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茶染在皮革制品中的创新应用研究_唐刚.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2783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染在皮革制品中的创新应用研究_唐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茶染在皮革制品中的创新应用研究_唐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茶染在皮革制品中的创新应用研究_唐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皮革科学与工程第 33 卷第 33 卷第 4 期2023 年 8 月皮革科学与工程LEATH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33(4):58-63Aug.2023doi:10.19677/j.issn.1004-7964.2023.04.011茶染在皮革制品中的创新应用研究唐刚,孙培贤,袁华斌(厦门大学 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摘要:茶染作为植物染色工艺的一个分支,兼具植物染色艺术和茶文化的双重文化属性,逐渐发展成为茶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对皮革植物染色现状和应用进行梳理研究,分析茶染在皮革染色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然后根据茶叶染色工艺和相关染色方法对皮

2、革材料进行染色实验研究,并对染色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将茶染工艺创新性地应用到皮革制品设计实践中,从而拓宽茶染的应用范围和增加革制品的表现形式,为茶染工艺在革制品中的创新应用提供参考。关键词:茶染工艺;皮革制品;实验研究;创新应用中图分类号:TS 544;TS 56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on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Tea Dyeing in Leather ProductsTANG Gang,SUN Peixian,YUAN Huabin(TanKahKeeCollegeofXiamenUniversity,Zhangzhou363105,China)A

3、bstract:As a branch of plant dyeing technology,tea dyeing has the dual cultural attributes of plant dyeing art and teaculture,and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ea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This paper firstly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tea dyeing

4、 in leather dyeing by combing and studying the recent progressand application of leather plant dyeing.According to the tea dyeing process and related dyeing methods,the leathermaterials were dyed and the dyeing effect was analyzed and summarized.Finally,the tea dyeing process was innovativelyapplied

5、 to the design practice of leather products,so as to broaden the application of tea dyeing and increase theexpression form of leather products,thu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tea dyeing process in leatherproducts.Key words:tea dyeing process;leather goods;experimental rese

6、arch;innovative application收稿日期:2022-09-28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J2021C102);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21466)第一作者简介:唐刚(1988-),男,河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创新策略及文化创意研究。E-mail:。引言茶染工艺可追溯至五代时期,疑狱集 中记载了采用茶汤对纸张染色以达到做旧的目的;元代时期茶染应用于织物染色,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中记录了以红茶树和铁浆对织物染砖褐色的方法1。茶叶染料相对于其他植物染料更容易获取,具有普遍、亲民和无地域等众多优点,同时也具备健康、环保、文化等功能特征,茶染独特

7、的工艺和艺术特征使其成为植物染色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2。茶染的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茶叶染色实验和服装设计研究,对茶染应用载体的设计创新应用较为局限。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就有意识的使用矿物、植物、动物等染料对革制品染色,但未涉及到印染工艺的应用。根据资料查询3-5,在上世纪末皮革相关学者和皮革工艺师采用化学染料,通过扎染和蜡染等印染工艺丰富皮革染色表现形式。近几年人们尝试运用植物染料和印染工艺对皮革染色进行研究,但内容较为零散,并未形成系统性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染料和染色方法较为单一,对于植物染料在皮革制品中的创新应用比较局限6-8。本文以茶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创新

8、性的染色工艺对皮革进行染色实验,探究茶叶染料在皮革染色效果形式的多样性第 4 期唐刚,等:茶染在皮革制品中的创新应用研究呈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规律性总结,在此基础上采用茶叶染料在皮革染色中独特的纹样和色彩效果对皮革制品进行创新设计应用,不仅可以充实皮革植物染色的研究基础,而且对于茶染文化的保护传承和皮革制品的创新表现起到积极作用。1 茶染工艺茶叶种类有数百种之多,丰富的茶叶种类为茶染工艺提供了充足的条件。茶染采用的染料为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老叶、残余物、茶梗或过期的成品,使用茶叶染色可以使茶叶资源充分利用,产生更高的产品附加值。茶叶中不仅富含茶多酚、儿茶素等多种维生素,而且含有钙、铁等矿物质元素,

