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更新背景下拆建型城中村...山区“城中村”改造规划为例_游小容.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2703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更新背景下拆建型城中村...山区“城中村”改造规划为例_游小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城市更新背景下拆建型城中村...山区“城中村”改造规划为例_游小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城市更新背景下拆建型城中村...山区“城中村”改造规划为例_游小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2HA 07/2023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 1003-739X(2023)07-0112-06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 2023-01-12摘 要摘 要 当今存量甚至减量发展政策导向下,城市更新成为重要的时代议题之一,而城中村已然成为城市更新时代存量与减量关注的重要战略空间。为了避免大拆大建导致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丧失而陷入“千城一面”的困局,诸多学者提出在城中村改造中要注重文脉的延续和传承。但现有研究多偏重于以保留为主的“留改”型城中村文脉传承,却忽视了以拆除为主的拆建型城中村文脉留存。笔者试图通过规划视角审视拆建型城中村历史文化保护

2、与传承的嬗变历程,结合上海宝山区的实践探索,对城市更新工作中从文化保护、载体传承、活化再生、共同缔造等四大关键领域对拆建型城中村文脉传承的多元路径进行了归纳总结,丰富了我国城中村改造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以期为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拆建型城中村改造规划提供参考借鉴。关键词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存量发展 拆建型城中村 城中村改造 文脉传承 Abstract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tock and reduction development policy,urban renewal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3、of the era,and urban villag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space in the urban renewal era.In order to avoid the loss of the unique cultural charm and fall into the dilemma of follow the same pattern,many scholars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tinu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cultural context in the trans

4、formation of urban villages.However,the existing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heritage of the retention and reconstruction urban village context,but ignores the heritage of the demolition urban village context.We attempt to examin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in

5、heritance of demolition villages in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anning,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Baoshan District in Shanghai,we summarize the multiple paths of cultural heritage of demolition and construction villages in cities from four key areas of cultural protection,carri

6、er inheritance,activation and regeneration,and joint creation,which enriches the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strategies of urban village reconstruction in China.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demolition urban villa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renew

7、al.Keywords Keywords Urban renewal,Stock development,Demolition type urban village,Reconstruction of urban village,Cultural heritage城市更新背景下拆建型城中村文脉传承的路径初探城市更新背景下拆建型城中村文脉传承的路径初探以上海市宝山区“城中村”改造规划为例以上海市宝山区“城中村”改造规划为例The Path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Demolition Type Urban Villa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8、of Urban Renewal:Taking the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Village in Baoshan District in Shanghai as an Example游小容|You Xiaorong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新时代背景下,“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型已成为规划引领的“主旋律”,城中村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对象与存量空间载体,是城市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塑造等战略实施的关键抓手。城市文脉是城市的“根”和“魂”,是坚定文化自信、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切入点1。但纵观现有研究,诸多学者多着眼于“微更新”“微改造”2-3“城市针灸”4-5等“绣花式”6的改造方

9、式对“留改”型城中村文脉传承进行了探讨,却忽视了“拆”型城中村改造的文脉传承。笔者将拆旧建新的城中村改造称为“拆建型城中村”,把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乡愁”还能唤醒的拆建型城中村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规划视角审视该类城中村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嬗变之路,结合上海宝山区的实践探索,对该类城中村文脉传承路径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物质文化尚有遗存、非物质文化流传久远的拆建型城中村改造规划提供参考借鉴。1 拆建型城中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嬗变之路1 拆建型城中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嬗变之路城中村改造中文化保护与传承方式与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就拆建型城中村而言,从改革开放后全面恢复时期拆除重建的文化断裂

10、,到新世纪快速发展时期聚焦物质的文态保护,再到十八大后稳定推进时期以人为本的文脉传承,呈现渐次深入的特点。1.1 追求物质空间的文化断裂:全盘推倒重建,重物质轻文化(1)空间载体一刀切除,文化特色丧失殆尽1993年2001年期间,城中村因“脏乱差”和“黄赌毒”被视为城市的“毒瘤”7和“尴尬”8。为快速消除城中村,政府采取全盘推倒重建的方式撤村建居。改造后脏乱差的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毒瘤”在物质空间上也得到了切除,但粗暴的改造方式造成城中村特有的空间肌理和人文内涵荡然无存。DOI:10.13942/ki.hzjz.2023.07.020113Planning Garden规划 园林 丨丨(2)原

