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7∕T 5248-2023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臭气处理技术规程》(山东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302353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PDF 页数:71 大小:91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T 5248-2023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臭气处理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DB37∕T 5248-2023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臭气处理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DB37∕T 5248-2023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臭气处理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DB37∕T 5248-2023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臭气处理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DB37∕T 5248-2023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臭气处理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 37/T 52482023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臭气处理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dor control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y2023-07-01 发布2023-08-01 实施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 合 发 布DB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告2023 年第 5 号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发布 建筑消能减震与隔震技术规程等 9 项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的公告建筑消能减震与隔震技术规程 城市道路智慧多功能杆建设标准

2、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臭气处理技术规程 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养护管理标准 中小型桥梁承载力快速评定标准 装配式城市桥梁技术标准 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与验收标准 建设工程优质结构评价标准和房屋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技术规程等 9 项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业经审定通过,批准为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现予以发布,自 2023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原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制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DB37/T 5020-2014 同时废止。以上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附件: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发布名单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 年 7 月

3、 3 日附件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发布名单序号序号标准名称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标准编号主编单位主编单位1建筑消能减震与隔震技术规程DB37/T 5246-2023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有限公司2城市道路智慧多功能杆建设标准DB37/T 5247-2023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市城市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3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臭气处理技术规程DB37/T 5248-2023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养护管理标准DB37/T 5249-2023山东省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山东汇友市政园林集团有限公司5中小型桥梁承载力快速评定标准DB37/T 5250-20

4、23山东泉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6装配式城市桥梁技术标准DB37/T 5251-2023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泉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7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与验收标准DB37/T 5020-2023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研究院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8建设工程优质结构评价标准第一部分:房屋建筑工程DB37/T 5000.1-2023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中心淄博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监督站建设工程优质结构评价标准第二部分:市政工程DB37/T 5000.2-2023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中心建设工程优质结构评价标准第三部分:交通工程DB37/T 500

5、0.3-2023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工程建设事务中心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中心建设工程优质结构评价标准第四部分:水利工程DB37/T 5000.4-2023水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中心9房屋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技术规程DB37/T 5252-2023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中心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I前前言言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21年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鲁建标字202119号)的要求,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山东地区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共分9章,主要技术内容有:1.总则;

6、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臭气收集与输送;5.臭气处理技术;6.除臭设备设施;7.排放和监测;8.施工和验收;9.运行管理。本规程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各单位在执行本规程过程中,请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至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济南市市中区二环南路3377号市政设计大厦,邮编:250003,联系电话:(0531)82704207,电子邮箱:),以便今后修订。主 编 单 位: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参 编 单 位

7、:江苏博恩环境工程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山东泉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员:孙逊杨红红姚阔为焦文海王磊张元元刘海峰曹臻傅小强宛良明徐罡刘锋II许庚宋立惠王玉波陈哲主要审查人员:邓杰张克峰倪寿清王悦兴任伟张守彬高洪振颜京柏王永磊III目次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术语.22.2符号.43基本规定.54臭气收集与输送.64.1一般规定.64.2臭气污染物浓度.64.3臭气风量.74.4臭气收集.94.5臭气输送.105臭气处理技术.135.1除臭工艺选择.135.2溶液吸收.135.3离子除臭.145.4生物过滤池.155.5生物土壤滤池.165.6生物滴滤池.175.7活性

8、炭吸附.185.8掩蔽法.186除臭设备设施.206.1一般规定.206.2主要设备设施.206.3风机.236.4风管.256.5风阀配件.266.6控制柜(箱).267排放和监测.287.1废气排放设施.28IV7.2在线监测设施.298施工和验收.308.1施 工.308.2调 试.308.3工程验收.329运行管理.349.1基本要求.349.2除臭设备运行管理.35本规程用词说明.37引用标准名录.38V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12 Terms and Sign.22.1 Terms.22.2 Sign.43 Basic provisions.54

9、Odor Collection and Delivery.64.1 General Requirements.64.2 Odor Concentration.64.3 Odor Flow Rate.74.4 Odor Collection.94.5 Odor Delivery.105 Odor Treatment.135.1 Deodorization Process Selection.135.2Absorption.135.3 Plasma Odor Removal.145.4 Biofilter.155.5 Biological Filter.165.6 Biotricking Filt