9、在散发出茶香的同时也有益于人体健康。茶染工艺的染色原理是茶叶中的茶多酚元素与植物纤维、动物纤维等结合,发生氧化聚合反应后呈现出色彩,不同茶叶中茶多酚元素和其他元素的含量不同,从而能够形成不同的染色效果9。媒染剂的介入能够改变色相,同种茶叶在不同媒染剂的作用下也能够形成不同的颜色。由于茶叶中所含元素大致相同,与其他植物染料相比所呈现出的颜色较为单一,主要以灰色系为主,表现为朴素、淡雅的艺术特征。在茶叶染色的过程中,借助不同的染色工艺、媒染剂、其他植物染料形成丰富的表现形式。通过扎染、蜡染、夹染、型染等工艺丰富茶染图案;通过明矾、绿矾、蓝矾等不同媒染剂的介入丰富茶染色彩;通过其他植物染料的介入,借

10、助染色方式和染色顺序的变化改变茶染色彩和表现特征。多样的染色工艺、媒染剂,多种其他植物染料为茶染工艺突破创新局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 皮革植物染色工艺皮革染色在化学染料产生之前主要采用植物、矿物等天然染料染色。19 世纪中期,随着化学合成染料的出现和大范围应用到皮革染色中,植物染料逐渐被化学合成染料所替代,而随着人们的审美、环保、文化意识的转变,天然染料又以其独特的工艺和文化特征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之中10。笔者在前期对植物染色工艺进行了实验探究,通过媒染剂的介入和植物染料的组合等方式使色彩能够产生多样性的变化,后期通过采用不同茶叶染料、不同媒染剂和其他植物染料对茶叶染色色彩的多样性呈现进行了实

11、验探究11-12。在探究过程中采用的染色载体以织物为主,对竹木等材料也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为茶叶染料在皮革中的染色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皮革的植物染色原理主要是植物染液中的染料分子吸附于革纤维,在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的共同影响下使皮革呈现出色彩。皮革中的革纤维分子柔软,相对于织物,皮革具有一定的厚度,同时具有触感细腻、纹理清晰等特点,在染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夹、捆、蜡染等方式对皮革进行处理,但是由于皮革与织物的材质特性不同,在使用传统的染色工艺时需要根据皮革特性进行特殊处理,采用扎结形式时不能使用针线对皮革进行缝扎,以免对皮革产生不可逆的物理破坏;采用蜡染对皮革染色时,要采用合适温度的蜡液,以免蜡

12、液温度过高对皮革表面造成损坏,同时还要考虑到后期如何脱蜡;运用灰染对皮革染色时,由于灰染所采用的糊状物质含有胶质,要考虑染色后如何对胶质处理而不影响染色效果和皮革表面;采用夹染对皮革染色时,要考虑如何固定夹板、大面积染色等因素。染色工艺对皮革染色的图案呈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夹染和灰染可以形成具象的图案,蜡染和扎染可以形成抽象、具象结合的图案,通过以上染色工艺的改善或工艺之间的结合,可以进一步扩宽皮革染色图案的表现形式。除染色工艺对皮革植物染色有较大的影响之外,在皮革染色的过程中,皮革的种类、染色的前处理方式、染液的浓度和温度、染色时间、媒染剂酸碱度等工艺条件都会对皮革的染色效果、色彩、质量等产

13、生影响13-14。染色条件的变化和染色工艺的结合,更大程度上丰富了皮革植物染色的艺术特征呈现。3 茶染在皮革中的染色实验和结果分析目前植物染料对皮革的染色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染色中采用一种植物染料,利用蜡染工艺对不同皮革染色,并对不同皮革染的色效果进行分析总结15。本实验在前期染色经验的基础上,尝试采用茶叶作为染料,植鞣革作为染色载体,运用创新性的染色工艺探究茶染对皮革的染色效果呈现。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不同的茶叶和媒染剂对皮革染色,总结茶叶染料和媒染剂对皮革的染色59皮革科学与工程第 33 卷色彩规律;第二阶段采用不同的染色工艺对茶叶染料在皮革染色中的具象图案呈现进行试验探究;第三

