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识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罗红军概述一、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王阳明: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贝克莱: 存在就是被感知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当成是世界的本原。老子:道,朱熹:理,黑格尔:绝对观念、绝对精神、上帝【真题-单选】 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 ,月亮、太阳以及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于人心之中,都是心之意念的产物。这是( )的思想。A. 客观唯心主义B. 主观唯心主义C. 机械唯物主义D. 庸俗唯物主义【真题-单选】 19 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 “绝对观念”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
2、会而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观念外化或异化的结果。黑格尔的观点属于:A. 客观唯心主义B. 主观唯心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二、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等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特征:是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物质结构的某种属性即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3.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一、物质(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列宁: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二) 物质与运动(1)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物质都是运动
3、着的物质,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2)运动和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3)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相互包含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真题-单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提出这一物质定义的是:A. 费尔巴哈 B. 黑格尔 C. 列宁 D. 马克思二、意识1本质:(1)人脑的机能。(2)客观存在的反映。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3.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意识
4、活动的创造性;意识活动对人体活动的控制。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吉林 2014 甲-单选】 “面子”一词有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囊括了人的地位、财富、尊严、人格等内涵,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外观表征,代表着他人、社会对自身的综合评价。尽管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重“面子”的观念依旧存在。这说明(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物质是运动的,同时又是相对静止的C. 意识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辩证法一、辩证法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二、联系事物间、现象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1)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的普遍性(3)联系的多样性三、发展(一)发展的
5、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二)发展的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普遍性即共性: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2)特殊性即个性,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2014 国考-政治】俗话说“绣花要得手绵巧,打铁还须自身硬” ,下列与该俗语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 。A. 身正不怕影子斜B.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C. 水大漫不过船D. 有理不在声高【联考 2012-单选】近年来, “瘦肉精” “地沟油”等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不断发生,
6、食品安全防线的失守告诉我们,光是整治企业,问题并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在监管方面,还有大量的难题需要攻关。这表明( ) 。A. 内因要通过外因起作用 B. 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C.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D.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2.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3.否定之否定规律1)辩证的否定观(1) 包含肯定的否定。(2) 事物的自我否定。(3)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4)否定是“扬弃” ( 实质) 。2)否定 肯定 否定【联考 2012-单选】 “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 ,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
7、 。对这两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理解正确的是( ) 。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 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013 联考-政治】 三国演义开篇称: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天津-单选】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这句话说明:A质变和最变是相互渗透的B量变在事物的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C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D量变是由质变
8、引起的【吉林 2014 甲-单选】美国著名影星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电影返老还童 ,描述的是主人公本杰明巴顿一出生便如 80 岁老人一般,之后便越活越年轻,最后竟以婴儿的形态离开人世。但现实中,古今中外,从没有真正出现这一现象,这是因为( )A. 人类还没有找到可以“返老还童”的神奇干细胞B. 人类现有的医学、生理学技术手段还不可能实现“返老还童”C. “生-弱-壮-衰-亡”是事物发展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D. 人类还没有真正找到“穿越”时空的技术手段四、形而上学和辩证法1.区别 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点 (内部矛盾)2.判断标准:形而上学:孤立、静止
9、、片面。辩证法:联系、发展( 量变质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唯心主义不等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等于辩证法。【2010 联考-单选】下列成语全部蕴含辩证思维的是() 。A. 居安思危 仰观俯视 藏器待时 B. 群龙无首 水火不容 生龙活虎C. 否极泰来 革故鼎新 祸福相倚 D. 周而复始 刚柔相济 龙吟虎啸【2014-天津】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思想,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智慧。下列体现的哲学思想与这句话相同的是( )A.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B.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C. 贾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D. 富贵而恣势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认识论一、认识的本
10、质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的、社会的人,包括个体、集体和社会。客体是指进入实践活动领域并和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二、认识与实践(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认识标准、认识目的。(2)认识反作用与实践三、认识的基本规律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2012 联考单选】下列选项中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A.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B. 草船借箭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C. 张飞醉酒失徐州,借酒破张郃矛盾是对立统一的D. 望梅止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11、【北京 2012-单选】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 、 “嫦娥奔月” ,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对太空的探索,再到“天宫一号”的发射,我们对太空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这说明( )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A. B. C. D.【国考 2012-单选】作家肖伯纳说: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学者周国平则说: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去品味和体验。 ”从哲学角度看,两个观点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12、是A.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C.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客观对主体的作用决定的D.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2014 北京政治-多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与十七大告中提出的“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 ,一词之变说明( ) 。A.意识对物质具有推动作用 B.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真理是一个由不正确到正确的发展过程 D.认识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四、历史唯物主义【吉林 2014 甲-单选】 “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这说明( )A.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 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C.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迁的主力军D.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