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房宫赋教案(一)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陕西西安)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他杜樊川。京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世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在江西、淮南等地军府任幕僚多年。后任黄州、池州、湖州等地刺史。在地方任职时,改革弊政,成绩卓著。最后官至中书舍人。杜牧的文学创作中,诗歌的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又和李商隐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二)背景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乃)。这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
2、。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乐,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本文就是作者23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这篇赋体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述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向唐朝统治者提出了警示,表达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三)文体特点 赋,是一种文学性很强的文体。它是在诗经铺陈言志的手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班固在其两都赋序里说:赋者,古诗之流也。 赋的特点是铺采漓文,体物写志(文心雕龙诠赋)。铺采漓文就是铺陈文采辞藻,极力喧染夸张,这是其形式上的特
3、点;体物写志就是咏物说理,即通过对山水、风物、宫苑、鸟兽乃至车旗仪仗、音乐舞蹈等事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意图,这是其内容上的特点。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因此,尽管赋很讲究词的巧丽,但一定要服从表现内容的需要。写志是立赋的根本。 作为一种文体,赋也有一个长期的发展变化过程。概括地说这是一个由散体发展到骈俪,又由骈俪回到散体的过程。复归于散体的赋,是在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下出现的,称为文赋。文赋不讲求对偶、音律,句式错落多变,章法灵活,押韵比较自由。 阿房宫赋就是文赋中颇具代表性的优秀之作。(四)整体感知 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他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
4、为内容服务。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 细读全文,不难看出作者旨在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第1段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第2段叙写宫中美女之众,珍宝之多。第3段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亡秦。第4段转入议论,迸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爱民。篇末4句言简意骇,暗寓讽谏之意,含蓄地告诫后人,如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 (五)知识要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文言知识归纳整理,疏通文意。 (1)理解重点实词、虚词。 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直走咸阳 廊腰缦回 矗不知其几干万落 杳不知其所之也
5、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戍卒叫,函谷举 可伶焦土 族秦者秦也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明确 灭亡,统一。山高而上平。趋向。索绕;曲折。 庙或 所。到、往。姿态的美好;美丽。连续不断。攻占。可惜。族灭。传递。 (2)古今异义词。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韩魏之经营。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明确 钩心斗角 古义: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合起来指宫室建筑精巧。今义:比喻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气候 古义:指天气。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特征。经营 古义:收集保存;今义:筹划、组织或计划。 落古义:座;今义:下降、衰
6、败。 (3)一词多义。 使:使负栋之柱 使六国各爱其人 一:六王毕,四海一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黄鹤一去不复返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爱: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晋陶渊明独爱菊 取: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今人关,财物无所取 取:奈何取之尽锚铣,用之如泥沙 留取丹心照汗青 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焉:盘盘节,困困焉,蜂房水涡 或师焉,或不焉 且焉置土石 焉用亡郑以陪邻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明确使:让假使一:统一-数词-一旦-全、都-专一-一体 爱:喜
7、爱-爱护吝惜喜欢取:夺取-提取-拿-着 (助词)族:灭族-类-家族 焉:的样子-不译-哪里-怎么-于此(4)词类活用 本文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的意动用法数词作动词请分别找出例句并解释。 明确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放火)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以为借鉴)六王毕,四海(统一)2、难句及重点语句理解。(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点拨 起势雄健,涵盖全文。乍看似乎仅仅是叙事,实则于叙事中寓褒贬,并为此后的许多文字埋了根子。起笔极有秦兴之骤,实为下文议秦亡之速埋下伏笔。“六王”为什么会“毕”“四海”为什么能“一”?一亡一兴,关键何在?读完全篇,这
8、些问题就会得到解答,“六王”之“毕”,其原因就在自身,那么,秦能统一四海的原因,也就不言可知了。这两句一抑一扬,而扬秦又是为更有力地抑秦蓄势。后二句“蜀山兀,阿房出”,一因一果,反映了一苦一乐,六个字概括了无限深广的内容。“兀”“出”两字,力重千钧,而从“兀”到“出”的过程,更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阿房宫的宏大,秦始皇的骄奢,人民的血汗和生命,均可由此想见。更深一层来想,“六王”既以“不爱其人”而覆亡,那么,从“六王”的已“毕”,不是很可以预见秦的将“毕”吗?以四个三字句发端,一句一意,层层逼进,又句句押韵,音节迅急,有如骏马下坡,俊快无比。(2)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
9、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点拨 本句用排比、夸张等的写法,渲染美女之多,明星荧荧是比喻妆镜纷繁,亮光闪闪; 绿云扰扰是比喻宫女去鬟又多又黑;渭流涨腻是夸张浮在水中的脂粉之多之厚: 烟斜雾横是夸张地描写焚烧香料时的烟雾之浓。写美女之多实写秦始皇骄奢淫逸。 (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世人之言语。点拨 这六个句子,用排比手法,虽表达的是同一意思,但并不重复,虽是议论,但极为形象。每句前半句写阿房宫的事物,后半句写有关民间事物,前后对比,尽情夸张,把封建帝王将
