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原电池原理教案
教学内容
原电池工作原理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探究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理解并记住
带电微粒的移动方向、原电池电极的判断方法,会将氧化还原的原理运用于
原电池装置中,书写电极反应。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判断某装置是否属于原电池装置、
能对氧化还原的原理进行迁移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不同类型能
量转化的重要性,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会严谨的科学探究对于社会发展的
重要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电极的判断方法和电极反应的书写。
三、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也已经初步认识到原电池的功能即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选修中又学习了热化学和电解的知识,从物质的反应、微粒的运动、能量的转化等各个角度,为原电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原电池内容涉及到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微粒观的认识发展以及分析体系中化学反应的基本思路的培养。虽然关于原电池的知识难度从必修到选修阶段是一个螺旋上升过程,但是由于学生关于电化学知识的欠缺、受到物理学知识的影响以及对语言的错误理解,导致学生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
四、教法学法
教法:通过对原电池原理的实验探究,对实验现象的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学法:原电池原理实际上是氧化还原原理在电化学中的迁移应用。熟悉原理,认清原电池的具体形式是学习本部分知识的关键。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
导入
【设疑】
1.氢气是很重要的能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同时产生大量的热;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可以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试分析这两个反应的能量转化。
2.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释放的能量能否直接转化为电能?氢氧燃料电池直接将氢气和氧气化合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化学电源跟氢氧燃料电池一样,都是根据原电池原理制造的。
3.原电池是怎样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怎样设计一个原电池呢?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铜锌原电池实例探究来学习这些知识。
学生倾听后,思考回答两个反应的能量转化情况。
带着疑问,进行思考。
PPT展示问题情境
PPT氢氧燃料电池装置图
活动探究
探究实验
现 象
结论或解释
原理探究
1、铜片插入稀硫酸
铜片表面
2、锌片插入稀硫酸
锌片表面
3、铜片和锌片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
铜片表面
锌片表面
【问题1】
1、 实验3的反应与实验1是否相同?
2、该反应如何完成?
【交流研讨】
得出金属和溶液反应的原电池设计方法。
书写相关的电极反应
PPT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
原电池构造
【思考】如果将硫酸铜溶液换为硫酸锌溶液,锌片上将发生怎样的反应?
【迁移应用】
根据学过的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分析转变后的电池的电极反应。
【问题2】锌片与H+直接接触也可以反应,即我们使用的原电池,反应的能量并没有完全转变为电能。那么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请同学们先阅读“资料·在线”栏目给大家的信息——盐桥,然后仔细观察下面的演示实验,回答相关的问题。(教材P21“观察·思考”栏目。注意阅读资料)
【观察思考】
1.阅读“资料在线”,了解“盐桥”的概念和作用。
2.记录实验现象:盐桥插入前没有电流,插入后产生电流。
3.与单液电池相比,氧化剂和还原剂不再直接接触。
4.通过本活动,对原电池的构造和反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微课:有盐桥的原电池工作原理
【问题3】
两个电极材料的作用是什么?
盐桥中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如何判断?
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必须参加电极反应吗?
【交流研讨】
PPT1.问题
2.双液电池
本节小结
通过本节探究,总结分析
1.构成电池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2.如何设计出一个原电池?
3.如何判断该原电池装置的电极?
‘
一、构成电池的基本要素是:
1.电解材料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
4.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设计一个原电池,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根据反应选择合适的电解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置于两极上并进入电解质溶液中。
2.连接装置形成闭合回路。
PPT展示本节小结
当堂检测
将氯化铁溶液和铜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画出装置图,写出电极反应式。
迁移应用
根据原电池的构成要素设计原电池。
PPT展示情境材料
交流研讨的结果
六、课后反思
得:本课例是典型的师导生学的教学模式,课堂活动模式为:创设情境——探究活动——分析问题——探究加深—掌握新知。教学设计运用的是 实验 ---- 观察 ---- 讨论 ---- 推测 ---- 验证的教学过程。在授课过程中无论是设计意图还是学生活动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改进:本节课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点。但本课内容与生活联系很多,可以在对培养学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方面再侧重一下,使学生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能学以致用真正将知识用于生活。
再思考:下次如果给学生提供多套器材,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主实验而不是演示实验,最终由学生自己探究得出原电池导电原因和原电池原理,对提高学生能力更有利。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