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卷 第 期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年 月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姜 湧,男,教育学硕士,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基金项目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初中美术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构建的推进策略姜 湧(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摘 要 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建设的优劣对现代职业教育运行质量及办学效益有重要影响。推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建设,有助于推动技能型学科可持续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学科资源利用,增强技能型人才培养适应性,推进知识生产模式转型。针对当前存在的合作共享松散化、联盟使命功利化、学术运用层级化等问题,可通过坚守育人初心的目标旨
2、向、制定科学引导与支持政策、推进学科联盟组织制度建设、设置非线性网络创新系统等策略,推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构建。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职业教育;学科点联盟构建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随着智能化社会的发展,传统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逐渐无法适应“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等发展需求。新形势下,探索具备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使其成为拥有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时代价值。作为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一环,职业教育强调多种思维能力,采用实践教育手段为社会培养大量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年,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提出,全方位
3、打造一批高水平的高职学校与专业群;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提出,要从类型特色、产教融合、打造品牌等层面,落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措施,全方位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职业教育逐步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类特色职业教育模式也不断推进。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集团化改革升级的具体表现,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以院校、行业、企业等职教集团为对接主体,体现关联利益方的核心利益,能够集聚特色资源、协同化解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基于此,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需明确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构建的价值指向及问题表征,更好地找出具体优化
4、策略,促进集教育、培训、研发为一体的职业技术教育合作共同体快速成长。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构建的时代背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还需要职业教育提供大量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极为缺乏。人社部 年第四季度数据显示,我国高技能人才占比不高,仅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劳动力市场出现技能型人才“有市无人”的尴尬现象,主要原因在于职业教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年育乏力。只有从根本上化解这一难题,职业教育方能匹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助力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学科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与核心任务。年 月,由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
5、成人教育研究所发起的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由全国 家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单位共同成立,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的全新起点。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已建立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国内行业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年“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在新发展阶段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新时期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主线同样是高质量发展,发展目标是聚焦性、认同性、发展性、长远性。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构建的价值聚焦(一)有利于推动技能型学科可持续发展作为汇集各方知识生产主体力量的一类平台,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能够突破地理区域及组织界限,有助于促进技能型学科可持续发
6、展。一是促进协同创新,共同引领中国新时代职业教育学科发展方向。不同地区跨校联合形成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有效改变了传统各职业院校学科部门“各自为战”局面,能够发挥跨校组建学科教育团队的力量,实现学科资源跨区域共享。学科点联盟成员能够共同促进学科知识及其应用方向的创新,在学科发展方面形成引领作用,从而推动中国职业教育技能型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发挥学科教育合力,协力化解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技能型学科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学科合力,突出问题导向,可通过举办年会、座谈会等方式,为突破技能型学科教育可持续发展、深化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供有益支撑