14、阶段采用其他植物染料配合茶叶染料对皮革染色的色彩和表现多样性进行试验探究。3.1 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茶叶(金骏眉、福鼎白茶、铁观音),苏木,植鞣革,媒染剂(明矾、绿矾),自制配比防染蜡,灰染糊等。仪器和工具:破碎机、天平、量杯、恒温水浴锅(LC-WB-2,上海力辰邦西仪器科技有限公司)、蜡画刀、毛笔、自制型板、捆扎绳等。3.2 实验设计和步骤在染色前,统一将植鞣革裁剪为 15 cm15 cm的尺寸,放在纯净水中进行浸泡半小时,然后取出放置阴凉处阴干一小时后可进行染色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将料液比统一为 120、媒染剂质量浓度为6 g/L,不考虑后期的水洗、日晒、摩擦牢度等因素。第一阶段采用金骏眉

15、、福鼎白茶、铁观音三种茶叶染液对植鞣革进行染色,染色时先用茶叶染液染色,再将染色的植鞣革晾至一定的程度后分别在明矾和绿矾媒染剂溶液中浸泡,植鞣革在茶叶染液中染色时间为 40 min、在媒染剂溶剂中浸泡时间为20 min。为了考虑溶液温度过高对植鞣革的破坏,经过试验,在保证染色率和植鞣革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茶叶染液温度控制在 50 左右较为合适。为了能够更好地参照对比,三种茶叶染料对植鞣革染色后不进行媒染剂处理作为一组,并取无染无媒的植鞣革作为参照。第二阶段采用蜡染、夹染和灰染工艺,使用铁观音茶叶染料对植鞣革染色,三种防染处理工艺在织物和植鞣革染色中有较大差别。根据前期染色实验和资料查询,温度和蜡

16、液成分会对蜡液的吸附性以及植鞣革表面产生影响,为了能够更好地使蜡液和植鞣革表面融合接触,可以使用一定的石蜡和蜂蜡混合,在蜡染绘制过程中,采用毛笔、毛刷和蜡刀配合使用,以减少蜡刀对皮革表面的损伤16-17;夹染采用木板或塑料板等按照预设形状进行雕刻,将预设图案在木板上雕刻成凸起造型,为了更好地使茶叶染液在凹下纹路中流动,产生较好的防染效果,在图案设计时保证凹下部分形成连通,把裁剪好的植鞣革正面朝上置于平整木板上,再将镂空木板置于植鞣革表面,然后利用 G 形夹紧固;灰染是采用型板纸雕刻出镂空图案,将雕刻型板纸置于植鞣革表面,用刮板将防染糊在型板纸表面刮平,使防染糊填充雕刻型板纸镂空部分,晾干之后进

17、行染色。第三阶段采用福鼎白茶茶叶和苏木为染色材料,运用扎染工艺对植鞣革套染染色。在此实验过程中先采用苏木染液对植鞣革进行纯色染色,晾至一定程度之后对染色植鞣革捆扎,将捆扎后的植鞣革再置入茶叶染液中染色。3.3 实验结果分析第一阶段的染色材料和方法对植鞣的革染色效果如表 1 所示。通过表 1 可以看出,在经过三种茶叶染色后,没有经过媒染剂处理的染色色彩均比参照组的色彩深,金骏眉茶叶染料的染色色彩相对铁观音和福鼎白茶染料的染色色彩较深,铁观音茶叶染料染色色彩较淡,三种茶叶染料形成色差的原因和茶叶的发酵程度有较大关系。经过明矾媒染剂处理的三种茶叶染料染色色彩相对无媒染剂处理的色彩较深,而且会出现细微

18、的变化:金骏眉茶叶染料染色植鞣革在明矾媒染剂浸泡后,相对无媒染剂处理的染色色彩减少了黄绿色;铁观音茶叶染料染色植鞣革在明矾媒染剂浸泡后,相对无媒染剂处理的染色色彩增加了淡淡的黄色;福鼎白茶染料染色植鞣革在明矾媒染剂的浸泡后,相对无媒染剂处理的染色植鞣革改变不大,明度降低。经过绿矾媒染剂处理的三种茶叶染料染色色彩相对无媒染剂和明矾媒染剂处理的色彩变化较大,整体色彩呈现出深灰色,金骏眉茶叶染料染色植鞣革在绿矾媒染剂浸泡后呈现出泛黄的深灰色,铁观音和福鼎白茶茶叶染料染色植鞣革在绿矾媒染剂浸泡后色相基本一致,福鼎白茶染色色彩相对铁观音茶叶染料染色植鞣革较深。出现较大的色彩表 1 不同茶叶染液对植鞣革染

