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考点隋唐制度的革新一政治制度的革新中央官制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044535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17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隋唐制度的革新一政治制度的革新中央官制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考点隋唐制度的革新一政治制度的革新中央官制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考点隋唐制度的革新一政治制度的革新中央官制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考点隋唐制度的革新一政治制度的革新中央官制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考点隋唐制度的革新一政治制度的革新中央官制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考点4:隋唐制度革新:隋唐制度革新一、政治制度革新一、政治制度革新(一)中央官制革新(一)中央官制革新(二)选官制度革新(二)选官制度革新二、军事制度革新二、军事制度革新(一)府兵制(一)府兵制(二)募兵制(二)募兵制三、经济上:赋役制度革新三、经济上:赋役制度革新(一)租庸调制(一)租庸调制(二)两税法(二)两税法第1页一、政治制度完善一、政治制度完善(一)中央官制革新:三公九卿制(一)中央官制革新: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1、背景:、背景:1)三公制存在弊端:易造成丞相专权;分工不明确,办事效率低)三公制存在弊端:易造成丞相专权;分工不明确,办事效率低2)汉魏以来中央官制不停发展

2、为中央官制革新奠定了基础)汉魏以来中央官制不停发展为中央官制革新奠定了基础2、革新:、革新:1)确立:隋文帝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确立:隋文帝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2)完备:唐太宗深入明确三省职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完备:唐太宗深入明确三省职权,尚书省下设六部三省六部制运行机制:三省六部制运行机制:皇帝诏令皇帝诏令中书省(草拟和颁发)中书省(草拟和颁发)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尚书省(执行)行)六部(分管)六部(分管)3、影响:、影响:1)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体系,提升了行政效率,加强)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体系,提升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

3、央统治力量了中央统治力量2)减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减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3)历朝基本沿袭三省六部制度,中央官制基本定型,是中国官制)历朝基本沿袭三省六部制度,中央官制基本定型,是中国官制史重大变革史重大变革4、特点:三省分工又合作,相互牵制监督;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特点:三省分工又合作,相互牵制监督;相权一分为三,三省长官品级较低长官品级较低第2页一、政治制度完善(二)选官制度革新察举制(两汉)九品中正制(魏晋至隋)科举制(隋唐至19)1、科举制形成原因经济:封建经济发展,中小地主经济和小农经济壮大政治:1)九品中正制造成士族壮大,不利中央集权2)统治者需要新官制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基础阶级关系

4、: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落,庶族地主发展要求参加政权2、根本目标:维护封建统治3、革新:4、影响打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局面,抑制门阀扩大了官吏起源和统治基础提升了官员文化素质自上而下选官,加强了中央集权隋至清选官制度基本定型不利实用性学问发展1)形成:隋(隋文帝、隋炀帝)形成:隋(隋文帝、隋炀帝)2)完善:唐(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完善:唐(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第3页科举制兴衰开创:隋朝完善:唐朝发展改革:北宋发展:北宋早期改革: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 僵化:明清形式上僵化:八股取士内容上僵化:四书五经改造:戊戌变法形式上改造:废八股内容上改造:改试策论,设经济特科结束:19第4页二、军事制度革新

5、(一)府兵制创建于西魏改革于隋文帝健全于唐太宗破坏于武则天瓦解于与开元年间1、隋文帝改革府兵制西魏:军民分籍兵民分离胡汉分治1)隋文帝改革:军民同籍兵民合一胡汉同治2)意义:有利农业生产,有益于国家统一、富强和民族融合2、唐太宗健全府兵制(制度化)1)措施:外轻内重;兵将分离;府兵服役期间免征赋役,自备器粮2)影响:一方面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局面,有利军权集中,而且降低国家开支。但其次加重了人民负担(二)募兵制1、背景:府兵制遭到破坏并瓦解,国家军事力量减弱2、目:增强军事力量3、唐玄宗实施募兵制1)内容:国家召募丁男当兵,供给器粮,免征赋役2)影响:有利生产,增强了军事力量;导致了军阀形成第

