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古诗词看尺八传承的几个问题_邱森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210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古诗词看尺八传承的几个问题_邱森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古诗词看尺八传承的几个问题_邱森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古诗词看尺八传承的几个问题_邱森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4卷第4期Vol.44 No.42023年8月Aug.2023韩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收稿日期:2022-02-26作者简介:邱森才(1967-),男,广东潮安人,潮州市农业农村局干部、工程师,潮州市潮安区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深圳市韩江文化研究会会员。从古诗词看尺八传承的几个问题邱 森 才(潮州市农业农村局,广东 潮州521000)摘要:近年日本的尺八及尺八音乐在世界各地传播,国内的尺八研究也很多。因为正史对尺八的记载较少,一些问题难以得到明确的理清。通过对古诗词的统计分析,“尺八”入诗词仅有34首,且有一个非常值

2、得注意的现象,“尺八”并不都是单独出现,多与“箫”连在一起,做为箫的定语而出现。从时间上看,在唐之前的诗词歌赋中没有出现“尺八”,从中可以推断出尺八的出现时间节点为唐代,应在贞观七年以后;从流传地点上看,尺八自宋以后流传于吴地及周边;“尺八”一词,虽在唐代出现,但“尺八”名称在唐朝也并不流行,尺八“广泛应用于唐代宫廷乐舞、乐部及民间俗乐中”观点不成立;尺八作为一种小众乐器,在宋代以后在吴越继续流传下来,在泉州南音以南箫的名字静静地保留着,尺八在中国不可以认定为是已经消失的古乐器。关键词:尺八;诗词;民族乐器;传承中图分类号:J 6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883(2023)0

3、4-0028-09DOI:10.19986/ki.1007-6883.2023.04.005尺八,一种中国的乐器。近年来,日本尺八及尺八音乐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国音乐界对尺八的历史传承、与洞箫南箫的比较研究等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如巴达日乎的尺八的传统制作技艺研究 认为,“随着中日文化交流,日本尺八以其独特的魅力极大地震撼了我国的音乐界,引起了国内研究尺八之风”1,王金旋的论文 南音洞箫是尺八吗?为南音洞箫正名对尺八与南箫进行了比较研究。还有陈正生的吕才“尺八”研究、赵一蓉的浅谈尺八的演变及现状等论文,都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件中国古老乐器不为人知的情况。中国传统音乐是与中国古代诗词歌赋共

4、生共存的,浩瀚的中国古代诗词歌赋,记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片段,我们可以从诗词歌赋中对某一事物的描述,来探索、求证一些历史问题和历史现象,这正是陈寅恪的“以诗文证史”理论。本文从古诗词歌赋中对“尺八”“箫”和“笛”等乐器的使用情况、作者情况进行分析,并参考史书、音乐古籍的记载,一窥尺八这一乐器在中国的传承情况,包括时间节点、流传地方、以及宋代以后的流传情况等,为尺八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角度。一、诗词歌赋中出现尺八的频率分析诗词歌赋曲本是广义音乐的人声部分,独自发展成以文字为载体的多种文学形式,但又能与音乐协调发展。诗词歌赋曲有大量描写音乐的内容,也有大量乐器名称进入诗词中,从诗经开

5、始就出现很多乐器名称。唐朝极盛之世,文化的开 28放使中国在唐朝有极大的发展,其中的音乐、诗词歌赋等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文学作品中的描写,考证乐器名称的使用来研究乐器的历史。陈寅恪在理论上阐发了诗词和小说的史料价值,提出“以诗文证史”的观点。陈寅恪将中国古诗与外国诗对比,解释了中国古诗具有史料价值的原因。他说:“中国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三点,中国诗既有此三特点,故与历史发生关系。”2483。本文采用搜韵网收集从先秦到近现代的40 322位作者共935 176首诗词(包括诗、词、赋、元曲等各种体裁,包括了全唐诗),并由该网提供的搜索,对含有乐器名称的古诗词进行搜

6、索,搜索不包括当代的237位作者的作品。搜索日期为2019年12月8日,搜索结果见表1。表1部分古乐器名在诗词歌赋中出现的数量乐器琴笛箫瑟筝琵琶瑶琴埙箜篌篴尺八含该乐器的诗数量(首)20 84111 3589 5928 0772 8112 7031 06078748926234出现的最早年代先秦先秦先秦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先秦汉唐唐最早出现的诗篇关雎(诗经)笛赋(宋玉)引逸诗(荀子)关雎(诗经)善哉行(乐府)歌(傅玄)秋夕纳凉奉和刑狱舅诗(江淹)何人斯(诗经)箜篌引(乐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咏尺八(张)注:1.搜索琴的数量,不包括“瑶琴”。2.对于一些乐器如“阮”“胡”“钟”“管”等