19、色效果Tab.1 Dyeing effect of different tea dye on vegetable leather60第 4 期变化和媒染剂有直接关系,同一染色条件下色彩产生细微差别是由不同茶叶所含成分的不同所导致的。茶叶种类和媒染剂的不同使植鞣革染色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为茶叶染料在植鞣革上的染色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采用第二阶段的三种染色工艺对植鞣革的染色效果如表 2 所示。从表 2 种可以看出,三种不同的染色工艺产生的染色图案效果差别较大。蜡染工艺中的蜡质在植鞣革表面能够较好地保护植鞣革的原色,轮廓边缘较为模糊,产生渐变的效果,图案能够有较好的层次和空间感。主要原因是蜡液不

20、能渗透到植鞣革内部,易在植鞣革表面形成块状,蜡液凝固之后边缘微微翘起,在染色时茶叶染液会从蜡块翘起部分渗入,产生渐变效果。使用蜡刀在植鞣革表面绘制图案的过程中,经过反复试验,为了保护植鞣革表面,使蜡液更好地吸附在植鞣革表面,可以将植鞣革放在水中浸泡,然后取出晾至半干状态,采用 120 左右蜡液绘制,由于植鞣革表面含有一定水分,能够很好地保护植鞣革表面,而且蜡液可以较好地吸附在植鞣革表面。在采用蜡染工艺染色时需要将用蜡液绘制好地植鞣革轻轻地置入 50 左右的茶叶染液中,防止蜡块融化和掉落。灰染工艺在植鞣革上的染色图案轮廓明显,糊状物质覆盖部分呈现出褐色,外围色彩呈现出不均匀的特征。在灰染过程中,

21、糊状物质呈碱性,和植鞣革表面接触时,会使植鞣革变成深褐色,在染色过程中,茶叶染液和糊状物质进一步反应,对植鞣革糊状覆盖位置产生反应,形成较深褐色。糊状物质中含有胶质成分,在染色后处理糊状物质时较为麻烦,为了保证植鞣革表面不受损,不能采用硬质刮板直接处理,可以将其置入清水中浸泡,然后慢慢揉搓,在揉搓过程中,糊状物质中的碱性物质会和图案周围植鞣革表面产生反应,呈现不均匀特征,另外由于糊状物质中含胶质较多,在揉搓过程中会有部分处理不彻底,在图案上残留糊状物质,导致图案表面出现泛白现象。夹染工艺在植鞣革上的染色图案相对蜡染和灰染工艺轮廓更清晰,图案部分很好地呈现出植鞣革原色。图案颜色呈现出不均匀特征,

22、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方面和木版表面雕刻图案凸起高度有关,如果凸起高度有限,在用木版对植鞣革夹紧后,会影响染液在植鞣革表面的流动,产生染色不均的现象;另一方面和染色时间长短有关,如果染色时间过短,染液和媒染剂溶液不能充分与植鞣革表面接触,也会产生染色不均效果。通过染色效果来看,夹染工艺可以避免植鞣革表面受到蜡染和灰染中温度、蜡质、酸碱性、脱胶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的染色图案较为清晰。在夹染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保证皮革平整度,但是染色整体幅面大小相对前两种工艺较为局限。采用第三阶段染色材料和方法对植鞣革的染色效果如图 1 所示。先用苏木染液对植鞣革进行纯色染色,再将染色后的纯色植鞣革随机捆扎后置入到福鼎白茶

23、染液中,最后将植鞣革用绿矾媒染剂溶液浸泡。在苏木和福鼎白茶染液的混合染色下,植鞣革表面形成丰富的色彩和肌理变化;用苏木染液和茶叶染液对植鞣革染色后,经过绿矾媒染剂浸泡后,呈现出黄色、黄灰色、紫灰色和深紫色。由于植鞣革紧密度高,韧性较好,具有一定的厚度,捆扎后面和面接触的部位根据松紧程度渗透差变化较大5。面与面接触紧密部位能够形成轮廓清晰的防染效果,而且呈现出对称性;面与面接触疏松部位能够形成渐变的防染效果,植鞣革表面捆扎绳子部位在会形成线性防染图案。以上几种因素表 2 不同染色工艺对植鞣革染色效果Tab.2 Dyeingeffectofdifferentdyeingprocessesonveg

