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京乡村民宿发展的政策规制问题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9046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乡村民宿发展的政策规制问题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乡村民宿发展的政策规制问题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乡村民宿发展的政策规制问题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74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1,Vol.38 Mar.,2023摘 要 乡村民宿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住宿业态,传统住宿业的政策规制并不适应乡村民宿的发展需求。从现有政策法规可以看出,北京乡村民宿的管理历程经历了从参照旅馆业管理到民宿业态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阶段,政策规制的问题重心也由市场准入合法性问题演变为土地及房屋权属、资产管理、经营规范、生态环保、安全保护等问题。由此,建议进一步明晰北京乡村民宿行业的发展定位,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行业自律与社区自治、促进乡村民宿集群

2、化发展,数字赋能乡村民宿行业管理等措施促进北京乡村民宿的高质量发展。关键词 乡村民宿;政策规制;北京;问题中图分类号 F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1286(2023)01-0074-07收稿日期:2022 10 28作者简介:王业娜(1986 ),女,山东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读博士生,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临空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政策与规制、文化和旅游等;马媛媛(1988 ),女,河南省人,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临空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旅游文化;王若军(1966 ),女,河南省人,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临空经济管理研究所,教授,主要

3、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企业经营管理。北京乡村民宿发展的政策规制问题研究王业娜1,2,马媛媛2,王若军2(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 102488;2.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100102)引 言民宿作为一种新兴、个性化的住宿业态,在乡村振兴、互联网经济加持下迅速发展,并对传统政策法规及行业监管提出了挑战。近年来,民宿逐渐从副业经营到专业化经营、从提供简单食宿到兼有文化体验功能,民宿的概念及外延不断拓宽。经梳理,民宿定义可以分为官方、技术和文献三个维度:官方定义包含经营主体、房屋产权、周边环境、主客互动等要素;技术定义强调房间数、床位数、楼层数等指标;文献定义突出利用自有闲置房屋、与周边社区

4、共荣共生、体现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强调“家”的归属感等。民宿的概念、界定不统一,给民宿产业的政策法规与政府监管带来困难1。同时,与传统住宿业相比,乡村民宿的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在地自然环境与文化特色突出,涉及的规制、政策范围广泛,经营主体的合法性存疑、监管立法缺失、监管主体及惩罚机制不明确等问题突出2。北京的乡村民宿虽然经历了“农家乐”住宿形态的1.0版,2008年奥运会后的品牌住宿2.0时代,2018年后精品化、品牌化发展的3.0时代3三个阶段,但在政策规制与问题研究方面研究不足。因此,系统梳理北京乡村民宿发展的制度现状、政策规制问题及演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一、北京乡村民宿发展的制度现状(一)

5、国家层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民宿产业发展,导向由鼓励支持、规范引导到提质升级,为促进民宿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规制保障(如表1所示)。一是规范性文件鼓励行业发展。乡村民宿发展初期,相关法律法 75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第 38 卷第 1 期 2023年3月规滞后、市场准入和监管缺乏法律依据,国家出台的政策多为政策性指导文件,如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积极发展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等细分业态”,将其定性为生活性服务业,从政策层面对民宿业态进行了肯定4。二是部门规范、行业标准促进民宿行业规范发展。从 农家乐(民宿)建筑防

6、火导则(试行)到首个民宿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均从技术角度规范了乡村民宿发展。三是国家标准促进民宿产业提质升级。2020年乡村民宿服务质量规范、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出台的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在提高乡村民宿服务质量、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表1 国家层面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类型时间名称相关内容政策文件2022.07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等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文旅市场发202277号)引导乡村民宿开发和建设,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推动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2021.12“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发202132号)统筹用地

7、、治安、消防、卫生、食品安全、环保等方面政策,落实乡村民宿经营主体房屋安全管理责任,推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2018.0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鼓励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2016.0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1号)要求各地有规划地开发特色民宿。2016.12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提出要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2015.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

8、见(国办发201585号)指明要积极发展客栈民宿。法律法规202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宅基地使用权、相邻关系等。20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2021.06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等。2013.10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城镇和乡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其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2019.04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卫生管理、卫生监督等。2022.03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市场主体登记事项及规范等。部门规范与行业标准2017.07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试