7、。三是推动交流合作,促使职业教育向特色发展之路迈进。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可通过分析已有技能型学科建设标准和专项研究讨论,为联盟成员开展实践探索、理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此外,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合作,推动技能型学科理论与实践融合,让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在新时代发出更强劲声音。(二)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学科资源利用学科特色资源是提升学科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构建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可以实现职业教育学科特色资源的高效利用。一是实现资源集成与管理。各职业院校由于地理区位差异和历史发展因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科专业,其专业特色又决定了院校的馆藏资源及数字资源等特色
8、优势。构建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可实现联盟成员间特色资源的集成与统一管理,促进特色资源高效利用。二是促进特色学科资源共建。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共建的重点应体现在学科特色资源、自建特色资源及网络免费资源等方面,考虑学科专业发展的信息化需求。经过联盟成员共同商讨、建设,学科资源会逐步具备内容独特性、全面性及可持续性特征,为提升学科水平提供有效支持。三是加快区域资源共享。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联合不同区域学科点单位构建而成,可以针对高层次一流学科建设、发展、创新需要进行跨域合作,提供特色学科导航、科技查询、信息素养教育、专题推送等服务,最终达成资源共享。例如,某联盟内职业院校馆藏资源无法匹
9、配现有学科建设需要,则可向联盟寻求帮助,通过文献传递、联合咨询等方式实现学科服务与资源共享。(三)有利于增强技能型人才培养适应性在我国经济从量大到质强的改革时期,强化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是职业教育应承担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加速技能型社会建设,就要解决好高层次技术型人才培养适应性不足的难题,而职业技术教育学科联盟的构建则是重要突破路径。第一,探明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适应性的具体走向。伴随技术迭代更新,工程技术人员与操作工人二者的身份界限更加模糊,许多行业逐步实现自动控制,并向智能化、智慧化、绿色化转型。这些行业技术升级落到生产实处,都需要高层次技术型人才掌握相关技 第 期姜 湧:中国职
10、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构建的推进策略能,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实际操作中。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的构建,能够让更多职业院校看到产业转型发展、职业更迭、岗位升级换代的走向,从而建立起更加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第二,给出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有效方案。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成员携手,对学科育人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学科在社会应用过程中展现良好适应性的具体方案,可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同时,各职业院校可对接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技术研发等方面通力合作,形成协同共建、成果共享、创新共赢的产教融合组织载体,协同打造产学研融合方案,致力于
11、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四)有利于快速推进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发展至今,知识生产模式经历三个变化过程,即从强调单一学科的知识生产模式,过渡到跨学科组织,集大学、政府和企业为一体的知识生产模式,再到强调大学、产业、政府和公民协同创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在当前知识经济社会环境下,知识生产模式 是被视为未来知识生产主要模式的一个知识创新系统,具备多层次、多形态、多节点、多组合体和多变互动特征。当前,全球范围内已有许多国家将知识生产模式 视为本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内容。就中国而言,伴随多元化知识生产主体格局的形成,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也在进一步推进中。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单一学科育人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知识生产模式转
12、型的现实诉求,构建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目前以“应用价值”为导向的知识生产目标,势必要求知识生产模式组织从“相对对立”“自我封闭”逐步转为开放与融合。此时松散性成为社会化知识生产组织的典型特征,产业与教育、教学与生产、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边界日渐模糊且相互渗透。这种情况下,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的构建,能够有效融合知识生产主体,实现教育与社会活动的有效对接,从而顺应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进而加速推进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另一方面,由职业院校、政府、社会、企业等主体力量组成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可以突破学科组织边界限制,打造跨学科研究的“共同认知参照框架”。如此既能提升自身核
13、心竞争力,探索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又可以进行跨学科研究,实现共享资源、分散风险的目标。这样也能实现知识要素交融、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推动各领域深度融合及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发展。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构建的问题表征(一)合作共享的松散化:速成与浅层现象凸显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要想发展壮大,同时保持生机与活力,需要通过合作共享方式吸收各方资源,不断完善自身。合作共享是学科联盟发展的宗旨,但笔者梳理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构建过程发现,速成化与浅层化现象成为制约合作共享的重要问题。第一,速成化问题较为明显。速成化是影响职业教育学生质量的重要因素,与国外职业教育相比,当下国内职业教育有速成化倾向。
