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一、 教学目标1. 经历探究两个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观察获得数学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判定方法。2. 能够较为灵活运用“边角边”判定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 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建模思想。二、 教学重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AS”三、 教学难点 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SAS”及其灵活应用.四、 教学过程设计(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如图,有一个日常生活常用的储物瓶,你能测量瓶子的内径吗? BACBAC教师引入实物让学生观察和发表想法。回顾旧知:若ABC和ABC相似记为:ABC ABC则AB= AB,BC= BC,AC= AC;
2、 A=A, B=B, C=C反之,若要证明ABC ABC需要几个条件呢。(引入课题)A 问题1:只给定三角形的一个元素,能够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吗? AB尝试1:已知线段AB,画三角形ABC尝试2: 已知A,画ABC (几何画板演示)归纳:可以发现只给一个条件画出的三角形不唯一问题2只给定三角形的两个元素,能够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吗?探究1: (两边)两根长度不一的短棍AB,AC,如图,自由转动, 随着夹角的变化,ABC的形状,大小在改变,那么还需要增加什么条件才可以确定ABC的形状和大小呢?探究2: (两角)将两块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放置在同一直线上平移,如图获得的ABC能唯一
3、确定吗?探究3:(一边一角)(几何画板演示)通过上述操作:我们发现只给定三角形的一个或两个元素,不能完全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归纳结论: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至少需要有三个元素。学生活动:已知:ABC,如图求作: ABC,使得 AB= A B ,B= B, BC = B C完成后将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进行重合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尺规作图:教师和学生一起画图,画完图后学生动手操作叠合图形,教师巡视)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1:BACBAC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角边”或“SAS”(S表示边,A表示角)。几何方式表达判定:在ABC和ABC中, AB=AB B=B
4、BC=BC ABC ABC(SAS) (二) 例题应用,巩固新知动脑用一用:例题:已知:如图,ADBC,AD=BC。 求证:ADCCBA(三)课堂练习1、如图,点B在AE上, CAB=DAB,要使ABCABD,可补充的一个条件是: .BDACE212 、已知:如图,AB=AD,AC=AE,1=2 求证:B=D想一想:如图,有一个日常生活常用的储物瓶,你能测量瓶子的内径吗?处理类似问题:3、如图,在人工湖的岸边有A、B两点,难以直接量出A、B两点间的距离。你能设计一种量出A、B两点之间距离的方案吗?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种方法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角边”或“SAS”)2、全等三角形判定的书写要求如何?(指明范围,列齐条件,得出结论。)3、在一些几何图形中要证明线段或角相等时,可以先证明图形全等,再利用全等图形的性质来证明。(五)布置作业 学生板演内容板书设计: 作图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角边”或“SAS”(S表示边,A表示角)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