10、相奢侈享乐建筑在人民痛苦生活之上的本质,揭露无遗。 (4)嗟乎!一人之心,干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点拨 本句从最普通的民心人性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两例,“秦”“人”并提,说明并无高低贵贱的区别,接着以“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的愤慨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给人民带永了深重的灾难,用“嗟乎”表感叹开头,继以奈何诘问相承接,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 (5)戍碎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点拨 本句简练,14个字就交代了战争的始
11、末。且意味深长,让人深思。“可怜焦土”4字了结了前文大量的铺陈渲染,于严峻中包含无限感慨,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异”。作者用这二字,使无穷感慨充溢字里行间。一度威震四海的秦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神奇瑰丽之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王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可忧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3、 翻译第一、第二段指
12、导 本篇是赋,它以想像和夸张为基本手段。词藻华丽,句式整齐,讲究对仗,并且押韵。大量运用了夸张、比喻、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这给翻译带来一定难度。翻译应注意能直译处尽量直译,不能直译就意译,要注意语句通畅优美,并要使语言有些诗意。 (六)小结 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干古传诵的名篇,历来一直得到很高的评价。下面我们看几段古今之人对它的评价。 (元朝)祝尧曰: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古赋辨体)(清朝)金圣叹曰:穷其极丽,至矣尽矣!却是一篇最清出的文字。文章至此,心枯血竭矣。逐字细读之!(金圣叹批才子古文今人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 第2课时(一)知识要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1、分析理解课文具体内
13、容,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明确 第一段可分五层。前四句12个字为一层,用对偶句式写秦统一的气概、阿房宫的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覆压到流入宫墙是第二层,从广度、高度和依山傍水的气势写阿房宫的形势规模。以下三个层次具体描绘阿房宫。五步到几千万落是第三层,写楼阁众多,姿态各异。其中有四言骈句,也有散行长句,语言富于变化。第四层从 长桥到不知西东,用对仗工整的疑问句描写阿房宫桥梁复道的壮丽。第五层通过歌舞之盛表现阿房宫之大,有严整的对偶句,也有自由的散行句子。 第二段由状物转向写人。为秦宫人以上是第一层,写阿房宫中的宫妮出身高贵,从 “明星”到三十六年为第二层,用排比、比喻、夸张手法写阿房宫妃嫔众多,妆
14、饰艳丽。燕赵以后为第三层,六国,示地域之广,几世几年,示时间之久,一起突出搜刮的珍宝极多。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个字,四个短语含四个比喻,每个短语中一贵一贱,反差巨大,揭露秦统治者荒淫奢侈、挥金如土的罪恶生活。 第三段也可分三层,用之如泥沙以上为一层,对秦统治者为一人奢华便万人贫寒的行径提出质问。从 使负栋之柱到日益骄固为第二层,由比喻夸张方法写成的排比句具体对照了统治者建立在对人民巧取豪夺基础上的奢华,写出了郁积在人民心中的愤怒和仇恨。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了三件史实:戍卒叫写陈涉起义,函谷举写刘邦破关,楚人二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它们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
15、灭的可耻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 第四段的三层是:第一层指出六国和秦朝亡国的根本原因在自身。第二层用假设提出统治者应爱的政治主张。最后四句四句是第三层,向后人发出要汲取历史教训的劝戒,揭示全文主旨。2、讨论 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官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提示 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总写和细写相结合的写法。总写部分,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隔离天日”,状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倚山傍水,气势非凡。 细写部分,作者工笔重彩,精描细绘。先写重楼叠阁、长廊高檐,不计其数;再以长桥
16、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楼阁之高大。上面所述,写的还只是建筑之外观。接着,作者的笔触,又深入建筑内部。歌台舞殿是互文的写法,台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谓宫内处处皆是轻歌曼舞。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则承暖响冷袖两句,进一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这几句,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 这一节中,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抱地势就与前文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叙述中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例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经济,形象生动。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像写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
17、,引人入胜。再加上大量对偶排比句式的运用,致使文句音节铿锵,兼有音韵之美。因此,寥寥一百几十个字,阿房宫之丰姿盛态就显现于读者眼前。 3、思考 阿房宫赋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怎样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点拨 前半部分是叙事,后半部分是议论。这正体现了赋铺事写志的特点。铺事是写志的基础,写志是铺事的目的。 4、研读第3、第4段,思考下列问题。 (1)两段议论分别侧重于哪一方面?两段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2)两段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写法不同? (3)第3段是怎样紧承上两段的?句法和表现手法有何异同7 点拨 (1)第3段侧重于揭示秦皇的荒淫、奢靡和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导致农
18、民起义,阿房宫毁灭;第4段侧重揭示秦与六国自取灭亡的教训,讽劝后人要引以为戒。后一段是对前一段的扩展、推论。 (2)第3段的表现手法是夹叙夹议,重点仍在铺叙,但以议论为框架、脉络;第4段则纯为演绎、推断。两段之间,前一段是后一段的铺垫,不采用铺陈的方法淋漓尽致揭露就缺乏力量;后一段,道理已明,再写就成赘笔,话说得越精要,越能引人思索、慨叹。 (3)第3段用嗟乎紧承上两段的铺叙,转入对秦亡教训的议论,并领起后文一叹再叹的笔调。这一段,同前两段一样,也运用了骈文的四言句法,采用了铺陈、夸张、排比的手法,但散文的笔法更多,散文的气脉更足,文赋的特点更鲜明。5、比较阅读阿房宫赋、过秦论。 思考: (1)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过秦论、阿房宫赋的相同点是什么? (2)从材料的详略安排、艺术构思等方面看,过秦论、阿房宫赋的不同点各是什么? 提示 (1)相同点:同是借古讽今之作;均涉及了同样的史料;都提出爱民、仁政的主张;都用了赋的写法。 (2)不同点: 过秦论陈涉起义等史料详写;阿房宫赋陈涉起义等史料略写。 过秦论借助历史史实言志;阿房宫赋借助丰富的想像托物言志。 (二)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加深了对阿房宫赋思想内容的理解,并体会了文章的结构之巧和语言之美。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赞美确实并不过分,如此优美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背记在心,这将是人生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