11、住民滋生“无根感”,新市民现实“难安身”因撤村建居,空间聚落形态由“乡”转“城”,新市民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城中村因优越的城市区位和低廉的租金吸引大量流动人口,但改造为城市小区后租金上涨,外来人口因无法承担昂贵租金而被赶向更远的郊区甚至回老家,导致新市民在城中村改造后难有安身之处。1.2 聚焦物质空间的文态保护:物保意识增强,文化并存呈现(1)注重物质形态的文态保护2002年2011年间,对古祠堂、历史民居等历史遗存异地重建是当时拆建型城中村文脉传承的一种典型方式。以广州猎德村改造为例,将18座历史悠久的宗祠和家塾异址重建,为保留岭南水乡特色的“梳式结构”,在猎德涌两岸新建猎德文化风情街,并修

12、建博物馆保留猎德记忆9。(2)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并存该阶段的城中村作为外来人口的居住及再社会化的场所10,是断裂社会的“连接带”11。在改造中,政府将城中村还建中的富余土地作为廉租房建设,有效构建本土居民与外来人口二元文化并存的文化形态,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壁垒。1.3 注重以人为本的文脉传承:活化利用赋能,多元文化融合(1)探索传承载体,文脉活化利用赋能2012年至今,学者从传承载体、活化利用两方面对文脉传承进行了积极探索。张薇12通过将文脉植入巷弄空间、街道广场、滨水空间等公共空间区域,来赋予公共空间生气,使村民血缘关系聚居的社会关系得到维系和延续;大芬村、练溪村13合理永续使用历史文脉促进

13、经济发展。(2)延续民俗文化,多元文化和谐共存本土民俗文化活动的延续重构了社会邻里网络,传统生活方式的传承有效催生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互融,外来文化的融入更是丰富了城中村文化内涵。多元文化在城中村交流、冲突、融合,并实现和谐共存14。2 拆建型城中村文脉传承的关键领域2 拆建型城中村文脉传承的关键领域笔者从拆建型城中村文脉传承的嬗变历程归纳出拆建型城中村文脉传承主要涉1图1 拆建型城中村文脉传承路径示意图图2 宝山区三个典型“城中村”分布图3 优化道路线型保护历史建筑图4 原址保护历史之径、历史之河、历史之景 324114HA 07/2023图5 大场镇三脉融合串联公共空间示意图图6 塑造古今交融

14、的新文脉空间及文化保护、载体传承、活化再生、共同缔造四个关键领域。基于对四大领域的文脉传承路径的归纳总结,空间上呈现由表及里的层层递进关系,人的行为表现出“被动接受”到“主动融入”的演变特征,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前提(图1)。2.1 文化保护:保护历史文化延续历史文脉(1)原址保留和异地重建历史遗存原址保护历史遗存本体及周边所处的空间环境。严格保护保护范围内历史建筑的原状,对周边地块的空间格局在建筑高度、建筑风貌、景观环境、视线通廊等方面提出管控要求。对无法原址保存或已消失的历史遗存采取异地重建。将古祠堂、历史民居等点式历史遗存异地重建;通过新建博物馆、艺术长廊等展示和传承历史文化。(2)引导人

15、参与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历史遗存损坏除了大自然长期风吹日晒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人为故意损坏和偷盗所致。基于此,我国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约束体系,严惩破坏历史文化的行为和个人。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途径进校园、下基层、到社区,进一步宣传文化保护知识,提升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增强文化自豪感。2.2 载体传承:以公共空间为载体激活场所记忆(1)构建多层次的传承载体体系通过改造形成点、线、面多层次公共空间承载体系,从而延续城市记忆、实现文脉传承。将具有文化价值的场所节点予以保留,增设广场和绿化空间,融入地域文化符号。原址保留具有文化价值且保存较好的街巷空间,注重将文化符号植入至地面铺装、夜景照明、景观小