14、原因在于,职业院校容易受项目资源的利诱产生“假性合作意向”,并因此与其他院校展开快速合作,而忽略了部分合作事项。从这一视角而言,职业院校参与学科联盟建设的最大动因可能并非源自内部需要,而是对建设高水平职业大学的国家意志的迎合,或者是追求新一轮竞争优势资源的实际诉求。在此动力下,联盟成员可能为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进行速成式合作。这种合作可能在组织与体制机制方面造成一定矛盾,进而抑制联盟成员合作积极性,甚至出现后续“退群”现象。第二,浅层化问题较为突出。现实而言,我国职业教育仍在“浅层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主要表现为教学方式上的单向式灌输,以及能力培养上缺乏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灵活度。就职业技术教育学
15、科点联盟存在的问题,有学者认为,联盟成员之间多通过网络通讯方式实现资源共享,相关实质性项目合作方面有所欠缺,这使得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开展合作共享也面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年临浅层化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源自三类冲突:一是价值观念冲突。不同机构经历不同发展时期,已形成自身特有文化。这些机构要组建成联合机构,容易出现功能失调现象。例如,每一所职业院校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拥有独立价值观体系,该体系中的不同价值观念代表不同时期的发展走向、利益诉求。职业院校之间并未在价值观念上进行协同整合,也未明确界定利益诉求而直接进入合作阶段,势必会导致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在构建过程中产生诸多问题。二是学科增长点冲突。
16、作为职业院校发展壮大的关键指标,学科增长点在不同院校中可能表现出一定差异性。联盟成员学科增长点存在较大差异时,以联盟形式统一管理学科增长点可能造成合作冲突,不利于职业院校学科联盟有序建设。三是单位制与社区制的冲突。从组织性质来看,职业院校与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的性质分别为单位制和社区制,社区由不同单位构成。在这一性质差异下,职业院校间及职业院校与联盟间的利益、制度衔接可能会产生较大冲突,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的有序推进。(二)联盟使命的功利化:游离与异化问题暴露人才培养是大学承担的重要使命。与大学使命相通,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的最重要使命亦是人才培养。考察现有职业技术教育
17、学科点联盟的宗旨发现,在 个联盟成员中仅有 个成员将人才培养置于联盟宗旨中,其他联盟成员将学科建设与社会服务置于首要位置。由此可见,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已出现使命游离与异化问题,在构建学科点联盟过程中表现出学科建设重于人才培养现象。通常而言,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使命游离是一种低层次表现。与之相比,学界更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使命的游离,已逐步向大学使命游离扩散和蔓延。当下,功利主义盛行使得多数职业院校重点关注学生就业率,大多情况下从市场角度出发培养学生,逐步偏离以人为本的教学本质目标,具体表现为:其一,对政策的过度解读与过分依赖。“双高计划”政策文本提及,职业院校提高
18、教学质量,就要遵循以学科为基础的原则。该政策让一些职业院校对建成高水平大学产生定势思维,即认为在学科建设方面全面增加投入,就可以建设成高质量院校。正是职业院校对政策文件的过分解读或过度依赖,导致其对学科建设的过分推崇现象,降低了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投入。其二,工具理性的盛行。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着重关注应用学科、自然学科等典型工具属性学科,而对人文社科、基础学科等文化属性学科关注较少。究其原因,可能在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通过满足社会需求、市场诉求,能够在短期内为职业院校带来足够的研究成果及优质资源,但工具理性盛行容易导致职业教育使命游离现象进一步加剧。(三)学术运用的层级化
19、:垄断与排他主义盛行三角协调理论认为,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因素可划分为政府、学术和市场三种,这三者也是职业教育分层的主要表现。在世界范围内,分层是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问题。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发展主要受政府、学术和市场三方面影响,职业院校也逐渐被划分为政府、学术和市场三个层级。我国职业教育主要由政府驱动,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分层现象会加剧学科资源垄断,从而出现学术垄断、排他主义等问题。一是对传统项目路径的依赖。多数情形下,现有职业教学项目默认了职业院校分层现象,学科联盟点组建后,分层理念亦融入联盟环境,形成对传统路径的依赖。在这种环境下,职业院校资源可能遭遇一定程度的垄断,同时导致学术生态环境处
20、于失衡状态。二是精英主义价值取向引发排他主义倾向。在分层现象长期存在的情况下,职业院校的精英主义价值趋向较为严重,这使得联盟成员之间合作往往以级别对等、资源对等为条件,由此可能产生对其他不同层级成员的排斥现象,不利于共同成长。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构建的推进策略(一)确立初衷:坚守育人初心目标旨向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的构建应始终以人 第 期姜 湧: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构建的推进策略才培养为目标旨向。针对目前已出现的使命游离现象,如不及时解决,不仅会阻碍“双高计划”及高质量学科建设进程,还将导致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建设背离预设宗旨。对此,可以从如下两方面进行解决:一方面,确立立
21、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标。在人才素养标准上,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要将“培养什么人”作为教育首要问题,同时以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在育人实践中,职业技术教学科点联盟应打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推动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未来发展规划。针对职教学生心理特点及成才愿望,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成为有潜力、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明确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三者关系。职业技术教育学科联盟应明确人才培养对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引领作用,以及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对人才培养的保障作用,并将人才培养作为自身发展的根和魂,始终将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作为职业教育