9、行)(建村201750号)确立民宿建筑防火导则。2020.09乡村民宿服务质量规范(GB/T 39000-2020)规定了乡村民宿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环境卫生、服务要求、持续改进。2021.02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 065-2019)规定了旅游民宿的定义、评价原则、基本要求、管理规范和等级划分条件。(二)北京层面北京乡村民宿政策法规(如表2所示)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从法律效力上看,主要为地方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地方标准。北京市旅游条例专章对民宿的定义、准入、监管等做出规定,这在地方立法层面做出了突破与引领;二是从管理角度看,侧重简化准入程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10、。如关于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北京市乡村民宿的设立条件与审批流程,有效解决了大多数乡村民宿面临的经营合法性问题,并对乡村民宿的经营主体、生态环境、公共安全、规范经营等做了规定,为行业规范发展以及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了政策依据;三是从规范内容看,从鼓励引导、“合法化”再到“精品化”,并完善了行业监管和配套服务政策,为乡村民宿高质量、高品质发展夯实了基础。76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1,Vol.38 Mar.,2023表2 北京层面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类型时间文件名相关内容政策文件2018.12北

11、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档升级。2019.12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八部门关于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北京市乡村民宿的设立条件与审批流程,解决了乡村民宿审批无法可依的困局。一是对乡村民宿的经营主体、经营用房、生态环境、公共安全、从业人员、规范经营等有关事项进行了明确。二是明确乡村民宿经营者需依法办理“一照、两证、一系统”,即:营业执照、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如经营餐饮),要求安装使用公安机关的信息采集系统,落实游客住宿登记等安全管理制度。2021.08北 京 市 人 民 政 府 北 京 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京政发2

12、02120号)推出一批乡村精品民宿,打造一批乡村民宿特色乡镇,实现全市乡村民宿从规模到质量的全面提升。2021.09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鼓励平原地区新城和生态涵养区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地标性的特色酒店,支持发展精品酒店和精品乡村民宿等。法规与部门规范等2017.08北京市旅游条例民宿定义、登记管理、发展规划、监督管理等。2007.02北京市旅馆业治安管理规定治安管理等。2016.11北京市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暂行)申请与受理、审查与决定、许可证管理等。2020.09北京市乡村民宿建筑消防安全规范(DB11T 1753-2020)规定了乡村民宿的建筑要求、消防技术措施和消防安全管

13、理。地方标准2021.01乡村民宿服务要求及评定(DB11/T 17522020)基本要求、文化特色、社会责任、综合管理、等级评定等。二、北京乡村民宿管理发展阶段及问题演变我国乡村民宿管理一直处于法律法规缺位状态,虽然旅游法第46条提及城镇与乡村民宿,但并未做出具体规定与要求,并将立法权限下放至省、自治区、直辖市层面5。纵观北京乡村民宿的管理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参照旅馆业管理阶段。消防、治安、建筑等限制导致民宿合法性问题难以突破,市场准入问题是此阶段的重点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民宿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阶段。根据2019年关于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定,北京乡村民宿的准入采取“联合审

14、核”方式,准入合法性问题得以解决。但仍存在政府监管乏力,运营过程中随意制定收费标准、坐地涨价等问题,土地及房屋权属、资产管理、经营规范、生态环保、安全保护等问题成为此阶段重点问题。(一)市场准入问题乡村民宿发展初期,主要参照旅馆业进行管理。按照国内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的规定,从事旅馆业经营至少需要获得五种证件: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消防检查合格证、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因此,民宿准入参照旅馆业的建筑、消防、治安、卫生、食品安全、环保、税收等标准,不仅增加了民宿产业发展成本,也使民宿游走于法律边缘。2017年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试行)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为乡村民宿在消防检查及规

15、范性方面做出了突破,2019年关于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北京乡村民宿准入采取联合审核的方式,实行联合受理、联合审核、联合踏勘、一站式审批,解决了消防、卫生、治安等前置审批带来的瓶颈问题。1.消防问题乡村民宿合法经营的首要问题是消防审批问题,消防审批是诸多瓶颈中的第一关,关系到后续的营业执照、特行许可证能否正常办理。受房屋结构、建筑材料和街道布局等因素限制,北京乡村民宿难以达到北京市旅馆业治安管理规定 77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第 38 卷第 1 期 2023年3月第4条规定的“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等消防标准,前期按照旅馆业的消防标准审批管理,极大限制了乡村民宿的行业管理及规范化发展。