24、etableleather图 1 茶叶染料和苏木染料对植鞣革染色效果Fig.1 Dyeing effect of tea dye and sappanwood dye on vegetable leather唐刚,等:茶染在皮革制品中的创新应用研究61皮革科学与工程第 33 卷叠加形成层次感较强、色彩较为丰富、肌理较为明显的图案效果。4 皮革茶染的创新设计实践4.1 夹染工艺在皮革制品中的创新应用在实验阶段采用夹染工艺对皮革染色的过程中,利用雕刻木版形成具象图案,染色皮革平整度高,利于染色皮革的创新应用。采用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瓦当兽面纹作为设计元素,将纹样和周边轮廓进行断开处理,形成不闭合状态,

25、以便于茶叶染液和媒染剂溶液能够形成渗透回路,将设计好的纹样采用竹木板雕刻,形成 23 mm 的凸起图案。将植鞣革正面放置在雕刻木版上面,背面覆盖同样大小木版,用 G 型夹将木版夹紧,置入福鼎白茶茶叶染料和绿矾媒染剂中对植鞣革染色。通过染色植鞣革和竹木材质结合,将染色瓦当兽面纹图案创新性地应用在皮包设计中,两端采用竹木材质,使皮包整体造型为圆筒状,以增加皮包的容积和视觉效果;包带将整个包身包裹,不仅能提升包身的装饰感,而且使包身和包带结合更为牢固,包带材质为茶叶染料和苏木染料染色植鞣革;包身用瓦当兽面纹染色植鞣革包裹,在展示出瓦当兽面纹整体形态的基础上形成较好的空间感;具象瓦当兽面纹与抽象包带扎

26、染图案形成虚实对应关系,使包身的瓦当兽面纹图案更为突出,皮包整体视觉效果更为灵动,设计效果如图 2 所示。利用传统纹样、茶叶染料、印染工艺等具有文化属性的设计元素和工艺对皮包进行多种文化特征融合创新设计,不仅能够在皮包设计中体现出瓦当兽面纹的吉祥寓意,而且能够增加用户对具有文化属性皮包的解读空间。4.2 蜡染工艺在皮革制品中的创新应用在实验阶段采用蜡刀在植鞣革表面进行图案绘制,经过茶叶染料染色后的图案效果清晰,并且对皮革表面保护较好。此阶段尝试使用毛笔在植鞣革表面进行创意图案绘制,将蜡液加热到一定程度,用毛笔蘸取蜡液在植鞣革表面书写文字。书写中使用毛质较硬笔,使蜡液保持在 120 左右的温度,

27、如毛质过软或蜡液温度过高会对毛笔产生破坏,进而影响书写效果,蜡液温度过低会使蜡液在皮革表面吸附性降低,在染色时蜡质掉落影响染色效果。在绘制完成后如出现蜡质在植鞣革表面翘边现象,可采用小号毛笔蘸取蜡液进行修复。将绘制好的植鞣革采用福鼎白茶茶叶染料染色,染色后放入绿矾媒染剂中浸泡,经过后期脱蜡和平整得到染色图案。在染色过程中,采用较大的容器盛放茶叶染液,将用蜡液绘制好的植鞣革平整置入染液,避免折叠使植鞣革表面蜡质脱落,染色图案如图 3 所示。染色图案受到蜡质翘边、蜡块脱落、茶叶染料、媒染剂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加上具象汉字元素的衬托点缀,呈现出层次感饱满、色调沉稳、文化感强的特征。将染色皮革创新性地应

28、用到座椅和灯具设计中,座椅和灯具设计效果如图 4 所示。座椅结合金属和皮革的刚柔特性,通过金属和皮革材料特性对比突出皮革的张力和亲和力,将书法元素染色图案与几何造型融合,茶染皮革和金属的颜色搭配提高产品整体性。座椅椅架采用实心金属,椅面采用染色植鞣革,制作过程采用裁切、上色、削边、打磨、封边、缝线等工艺。用铆钉将皮革固定,四合扣将皮革收紧,防止皮革滑落;椅面部分采用挂钩形式,方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椅面进行更换和清理,也可以根据用户喜好对皮革椅面进行二次染色改造。图 2 植鞣革夹染图案在皮包中的创新应用Fig.2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clip dyeing on

