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4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旧教材先是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再安排抛体运动规律.本教材做了调整:
先学习抛体运动规律,再研究平抛运动.这样更具合理性:从牛顿运动定律的观点以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思想出发,从一维情景转向二维情景,使认识上不断发展,层层深入,知识容易发生迁移.再安排实验,学生心中有实验目的,有的放矢,能够合理地自己设计实验过程.
本课程的实验设计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 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二是根据运动轨迹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教学重点
1. 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2. 根据运动轨迹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教学难点
准确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平抛运动轨迹
2.验证得到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3.根据运动轨迹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过程与方法
体会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疑、解疑、探求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
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仪器和自制器材,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的欲望.
课前准备
平抛实验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
1.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平抛运动的规律(1)
我们今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
推进新课
一.研究实验原理
问题1.如何得到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通过提问学生,总结以下方法能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
教师讲解平抛运动实验器及其构造。
问题2.如何保证小球做的是平抛运动且轨迹不变呢?
学生:若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且轨迹不变,需要保证斜槽末端水平,且每次都从同一点释放小球
问题3.平抛运动中重垂线的作用是什么?
确定y轴和坐标原点
问题4、怎样判断得到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上黑板展示
由公式y=1/2gt2 及x=v0t,两式联立消去t,得y=gx2/2v02
若从轨迹中得到的数据满足上式,说明轨迹是抛物线
问题5.怎样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上黑板展示
由公式y=1/2gt2 及x=v0t,
由轨迹测出x,y,代入公式求出v0
二、展示实验步骤
a) 安装实验器材;
b) 检验斜槽的末端是否水平,坐标纸上的竖线是否竖直;
c) 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
d) 从一固定位置无初速度释放小球,描点;
e) 根据描出的小球运动轨迹计算小球初速度;
f) 根据实验获得的平抛轨迹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实验要求:1.描出的小球运动轨迹
2. 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3. 根据描出的小球运动轨迹计算小球初速度;
三、学生分组实验,处理实验数据
教师帮组学生分析数据
四、展示其他描绘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
参考案例:
(1)倒置的饮料瓶内装着水,瓶塞内插着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且水平端加接一段更细的硬管作为喷嘴.水从喷嘴中射出,在空中形成弯曲的细水柱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设法把它描在背后的纸上就能进行分析处理了.
插入瓶中的另一根细管的作用,是保持从喷嘴射出水流的速度,使其不随瓶内水面的下降而减小.这是因为该管上端与空气相通,A处水的压强始终等于大气压,不受瓶内水面高低的影响.因此,在水面降到A处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得到稳定的细水柱.
描绘水柱平抛运动轨迹用坐标纸做背景,坐标纸边长为30—35 cm,坐标格每边长取2—3 cm,坐标格可以直接画在透明胶片上.在坐标格上描绘水柱的运动轨迹的方法:坐标格在描绘平抛曲线的背面,用碳素笔在胶片上点出6个以上的点,目光要与喷出的水柱在同一水平面上.描点的速度要快些,以免水面下降过多,使水柱轨迹发生变化.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水柱的轨迹会逐渐偏离平抛曲线,分析处理轨迹时,要取离喷口较近的一段曲线.竖直位移在6—7 cm以内的三个相等时间间隔内,水平位移大致能保持相等.
(2)展示频闪照相研究平抛运动的视频资料
课堂训练(学案第四题)
某同学在做“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时忘记记下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位置O,A为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的位置,根据图求出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多少?(g取10m/s2)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设计实验获得平抛运动的轨迹
2.通过平抛运动的轨迹判断是不是抛物线
3.通过轨迹求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布置作业
教材“问题与练习”第1、2题.
板书设计
4.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1..设计实验获得平抛运动的轨迹
2.通过平抛运动的轨迹判断是不是抛物线
3.通过轨迹求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设计点评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并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利用实验等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搜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主动建构良好的认识结构.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具有创新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