,但仍不能适用湖区生产生活。 2、植被现状:近年来,由于芦苇种植效益下降,受利益驱使,部分村的农户将苇田挖成台田改种粮食作物及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破坏了马踏湖的原貌,造成湿地水域面积缩小,现仅存苇田1.3万亩,十几年间减少0.7万亩;个别群众无视规划,挖田成塘,乱塔乱建,乱栽乱种,破坏了湿地植被,湿地生态功能逐步退化,原有的各种水生植物、

18、野生鸟类、鱼类已屈指可数。 3、管理机制现状:由于没有权责明确的机构,进行全面、科学、有效的管理,从目前马踏湖湿地的开发情况来看,开发层次不高,停留在乘船看景这类一般性的浅层开发上,开发、经营没有突破;从目前管理体制来看,马踏湖的经营权分属华沟、夏庄、鱼龙三村,经营权不统一,湿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上来说,由于湖区部分村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旅游意识不高,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大量生产、生活垃圾排入水道,部分水道两侧环境污染严重。三、生态湿地功能恢复性开发的迫切性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调控环境的功能和作用,因此与森林、海洋

19、并成为世界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马踏湖作为典型的内陆湿地,该地区水利条件较好,林业资源、水生资源丰富,是鲁中地区重要的湿地和洪水调蓄区之一。作为鲁中地区重要的渔业水体,对于涵养水源、维护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早在1995年,马踏湖就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2001年省政府批复了马踏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鉴于该规划的详细规划搁浅,几年来,起凤镇政府仅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保护上。根据近期国家出台的有关风景区、湿地保护政策,为马踏湖湿地的开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林业局林计批字2007108号文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在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

20、的国情下,全国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的总体形势依然严峻。扩大湿地面积,对自然湿地实施抢救性保护将是我国当年和今后一段时期湿地保护的重点任务,要求在不具备建立自然保护区条件的湿地区域,因地制宜采取建立湿地公园等多种形式加强保护管理,扩大湿地面积,提高保护成效。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是落实国家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管理策略的一项具体措施。湿地公园建设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并发挥湿地多种功能,应当突出湿地的自然生态特征和地域景观特色,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栖息地、防止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衰退的基本要求出发,通过人工适度干预,促进修复或重建湿地生态景观。要注重挖掘、展示、利用源于湿地的人文资源,让公众

21、在领略湿地自然风光,认识湿地的同时,了解湿地的文化、民俗及其在生态文明进程中的作用,使其不仅发挥特有的生态效益,也成为提高公众生态意识的教育基地。一、符合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和地区发展规划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加强城乡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信息、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面,为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创造条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指出“做好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本项目符合国家城市供水业当前产业政策及省 、市“十一五”规划要求。二、符合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桓台县目前供水水源主要采用地

22、表水,随着桓台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步伐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工业、生活用水增加,自来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供水紧张局面已成为制约桓台县经济发展的“水瓶颈”。目前各企业自备水源井由于开采地下水水量过大,造成桓台县全境水位持续下降,许多地段已形成了开采漏斗,成为山东省地下水重超采区,对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构成了严重威胁,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将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建设水系综合治理及引黄补源,这是桓台县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也是“桓台县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要求。本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将桓台县打造成淄博市乃至山东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独具特色的江北水乡,并通过县城城区“一环、一

23、河、一带、多水面”的水系生态景观规划和马踏湖湿地生态恢复规划,全面提升水系生态功能,确立小清河流域中人水和谐的桓台生态示范发展框架。三、是提高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条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公民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对用水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周围环境提出了更高的需要,本项目的建设是适应了这种要求。加强马踏湖湖区的用水安全和用水质量提高,争取近几年桓台县干沟水质达到类水质标准,最大限度地保护沿岸及水源区域环境,保证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是桓台县近期的重要工作。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淄博市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促进淄博市