16、品等城市家具设计中。将面型开放空间串联点式场所节点,通过线型街巷空间渗透至城中村各个角落,打通“点、线、面”为一体的文脉传承载体体系。(2)塑造以人为本的文脉空间文脉空间要注重以人为本,提升市民参与文脉活动的积极性。在点式载体的设计上着重考虑特色和活力,吸引居民用于交往或重大文化节庆的重要场所;在线型空间塑造上要营造步行友好、邻里共享的氛围;在面型介质中配置生产服务、生活配套、文化体验等设施,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空间和文化魅力体验场所。2.3 活化再生:文脉活化利用展现产业新空间(1)“活化”文脉催生文化新业态在满足保护要求的前提下置换历史建筑功能,更新部分居住功能为文化创意、特色商业

17、等业态,促使有条件的城中村产业转型升级,融入现代科技手段数字化赋能,发展文化创意、“互联网+”及“网红经济”等相关产业,激发消费活力。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植入多样化业态,积极探索体验经济、餐饮经济、夜间经济等多样化的经济模式,实现从文化资源向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的嬗变,提升街区经济的识别性。(2)多元主体探索发展新模式以政府引领、专家建议、居民拍板的方式,活化利用城市文脉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115Planning Garden规划 园林 丨丨 图7 大场镇场中村公共空间通达性打造示意图的文脉,才能更好地被大众接受、认可。为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多元主体积极挖掘文脉潜能

18、,探索其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等多元化发展的经济模式,谋求经济发展新突破。2.4 共同缔造:居民共同参与提升归属感居民是文脉传承的核心关键所在,以传统生活方式为载体的居民交往可有效促进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的沟通交流,增进社区凝聚力。通过共同缔造推进城中村改造不仅唤醒居民的历史记忆,又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还能拉动居民就业促进社会和谐,成为激发居民积极参与文脉空间活动的新动力。在整个过程中居民的角色实现了从被引导参与文化保护工作、到主动参与文脉空间活动、再到主导文脉的活化利用、最后与文脉融为一体的演变。3 上海宝山区拆建型城中村文脉传承的经验3 上海宝山区拆建型城中村文脉传承的经验3.1 案例选取(图

19、2)宝山区位于长江和黄浦江的入海口,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条件孕育了近现代工业文化、江南民俗文化、革命历史文化等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上海市“城中村”改造先行启动的试点之一,宝山区“城中村”改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反响。本次从拆建型城中村中选取近现代工业气息浓厚且历史遗存较多的顾村老集镇、坐拥“九桥十八弄”的江南水乡格局且因战事频繁而留存战争遗迹的大场镇场中村、被纳入上海市首批“城中村”改造试点的庙行镇康家村三个城中村作为研究对象。3.2 创新保护三类历史文化遗存(图3)(1)原址保存历史建筑融入共享开敞空间顾村老集镇采用以下方式原址保存历史建筑。首先,通过调整市政道路走向原址保存俭丰织染厂和顾村

20、轧花厂两处历史文化建筑本体;再次,下调地块容积率至1.0,保留老集镇建筑肌理和建筑体量,延续当地居民对老集镇的记忆和乡愁;最后,控制历史建筑周边地块的建筑高度、视线通廊、屋顶形式、材质、风貌和色彩,做到新建和改建建筑与保护历史建筑风貌统一、与周边环境特征协调。(2)保护历史之径、历史之河、历史之景将顾村镇历史遗留下来的老街作为历史之径原址保留,塑造具有浓厚历史氛围的公共通道,重塑“荻泾-潘泾”历史之河两岸的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之景,成为顾村老集镇区域中串联重要记忆的水脉与线索。本次场中村城中村改造保护走马塘历史之河,并优化提升走马塘上历史记忆符号九座桥及两侧的十八条巷弄,以此保护“九桥十八弄”