22、的首要目标。(二)宏观统筹:制定科学引导与支持政策作为一项制度依附性较强的事业,职业教育改革进程受相关政策的调控、主导。因此,为加快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类联盟建设进程,政府要全面加强对学科联盟的指导与支持,打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第一,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而言,政策法规是保障其正常运作的外部条件。特别在“双高计划”建设时期,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建设离不开政策制度的保障。政府有必要在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上形成规范内容,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构建进行政策指引,确保现有学科联盟建设能够有效推进,同时引导职业院校之间形成良好合作关系。第二,设置对应支持机制。为提升职业院校组
23、建学科联盟的积极性,政府有必要制定相应奖励机制。政府要综合考量国家发展战略与学科联盟建设内容,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宗旨、运行机制中符合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部分,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或给予资金奖励,进而调动职业院校的合作积极性,并对其他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起到示范作用。(三)协同落实:推进学科联盟组织制度设计规范性制度具有解释性、评价性、约束性等特征,是组织制度结构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组织内部自律与外部他律相互沟通的桥梁。通常情况下,建立与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章程配套的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以及评价制度,能够保障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良性发展。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具有较大松散性与差异
24、性,成为其构建与运行的障碍。为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的组织凝聚力,需要完善相关制度,优化配套制度设施。第一,以效率为原则制定管理制度,确保联盟有序运作。具体的制度制定应以包容性与灵活性为原则,制定职业院校之间、职业院校与联盟之间的协同机制,从而确保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更顺利运作。第二,以公平合理为原则制定利益分配机制,激发联盟成员参与积极性。迈克尔波特在 竞争优势 一文中提到,关联利益不对称会导致部分业务单元反对实现彼此关联。故而,在成果利益分配方面,要制定公平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根据职业院校在共享过程中所作贡献不同,建立差异性分配制度,避免平均主义。第三,以合理有效为原则制定评价制
25、度,调动联盟成员合作主动性。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的构建离不开评价制度的反馈。但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的重要成员,职业院校往往来自不同地区并承担不同任务。因此,制定评价制度时,要高度关注职业院校评价制度的差异性,以及与学科联盟的衔接性,从而确保成员利益得到保障,调动职业院校参与的主动性。(四)生态构建:设置非线性网络创新系统突破学术运行层级化,实现联盟学术资源、知识点的共享,是全面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构建的关键措施,需要社会各方参与者积极参与其中。非线性创新理论认为,创新主要由客户、技术应用者、供货商或合作方发起,而非官方或个人的科学和研究机构发起。对应到职业技术教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6、年育学科点联盟中,职业院校、企业等均是合作创新主体。此类主体需加强协同,推进非线性网络协同合作进程,从而打造具有创新生态系统的学科点联盟,破解学术垄断与排他主义。具体而言:政府方面,应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为各知识生产主体的非线性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实现联盟之间有序对接。职业院校方面,需就科学前沿问题与其他主体达成一致,开展跨学科、超学科研究合作。不仅如此,职业院校还应发挥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为其他主体提供技术支撑、专业咨询等服务,从而为联盟构建提供智力支持。企业方面,应将科研成果融入社会实际需求,开发市场化产品,并将这类产品与联盟成员共享,实现联盟各成员间的有效联
27、系。社会公众方面,应及时反馈自身需求,积极参与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研发活动、监督和评价产品或服务。综合而言,构建非线性网络生态系统要通过学科创新、人员交流合作,推动联盟成员产出高质量创新成果。综上所述,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教师人才队伍水准均已达一定高度,但仍有较大成长空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如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的成立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更好地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的作用,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应坚守育人初心目标,制定科学引导与支持政策,同时推进学科联盟组织制度设计、设置非线性网络创新系统,推动建立学科教学研究共同
28、体,进而夯实各专业服务社会的基础,增强职业院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公信度,高质量地服务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参考文献占茜,王世岳 普职分界线上的抉择:教育公平导向的学生择校逻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李心萍 我国技能劳动者已超过 亿人 人民日报,()孙洁,郭丽君 技能型社会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功能与发展路径 中国农业教育,():张湘韵,熊建蓉 地方高校二级学院跨学科学术治理研究 黑龙江高教研究,():王艳 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与教学研究 东方企业文化,():韦妙,王婧,张启迪 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的数字经济时代技术技能人才能力转型与重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龚睿 基于协同理论构建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职业教育校企育人新模式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陈冬伟,王凯珍,汪流 中国铁人三项协会脱钩改革的制度困境与出路:基于新制度理论的视角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迈克尔波特 竞争优势 陈小悦,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责任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