16、2017年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试行)规定,“农家乐(民宿)不纳入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和公众聚集场所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范围”,通过提出消防基础设施要求、消防安全技术措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等规定,从国家层面解决了乡村民宿消防瓶颈问题。2018年10月,北京市消防总队关于印发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便民服务措施的通知规定“对于除公共娱乐场所外的建筑面积小于 300 平方米(含 300平方米)的饭店(餐饮场所)、商店、市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取消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以上规定均将消防安全问题由事前审批转移到事中监管,在政策层面打通了消防前置审批的掣肘问题,但这也给

17、乡村民宿经营过程中的消防安全设施、技术指导及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将成为乡村民宿消防问题关注的新重点。2.工商登记民宿经营作为一项经营活动,应当按照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工商登记,确认其从事住宿经营的市场主体资格,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北京市旅游条例第57条规定,“城乡居民开展民宿经营,应当办理工商登记,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民宿管理的规定。”但是在实践中,办理工商登记、取得营业执照的前提是消防检查合格、取得特许行业许可证,这两个前置条件对于民宿的硬件基础条件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随着民宿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探索,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国发201562号)规定特

18、行经营许可证实行后置许可,2019年北京乡村民宿准入实行“一照、两证、一系统”,即营业执照、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如经营餐饮),要求安装公安机关的信息采集系统,落实游客住宿登记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效解决了乡村民宿面临的住宿经营合法性问题。因此,“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如何优化、畅通乡村民宿工商登记程序是需要关注的问题。3.特行许可与治安问题旅馆业由于业务内容与经营方式同社会治安秩序密切相关,被列入特种行业进行管理。北京乡村民宿在依据旅馆业范畴管理阶段,治安准入的核心瓶颈问题是特行许可证的取得,这也导致公安联网问题成为民宿治安管理的重要缺口。2018年,公安部深化治安管理“放管服”改革

19、便民利民6项措施规定,对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实行告知承诺制,实质上是从国家层面降低了民宿的特行许可门槛标准。2019年北京市乡村民宿创新实施“一站审核制”,即经联合审核合格后可办理相关证件,有效解决了北京乡村民宿的特行许可准入问题。在北京乡村民宿高速发展的阶段,与特种行业准入相比,日常的治安管理成为监管重点,包括防盗安全设施、安全保卫人员、住宿登记制度、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监控设施等。同时,结合北京乡村民宿的地理、地形特点,如何做好防洪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警、处置工作,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尤其是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成为重点。4.卫生管理与食品安全问题在乡村民宿参照旅馆业管理阶段,依据公共场

20、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要求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在各地方民宿管理实践中,主要存在两种方式:一是认定民宿为公共场所,要求民宿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二是提出具体的卫生要求标准,不要求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如浙江省对民宿环境、采光与通风、设施与容器、饮用水、垃圾分类、从业人员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规范标准。北京乡村民宿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照北京市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暂行)管理。乡村民宿若从事食品销售经营、餐饮服务经营等均需申请食品经营许可,但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资质的前提条件是取得营业执照。2019年,在北京市乡村民宿 78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21、 and ManagementNo.1,Vol.38 Mar.,2023实施“一站审核制”的政策下,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的申报程序得以简化,但是如何指导民宿食品经营者真正做到食品经营的场所、设备设施、规章制度、工艺流程要求标准,公共场所要求的空气、水质、采光、照明、噪音、顾客用具与卫生设施等,是卫生管理与食品安全方面需要关注的新问题。(二)土地及房屋的权属问题土地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乡村民宿发展的根基问题在于土地所有权问题,厘清土地所有权问题是乡村民宿发展的保障及基础。我国宪法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均对农村宅基地的性质、归属、用途等做出规定,地方层面如北京市城乡规划条

22、例也对住宅的性质变更问题做了原则性规定。因此,由于受建筑结构、相邻关系、建设成本和城乡规划等因素影响,将普通住宅改为经营性用房存在极大难度。但是,随着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的出现,国家从不同政策层面为农村住宅资源的利用提供了鼓励与支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46条、北京市旅游条例第56条、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文旅部等17个部位发布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以及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等,均鼓励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资源,农村宅基地改革等措施,鼓励村民利用闲置宅基地及民房,从事民宿等乡村旅游经营,