21、的历史空间格局之景,不仅保护了逐渐消失大场镇历史格局和记忆,而且实现了文脉的传承与环境和谐(图4)。(3)建设博物馆异地展示和传承历史文化大场镇场中村改造通过结合走马塘景观节建设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展示和传承的场所,回顾了走马塘的历史演变、沿线历史建筑以及大场九桥等走马塘历史;回忆了大场历史沿革、大场的风俗民情、大场十八弄、大场的文物古迹等大场记忆;展望了老镇改造、场中村城中村改造、走马塘绿带、动漫大场、科技大场等大场新篇。通过修建博物馆保存历史记忆的形式对城中村的文化进行认同,体现上海宝山区传统历史文化与快速城镇化进程的融合与共生。3.3 以公共空间为载体延续历史文脉(1)公共空间节点凸显历史

22、记忆在文化要素较为集中的区域构建公共空间节点,凸显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场中村结合历史古桥、小型博物馆设置小广场及绿化空间节点,配置休闲娱乐设施打造为凸显在地文化的公共空间节点;在老集镇城中村改造中选取俭丰织染厂、顾村轧花厂、435号住宅等生态环境较好、历史文化丰富的区域打造滨水文化开敞空间,设置文化艺术景观,配置康体娱乐设施,打造区域标志性文化景观节点。(2)以三大脉络为载体延续历史文化梳理场中村走马塘沿线滨水开敞空间,河岸两侧设置绿化空间及活动场所形成老集镇绿脉,水脉,绿脉串联并优化历史记忆的桥,展现大场镇发展历史;老集镇依托荻泾潘泾及两侧历史文化要素打造“流动的博物馆”,通过桥梁、栈道等元素

23、打通两岸,构建整体连续的开放空间体系,向在此通行的人流讲述顾村的历史;康家村开放蕰藻浜沿城市界面,构建“水系沁城、绿脉连城”的空间结构,将体现当地文化底蕴的要素和绿脉融入宝山区历史记忆长河(蕰藻浜水脉)中,打破以往“畔江不见江”的尴尬(图5)。(3)塑造古今交融的新文脉空间上海宝山区城中村从公共设施布局和景观设计两个角度塑造古今交融的新文脉空间。一是场中村、老集镇将文化、教育、商业等现代公共设施与老街已有历史空间格局和保留的历史建筑沿公共空间设置,塑造古今交融的新文脉空间;二是在老集镇景观设计中,将提炼后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亲水步道116HA 07/2023中的地面铺装、夜景照明、栏杆扶手、景观

24、小品及其他城市家具设计中,同时配以现代化元素的展示及休闲空间,呈现新旧共生、古今交融的空间形态,展现城市现代文明与传统历史文脉的共融共生(图6)。通过设置多条绿廊绿道构建慢行系统,连通居住社区和新文脉空间,加强居民与公共空间的通达性,提高公共设施和特色空间的利用效率(图7)。3.4 活化利用文脉空间激活街区经济(1)置换建筑功能打造文化地标顺应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退二进三”的整体要求,在合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探索历史文化保护与再利用的共赢模式。对一些能够变更功能业态的历史建筑,通过保留历史元素、导入文化功能,将其改造为功能混合的特色建筑。老集镇和场中村“城中村”改造中将现有老厂房及人文

25、环境结合促进文化交流,将其改造为开展文化展示、时尚多功能秀场、精品仓、餐饮及创意办公等多种文化活动的文化地标。(2)发展创新经济提升产业能级宝山区作为上海乃至中国近现代的工业发祥地之一,是上海打造为科创中心的战略主战场。本次城中村改造依托其悠久的工业文化背景吸引创意工作室入驻,把创意设计系列活动打造为宝山的品牌,提升区域产业能级。将文化创意活动根植并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之中,盘活城中村经济,拉动产业人口集聚。(3)挖掘文化潜能繁荣特色经济深度挖掘在地文化潜能做“特”街区经济,一是把当地饮食文化做出特色。将餐饮文化与当地历史背景、民间传说、民俗文化等内容创新融合;二是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以宝山端午节、