10、er.175.7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185.8 Masking Method.186 Odor Treatment Facilities.206.1 General Requirements.206.2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206.3 Blower.236.4 Air Duct.256.5 Air Valve.266.6 Control Cabinet.26VI7 Emission and Monitoring.287.1 Exhaust Emission Facility.287.2 On-line Monitoring Fa

11、cility.298 Construction andAcceptance.308.1 Construction.308.2 Debugging.308.3Acceptance of Project.329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349.1 General Requirements.349.2 Deodorizing Equipment Operation Management.35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37Lists of Quoted Standards.3811总则1.0.1为规范山东省城镇污

12、水处理设施中除臭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保护污水处理设施内、外部环境,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站)等污水处理设施、城镇污水提升泵站和污泥处理过程中除臭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1.0.3除臭工程应贯彻全过程控制理念,结合国家有关安全环保、节能低碳、卫生健康等政策、方针,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1.0.4污水处理设施除臭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山东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术语和符号2.1术语术语2.1.1臭气 odor gas能刺激人

13、的嗅觉器官并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污染气体物质。2.1.2臭气源 odor source污水、污泥和其他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过程中臭气的产生单元。2.1.3臭气浓度 odor concentration用无臭的清洁空气对臭气样品稀释至嗅辨员感知阈值时的稀释倍数。2.1.4臭气强度 odor intensity是指人们通过嗅觉感觉到的气味的强弱程度;臭气强度通常分为若干等级。2.1.5吸收法 absorption用溶液或溶剂吸收废气中的一种或几种气体(如二氧化硫、硫化氢、氟化氢、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使之与废气分离的方法。2.1.6生物过滤 biofilter通过附着于复合填料上的微生物

14、,经传质和生物降解去除臭气的处理方法。2.1.7生物滴滤 biotricking filter采用多孔、比表面积大的惰性物质作填料,在填料表面喷洒水并补充养分,臭气经过表面长有微生物的填料层,经传质和生物降解去除臭气的处理3方法。2.1.8等离子除臭 plasma odor removal当外加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气体被击穿产生高能电子、各种离子、原子和自由基的混合体,在高能电子和自由基的多重作用下,空气中产生臭味的化合物发生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去除臭气污染物的处理方法。2.1.9掩蔽法 masking method利用植物提取液作为掩蔽物质加于臭气污染源中的一种处理方法。2.1.10液气比

15、liquid-gas ratio净化单位体积(工况状态)的气体所需用的液体量。2.1.11空床流速 empty bed velocity按空床计算气流通过塔的平均流速,即用气体流量除以塔的总截面积得到的数值,又称表观速度。2.1.12空床停留时间 empty bed residence time采用生物滤池或活性炭吸附处理臭气时,以填料或活性炭的填充体积除以臭气流量得到的停留时间。2.1.13空间换气量 air exchang rate单位时间(h)内进入密闭空间的空气量(m3/h)与密闭空间容积(m3)的比率,单位为 ACH,用 n 表示。2.1.14喷淋密度 specific liquid

16、 rate单位时间、单位塔截面积上的液体喷淋量,单位为 m3/(m2s)或 m3/(m2h)。42.1.15吸附容量 adsorption capacity一定温度及一定的吸附质浓度下,单位吸收液所吸附的吸附质的量。2.2符号符号Q除臭设施收集的总臭气风量;Ql建(构)筑物臭气收集量;Q2设施及设备臭气收集量;Q3收集系统漏失风量;K 漏失风量系数;p系统的总压力损失;Pl除臭空间的负压;h1臭气收集风管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损失;h2除臭装置阻力;h3臭气排放管风压损失;H安全余量;q表面负荷;T空床停留时间;H填料层高度;空床流速;As/Ag 填料表面积/分管截面积53基本规定3.0.1需要处

17、理的臭气源应根据污水、污泥处理过程中的臭气强度确定,无检测指标者按 3.0.2 执行,有检测指标者按 3.0.3 执行。3.0.2臭气强度的感官等级按表 3.0.2 的规定划分为 0 级至 5 级,3 级及以上应进行臭气处理。表表3.0.2 臭气强度臭气强度臭气强度(级)状况0无臭1隐约感到臭味(检知阈值)2稍微感到臭味(认知阈值)3极易感到臭味4强烈的臭味5无法忍受的恶臭3.0.3臭气强度的检测指标按表 3.0.3 的规定划分为 1 级至 5 级,2.5 级及以上应进行臭气处理。表表3.0.3臭气强度与污染物浓度关系臭气强度与污染物浓度关系污染物臭气强度(级)122.533.545氨(mg/