6、5页三、经济上:赋役制度革新(三、经济上:赋役制度革新(租调租调租庸调租庸调两税法)两税法)(一)租庸调制:租调(一)租庸调制:租调租庸调(租庸调(隋、唐前期隋、唐前期)1、隋改革:、隋改革:租调比北周轻,服役时间也短;以庸代役制度开始部分实施租调比北周轻,服役时间也短;以庸代役制度开始部分实施2、唐改革、唐改革1)改革思想:轻徭薄赋思想)改革思想:轻徭薄赋思想2)改革:对租庸调有明确要求,且庸不再受年纪限制)改革:对租庸调有明确要求,且庸不再受年纪限制3、影响:、影响:最大作用是确保了农民生产时间;有利国家增收;巩固了府兵制最大作用是确保了农民生产时间;有利国家增收;巩固了府兵制(二)两税法

7、(二)两税法(唐后期唐后期)1、背景:、背景:土地买卖和吞并盛土地买卖和吞并盛均田制破坏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收入减国家收入减2、内容、内容1)取消租庸调、杂税、杂役)取消租庸调、杂税、杂役收户税、地税收户税、地税2)分夏、秋两季纳税)分夏、秋两季纳税3、影响:、影响:1)统一了税制,确保税收)统一了税制,确保税收2)人丁)人丁资产田亩资产田亩人身束人身束缚有所放松缚有所放松3)扩大税源,有利增收)扩大税源,有利增收4、局限:土地吞并仍很严重;农民负担仍重、局限:土地吞并仍很严重;农民负担仍重第6页隋唐是我隋唐是我 国历史上制度变革主要时期:国历史上制度变革主要时期:中

8、央官制: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选官制度:乡举里选制乡举里选制科举考试制科举考试制赋役制度:赋役制度:人丁为主人丁为主田亩、资产为主田亩、资产为主兵役制度:兵役制度:普及兵役制普及兵役制自由兵役制自由兵役制第7页隋唐制度与隋唐兴衰关系:隋唐制度与隋唐兴衰关系:前期前期后期后期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科举制府兵制府兵制均田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租庸调制加强皇权加强皇权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巩固统一生产发展生产发展生活安定生活安定科举制科举制募兵制募兵制均田制破坏均田制破坏两税法两税法朋党之争朋党之争藩镇割据藩镇割据土地吞并严重土地吞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农民负担沉重

9、繁荣繁荣衰落衰落第8页1 1、阅读以下材料、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摘自资治通鉴摘自资治通鉴材料二材料二 初,府兵之置,居无事耕于野,初,府兵之置,居无事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渐、绝祸乱之萌也。摘自新唐书摘自新唐书巩固练习:巩固练习:第9

10、页1)1)材料一中反应中书省、门下省职能分别是材料一中反应中书省、门下省职能分别是什么什么?(2)(2)比较唐朝三省与美国三权分立有何异同。比较唐朝三省与美国三权分立有何异同。答: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答: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国家主要政令,对不可行政下省负责审批国家主要政令,对不可行政令应驳回。令应驳回。不一样点不一样点:唐朝三省是封建权力机关,主要是政:唐朝三省是封建权力机关,主要是政令与行政权力分散,最终有利于皇帝集权。美国令与行政权力分散,最终有利于皇帝集权。美国三权分立是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利分散,是为三权分立是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利分散,是为了预防集

11、权,确保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实施。了预防集权,确保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实施。答:相同点:答:相同点:都是经过权利分散到达中央政都是经过权利分散到达中央政府部门相互制约与平衡,预防集权。府部门相互制约与平衡,预防集权。第10页(4)唐朝在制度上有哪些创新唐朝在制度上有哪些创新?答:完善科举制,实施募兵制、租庸调答:完善科举制,实施募兵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等。制、两税法等。(3)(3)材料二反应府兵制有哪些特点材料二反应府兵制有哪些特点?府兵制府兵制实施有何影响实施有何影响?答:特点:军民合一、兵将分离。答:特点:军民合一、兵将分离。利: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局面,有利于加利: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局面,

1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也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控制户强中央集权。也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控制户口和税收。口和税收。弊:加重了府兵负担;兵将不熟,影响军队弊:加重了府兵负担;兵将不熟,影响军队战斗力。战斗力。第11页1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经常同时有七八个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经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么做目标是宰相议政。统治者这么做目标是A预防宰相权重难控预防宰相权重难控B完善中央集权完善中央集权C加强对地方控制加强对地方控制D扩大民主权利扩大民主权利2以下制度实施对当初历史起了主动作用有以下制度实施对当初历史起了主动作用有秦中央集权秦中央集权魏晋士族制度魏晋士族制度隋唐科举