29、leather bag forvegetable leather图 3(a)在植鞣革表面绘制蜡;(b)染色图案Fig.3(a)Wax liquid on the surface of vegetable leather;(b)pattern of dyeing(a)(b)62第 4 期灯具以中国传统折纸文化为灵感,整体采用金属几何造型,利用裁剪、缝制等工艺处理染色皮革,使灯具造型突出折纸特征。染色图案能够丰富灯具细节,并增强灯具在使用过程中的视觉空间感。将书法、折纸文化和植鞣革植物染色工艺融入到现代灯具设计中,不仅能够增加现代灯具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特征,而且可以直观地将灯具造型语意特征传递给用户

30、。5 结语通过不同染色工艺和不同茶叶染料对植鞣革的染色实验,分析总结不同茶叶染料在植鞣革中的色彩呈现规律,以及不同染色工艺对茶叶染料对植鞣革染色图案的影响因素。媒染剂的介入可以使植鞣革的色彩发生多样性变化;不同茶叶染料对植鞣革的染色效果有细微差别;茶叶染料和其他植物染料混合染色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和肌理。不同的染色工艺可以使植鞣革表面形成具象或抽象图案,蜡染图案轮廓呈渐变效果,灰染图案轮廓较为清晰,扎染工艺受皮革厚度和修复性较弱等因素影响,很难产生具象图案。不同染色工艺和不同茶叶染料的结合可以为茶染在皮革制品中的应用提供丰富的图案形式。将茶染创新性地应用到皮革制品设计中,突破了茶染创新载体的应用

31、局限,增加了皮革制品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对茶染文化的传承和皮革制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验过程中,主要采用茶叶染料和染色工艺对皮革进行染色实验,创新性地应用到皮革制品设计中,未将皮革种类、皮革厚度、渗透率、料液比等对植鞣革染色有影响的因素考虑在内,特别是影响植鞣革染色色牢度的因素,如日晒和摩擦牢度,在后续实验中可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李维贤.古之茶染 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6,35(2):191-198.2唐刚,卜俊.中国茶染艺术的发展与模式探究J.茶叶通讯,2020,47(1):164-169.3裴晋昌,石伟明,张经纶.深色服装革扎染工艺J.中国皮革,1995(5):49+36

32、.4谭宏,卜建梅,王祖文.研制扎染革的体会J.西部皮革,1993(3):18-19.5史雪林.绵羊皮扎染服装革研究 J.中国皮革,1992(11):29.6李文君,周怡.藏戏中的扎染氆氇十字花在革制品中的应用J.皮革科学与工程,2021,31(5):76-81.7夏欣露.紫草在皮革染色中的应用研究与创新实践J.北京皮革,2020,45(10):50-55.8周旭东,吴晶,马佳敏,等.扎染技艺在革制品中的应用研究和创新实践 J.皮革科学与工程,2022,32(4):86-91.9李维贤,聂贵花.基于茶染早期史料的试验研究J.染整技术,2015,37(4):10-12.10 程治桦.植物靛蓝在植鞣

33、革牛皮上的染色研究及其创作实践D.广州:广州美术学院,2018.11 唐刚,孙培贤,卜俊.茶叶染料染色色相的多样性探析J.茶叶通讯,2021,48(1):131-135.12 唐刚,韩贺玲,卜俊.草木染的染色多样性探究J.染整技术,2018,40(9):10-14.13 王应红,李晓燕,刘志昌,等.植物染料姜黄对皮革的染色研究J.皮革科学与工程,2007,17(6):23-25.14 刘治梅,林杰,黄芳.天然染料高粱红对皮革的媒染性能研究J.皮革化工,2007(2):5-8.15 杜妍洁,丁雯.蜡染工艺在植鞣革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上),2020(10):115-118.16 刘永庆.皮革蜡染工艺及其应用J.网印工业,2011(1):45-48.17 周逸.蜡染工艺在植鞣革皮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D.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21.图 4 植鞣革蜡染图案在座椅和灯具中的创新应用Fig.4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batik vegetable leather patternsin seats and lamps唐刚,等:茶染在皮革制品中的创新应用研究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