18、m3)0.10.61251040硫化氢(mg/m3)0.00050.0060.020.060.20.78注:氨和硫化氢有一项指标达到臭气强度 2.5 级,即应进行臭气处理。3.0.4除臭系统由臭气收集、臭气输送、除臭装置和排放系统组成。3.0.5除臭处理装置的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 的规定。3.0.6除臭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 2025 的规定。64臭气收集与输送4.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4.1.1臭气源设施应加盖收集,采用密闭、负压等防扩散措施输送。4.1.2臭气处理装置应靠近臭气风量

19、大的臭气源,处理系统数量应根据臭气风量、臭气源位置、装置排放口与环境敏感区域位置、运行管理等因素确定。当臭气源布置分散时,可采用分区处理。4.1.3输送风机宜设置在除臭处理装置后。当采用多台风机并联运行时,每台风机进口应设隔断阀、出口设止回阀。4.1.4臭气在收集输送过程中应考虑节能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1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 51245 中 5.4.18 的规定;2风机应与系统“流量-压力”特性匹配;3除臭风机宜配置变频器,具备根据生产负荷和实际管路阻力变化情况实现变频节能运行的能力;4.2臭气污染物浓度臭气污染物浓度4.2.1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臭气

20、可采用硫化氢、氨等指标和臭气浓度表示。4.2.2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臭气污染物浓度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当无实测数据时,可按表 4.2.2 的规定确定。表表 4.2.2污水处理设施臭气污染物浓度污水处理设施臭气污染物浓度处理区域硫化氢(mg/m3)氨(mg/m3)臭气浓度(无量纲)污水泵站及预处理区1100.55.0100010000生物处理区0.550.25.010003000污泥处理区530110500010000074.3臭气风量臭气风量4.3.1构筑物、设施及设备等臭气风量按下列规定要求计算:1污水提升泵站、污水处理厂进水泵房和沉砂池等臭气风量按单位水面面积臭气风量指标 10m3/(m2h)

21、计算,并增加 1 次/h2 次/h 的空间换气量;曝气沉砂池臭气风量按曝气量的 1.0 倍1.1 倍计算增加的臭气风量;2水解酸化池、初沉池、调节池、生物反应池厌缺氧区域等构筑物臭气风量按单位水面面积臭气风量指标 3m3/(m2h)计算,并增加 1 次/h2 次/h 的空间换气量;3生物反应池好氧区域构筑物臭气风量按单位水面面积臭气风量指标3m3/(m2 h)计算并增加 1 次/h2 次/h 的空间换气量,或按曝气量的 1.0 倍1.1 倍并增加 1 次/h2 次/h 的空间换气量,计算的臭气风量,两者取其大值;4独立调蓄池及其附属构筑物每小时臭气风量按构筑物设计容积的 1.0倍2.0 倍计算

22、;5污泥浓缩池、储泥池、污泥均质池以及污泥调理池等构筑物臭气风量按单位水面面积臭气风量指标 3m3/(m2h)计算,并增加 1 次/h2 次/h 的空间换气量;6拦污栅、脱水机、压滤机等设备需要外加密闭罩收集臭气且人员定时需要进入的密闭空间,臭气风量按空间换气次数 8 次/h 计,经常进入且要求较高的密闭空间,臭气风量按空间换气次数 12 次/h 计;87半封口设备臭气风量按机盖内换气次数 8 次/h 和机盖开口处抽气流速0.6m/s 两种计算结果的较小者取值;8脱水机房、污泥堆棚、污泥处理处置车间等构筑物宜将设备分隔除臭。难以分隔时,人员需要进入的处理构(建)筑物,臭气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少于

23、8次/h 计,经常进入且要求较高的场合换气次数按 12 次/h 计,贮泥料仓等一般人员不进入空间按 2 次/h 计算。存在少量臭气且不能加盖(罩)封闭的车间,且车间的密闭标准较高,其臭气风量按 1 次/h3 次/h 容积空间和出入口抽气流速 0.25m/s0.50m/s 两种计算结果的较小者取值;9污泥堆棚、敞开式污泥处置车间等较大建筑物,人员或车辆需要定时进入的处理构(建)筑物,臭气量按裸露污泥单位面积臭气风量指标 10m3/(m2h)计算,并增加 1 次/h2 次/h 的空间换气量;经常进入且要求较高的密闭空间,臭气风量按空间换气次数 8 次/h12 次/h 计。4.3.2总风量按下列公式

