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助力综合育人的价值意涵与实践进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54930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2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助力综合育人的价值意涵与实践进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助力综合育人的价值意涵与实践进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助力综合育人的价值意涵与实践进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运动 休闲运动 休闲大众体育SPORT LEISURE MASS SPORTS85学校体育2023 年第 19 期当前,我国正在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五育(德、智、体、美、劳)的融合,为我国教育发展和人才培育提供了重要引导1。其中,高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五育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存在“五育分离”或“五育割裂”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在综合育人中的作用,需要充分结合“五育融合”的

2、内涵,积极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并与其他四育实现深度融合,确保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1.“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助力综合育人的价值意涵1.1 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体育教育作为一种综合育人手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身体活动或运动技能的提升。首先,体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分支,具有增强体质、人格和意志的作用,能有效地配合其他教育方式,以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其次,体育的多维性使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教育手段和精神载体。这种观点得到了著名体育教育家吴蕴瑞的赞同,他们都强调了体育在文化和个性培养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已经超越

3、了单一的身体活动层面,成为了一种更为全面的社会现象和文化资产。再者,高校体育活动的多元化,如校际赛事和体育文化节,不仅增加了学生参与度,也为全面育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2。这种多元化的体育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技意识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最后,体育教育与其他“四育”(德、智、体、美、劳)的紧密融合,是综合育人逻辑的具体体现。在这一融合的过程中,体育教育不仅强化了自身的核心价值,还与其他教育领域形成互补,推动了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1.2 推进体育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现阶段,社会和科技的双重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模式。久坐、缺乏锻炼以及精神压

4、力等,都是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健康挑战。对此,现代大学生的体育需求显得尤为突出。体育不仅能提高他们的体质和健康,更能帮助他们培养对体育的综合认知3。这种综合认知不仅涉及身体健康,还涵盖了体育技能、社会情感以及其他多方面的核心素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国家对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的发展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重视。这是因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已经达到了生理成熟,但心理仍然在成长之中,充满了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这使得他们对体育的需求和认知具有其独特性。在此背景下,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顶层,它所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更重要的是,它需要为大学生构建一个从

5、学校体育到终身体育的桥梁。为此,需要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综合认知,让他们理解体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终身的追求。1.3 推进体育综合育人高质量发展当前,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智力,更是培养他们的全面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五育融合 的理念应运而生。五育融合 涵盖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个方面,意味着这些育人要素不应简单地进行组合或并列,而是应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4。高校体育不仅是身体活动,也是文化活动,是“五育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高校“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助力综合育人的价值意涵与实践进路张家铭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摘 要:高校体育作

6、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五育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需要积极推动高校体育教育与的发展其他四育实现深度融合。研究发现:“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助力综合育人对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核心素养全面提升,体育综合育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与其他四育结合,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高校体育发展,实现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相互融合,促进体育教育中外在美感和内在修养协同发展,注重体育活动中的劳动习惯培养。对此,建议高校体育应落实“五育融合”的体育教育理念,构建“综合育人”的体育教育体系,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育人能力,革新高校体育育人的评价体系。关键词:五育融合;高校体育;综合育人;价值意涵;实践进路运动

7、休闲运动 休闲大众体育SPORT LEISURE MASS SPORTS86学校体育2023 年第 19 期体育,学生可以在德育、智育、美育和劳育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满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首先,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德育素质的提升。其次,体育活动还可以提供学生锻炼身体的机会,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此外,体育活动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最后,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生还可以体验劳动的意义,培养劳动习惯和工作责任感。2.“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助力综合育人的逻辑框架2.1 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高校体育发展自

8、党的十八大于 2012 年首次提出 立德树人 为现代教育的基础目标,这一理念已深入到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其中,“立德”着重于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品德和体育精神的培养,而“树人”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和建立正确价值观的方向。可以看出,这一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和全方位的个人发展。实践性特征使得体育课程成为了品德教育的一个独特载体5。体育活动中,学生们在追求身体技能的提高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接受团队协作、公平竞技、尊重对手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这种通过动作和体验的方式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往往比纯理论教育更为直接和有效。因此,体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是多重的。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体育

9、品德,更是实现全面个人发展和品德教育全覆盖的重要手段。这与 立德树人 的教育目标高度一致。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高校体育需要在教育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地将这些理念融入其中。2.2 实现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相互融合智育作为有计划、目的和组织地传授文化和科学知识的活动,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自然被赋予了核心地位。然而,科学的体育锻炼与大脑的生理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运动对神经递质的调节和新神经元的生成有显著影响,这进一步影响认知功能和学习效率。尽管体育与智育间的冲突历史悠久,但更多的研究和实践开始表明,这两者并不是零和游戏。体育锻炼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各种认知能力。总体来说,在“五育

10、融合”的视角下,体育与智育的关系可以被视为一种相互促进、互为依赖的复杂系统。体育不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与个体的认知发展、心理素质、社会交往能力等多方面密切相关。2.3 实现体育教育中外在美感和内在修养协同发展体育被顾拜旦称赞为美丽,这表明体育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与此同时,体育与美育之间存在相互融合的关系。体育不仅仅是简单的运动,它还蕴含着多种美育资源,例如心灵美和科学美。在这种理解下,高校要有机整合体育和美育的内容,以发挥体育在综合育人中的潜力。同时,在高校育人过程中,体育与美育相互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11、。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生可以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升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由此,高校体育综合育人的内在逻辑在于将体育与美育相融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育人环境。通过教学改革、活动开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高校可以推动体育和美育在综合育人中的融合和促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成长。体育不仅仅是运动,它是健康与美的结合,具有丰富的美育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和平台。2.4 注重体育活动中的劳动习惯培养体育活动对于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学生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中,他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这些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和自我挑战的能力。这种身心的协调发展,

