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信用社县级行社业务经营指标考核计分说明在平衡记分卡中,业务经营指标是指发展与质量、客户与市场两个模块的指标。业务经营考核指标的具体计分办法说明如下:一、发展与质量(74分)(一)发展性指标(18分)1.存款增长(15分),包括日人均存款额、日人均存款增长率、存款任务完成率3个指标。指标说明:统计口径。各项存款按人行统计口径考核,包括活期存款、财政性存款、定期存款、银行卡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定期储蓄存款、教育储蓄存款、应解汇款、保证金。分类标准。该指标不分类。计分说明。各指标加分后得分不超过本项指标的安排分值,各指标均不计负分。横比考核,以全省平均数为基数。纵比考核,运用回归原理方法,视全省
2、平均水平为回归线,将考核基数回归50%,以A联社为例:若A联社上年超过全省平均值,把上年A联社实际值减去上年A联社比全省平均值的超额数的50%所得数值,作为A联社本年的考核基点,得基准分;若A联社上年低于全省平均值,把上年A联社实际值加上上年A联社比全省平均值的差额数的50%所得数值,作为A联社本年的考核基点,得基准分。(1)日人均存款额( 6分)公式:日人均存款额=本年日均存款余额/员工平均人数日人均存款额横向计分(3分)达到全省日人均存款额的,以全省平均数为标准,得基准分2.1分,每超一个百分点加0.02分,即得分=(本社日人均存款额-全省日人均存款额)/ 全省日人均存款额1000.02分
3、+2.1分,加分后得分不超过3分。未达到全省平均数的:以全省平均数为标准值设置基准分2.1分,按占标准值的比例计分,即得分=本社日人均存款额/全省日人均存款额2.1分,不计负分。日人均存款额纵向计分( 3分)达到上年末该社日人均存款额与全省日人均存款额平均数的,以上年末该社日人均存款额与全省日人均存款额平均数为标准,得基准分2.1分,每超一个百分点加0.03分,即得分=本年本社日人均存款额-(上年本社日人均存款额+上年全省日人均存款额)/2/ (上年本社日人均存款额+上年全省日人均存款额)/21000.03+2.1分。加分后得分不超过3分。未达到上年末该社日人均存款额与全省日人均存款额平均数的
4、,以该平均数为标准值,设置基准分2.1分,按占标准值的比例计分,即得分=本年本行社日人均存款额/ ( 上年本行社日人均存款额+上年全省日人均存款额)/ 22.1分,不计负分。(2)日人均存款增长率( 7分) 日人均存款增长率=(本年日人均存款额-上年日人均存款额)/上年日人均存款额100%日人均存款增长率横向计分(4分)达到全省日人均存款增长率的:以全省日人均存款增长率为标准,得基准分2.8分,每超一个百分点加0.08分,即得分=(本年本行社日人均存款增长率-本年全省日人均存款增长率)1000.08分+2.8分,加分后得分不超过4分。 未达到全省日人均增长率的:以全省日人均存款增长率为标准值设
5、置基准分2.8分,按占标准值的比例计分,即得分=本年本行社日人均存款增长率/本年全省日人均存款增长率2.8分,不计负分。日人均存款增长率纵向得分(3分)达到上年末该社日人均存款增长率与全省平均值的平均数的:以上年末该社实际值与全省平均值的平均数为标准,得基准分2.1分,每超一个百分点加0.07分,即得分=本年某社日人均存款增长率-(上年某社日人均存款增长率+上年全省日人均存款增长率)/21000.07+2.1分。加分后得分不超过3分。未达到上年末该社实际值与全省平均值的平均数的:以上年末该社实际值与全省平均值的平均数为标准值,设置基准分2.1分,按占标准值的比例计分,即得分=本年本行社日人均存
6、款增长率/(上年某社日人均存款增长率+上年全省日人均存款增长率)22.1分,不计负分。 (3)存款任务完成率(2分) 公式:存款任务完成率=本年本行社存款实际增加额/本年存款任务数100%完成上级下达存款任务的计2分,未完成计划的按完成比例计分,即得分=本年本行社存款实际增加额/本年存款任务数2分,不计负分。2.涉农贷款与小微企业贷款 (2分)。(1)涉农贷款(1分)公式:涉农贷款增速=(本年末涉农贷款余额-上年末涉农贷款余额)/上年末涉农贷款余额100%。各项贷款增速=(本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上年末各项贷款余额)/ 上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00。涉农贷款增量=本年末涉农贷款余额-上年末涉农贷款余额