23、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法律法规及部门政策为乡村民宿发展提供了可行性,房屋租用多为村民个人住宅直接出租或者以农村集体形式对外出租,租赁合同年限、个人出租农村宅基地是否合法等问题值得商榷。此外,在实践中由于乡村宅基地、房屋的多重权属特性,导致了房屋产权是否清晰、房屋用途是否合规等诸纠纷与矛盾。民宿房屋租赁合同纠纷问题也比较突出,集中表现在合同效力、合同解除、租期及押金纠纷、房屋设备的使用及赔偿纠纷等。(三)民宿资产管理问题近年来,全国多个地区民宿风起,发生在土地权益、房屋租赁、众筹投资等领域的违约纠纷屡见不鲜。如巨额民宿设施遭受拆毁,公开招标的土地性质为基本农田,民宿投资人将民宿品牌商标等无

24、形资产培育起来后,产权方却来争夺商誉,利益分配不均衡等6,民宿资产的确权、评估以及合法合规交易是很多民宿投资人面对的现实问题。然而,民宿资产所属关系的复杂性、民宿商誉无形资产的不稳定性、资本在民宿领域的进出及转让,成为资本市场对民宿投资的顾虑。同时,目前北京乡村民宿的产业界限狭窄,“民宿+”各行业融合推动不够深入,如何提升民宿文化内涵及拓宽民宿资产维度是民宿资产管理需要关注的新问题。对北京老字号、非遗技艺、乡村民俗等文化及商誉向民宿领域的延伸,要进一步挖掘整理、评价。(四)经营规范问题北京乡村民宿在服务规范方面既存在传统住宿业的共性问题,又有民宿业态的个性问题。共性问题主要涉及消防安全、日常治

25、安、民宿卫生、食品安全、服务与接待、投诉处理、突发事件处理等规范要求。消防安全方面,如消防设施的配备、消防出口的设置、消防疏散通道示意图标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消防预案及消防演练等要求;日常治安方面,如公共场所的监控设备位置、数量要求及监控时长,游客信息的备案,尤其是涉及外籍游客的24小时信息上报制度,公众责任险以及相关保险的购买等。民宿卫生方面,如客房布草、卫生间及水壶等卫生清洁,餐饮厨房的卫生规范。服务与接待方面,如服务流程、规范等问题。个性问题包括环境与建筑、创意设计、乡村的昆虫及蝇蚊消杀、乡村民俗文化挖掘、活动策划、民宿IP创立、农产品销售、宣传推广等过程中的经营规范问题。(五)生态环

26、保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民宿发展与在地环境、生态环保密不可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民宿生存的基础。但在乡村民宿迅速扩张的阶 79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第 38 卷第 1 期 2023年3月段,存在诸多不可持续的发展因素:首先,房屋设计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现象突出,如在山区险峻处、湖区深处等地建设可观景玻璃建筑等。其次,游客接待超载,大量生活垃圾没有合理的运输、处理途径,在农村未建立完善的垃圾及废弃物品处理体系。再次,污水违规排放,私设暗管和利用渗井、渗坑、不正常运行水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现象严重,提供餐饮服务的民宿油脂处理不达标等。此外,乡村民宿的生态理念缺乏连续性与贯穿性,在乡

27、村民宿规划、建筑设计、管理理念、经营过程中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的指引。(六)安全保护问题民宿安全管理面临的根本矛盾是民宿行业公共安全保障先天不足与促进民宿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不平衡。7安全是民宿发展的第一要素,消防、治安、建筑、疫情防控等隶属于不同部门监管,北京乡村民宿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安全保障。北京乡村民宿的食品安全、卫生安全、治安安全、环境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等缺乏统一的协调体系,也未能够结合地域特性采取安全保障措施,如北京乡村民宿大多地处郊区,多山地的地貌特征决定了乡村民宿运营主体及监管部门要重点关注防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等预警、处置,依实际情况设置相关应急预案等措施。此外,

28、乡村民宿虽属于住宿业,但入住人员身份管理,警力通达性等方面仍很薄弱。三、北京乡村民宿发展对策与建议(一)结合北京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乡村民宿发展定位乡村民宿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有益载体,也承载着乡村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北京乡村民宿应立足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明确新时代乡村民宿的发展定位,充分考虑民宿在产业发展、农民收入、农村扶贫、创业就业等经济问题和民俗传承、空心村等社会问题上的解决、带动作用。同时,也要结合北京整体发展规划,针对各郊区、县的发展定位,进一步明确北京乡村民宿区域空间布局、发展内容和扶持政策。(二)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地方法规,在住宿业管理办法的框架下进一步明确对民宿市场