26、吹塑版画等地域传统民俗文化为载体,谋求与音乐节、游戏、动漫等现代都市活动跨界联动,繁荣街区产业经济,激发消费活力;三是注重区域特色品牌的打造,加强营销和宣传,打造城市文化IP。3.5 居民融合共生提升社区归属感(1)积极主导文脉空间活动利用好以公共空间为载体的历史文脉传承空间,将赛龙舟等传统文化活动渗透至公共空间节点、三大脉络等空间场所,使传统节日在空间上融入到现代都市生活中。通过策划、组织社区文化活动,引导居民成为文化活动主体,使居民在情感上主动融入至文脉空间中,提升本地居民的归属感,确定外来人口的身份认同感,还吸引城市其他区域的人流到此消费,达到“穿针引巷”的效果。(2)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

27、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的民俗节庆活动是各层次人群社会交往活动的重要媒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传统非遗活动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可在保持原有传统节日精神内涵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发展,融入某些现代元素作出积极改变形成新的非遗形态传承下去,比如清明节网上“云祭祀”、重阳节节俗重心潜移等。结语结语城市更新行动背景下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注重对拆建型城中村文脉的保护、延续并活化再生,不仅能保留场所记忆、塑造城市特色并增强居民归属感,还能成为带动区域价值提升的城市新触媒、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城中珍宝”8,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其传承路径还需注意以下几点。拆建型城中村并非全部夷为平地后高楼拔起,应保护并传承其

28、历史文化。文脉传承并非简单罗列和挖掘零散破碎的历史文化,而需构建一个多层次的传承载体体系,还需人的引导、参与、主导并融入。文脉也是随着城市发展中更新、在更新中发展,在现代化文明的今天,要与时俱进创新出新旧融合的特色文脉。在城市内涵高质量发展时期,加强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今后城中村改造的重要任务,本文期望通过此次初探,引起更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进一步深化此类城中村的改造策略,完善实施和管理的政策体系,为城中村改造工作添砖加瓦。资料来资料来源源:文中图片均为作者自绘整理。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胡方,陈进,贾晓韡,等.基于文脉视角的城市空间特色塑造以日喀则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9(S1):11

29、6-123.2 缪春胜,覃文超,水浩然.从大拆大建走向有机更新,引导城中村发展模式转型以深圳市城中村(旧村)综合整治总体规划(20192025)编制为例J.规划师,2021,37(11):55-62.3 陈薇薇,邓烨华.基于文化传承的城中村微改造设计研究以广州市岑村为例J.城市建筑,2021,18(16):59-61.4 文超,杨新海,文剑钢,等.基于“城市针灸”的城中村有机更新模式探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11):43-50.5 邓士文,莫浙娟,吴中平.小题大做的“无界艺术季”“都市针灸”理论视角下的广州竹丝岗社区微更新研究J.华中建筑,2020,38(12):127-131.6

30、 毛玮丰,胡淙涛,唐倩.深圳市社区微更新实施机制与路径探索“趣城社区微更新(蛇口)计划”的经验与启示J.上海城市规划,2022(3):138-142.7 田莉.“都市里的乡村”现象评析:兼论乡村城市转型期的矛盾与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汇刊,1998():54568 佚名.破解“城中村”难题 推进城市化进程J.领导决策信息,2002(16):19-21.9 黄文炜,袁振杰.地方、地方性与城中村改造的社会文化考察以猎德村为例J.人文地理,2015,30(3):42-49.10 魏立华,闫小培.“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J.城市规划,2005(7):9-13+56.11 权小娟,王宏波.“城中村”:断裂社会的连接带基于西安市“郝家村”的个案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1):128-132.12 张薇.基于“城市针灸”理念的古村落微更新策略研究D.深圳:深圳大学,2019.13 卢道典,蔡喆.城市重大项目建设中传统村落景观特色的保护与传承以广州小谷围岛练溪村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4(4):24-29.14 杨大蓉.“善治”视野下苏州城中村改造创新策略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2):50-56.作者信息:作者信息:游小容,上海同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国家注册 城乡规划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