24、计算:Q=Ql+Q2+Q3(4.3.2-1)Q3=K(Ql+Q2)(4.3.2-2)式中:Q除臭设施收集的总臭气风量(m3/h);Ql建(构)筑物臭气收集量(m3/h);Q2设施及设备臭气收集量(m3/h);Q3收集系统漏失风量(m3/h);K 漏失风量系数,可按 5%10%取值。94.3.3在除臭系统与通风换气系统难以分开、人员需短时进入且换气次数难以满足时,人员进入应采取自然通风或临时强制通风,这部分通风可不纳入风量计算。4.4臭气收集臭气收集4.4.1污水处理设施的臭气宜按臭气性质分类收集,收集管道的布置可根据臭气的分布情况分设不同的收集系统。4.4.2吸风口的设置点应防止设备和构筑物内

25、部气体短流以及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水或泡沫进入收集系统,需要调节压力的吸风口应设置调节装置。4.4.3密闭盖(罩)宜符合下列规定:1臭气一般采用密闭、负压等防扩散措施。构筑物密闭盖(罩)的型式应根据构筑物尺寸确定,满足运行维护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换气空间;设备的密闭盖(罩)优先采用局部密闭罩;密闭盖(罩)的结构还应满足正常雨水排水要求、满足抗紫外线要求;2密闭盖(罩)的吸气方向应与臭气气流运动方向一致,利用臭气气流的动能,避免或减弱罩周围紊流、横向气流等对抽吸气流的干扰与影响;3密闭盖(罩)宜采用装配结构,可设置开关灵活并且具有气密性的观察窗、操作孔和检修门等,其位置应避开气流正压较高部位。

26、4.4.4密闭盖(罩)荷载计算时应考虑风、雨及雪荷载、抽吸负压产生的附加荷载以及安装维护时的附加荷载。4.4.5密闭盖(罩)型式宜符合下列规定:101大跨度的密闭盖型式宜采用拱形有机玻璃钢盖板、弧形有机玻璃钢盖板、钢梁反吊氟碳纤维膜加盖等;2中、小跨度以及设备的密闭盖板(罩)宜采用骨架支撑的平面盖板,平面盖板包括有机玻璃钢板、PVC 板、钢化玻璃面板等。4.4.6密闭盖(罩)应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及标志标识,设置要求应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60 执行。4.4.7密闭盖(罩)支架支撑宜采用耐腐蚀材料。4.5臭气输送臭气输送4.5.1输送管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密闭盖(罩)

27、内臭气应通过管道收集输送至除臭装置;2管网系统不宜过大,同一系统有多个分支管时,应分组控制;3在进行管网配置时,采用干管(集中)配管、分散配管或环状配管等方式保证压力平衡。4.5.2收集风管应选用耐腐蚀材料。4.5.3风管规格尺寸根据风量和风速确定,干管风速宜为 8m/s14m/s,支管风速宜为 2m/s8m/s。4.5.4对各并联支管应进行阻力平衡计算,必要时可设置孔板等设施调节风管风量,各吸风口宜设置带开闭指示的阀门。4.5.5管道敷设方式宜符合下列规定:除臭管道敷设方式宜采用架空敷设。跨越厂区道路时,不应影响设备和11车辆通行,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中 6

28、.6、7.1及其他相关条文的规定。1架空管线宜按统一管底高程布置,架空敷设的风管应设置支架、吊架等,间距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 141 中 4.2 的规定。管道支架与道路边间距不宜小于 1m;通过人行通道时,管道宜架空通过,且管底净空高度不宜小于 2.0m;通过车行道路的管底净高不小于 4.5m。2埋地敷设除臭风管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要求的执行。4.5.6除臭装置吸风机的风压应按下列公式计算:p=Pl+h1+h2+h3+H(4.5.6)式中:p系统的总压力损失(Pa);Pl除臭空间的负压(Pa);h1臭气收集风管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损