24、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平衡和节约水资源的需要。第三章 建设条件第一节 桓台县发展概况一、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城市化战略决策,按照城市化的要求,全面审视和调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化的统领作用明显增强。围绕建设生态、和谐、人文城市,总投资13亿元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其中,投资4.5亿元对南外环、唐华路南段、工业街西延、高淄路桓台段等11条城乡道路进行改造建设,拉开了城市发展的新框架。投资3500万元建设了吴磨、东辛公铁立交,多年的交通瓶颈得到解决。投资5600万元对县文体中心、文体公园配套完善。投资8500万元对居民小区和城区雨污管网提升改造。日供水5万方的县净水厂一期工程即

25、将投用。桓台二中新校一期主体工程建成。投资6000万元进行城市绿化提升,新增公共绿地50万平方米。加大城管执法力度,规范社区管理,城市环境秩序明显改观。加强城市化理念的宣传教育,群众城市意识明显增强。二、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1586万元惠农补贴及时足额兑现到户。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小麦、玉米平均单产分别达到518公斤和620公斤,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8万亩,新建改建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10个。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的“华北集约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及“桓台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全面开工建设。国家863计划“山东半湿润区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集成”项目进展

26、顺利。马踏湖水源地恢复保护被国家批准立项。积极开展以绿化、硬化、美化、洁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66个村启动或完成了旧村改造,改造建设乡村道路399公里,新建垃圾池1258个、沼气池1020个。新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0个。村级财务委托代理率达93.7%。三、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进一步强化将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改善民生的大事要事来抓,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600万元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县城生活污水和城郊企业污水得到集中处理。投资7000万元完善县经济开发区污水管网建设,区内企业污水全部进入市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处理。投资2600万元的东

27、猪龙河治理工程全面完工。强化企业污染治理,关闭取缔11家,停产治理29家,限期整顿17家。着眼改善全县生态环境,制定了城乡河流水系综合整治方案。全县企业用于治污和节能减排的投资达4.8亿元,环境质量趋于好转,二氧化硫、COD、烟尘、粉尘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8%、10%、4.6%和8.2%,全县万元GDP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分别比上年下降5.3%、9.5%和10.8%。金诚、博丰等19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2007年是全县环保投资力度最大、治污力度最大、工作成效最大的一年。第二节 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桓台县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北端。地处东经1

28、1750至11810,北纬3651至3706。东接临淄区,西连邹平县,南靠张店区,西南与周村区交界,西北越小清河与桓台县接壤,东北与博兴县毗连。县境南窄北宽,东西斜长,略呈方形。南北最大纵距24.4km,东西最大横距27.5km,总面积509.53km2。二、地质地貌桓台县地处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与第二沉降带的衔接部位,以齐河广饶深大断裂为界,北部属华北坳陷区(级构造单元)济阳坳陷(级)的东南部;中部、南部处于鲁西隆起区(级)泰山沂山隆起(级)的凹陷北端。桓台县地貌类型属山前冲积平原,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海拔最高点29.5米,最低处5.76.8米,坡降约30004000分之一。北部由于地势低洼

29、,常年积水,形成浅平的湖泊洼地。本地区地震烈度区划为度。三、水文桓台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的结合地带。总面积498.25平方公里。地处鲁北平原南部,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缓倾。境内无大山。 桓台县有大小河流11条,上游位于鲁中山区,大多是南北流向,东有乌河,中有东西猪龙河,西有孝妇河;东西向河流南有涝淄河,北有小清河、预备河。 乌河乌河发源于淄博市临淄区大武乡南部山丘地带,流经该区路山乡,在六天务村西入桓台县,再经桓台县侯庄、索镇、耿桥、起凤等乡(镇)在夏庄村北入予备河去博兴县。 猪龙河猪龙河是贯穿张店城区的一条天然河道,源于沣水镇泉河头,途经南定、张店城区和开发区,最

30、后从桓台马踏湖进入小清河。 孝妇河 孝妇河发源于博山区禹王山、青石关、岳阳山一线中低山区,流经博山、淄川、张店、周村四区,经邹平、桓台入小清河,全长117公里,流域面积1908平方公里。涝淄河涝淄河,发源于淄川区大北山北麓,流经临淄区边河乡、张店区沣水镇、桓台县果里乡,至索镇城南入乌河。 小清河小清河位于泰沂山北麓,黄河以南,东偏北流,经济南、淄傅、滨州、东营、潍坊等5个市(地),于寿光县羊角沟注入渤海。预备河预备河系小清河的一条支流。西起桓台县东北部华沟村,纳向阳沟、兴福河、分洪河、鱼沟子、耿郭沟、会战沟、广博河等支流。四、气候条件桓台县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具有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热