7、。各项贷款增量=本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上年末各项贷款余额。按照实现“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进行计分,即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本行社全部贷款平均增速的,得0.5分,涉农贷款增速低于本行社全部贷款平均增速的,得0分。涉农贷款增量不低于本行社全部贷款增量的,得0.5分,涉农贷款增量低于本行社全部贷款增量的,得0分。特殊计分:涉农贷款占比在90%(含)以上的,本项考核指标计满分。涉农贷款以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报表数据为准。(2)小微企业贷款(1分)公式: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本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上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上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0%。各项贷款增速=(本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上年末各项贷款余额)/
8、 上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00。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本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上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各项贷款增量=本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上年末各项贷款余额。按照实现“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进行计分,即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本行社全部贷款平均增速的,得0.5分,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低于本行社全部贷款平均增速的,得0分。小微企业贷款增量不低于本行社全部贷款增量的,得0.5分,小微企业贷款增量低于本行社全部贷款增量的,得0分。小微企业贷款以银监局非现场监管报表数据为准。3.电子银行交易占比(1分)。电子银行业务占比=通过电子银行渠道交易总笔数/交易总笔数100%。交易总笔=电子银行交易笔数+柜面交易笔数。以全省
9、电子银行交易占比为标准,以基准分0.6分为基础,每超(欠)一个百分点加(减)0.02分,即得分=0.6分+(本年本行社电子银行交易占比-本年全省电子银行交易占比)/本年全省电子银行交易占比0.02分,加分后得分不超过1分,不计负分。电子银行交易:客户通过ATM、POS、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终端等渠道办理的账务及查询交易;短信服务业务(余额通知和客户主动查询);客户持信通卡办理的银联跨行交易(跨行取现、转账、消费、查询等)。柜面交易:客户通过营业网点柜面办理的交易,包括账务性交易、业务查询、挂失、冻结等特殊交易,但剔除结息、批量代发代扣等系统批量完成的交易。(二)风险性指标(29分)