12、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身体教育在高校中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如何运动。因此,劳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融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平台。这种结合,弥补了纯粹的理论教育的不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此外,体育与劳动教育的结合,为高校创造了一个多方面的综合育人环境。这种环境不仅能够强身健体、培养人格,还能增强劳动技能和磨砺劳动意志。这种综合育人的价值,使得体育和劳动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日益提高。3.“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助力综合育人的实践进路3.1 落实“五育融合”的体育教育理念体育与德育、智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运动场上

13、的每一次跑动、每一个团队合作都蕴含着道德的教诲,锻炼学生的智慧和品质。体育的“具身性”特征使其成为实践德育和智育的得天独厚的舞台,不仅有外在的实践特征,更有内隐的情感、品德培育特征。当学生在运动中体验挑战、经历失败和成功时,他们学会坚韧不拔,体验合作与竞争的真谛,从而实现身心统一的教育目标。然而,高校在推进体育综合育人的过程中仍然面临挑战。其中,如何确保体育的独立性与融合意识的平衡,使其既能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又能与其他学科知识体系主动融合,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此外,高校在实践中也存在理念的来源和去向问题、浅层次行动等问题。这要求高校在实施“五育融合”时,要有明确的策略和行动计划,确保教育

14、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体育教育的独特性在于其注重身心统一,与“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体育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更运动 休闲运动 休闲大众体育SPORT LEISURE MASS SPORTS87学校体育2023 年第 19 期是情感、品德的塑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理念,高校体育应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的教育,真正做到体育综合育人。因此,“五育融合”理念下的体育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身体上的锻炼,更要使学生在德、智、美、劳等多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体育不仅要注重体育的具体实践,还要重视情感、品德的内在价值培养。

15、同时,面对在推进体育综合育人目标中的各种挑战,高校应采取有效策略,确保“五育融合”的成功实施。3.2 构建“综合育人”的体育教育体系科尔和恩格斯特朗的“扩展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他们提出的学习活动系统的六要素为高校体育综合育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包括主体、工具、对象、共同体、分工和规则,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学习体系。首先,实施主体作为体育综合育人的执行者,其角色显得尤为关键。体育教师、大学生、辅导员、教师以及美育与劳育专任教师等都是这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参与到体育综合育人的实践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经验。其次,育人途径是实现“五育融

16、合”理念的关键。课程规划需要充分融合五育的内容,突出体养德、体启智、体养美、体促劳的重要性;教学模式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资源配置要确保所有成员能够充分利用,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学习环境;管理机制应确保教育活动的有序进行;评价体系则需要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成果。再者,目标对象指向体育综合育人的目标和内容,确保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要求教育者清晰地认识到五育融合的重要性,确保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再次,责任分工涉及共同体成员在资源配置和育人结果生成中的责任和贡献。只有当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才能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3.3 提升体育教师

17、的综合育人能力在 五育融合 (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育不仅仅是身体技能的传授,更是一种全面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体育教师在这一框架下需要展示出跨学科的教学素养和综合育人的理念。其一,体育教师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对跨学科专业素养的明显不足。传统上,体育教育被视为是技能导向的,较少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然而,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体育教师需要有能力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等与体育课程融为一体。其二,体育教师应将自身定位为不仅仅是技能传授者,更是全面素养培育者。这需要教师自身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如何在体育教育中加入跨学科的元素。第三,体育与其他学科间

18、存在多种显性和隐性的联系点。例如,体育与心理学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压力,与社会学的融合可以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社会意义。第四,为了更准确地评估体育教育效果,应开发跨学科育人测评工具和专业发展方案。这不仅可以全面评估学生的成长,还能针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改进。第五,职前和职后教育改革是提升体育教师跨学科育人能力的关键。除了学校应当提供更多的职后培训以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外,职前教育同样应对教师的跨学科能力进行培训。第六,实践智慧和反思性教学实习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意味着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审视、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3.4 革新高校体育育人

19、的评价体系“五育融合”背景下,片面追求某一“育”将引发“木桶效应”,最终会对整体教育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综合育人的过程中,高校体育综合育人评价体系的重塑显得尤为关键。其中,评价内容的多维性是其基础,应囊括“五育融合”中的每个环节,无论是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实践活动,都应当受到同等关注。同时,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也是保证评价客观性的关键。只有教师、学生和教育主管部门三者共同参与,才能确保评价结果不受个体偏见或利益驱动的影响。每个评价主体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侧重点,共同构建出的评价结果将更加全面且真实。此外,大数据技术可助力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深入分析,而人工智能则能为教育评价提供更为智能

20、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因此也需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确保评价的过程性、综合性和动态性。参考文献1 梁大为.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的理论及实践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J.体育学刊,2023,30(4):98-105.2 尹龙,刘小明,李芳等.体育教育专业认证:价值、藩篱与路径 J/OL.体育学刊:1-62023-08-25.https:/doi.org/10.16237/44-1404/g8.20230721.005.3陆根书,李运福.高校德体美劳过程性评价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5(4):6-13.4 成福民,王帅,张克峰.基于生态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与生态环境的融合路径分析 J.环境工程,2023,41(6):300.5 李响,郭修金.“五育融合”视角下高校体育综合育人的时代价值、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 J.体育学研究,2023,37(1):95-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