29、失(Pa);h2除臭装置阻力(Pa),包括使用后增加的阻力h3臭气排放管风压损失(Pa);H安全余量(Pa),宜按 300Pa500Pa。4.5.7臭气输送风机宜采用离心风机,单套收集系统宜采用 1 台风机,必要时可采用 2 台风机,1 用 1 备;风机进出口应设置柔性连接和不锈钢防护网。4.5.8在单元收集干管位置和风机进口(或出口)处宜设置采样孔和风量测量孔,风量测量孔宜设置在直管段,风量测量孔上游直管长度不宜小于 6 倍风管外径,风量测量孔下游直管长度不宜小于 3 倍风管外径。测量空间不能12满足要求时,可选择适宜的直管段设置风量测量孔,风量测量孔的上游和下游直管长度应满足风管内径的 1

30、.5 倍。135臭气处理技术5.1除臭工艺选择除臭工艺选择5.1.1臭气处理技术包括吸收法、电解离子法、生物净化法、物理吸附法和掩蔽法等。5.1.2除臭工艺技术宜根据处理要求、场地情况、投资和运营费用等因素确定;周边环境要求高的场合宜采用组合工艺技术处理。5.1.3低浓度臭气的除臭工艺优先采用生物处理法,高浓度臭气可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增加预处理工艺或后处理工艺。5.1.4预处理工艺宜采用溶液吸收、离子除臭技术;生物处理工艺宜采用生物过滤池、生物土壤滤池和生物滴滤池;后处理工艺宜采用活性炭吸附和掩蔽法。5.2溶液吸收溶液吸收5.2.1溶液吸收适用于处理水溶性较好、不同浓度的臭气及有机污染物质气体

31、。5.2.2常用的吸收液包括水溶液、酸溶液、碱溶液、氧化溶液等。5.2.3收液采用水溶液时,pH 值宜控制在 68;酸溶液时,pH 值宜控制在36;碱溶液时,pH 值宜控制在 811;氧化溶液时,pH 值宜控制在 69,ORP 宜控制在 500mV1000mV。5.2.4吸收塔填料宜采用 PP 或陶瓷等材质,填料比表面积宜大于 100 m2/m3;空床流速为 0.5 m/s1.5 m/s;填料体积应根据处理效率以及溶液传质高度计算确定。填料孔隙率宜为 0.450.95;单层填料厚度应不超过 1.2m,吸收塔14填料可分多层布置,吸收塔出口应设置除雾装置。5.2.5吸收塔布气系统应均匀,确保气室

32、压力均衡,喷淋加湿系统需满足喷淋均匀要求,且需设置过滤装置。吸收塔应满足连续运行的要求,在空塔流速下初始压力损失宜为 150Pa/m-600Pa/m。5.2.6吸收塔中臭气与喷淋溶液宜采用逆向接触方式。喷淋密度不宜小于10m3/(m2h)或液气比 L/G 不宜小于 1L/m3。5.2.7根据臭气污染物质浓度和排放要求,吸收塔可采用多级串联方式,前级宜采用不影响后续吸收效果的溶液。5.2.8吸收塔产生的循环废水可直接排至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中混合处理。5.3离子除臭离子除臭5.3.1离子除臭适用于处理新风系统、工厂、车间、污水站、垃圾除臭等场所。5.3.2离子除臭系统由离子发生器、反应器和控制系统

33、组成。5.3.3离子除臭有等离子除臭、高能离子除臭、UV 光催化氧化除臭等;5.3.4离子除臭装置反应区气体流速宜为 3m/s5m/s,出口尾气臭氧含量应小于 0.15mg/m3。5.3.5臭气含液态水时,在进入离子除臭装置前应设除水装置。155.4生物过滤池生物过滤池5.4.1生物过滤池适用于处理污染物质为水溶性的且易被微生物分解代谢的臭气。5.4.2生物过滤池构成包括预洗段和生物段。生物填料宜采用无机惰性材料和有机材料,包括火山岩、竹炭、果壳等,火山岩粒径宜为 3cm5cm,竹炭或果壳粒径宜为 5mm10mm,有机填料不应超过总质量的 50%。填料层高度宜为 0.5m1.5m,预洗段填料比

34、表面积不宜小于 100 m2/m3,生物段填料比表面积不宜小于 350 m2/m3。有机高分子填料强度不小于 20N/个,生物段填料强度不小于 60N/个;预洗段填料使用寿命不宜低于 10 年,生物段填料使用寿命不宜低于 6 年。5.4.3生物过滤填料层的有效体积和高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V=QT/3600(5.4.3-1)H=T/3600(5.4.3-2)式中:V填料层有效体积(m3);Q臭气风量(m3/h);T空床停留时间(s);H填料层高度(m);空床流速(m/h)。5.4.4生物过滤池布气系统应均匀,确保气室压力均衡,喷淋加湿系统需满足喷淋均匀要求,且需设置过滤装置。生物过滤池应满足连