10、1.贷款质量指标(21分),包括不良贷款下降额任务完成率、不良贷款绝对额降幅、不良贷款占比下降、贷款到期收回率、正常贷款利息收回率、清收销号任务完成率等指标。指标说明:统计口径:根据信贷管理系统五级分类标准,不良贷款包括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本年度核销的不良贷款,视为本年度不良贷款下降计入考核。分类标准。对不良贷款下降额任务完成、贷款到期收回率、正常贷款利息收回率三个指标,不分类别社考核;对不良贷款绝对额降幅、不良贷款占比下降两个指标,区分类别社进行考核。考核年度不良贷款下降考核的类别社划分标准为:全省154家县级行社按照考核上一年度年底不良贷款占比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四类社,其中: 8%(含
11、)以下的为一类社,8%-15%(含)的为二类社,15%-25%(含)的为三类社,25%以上的为四类社。计分说明。各指标加分后得分不超过本项指标的安排分值,各指标均不计负分。检查发现存在以贷收息问题的,视情况对贷款质量指标进行扣分。(1)不良贷款绝对额降幅(5分) 公式:不良贷款绝对额降幅=(上年末不良贷款余额-本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上年末不良贷款余额100%达到所在类别社不良贷款绝对额平均降幅的:以所在类别社不良贷款绝对额平均降幅为标准,得基准分3.2分,每超一个百分点加0.2分。即得分=(本年本行社不良贷款绝对额降幅-本年所在类别社不良贷款绝对额平均降幅)1000.2分+3.2分,加分后得分
12、不超过5分。未达到所在类别社不良贷款绝对额平均降幅的:以所在类别社不良贷款绝对额平均降幅为标准值设置基准分3.2分,按占标准值的比例计分,即得分=本年本行社不良贷款绝对额降幅/所在类别社平均降幅3.2分,不计负分。(2)不良贷款占比下降( 3分) 公式:不良贷款占比下降幅度=(上年末不良贷款占比-本年末不良贷款占比)/上年末不良贷款占比100%达到所在类别社不良贷款占比平均降幅的:以所在类别社不良贷款占比降幅为标准,得基准分1.6分,其中,一类行社每超一个百分点加0.08分、二类行社每超一个百分点加0.06分、三类行社每超一个百分点加0.05分、四类行社每超一个百分点加0.04分。即得分=(本
13、年本行社不良贷款占比降幅-本年所在类别社不良贷款占比平均降幅)100加分+1.6分,加分后得分不超过3分。未达到所在类别社不良贷款占比平均降幅的:以所在类别社不良贷款占比平均降幅为标准值设置基准分1.6分,按占标准值的比例计分,即得分=本年本行社不良贷款占比降幅/本年所在类别社不良贷款占比平均降幅1.6分,不计负分。特殊计分:考核年度末不良贷款占比在1%5%(含)的县级行社,且不良贷款绝对额较年初下降的,其降幅和占比考核均得满分;不良贷款占比在1%(含)以下的县级行社,其降幅和占比考核均得满分。(3)贷款到期收回率( 5分)公式:贷款到期收回率=本年度到期贷款本金收回数/本年度到期贷款本金总数
14、100%以到期贷款收回率94%为标准,达到标准得3分,每超一个百分点加0.5分,即得分=(本年本行社到期贷款收回率-94%)1000.5+3分,加分后得分不超过5分;未达到94%但达到89% (含)以上的,每低于94%一个百分点扣0.5分,即得分=3-( 94%-本年本行社到期贷款收回率)1000.5分,不计负分;到期贷款收回率在89%以下的,以89%为标准值设置基准分0.5分,按占标准值( 89%)的比例计分,即得分=本年本行社到期贷款收回率/89%0.5分。 (4)正常贷款利息收回率(5分) 公式:正常贷款利息收回率=考核年度1月1日及以后到期的贷款利息收回数/考核年度1月1日及以后到期的
15、贷款应收利息总数100%以正常贷款利息收回率94%为标准,达到标准得3分,每超一个百分点加0.5分,即得分=(本年本行社正常贷款利息收回率-94%)1000.5分+3分,加分得分不超过5分;未达到94%但达到89%(含)以上的,每低于94%一个百分点扣0.5分,即得分=3-( 94%-本年本行社正常贷款利息收回率)1000.5分,不计负分;正常贷款利息收回率在89%以下的,以89%为标准值设置基准分0.5分,按占标准值( 89%)的比例计分,即得分=本年本行社正常贷款利息收回率/89%0.5分。(5)不良贷款下降额任务完成率( 3分) 公式:不良贷款下降额任务完成率=本年度不良贷款绝对额实际下