29、准入、经营规范、服务要求、发展保障等要求;完善配套的地方标准和行业规范,打造体系完备、操作性强的民宿行业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旅游、市场监管、公安、消防、卫生健康、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避免多头、重复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对民宿行业的事中事后监管,推行多部门联合执法,进一步规范监督执法工作,加大执法帮扶力度,减少对民宿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三)加强行业自律与社区自治2,促进乡村民宿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北京乡村民宿发展中的行业自律职能。通过培训、评定等形式普及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及凝聚能力。如推进行业自律与社区自治,开展“最美乡村民宿”“有故事的乡

30、村民宿主人”“大厨下乡”等评选活动,丰富民宿内涵、内容,培育北京民宿行业发展内生动力、提升抗风险能力。同时,鼓励合理引入资本、连锁酒店管理集团,或者对接大型文旅企业,提高乡村民宿的服务质量及经营管理水平。在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基础上,促进乡村民宿的集群化发展,提高乡村民宿资产管理能力。(四)挖掘人文及绿色资源,培育北京特色民宿品牌充分挖掘与融合利用历史遗迹、传统建筑、节庆活动、体育赛事、民俗美食等资源,凝练地域特色融入民宿经营8,打造特色IP,塑造民宿主人魅力,进一步提升乡村民宿的参与性和文化体验性3。丰富、延长民宿产业链条,创新“民宿+”教育、体育、康养、农业、文创等活动内容与形式,为北京乡

31、村民宿发展赋能。在营造特色民宿景观环境时,要充分考虑景观空间形态和周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充分发挥北方民居特色优势,保护民居环境风貌、80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1,Vol.38 Mar.,2023天际线,打造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民宿建筑。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严把生态红线,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新生态民宿品牌。(五)数字赋能乡村民宿行业管理,打造数字民宿新高地民宿业是共享经济的重要领域,借助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合约等数字化技术赋能民宿行业管理,不断提升北京乡村民宿的服务标准

32、、经营规范、安全保障和文化体验水平。借助北京本地信息化优势搭建完善的智慧旅游平台,为游客、商户提供品牌融合、产品打包、统一宣传等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促进北京乡村民宿集群发展。如扎实打好智慧安防基础设施,将道路安全、住宿安全、风险识别与公安部门联防,打造民宿安全示范区;积极开展数字营销,借助网络直播、短视频营销等变革传统营销方式;以消费者为中心,以“互联网品牌运营”为依托,不断探索优化消费场景,打造数字民宿新高地。参考文献:1 万斌,闫晓萍.民宿经营的政府法律规制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22(03):141-142.2 戴丽霞.海南乡村旅游民宿发展的法律监管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6(06

33、):46-48.3 陈 冬.打 造 乡 村 民 宿 发 展 的 北 京 样 本 J .前线,2021,(06):73-75.4 吴宜夏,田禹.“民宿+”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研究以北京门头沟区百花山社民宿为例J.中国园林,2022,38(06):13-17.5 姚瑶.中国共享民宿的制度规制路径探析J.行政管理改革,2018(10):47-51.6 张馨元,张强,韩剑磊,童茜.民宿与在地社区的互动与共生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J.人文地理,2022,37(03):50-59.7 高争志,张泽.民宿安全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4):117-122.8

34、 戴其文.中国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22,43(10):41-50.Research on the Policy Regul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Rural HomestayWANG Yena1,2,MA Yuanyuan2,WANG Ruojun2(1.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2488,China;2.Beiji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

35、ng 100102,China)Abstract:Rural homestay is a new type of accommodation industry develop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policy regul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accommodation industry has not m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rural homestays.It can be seen from the existing policies and r

36、egulations that the management process of Beijing rural homestay has gone through the stage of referring to the management of the hotel industry to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homestay industry.The focus of regulatory issues has also evolved from the legitimacy of market access to land and housing ow

37、nership,business norms,service standards,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ecurity protection,and other issue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define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Beijings rural homestay industry,improve regulatory laws and regulations,strengthen in-process and post-event s

38、upervision,strengthen industry self-discipline and community autonomy,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homestay clusters,and digitally empower rural homestay management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Beijings rural homestay industry.Key words:rural homestay;policy regulation;Beijing;problem(责任编辑:邱凌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