13、制隋唐科举制度度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六部制度ABCD3以下史实与科举制度演进相关,正确次序是以下史实与科举制度演进相关,正确次序是创武举、殿试创武举、殿试始建进士科始建进士科采取分科考试方式选拔采取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员官员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任用高官主持考试任用高官主持考试ABCD第12页4对科举制度,不正确评价是对科举制度,不正确评价是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局面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局面B对当初历史一直起着主动作用对当初历史一直起着主动作用C扩大了官吏起源,巩固了封建国家统治基础扩大了官吏起源,巩固了封建国家统治基础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

14、稳定5新唐书载:新唐书载:“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此此材料所表示中心问题是材料所表示中心问题是A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有利于农业生产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有利于农业生产B府兵制有益于国家统一、富强和民族融合府兵制有益于国家统一、富强和民族融合C府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府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5、D均田制破坏使府兵制失去了推行经济基础均田制破坏使府兵制失去了推行经济基础第13页6唐朝府兵制和募兵制共同处是唐朝府兵制和募兵制共同处是A有利于生产发展有利于生产发展B减轻了农民兵役负担减轻了农民兵役负担C造成了军阀形成造成了军阀形成D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7隋唐时期赋役制度中,含有减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性隋唐时期赋役制度中,含有减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性质是质是庸庸调调徭役徭役两税法两税法ABCD8按前后因果关系排列以下各项次序按前后因果关系排列以下各项次序A实施两税法实施两税法B土地吞并严重土地吞并严重C均田制破坏均田制破坏D租庸调制无法维持租庸调制无法维持第14页例例:贞贞观观年

16、年间间,唐唐朝朝中中央央政政府府三省运作机制是三省运作机制是()A、尚书、尚书中书中书门下门下 B、尚书、尚书门下门下中书中书C、中书、中书门下门下尚书尚书 D、门下、门下中书中书尚书尚书 第15页例: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职权时例: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职权时说: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这个机构应是这个机构应是A A中书省和门下省中书省和门下省B B尚书省和中书省尚书省和中书省C C尚书省和门下省尚书省和门下省D D礼部和吏部礼部和吏部第16页例例:隋隋唐唐时时期期开开创创三三省省六六部部制制特点不包含特点不包含 ()A、限制专制、限制专制 B、分工明确、分工

17、明确C、相互牵制、相互牵制 D、相互配合、相互配合第17页例:唐朝政权中,处于行政节制中心例:唐朝政权中,处于行政节制中心主要位置是主要位置是A A中书省中书省 B B尚书省尚书省C C门下省门下省 D D六部六部第18页例例:隋隋唐唐三三省省六六部部制制完完善善了了自自秦秦以以来来中中央央集集权权制制度度,其其主主动动意意义义在在于于()A、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矛盾、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B、有利于选择人才,确保政治清明、有利于选择人才,确保政治清明C、加强了皇权、加强了皇权 D、中中央央机机构构有有明明确确分分工工与与制制约约,提提升工作效率升工作效率第19页例例:科科举举制制实实施施,从从根

18、根本本上上反反应应了了()A、当当初初社社会会经经济济发发展展,阶阶级级关关系系变动变动 B、统治者重视选拔人才、统治者重视选拔人才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第20页例例:隋隋唐唐以以来来历历代代封封建建统统治治者者都都以以科科举举考考试试选选拔拔官官员员,根根本本原原因因是科举制是科举制 ()A、以儒家思想为考试内容、以儒家思想为考试内容 B、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人才、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人才C、能推进教育事业发展、能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D、有利于封建专制统治巩固、有利于封建专制统治巩固第21页例:其作用不包含(例:其作用不包含()A、强

19、化了封建国家统治基础、强化了封建国家统治基础 B、调整子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调整子统治阶级内部关系C、减弱了士族地主势力、减弱了士族地主势力 D、禁止了士族地主入朝作官、禁止了士族地主入朝作官第22页例例:以以下下现现象象较较能能反反应应唐唐朝朝进进士士科科难难考有考有 ()三三 十十 老老 明明 经经,五五 十十 少少 进进 士士;大大者者登登台台阁阁,小小者者任任郡郡县县;缙缙绅绅虽虽位位极极人人臣臣,不不由由进进士士终终不不为为美美;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A、B、C、D第23页例例:唐唐朝朝从从府府兵兵制制到到募募兵兵制制转转变变根根本本原因是:原因