16、降/本年度不良贷款绝对额下降任务数100% 完成省联社下达不良贷款对额下降任务的计满分3分,未完成不良贷款下降额任务的按完成比例计分,即得分=本年度不良贷款绝对额实际下降/本年不良贷款绝对额下降任务数3分,不计负分。(6)清收销号任务完成率( 2分,部分联社适用) 根据各县级行社完成省级、市级前50大户清收销号任务情况,在风险性指标计分合计基础上进行扣分或加分。完成清收销号任务50%以下的行社进行扣分,扣分数=未完成销号任务金额/销号任务总金额*50%*2分。完成清收销号任务50%以上的行社进行加分,加分数=已完成销号任务金额/销号任务总金额*2分。此指标只适用于有省、市级前50大户清收销号任
17、务的县级行社。2.监管指标(8分),包括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2项指标.(1)资本充足率( 4分) 公式:资本充足率上升额=本期资本充足率-上期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达到上年水平的,以上年资本充足率水平为标准,得基准分2.8分,每上升(下降)一个百分点加(减)0.4分,即得分= 2.8本年本行社资本充足率上升额1000.4分,加分后得分不超过4分,不计负分。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按照以信贷管理系统数据调整后的贷款损失准备缺口,计算本年和上年资本充足率,并以调整后的本年和上年资本充足率进行考核。特殊计分:本年末资本充足率达到监管审慎标准(10.5%)以上的,得满分4分。(2)拨备覆盖率( 4分)
18、公式:拨备覆盖率上升额=本期拨备覆盖率-上期拨备覆盖率以上年拨备覆盖率水平为标准,得基准分2.8分,每上升(下降)一个百分点加(减)0.05分,即得分=2.8本年本行社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升(降)额1000.05分,加分后得分不超过4分,不计负分。在计算拨备覆盖率时,按照以信贷管理系统数据调整后的不良贷款余额,计算本年和上年拨备覆盖率,并以调整后的本年和上年拨备覆盖率进行考核。特殊计分:本年末拨备覆盖率达到监管审慎标准(150%)以上且拨贷比达到2.5%以上的,得满分4分。(三)效益性指标(27分)指标说明:统计口径。考核统计时以财务会计部门核准的实际数据为准。计分说明。各指标加分后得分不超过本
19、项指标的分值。各指标均不计负分。1.拨备前利润增长率(10分) 横向比较(6分)公式:拨备前利润增长率=(本期拨备前利润-上期拨备前利润)/上期拨备前利润100%达到全省平均值的:以全省拨备前利润增长率为标准,得基准分4.2分,每超一个百分点加0.06分,即得分=4.2分+(本年本行社拨备前利润增长率-本年全省拨备前利润增长率) 1000.06分,加分后得分不超过6分。低于全省平均值的:以全省拨备前利润增长率为标准,设置基准分4.2分,按比例计分,即得分=本年本行社拨备前利润增长率/本年全省拨备前利润增长率4.2分,不计负分。纵向比较( 4分)公式:拨备前利润增长率上升额=本期拨备前利润增长率
20、-上期拨备前利润增长率以全省拨备前利润增长率平均上升额为标准,得基准分2.8分,每超(欠)一个百分点加(减)0.02分,即得分=2.8分+(本年本行社拨备前利润增长率上升额-本年全省拨备前利润增长率上升额)1000.02分,加分后得分不超过4分,不计负分。 2.人均拨备前利润(8分) 横向比较( 4分)公式:人均拨备前利润=拨备前利润/平均人数达到全省平均值的:以全省人均拨备前利润平均值为标准,得基准分2.8分,每超一万元加0.1分,即得分=2.8分+(本年本行社人均拨备前利润-本年全省人均拨备前利润)0.1分,加分后得分不超过4分。未达到全省平均值的:以全省人均拨备前利润平均值为标准,设置基
21、准分2.8分,按比例计分,即得分=本年本行社人均拨备前利润/本年全省人均拨备前利润2.8分,不计负分。纵向比较(4分)公式:人均拨备前利润增加额=本期人均拨备前利润-上期人均拨备前利润以全省人均拨备前利润增加额平均值为标准,得基准分2.8分,每增(减)一万元加(减)0.2分,即得分=2.8分+(本年本行社人均拨备前利润增加额-本年全省人均拨备前利润增加额)0.2分,加分后得分不超过4分,不计负分。3.拨备前利润任务完成率( 2分) 公式:拨备前利润任务完成率=本年度拨备前利润实际完成/本年度拨备前利润任务数100% 完成上级下达拨备前利润任务的计满分2分,未完成的按完成比例计分,即得分=本年度