35、续运行的要求,生物过滤池阻力不宜大于 1500Pa。165.4.5生物过滤池空床停留时间宜大于 12s,预洗段空床流速宜取 0.5m/s1.0m/s;生物段空床流速宜取 0.05m/s0.15m/s。表面负荷宜取 200m3/(m2h)500m3/(m2h)。生物过滤池生物段填料层单层厚度不宜大于 3.0m。5.4.6滤池用水宜采用再生水,不宜含有余氯等对微生物有害的物质。5.4.7生物过滤池产生的废水可直接排至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中混合处理,产生的废滤料按一般固废处理。5.5生物土壤滤池生物土壤滤池5.5.1生物土壤滤池适用于处理污染物质为水溶性的且易被微生物分解代谢的臭气。5.5.2滤池滤料

36、宜采用无机惰性材料和复合土壤滤料,如火山岩、陶粒、生物土壤等,滤料强度应不小于 60N/个。滤料宜进行筛选,大颗粒无机滤料粒径宜采用 3cm5cm,细颗粒无机滤料粒径宜采用 3mm5mm,滤料使用寿命不宜低于 20 年。5.5.3滤池填料层的有效体积和高度,应按公式 5.4.3 计算:5.5.4滤池表面负荷不宜大于 150 m3/(m2h),滤料比表面积不宜小于 300m2/m3,滤料层高宜设 0.7m2.0m;加湿水源宜采用再生水。5.5.5生物土壤滤池布气系统应均匀,确保气室压力均衡,喷淋加湿系统需满足喷淋均匀要求,且需设置过滤装置。生物土壤滤池满足连续运行要求,在空床流速下的初始压力损失

37、小于 1,000Pa/m。5.5.6生物土壤滤池产生的废水和污泥可直接排至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中混合处理。175.6生物滴滤池生物滴滤池5.6.1生物滴滤池适用于处理污染物质为水溶性的臭气。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盐由循环水提供,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碳、氮、磷等,碳氮比应控制在1525,氮磷比应控制在 515。5.6.2填料宜采用有机高分子或无机惰性材料,如聚丙烯、沸石、火山岩等,填料比表面积不宜大于 350 m2/m3;有机高分子填料强度不小于 20N/个,无机填料强度不小于 60N/个,填料使用寿命不宜低于 8 年。5.6.3正常运行时,表面负荷不宜大于 720m3/(m2h),总细菌落数不小于1

38、107cfu/ml;生物滴滤池填料层单层厚度不宜大于 3.0m;气体空床停留时间不宜小于 11s。5.6.4生物滴滤池布气系统应均匀,确保气室压力均衡,喷淋加湿系统需满足喷淋均匀要求,且需设置过滤装置。生物滴滤池应满足连续运行的要求,在空塔流速下初始压力损失宜为 150Pa/m-600Pa/m。5.6.5气体空床停留时间和表面负荷应按下列公式计算:T=AsH/(Ag)(5.6.4-1)q=3600 As/Ag(5.6.4-2)式中:q表面负荷(m3/(m2h);T空床停留时间(s);H填料层高度(m);空床流速(m/h)。As/Ag 填料表面积/分管截面积(m2)185.6.6生物滴滤池产生的

39、废水、污泥可直接排至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中混合处理。5.7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5.7.1活性炭吸附宜用于臭气浓度较低的除臭处理。活性炭吸附前段需要对含有粉尘的废气进行预处理,防止堵塞活性炭的微细孔。若臭气湿度过高时,应采取除湿措施。5.7.2根据臭气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处理要求,确定活性炭除臭装置的空床停留时间,通常宜为 2s5s。5.7.3活性炭除臭适用于废气温度不超过 40;采用颗粒活性炭时,过滤流速宜按 0.2 m/s0.6 m/s;采用蜂窝状活性炭时,过滤流速宜按 0.7 m/s1.2m/s;系统压力损失不宜大于 1000 Pa。5.8掩蔽法掩蔽法5.8.1掩蔽物质应采用压力喷洒方式投加,