31、量较多,雨水集中,半干旱半湿润的特点。四季气候特征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温度在12.5,日照率为62%,年平均降水量为564.4毫米,常年以南南西(SSW)风最盛行,年出现频率15%,常年平均风速为3.2米/秒.五、野生植物 按其经济价值和用途,分为7大类,近300种。 1、淀粉糖类植物桓台县境内野生淀粉糖类植物较多,比较重要的有菖蒲、山药、地环、槐树、芦苇、菱白、莲子等,遍布全县沟头崖岭和湖区。它们含有大量泻粉及糖类物质,可作酿造、制糖、制胶、制药及其他工业原料等。 2、油脂类植物桓台县境内分布很普遍,比较重要的有臭椿、刺槐、枫杨、菟丝子、苍耳子、

32、车前子、黄须菜、芍药、蒺藜、碱篷、大麻、君迁子等,它们的种子含油率比较高,用途亦较广。 3、纤维类植物 桓台县境内野生纤维植物很多,其中可供纺织的有罗布麻、野 等,分布广,数量多,出麻率高,纤维细长(相当于80支的细羊毛),拉力强(约等于棉纤维的3至8倍),纤维洁白、柔软,可作纺织及高级纸原料。 4、芳香油类植物 桓台县境内分布广,产量大,含挥发油多,可作食品及化妆品工业原料。 5、鞣质植物 桓台县境内主要有线菊、君迁子、酸枣、皂角树等,为拷胶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鞣草、染鱼网、软化蒸气机及工业锅炉水中的金属盐。6、植物性药材 桓台县境内有植物中药材261种,主要分布在马踏湖及中部、北部平原、洼

33、地,南部缓岗地区分布较少。7、水生维管束植物 湖区有47种,分隶于2门、20科、30属,主要优势种类有芦苇、莲藕、槐叶萍、紫背浮萍、苦草、黑藻、眼子菜、菹草等,前几种多分布于北部水域,后几种多生长于南部水域的沟渠、河道中。第三节 社会经济与施工条件一、社会经济桓台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的结合地带,是鲁中名城、齐国故都淄博的市辖县,全国百强县(市),山东省县域经济30强,全国闻名的“建筑之乡”。总面积498.25平方公里,人口49万。辖11镇、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和2个省级开发区(桓台经济开发区、山东东岳国际氟硅材料工业园)。桓台县东距青岛机场和青岛港250公里,西距济南机场1

34、00公里。境内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境内马踏湖面积近百平方公里,是山东省七大名胜风景区之一,素有“北国江南”之称。 桓台县是人类早期生活、居住地区之一,境内史家遗址出土了中国迄今最早的甲骨文。桓台周朝属齐国,秦归齐郡。公元前206年设县,取名西安县。因境内有齐桓公戏马台,1914年更名为桓台县至今。 桓台县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5, 降水量587mm,有大小河流11条,上游位于鲁中山区,大多是南北流向,东有乌河,中有东西猪龙河,西有孝妇河;东西向河流南有涝淄河,北有小清河、预备河。 桓台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改

35、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桓台人民披荆斩棘、拼搏奋进,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造性的开发建设,形成了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特色突出,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农业、建筑业、旅游业四大生产体系。是全国闻名的粮食高产县和著名的建筑之乡。1993年、1994年连续两年跨入“中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列,是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乡镇企业百强县,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先进县,全国农业机收第一县, 连续七届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县域经济30强桓台县交通发达。205国道贯穿县内,莱(芜)滨(州)高速公路设有道口,离济青高速公路口只有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通信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局面。程控电话总容量达到13.7

36、万门 , 上网用户达1.5万户,1100家企业上网,2000年在全市率先完成了“电话县”建设目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也都有了长足发展。桓台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景点有:省级名胜风景区素有“北国江南”之称的马踏湖(五贤祠、冰山遗址、徐夜书屋),号称渔洋山人的王渔洋纪念馆,王渔洋故居,石刻园,四世宫保砖坊,史家遗址,华严寺,周家生态农观园,桓台博物馆,少海公园等。 经济概况:2007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5%、15.7%和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5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入库税收21.3亿元,增长3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9