20、是:A、均田制遭到破坏、均田制遭到破坏 B、兵役繁重、兵役繁重 C、府兵地位下降、府兵地位下降 D、战争频繁、战争频繁第24页5 5、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施主要、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施主要原因是原因是A A赋税沉重造成农民逃亡,土地荒凉赋税沉重造成农民逃亡,土地荒凉B B国家把土地分配给皇室和官僚地主国家把土地分配给皇室和官僚地主C C安史之乱造成农业生产破坏安史之乱造成农业生产破坏D D土地买卖和吞并之风盛行土地买卖和吞并之风盛行第25页例例:唐唐初初租租庸庸调调制制纳纳绢绢代代役役最最大大作作用用是:是:A、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B、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放松了对农民人

21、身控制C、确保了农民生产时间、确保了农民生产时间D、确保了农民土地全部权、确保了农民土地全部权第26页例例:北北魏魏、东东魏魏、西西魏魏、北北周周、隋隋朝朝、唐唐朝朝在在实实施施以以下下诸诸制制中中有有一一项项有有着着较较悠久历史联络:悠久历史联络:A、均田制、均田制 B、租庸调制、租庸调制C、科举制、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第27页例例:均均田田制制、租租庸庸调调制制、两两税税法法实施共同作用是:实施共同作用是:A、满足农民对土地要求、满足农民对土地要求 B、减轻对农民剥削、减轻对农民剥削C、加强对农民剥削、加强对农民剥削 D、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社会发展、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社会发展第2

22、8页例:两税法表达出杨炎理财思想例:两税法表达出杨炎理财思想A轻徭薄赋轻徭薄赋 B无夺农时无夺农时C平均负担平均负担 D开源节流开源节流第29页9阅读以下材料阅读以下材料材料材料1:武德(唐高祖年号)七年,始定律令。以度田:武德(唐高祖年号)七年,始定律令。以度田之制之制丁男、中男给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丁男、中男给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分,则收

23、入官,更以给人。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粗绸)各二丈,布加五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日三尺。旧唐书旧唐书食货志食货志材料材料2:唐初要求男丁:唐初要求男丁16岁以上为中男,岁以上为中男,21岁以上为成岁以上为成丁,丁,60岁为老丁。唐中宗时,成丁年纪改为岁为老丁。唐中宗时,成丁年纪改为23岁,唐玄岁,唐玄宗时,以宗时,以18岁以上为中男,岁以上为中男,23岁以上为成丁,岁以上为成丁,58岁以岁以上为老。上为老。据中国通史简编据中国通史简编第30页材

24、料材料3:(建中元年)(杨)炎提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建中元年)(杨)炎提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之人。户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之人。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所在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者,所在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人之。居人之税,秋夏两人之。新唐书新唐书杨炎传杨炎传材料材料4:凡民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凡民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初,府兵之置,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居无事时耕于野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

25、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新唐书新唐书兵志兵志第31页回答:回答:材料材料1和材料和材料3征税标准是什么?为何出现这一改变?从材征税标准是什么?为何出现这一改变?从材料料1中能找出什么依据?中能找出什么依据?指出材料指出材料2中年纪改变趋势,并说明其目中年纪改变趋势,并说明其目标和效果。标和效果。材料材料1中中“庸庸”和材料和材料3中中“行商行商”要求有何作用?要求有何作用?材料材料4和材料和材料1有何关系?这种兵制有何优点?有何关系?这种兵制有何优点?9前者以人丁为主,后者以土地、财产为主。原因:因为土地前者以人丁为主,后者以土地、财产为主

26、。原因:因为土地吞并严重,均田制破坏,以此为基础租庸调制无法实施,为确保国吞并严重,均田制破坏,以此为基础租庸调制无法实施,为确保国家赋税收入而实施两税法。材料家赋税收入而实施两税法。材料1中要求世业回归私人全部,从法中要求世业回归私人全部,从法律上为土地吞并大开方便之门。律上为土地吞并大开方便之门。改变趋势:丁男中男起岁推迟,而改变趋势:丁男中男起岁推迟,而“老老”年纪提前。减轻赋役,年纪提前。减轻赋役,有利于广大民众和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广大民众和农业生产发展。“庸庸”要求能够确保农民生产时间,发展农业生产;要求能够确保农民生产时间,发展农业生产;“行商行商”要要求使商业正当化,且量亦较合理,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求使商业正当化,且量亦较合理,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授田者要服兵役。兵农合一,有利于军队自给,可防止武将专权授田者要服兵役。兵农合一,有利于军队自给,可防止武将专权割据。割据。第3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