40、可用于封闭空间或敞开空间中。适用于臭气源面积大、臭气浓度低且密闭难度较大除臭处理。5.8.2当用在封闭空间时,喷淋装置与臭气逆向接触,植物提取液雾滴将臭气包裹住,植物提取液能与臭气中污染物质进行中和,以减少其对人体嗅觉器官的刺激;5.8.3当用在非封闭空间时,是直接将雾化的植物提取液喷洒在臭气源的上方,达到植物提取液与臭气中污染物质中和的效果,减少其对人体嗅觉器官的刺激。195.8.4植物提取液的选用宜根据臭气的成分确定,植物提取液应具有无毒、无燃烧性、无刺激性等性质。5.8.5应根据臭气浓度、成分、环境条件等要求调节植物提取液的投加量。206除臭设备设施6.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6.1.1污水处

41、理设施应根据设计条件要求设置除臭系统,每套除臭系统包括密闭装置、收集和输送装置、除臭处理设备和尾气排放设施等。6.1.2除臭设备材质应根据输送的废气性质选用合适的金属或非金属材质。6.1.3除臭控制系统应采用集中监视、分散控制,具有对用电设备的供电、电气保护与控制,可以监测电气及工艺参数,显示设备状态和特征值,实现手动与自动控制,满足中央控制系统的监视要求。6.2主要设备设施主要设备设施6.2.1主要除臭设备包括生物过滤池、生物土壤滤池、吸收塔、等离子除臭、活性炭吸附等工艺形式。6.2.2生物过滤池应符合下列规定:1生物过滤池一般采用方体外形,包括预洗段和生物段,两段滤池构造为承水区、气室、滤

42、料(填料)、喷淋/加湿区等;2生物过滤池包括箱本体和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包括喷淋和加湿两部分,配套有循环水箱、加湿水泵、喷淋水泵、PH/T 仪表和控制阀门等,宜设备用水泵,可根据地域要求设置加热装置。箱本体底部应设置放空口,放空口应设置水封,防止臭气外溢。3生物滤池箱体宜采用固定式全密闭箱式结构,预洗池与生物滤池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箱体。根据装置均匀布气要求,箱体预处理段和生物段长宽比不宜大于 2.5;214箱体结构为防腐金属骨架,壳体骨架箱体六个面采用网状式结构增强,确保箱体结构的安全与稳定。应根据当地气温要求设置保温装置和加热装置;5箱体配置风管接口、管道接口、填料收纳架、填料、检修门、喷淋

43、加湿装置等完善的附件。6.2.3生物土壤滤池应符合下列规定:1生物土壤滤池宜采用方形池,实际池体形状可根据现场位置进行调整,以满足有效停留时间要求;2生物土壤滤池应按照布气系统要求确定深度和长宽比,长宽比宜采用12;滤池深度宜采用 1.5m,最大深度应不大于 2.0m,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7m;3生物土壤滤池池体宜采用砖混或混凝土材料,分为地下、半地下和地上等型式,宜根据当地气温条件要求选型。滤池结构包括布气室、滤料和绿植层,滤池顶部为开放式;4生物土壤滤池包括布气室、滤料、喷淋/加湿单元、排水单元等,布气室设有布气管,宜采用 HDPE 材质;喷淋/加湿单元由滤池表面喷淋和进气段加湿设施组成;

44、排水单元可以重力自排或采用水泵提升排放,排水设备包括耐腐蚀排污泵和控制设备等;滤池底部排水管口应设置水封,防止臭气外溢。6.2.4等离子除臭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等离子除臭装置应采用固定式全密闭矩形结构,箱体及其所接风管材料宜采用不锈钢材质,满足耐腐蚀和耐氧化要求;222等离子除臭装置包括过滤器、等离子发生器及反应箱等;等离子发生器包括等离子管、离子主机及电气控制装置,装置可连续或间隙运行;3在进出等离子除臭装置箱体两端宜设置催化剂,并设置可拆卸式不锈钢过滤网;4等离子除臭装置的压力损失不大于 500Pa,装置电源一般为380/220V,单位臭气量功率标准 0.02W/m30.1W/m3(废气