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25元,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26元,增长18.2%。二、施工及配套条件1、施工场地工程位于桓台县北部,交通方便,施工机械、设备、材料等,均可直接运抵工地;由于战线较长,场地开阔,均可布设临时设施和施工场地。2、交通运输项目区对外连接有省道广青路横穿东西,滨博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内部道路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田间有机耕路,项目的建设所需的材料运输上是有保障的。3、施工用水用电施工期供水: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均可从附近小区、村庄取水或在两岸滩地中凿井取水,其水质应通过水质分析证明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后,方可使用。严禁用河道积水作为施工用水。施工期供电:施工现场周

38、围依靠村庄,施工用电可就近解决。4、建材供应淄博市地处鲁中地区,交通位置非常重要,是各种物资的集散地,也是多种建材的生产基地,具有充足的物料储备,为工程建设提供必须的建材来源,工程所需材料可以从淄博市有关物资部门及厂家进货,水泥应从信誉高质量可靠的大企业进货,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影响工程质量;同时应选择适合当地水质条件的水泥品种,确保工程质量,增加工程的使用寿命。5、劳动力和技术条件项目区附近乡镇人力资源充足可为工程实施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桓台县富源引黄供水有限公司有一批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和较高专业水平的技术骨干,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保障。第四章 工程方案第一节 区位资源分析及

39、设计理念一、项目区域资源马踏湖地处淄博市桓台县东北部,是鲁中太沂山脉北麓山前倾斜洪冲击平原与黄河洪水泛滥冲击平原的迭交凹地,由乌河、孝妇河、东西猪龙河、杏花河等河流汇流成湖,滞水形成浅平的湖泊湿地,八十年代初期前,得到较好保护。湖区原总面积96平方公里,涉及桓台县起凤、荆家、邢家等镇的50多个村,其中水面占湖区总面积的24.38%,约20平方公里,湖内有2100余条船道,全长400余公里,纵横相连,交织成网。湖区原有苇田20000多亩,蒲田500余亩,藕田1000余亩,鱼虾生态养殖10000余亩,各种水生植物47种,野生鸟类110多种,鱼类20多种。二、建设模式本项目采用回归自然型生态农业建设

40、模式。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运用生态经济原理指导和组织农业生产,把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纳入生态循环链内,参与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轮流交换和物质循环,以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既重视生态学原理的根本特点,又强调追求高的生产力,要求必要的物质和能量的较多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利用资源环境优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该区域生态建设重点是根据资源环境等特点调整大农业的结构,应用生物、工程等综合措施改善和恢复生态功能,维护农业的生物多样性,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无公害农畜产品。第二节 工程设计一、马踏湖生态恢复工程1、马踏湖湿地马踏湖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内陆湿地,主要承接东猪龙河、西猪龙河、乌河及

41、孝妇河洪水,是中游支流和小清河洪水的滞洪区,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重要生态功能。实施马踏湖湿地工程的目的是恢复天然湿地的景观与生态服务功能。该湿地的总面积:12425.5公顷,核心区:3497.2公顷,核心区水面面积约1400公顷。最佳生产水位7.5m,库容620万m3。2、五处人工湿地东猪龙河沿岸两处,分别是马踏湖邢家人工湿地、崔家人工湿地。湖区内三处,分别为夏庄、华沟、鱼龙湾人工湿地。3、引黄蓄水补源工程经水资源平衡计算,需外调4220万方水量。综合考虑各种供水水源优缺点,确定以黄河调水为主。水源线路有两条。北线:黄河水引黄干渠总干渠北干渠预备河马踏湖。南线:黄河水引