22、拨备前利润实际完成/本年度拨备前利润任务数2分,不计负分。4.公用费用率(3分)公式:公用费用率=公用费用额/(营业收入-金融机构往来支出)100公用费用率降幅=(上期公用费用率-本期公用费用率)/上期公用费用率100%以全省平均值为标准,以基准分2.1分为基础,按比例计分,即得分=本年本行社公用费用率降幅/本年全省公用费用率平均降幅2.1分,得分不超过3分,不计负分。特殊计分:本年末公用费用率在10%(含)以下且不高于上年数的,得满分3分;本年末公用费用率在10%以下、7%(含)以上,但高于上年数的,以满分3分为基础,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扣0.15分,即得分= 3-(本期公用费用率-上期公用费用
23、率) l000.15分,不计负分;本年末公用费用率在7%以下的,得满分3分。5.资产利润率(2分)资产利润率=拨备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资产平均总额=(资产年初余额+资产期末余额)/2 横向计分( 1分)达到全省平均值的,以资产利润率全省平均值为标准,计基准分0.7分,每超一个百分点加0.25分,即得分=0.7+(本年本行社资产利润率-本年全省资产利润率) 1000.25分,加分后得分不超过1分。低于全省平均值的,按比例计分,即得分=本年本行资产利润率/本年全省资产利润率0.7分,不计负分。纵向计分( 1分)公式:资产利润率上升额=本期资产利润率-上期资产利润率。以全省资产利润率上升额
24、平均值为标准,计基准分0.7分,每超(欠)一个百分点加(减)0.02分,即得分=0.7分+(本年本行社资产利润率增加额-本年全省资产利润率增加额) 1000.02分,加分后得分不超过1分,不计负分。6.成本收入比(2分)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其他营业支出)/(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100%。横向计分( 1分)超过全省平均值的,以全省成本收入比平均值为标准,计基准分0.7分,每超(欠)一个百分点减(加)0.04分,即得分=0.7+(本年本行社成本收入比-本年全省成本收入比) 1000.04分,加分后得分不超过1分。纵向计分( 1分)公式:成本收入比下降额=本
25、期成本收入比-上期成本收入比。以全省成本收入比下降额平均值为标准,计基准分0.7分,按比例计分。即得分=本年本行社成本收入比下降额/本年全省成本收入比下降额平均值0.7分,得分不超过1分,不计负分。二、客户与市场(11分) (一)贷款客户(2分)根据贷款增幅和贷款客户数量增幅两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考核。如果检查发现存在以贷收息问题的,贷款客户指标全部计0分。1.贷款增幅( 1分) 公式:贷款增幅=本年末各项贷款增加额/上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00%本行社贷款增幅全省贷款平均增幅的,得满分1分; 0本行社贷款增幅全省贷款平均增幅的,得分=0.5+0.5本行社贷款增幅/全省贷款平均增幅;本行社贷款增幅0的
26、,得0分。2.贷款客户数量增幅(1分) 公式:贷款客户数量增幅=(本年末各项贷款客户数量-上年末各项贷款客户数量)/上年末各项贷款客户数量100%本行社贷款客户数量增幅全省贷款客户数量平均增幅的,得满分1分; 0本行社贷款客户数量增幅全省贷款客户数量平均增幅的,得分=0.5+0.5本行社贷款客户数量增幅/全省贷款客户数量平均增幅;本行社贷款客户数量增幅0的,得0分。(二)存款客户(1分)考核指标为优质存款客户数占比,优质存款客户的标准:优质存款客户是指账户内本年度日均存款余额达到5万元(含)以上的客户,包括潜在优质客户、优质客户、优质大客户三类客户(考核年度优质存款客户按照年末存款余额达到5万
27、元以上客户统计)。公式:优质存款客户数占比=优质存款客户数/本年度客户平均总数)100%本年度客户平均总数=(年初客户总数+年末客户总数) /2达到全省平均值的:以全省平均值为标准,得基准分0.7分,每高一个百分点,加0.1分,即得分=0.7分+(本年本行社优质客户数占比-本年全省优质客户占比)1000.1分,加分后得分不超过1分。未达到全省平均值的:以全省平均值为标准,设置基准分0.7分,按占标准值的比例计分,即得分=本年本行社优质客户数占比/本年全省优质客户占比0.7分,不计负分。(三)存款市场(3分)1.统计口径。存款市场份额以人行统计报表的实际数据为准。2.存款市场份额增加( 2分)