45、)。6.2.5吸收塔应符合下列规定:1吸收塔装置包含水洗、酸洗、碱洗、氧化等类型,根据不同的洗涤要求选择水、酸、碱或化学氧化剂等洗涤剂;2吸收塔装置包括塔体、循环水单元、填料、喷淋单元、除雾单元以及投药系统等。可选用与塔连体水箱或采用独立循环水箱,宜配置循环水泵,循环水泵宜设有备用。宜配置运行要求的液位计、pH/T、ORP 等仪表;3吸收塔宜采用圆柱形塔,塔体采用有机玻璃钢或 PP 材质,玻璃钢吸收塔布置在室外时需增加抗紫外胶衣。吸收塔单层填料高度宜为 0.8m1.2m,当填料总高度大于 1.2m 时,可分段布设;4与酸碱或化学氧化剂接触的塔体、设备和管道应采用耐腐蚀材料。所有配套附件宜满足耐

46、腐蚀要求;5除雾器宜采用折板除雾或丝网除雾,也可采用 PP 球环。6.2.6活性炭吸附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活性炭吸附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吸附装置箱体宜采用方形箱体,宜采用耐腐蚀材质,包括不锈钢和 PP等材质,支撑板应满足活性炭除臭饱和后的机械强度要求;232吸附装置宜按最大臭气排放量 120%进行设计。宜采用颗粒活性炭,颗粒粒径宜为 3mm4mm,孔隙率宜为 50%65%,比表面积不宜小于 900m2/g;为便于更换活性炭,采用分层并联布置方式,活性炭单层厚度宜为0.3m0.5m,填充密度宜为 350kg/m3550 kg/m3,风速宜为 0.3m/s 0.5m/s;3应根据臭气浓度、排放要

47、求和活性炭吸附容量等确定活性炭的再生和更换周期;4活性炭除臭装置进风端宜设有过滤网。过滤材料宜采用耐腐蚀材质,并应为可拆卸式,过滤效率不宜低于 C4,最易穿透粒径不宜大于 2m,压力损失不宜大于 50Pa,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空气过滤器GBT 14295 的要求;5为保证吸附装置安全运行,另需配备有事故紧急排放通道和动力电源。在火灾危险场所,设备需要设置防火阀以及静电接地装置。6.3风机风机6.3.1风机宜采用离心风机。风机材料、材质、效率、使用寿命、防护等级、绝缘等级、隔声、温升、隔振等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可适应于腐蚀性空气条件下的长期 24 小时连续运行。6.3.2风机的基本参数应符合 通风机基

48、本型式、尺寸参数及性能曲线 GB/T3235 的有关规定,风机的工作点应在高效区内且远离喘振区,其全压效率应大于 60%。6.3.3在额定转速下的工作区域内,风机的实测空气动力性能曲线与提供的性能曲线偏差应满足在规定的风机全压或静压下,所对应的流量偏差应不大24于5%或在规定的流量下,所对应的风机全压或静压差应不大于5%;风机全压效率不得低于其对应点效率的 95%。6.3.4风机应有足够的流量和功率,风压在最大抽气量的条件下,具有高于系统压力损失 10的余量。6.3.5风机可以远方自动控制开停,也可现场手动控制开停,风机运行频率可通过变频器进行调节。6.3.6采用定速风机时风机的轴功率应按工况

49、参数计算确定;采用变频通风机时,电机的轴功率应按工况参数计算确定,且应在 100%转速计算值上再附加 15%20%。6.3.7通风机在并联或串联时,其联合工况下的风量和风压应按通风机和管道的特性曲线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同型号不同性能的通风机不宜并联;2 串联的通风机设计流量应相同;3 变速风机串联或并联运行时应同步调速6.3.8所有设备间相互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便于安装及设备的维修和拆装。6.3.9风机的选择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 风机壳体和叶轮材质应选用耐腐蚀材料,轴应采用不锈钢材料;2 轴和壳体贯通处无气体泄漏;3 叶轮动平衡精度不宜低于 G6.3 级,且应能 24hr 连续运转;4

50、 宜设有防震垫,隔振效率不小于 80。256.3.10风机和进出风管宜采用法兰连接并设置柔性连接管。6.3.11风机可根据需要加装隔音柜体(罩),柜体外形设计满足柜体内部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检修的通道距离。柜体成整体性,强度优越,结构紧凑,有检修通道,须满足隔音、保温及防潮之效果。隔音罩面板可采用不锈钢、玻璃钢或镀锌面板材质,距离风机外壳 1m 处风机运行噪音不应大于 80dB(A)。6.4风管风管6.4.1风管的截面尺寸宜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 的规定执行。6.4.2风管材料的防火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的有关规定。6.4.3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人防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