42、黄干渠总干渠南干渠西猪龙河(扬水站)大寨沟乌河北环河。4、河道治理工程县内其它河道坚持生态治河的原则,实施河、岸、绿、路“四位一体”相协调的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保持河流自然生态,维护河流的健康生命。通过对县内其它河道进行清淤疏浚、筑堤、绿化等工程措施,使其要达到“安全整洁、水清岸绿”的生态效果。5、管理站点附属工程建设(1)湿地保护工程 保护管理站、点建设根据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保护对象和周边地区的具体经济条件,本着利于保护管理,利于三大效益发挥的原则,在华沟村北建立中心管理站1处,2400m2;在华沟、宋家、高楼、周董建立保护管理点4处,各2000 m2。 保护设施设备建设 (a

43、)为监视自然保护区内火情,鸟兽活动和人为活动等情况,在自然保护区内通视良好,视野开阔的河流交叉口建立了望台3处,同时配备高倍望远镜等设备。(b)为禁止或限制非自然保护区人员、车辆进入自然保护区,在主要交通路口,人和车辆经常出入的地方建立检查站12处,并配备扑火设备、摩托车、对讲机、电话等相应的设施设备。(c)为及时掌握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控制突发性有害生物的入侵和蔓延,在鱼龙村南设立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1处,并配备显微镜、解剖镜及化学试剂等仪器设备。(d)为明确界定各功能区,指示游人路线,在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周界分别设置永久性水泥或石质界桩,在各功能区主要路口或人为活动较多的地点,设置解说

44、性、限制性和指示性标牌。(2)湿地恢复工程近年来,保护区及周边地区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现象严重,保护区内现有耕地、藕田6066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8.8%。盲目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导致湿地面积逐渐减少,湿地生态功能明显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根据保护区目前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和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规划芦苇复壮330hm2;芦苇种植130 hm2;泥沙淤积清理10hm2;河道疏浚12km。二、大寨沟治理工程对大寨沟进行疏通河道、整治河道环境,改造14610米,其中:非城区段长8480米,宽12米,水深1.5米;城区段长6130米,宽100米,水深1.5米。城乡水系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先

45、对城区段6130米进行改造,建设景观桥2座,橡胶坝1座,拦河闸2座,提水站1处,省道803桥1座,柳泉路桥1座,外环路桥1座,绿化30万平方米。大寨沟城区段长度为6.13千米,河道蓄水深度为以1.5米计,河道平均宽度为100米计,则此段可蓄水量为91.95万立方米,按每年换水3次计算,则此段河道维持正常景观用水年需水量为275.85万立方米。三、涝淄河-东猪龙河截污导流工程涝淄河上新建1座拦河橡胶坝,拦截涝淄河上游非汛期污水,涝淄河和东猪龙河之间新建1条排污管道,通过截污工程,将涝淄河的非汛期污水,经管道自流东猪龙河内。四、引黄补源工程以五庄闸明渠作为水源地,明渠衬砌引水,由引黄干渠总干渠南干

46、渠西猪龙河(扬水站)大寨沟乌河北环河。供水明渠总长41200米,其中:五庄闸至胡家扬水站25200米,胡家扬水站至大寨沟16000米。五、工程方案(一)河道治理根据截渗沟现状特点,采用单梯形断面形式,对河底及岸坡进行清淤疏浚,整治后河道平均宽度35m,设计河道比降为0.46。以亲水、近水为主。河道岸坡坡比1:2.5,正常水位以下采用联锁式护土砖护岸,水位以上草皮护坡,在近水面的种植水生植物,丰富水岸空间,形成利于生物生存的空间。沿河景点附近河道断面型式结合景观需要设置成缓坡驳岸或生态墙等样式。沿两岸河口种植垂柳等乡土树种及观花灌木,使河岸绵延起伏,如铺上青葱般地毯,一河碧水夹于其间,宛在绿波中央,营造出美好的空间视觉。断面形式见图4-1。河道效果见图4-2、图4-3。河道断面形式4-1(二)湿地建设选址:根据对截渗沟地形、地貌进行勘察,最终选择在截渗沟上扩大断面形成水面5处建设湿地,建设生态湿地并建造沿河景观,形成农业观光、休闲娱乐综合性景点。水生植物:湿地植物通常应具有下列特性: 能忍受较大变化范围内的水位、含盐量、温度和pH值;在本地适应性好的植物,最好是本地的原有植物;被证实对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有广泛用途或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