28、市场份额较上年持平或增加的:以上年占当地存款市场份额为标准,得基准分1.4分,每高一个百分点,加0.2分,即得分=1.4分+(本年本行社存款市场份额-上年本行社存款市场份额)1000.2分。加分后得分不超过2分。 市场份额较上年下降的:以上年占当地存款市场份额为标准,设置基准分1.4分,按占标准值的比例计分,即得分=本年本行社存款市场份额/去年本行社存款市场份额1.4分,不计负分。3.基本账户占比(1分)基本账户占比=基本账户数/单位(对公)账户数。基本账户数、单位账户数均不含久悬户。计分公式为:以全省基本账户数占比为标准,以基准分0.7分为基础,每超(欠)一个百分点加(减)0.01分。即得分
29、=0.7分+(本年本行社基本账户占比-本年全省基本账户占比)/本年全省基本账户占比1000.01分。加分后得分不超过1分,不计负分。(四)中间业务市场(3分)l.统计口径。中间业务收入指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包括银行卡业务手续费收入、结算业务手续费收入、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担保手续费收入、账户管理费收入、其他手续费收入等。2.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3分) 公式: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中间业务收入总计/各项收入总计100% 达到全省平均值的:以全省平均值为标准,得基准分2.1分,每高一个百分点,加0.3分,即得分=2.1分+(本年本行社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本年全省中间业务收入占比)1000.3分。加分后得分
30、不超过3分。未达到全省平均值的:以全省平均值为标准,设置基准分2.1分,按占标准值的比例计分,即得分=本年本行社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本年全省中间业务收入占比2.1分,不计负分。(五)银行卡业务市场(2分)1.卡内存款增长率(1分)按照卡内日均存款增长率进行考核。卡内日均存款增长率=(本年度卡内日均存款余额-上年度卡内日均存款余额)/上年度卡内日均存款余额100%。以全省平均值为标准,得基准分0.7分,每超(欠)一个百分点加(减)0.01分,即得分=0.7分+(本年本行社卡内日均存款增长率-本年全省卡内日均存款增长率)/本年全省卡内日均存款增长率1000.01分。加分后得分不超过1分,不计负分。指
31、标说明:通过该指标可以实现对发卡规模和质量的同时考核,若发卡量较大,发卡质量较高,卡内存款额较高,则指标得分较高。该指标实现了县级联社自身本年度与上年度的纵向比较,也实现了业务增长率与全省平均水平的横向比较。2.卡内存款占比(1分)按照卡内日均存款占储蓄日均存款占比进行考核。卡内日均存款占储蓄日均存款占比=本年度卡内日均存款余额/本年度储蓄日均存款余额100%。以全省平均值为标准,得基准分0.7分,每超(欠)一个百分点加(减)0.01分,即得分=0.7分+(本年本行社卡内日均存款占储蓄日均存款占比-本年全省卡内日均存款占储蓄日均存款占比)/本年全省卡内日均存款占储蓄日均存款占比1000.01分。加分后得分不超过1分,不计负分。指标说明:通过将卡内日均存款余额与储蓄日均存款余额占比进行比较,反映出信通卡在联社个人业务发展中的占比。卡内存款增长率和卡内存款占比两个指标,相互补充,体现出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三、员工人数员工平均人数=本年度每个月末的员工人数总和/12员工人数包括全体在岗职工,不包括内退、待岗、置换出等人员。因工作需要,经上级批准,借调到省联社、各办事处(市联社)工作半年以上(含)的人员可以在统计员工数时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