7、有第二个字义的乐器名,难以分辨其在诗中的确切含义,故不列入搜索比较。从表1看出,琴笛箫瑟占了大部分的比例,这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这几种乐器的使用普遍性。经分析,乐器名在诗词歌赋中出现的年代,与各乐器出现的时间节点相吻合,如“筝”名得自汉代,琵琶、瑶琴在魏晋南北朝自西域引进。唐之前的诗词歌赋中没有出现“尺八”,这也可以印证尺八的出现时间节点为唐代。应特别指出的是,中国的古代音乐属于六艺之一,古音乐乐器在历史上历经战乱、朝代更迭及自身的发展,器物与名称多有变化,这是研究古乐器必须时刻关注的问题。搜韵网中找到的含有“尺八”关键词的诗词共有59首,这些诗中“尺八”有两种意思,一是表示实际长度,另一是表示

8、乐器。如宋龚开宋江三十六赞(其六):“将军下短,贵称侯王。汝岂非夫,腿尺八长。”这首诗中的“尺八”就是长度的意思,逐一剔除掉表示长度的诗作后,只有区区的34首诗词所包含的“尺八”是指乐器(包括一语双关)。经过笔者搜索统计,全列于表2。在表2所列全部诗词作品中,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尺八”并不都是单独出现的,有许多都与“箫”连在一起,做为箫的定语而出现。如“尺八箫”“尺八琼箫”“尺八钿箫”等。而“尺八箫”和“尺八箫儿”竟然出现了多首,占全部尺八诗的29.4%。见表3。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29表2搜韵网的尺八诗全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咏尺八观

9、元相公花饮(一作“宴”)四言诗水调歌头(其二)谒蔡州颜鲁公祠堂谢吕敬夫红牙管歌游仙词(其八)明皇击节图陌上(其二)公静招饮席上赠歌者贺葸兼恼公静二首(其二)烛影摇红鹧鸪天三五女伴十六字令重客南园即事呈黄丈安涛三章(其一)祝英台近二十四阕(其二)忆江南(其六无锡华荔生春楼寄梦图)金缕曲(次集中吊银屏井韵)张直言卢肇葛胜仲释德洪杨维桢袁华朱诚泳彭孙贻彭孙贻陈世祥邹祗谟吴藻姚燮姚燮赵庆熹夏倩雯唐唐唐宋宋元末明明明末明末清清清清清清清69080087011001110132013461488164016451646165718291835183518401840眼多本自令渠爱,口少元来每被侵。无事风声

10、彻他耳,教人气满自填心。(全唐诗补编三)尺八调悲银字管,琵琶声送紫檀槽。(全唐诗补编五)遥望渔舟,不阔尺八(卢肇)。凭阑一呕,已觉空喉(姚岩杰)。(尺八、空喉一语双关)该诗是对诗,前一句是卢肇作,后一句是姚岩杰作。(全唐诗卷八百七十九)下濑惊船驶,挥麈恐尊空。谁吹尺八寥亮,嚼徵更含宫。(全宋词)开元天宝政多暇,孽臣奸骄浊清化。尺八横吹入醉乡,国柄倒持与人把。(宋诗钞石门诗钞)楼头阿泰聚双蛾,手持紫檀不敢歌。吕家律吕惨不和,换以红牙尺八之冰柯。(元诗选)坐骑赤鲤挟琴高,璊玉新治小并桃。笑指积金峰下路,醉吹尺八听松涛。(耕学斋诗集)醉倚梧桐击节时,翠盘妃子舞衣垂。渔阳莫怪胡尘起,梦里曾将尺八吹。(

11、小鸣稿卷七)杨花如茧碧三缫,陌上晴香滴酒槽。疏笛捲帘吹尺八,远钟亭午点蒲牢。(茗斋集卷首)秋千罥索游缰缓,尺八吹烟手语凉。(茗斋集)问谁领、人间花月。缑山仙子,谪向尘中,还吹尺八。(十五家词)红幺下子争双陆,尺八低吹和六幺。(远志斋集)谁。尺八钿箫花外吹。无人见,明月满罗帷。曾擪尺八箫,踞雪坐盘顶。苔根老梅坼,烟末倦鸟警。(复庄诗问卷十八)不时倦绣慵妆,委意觅消遣。尺八檀槽,粉指掐都遍。(续疏影楼词卷四)春楼梦,半晌晚匀妆。尺八箫儿新按曲,初三月子夜烧香。约略记昏黄。(香销酒醒词)尺八箫儿休按曲,怕吟魂、前调都翻旧。(翠螺阁集)AAAAAAAAAAAACBABB序号题名作者朝代相近年代例句格式

12、 30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凤翔横笛罗敷媚戏题陈迦陵填词图拓本三首(其三)满江红(其二)水调歌头青溪小住齐天乐题小红低唱我吹箫图丹凤吟月夜闻笛浣溪沙寒夜羁旅中本事诗十首(其六)小重山读曼殊遗集三首(其一)无题鹧鸪天后游仙词二十首(其三)鹧鸪天重读回舟集忆孔凡老古调笑忍野八海咏怀雪夜不寐,自检箧中,慨然有得(其一)清平乐重九廖鸣凤张景祁易顺鼎易顺鼎沙元炳王易沈尹默苏曼殊姚鹓雏张采庵饶宗颐杨启宇周燕婷秦鸿熊盛元潘乐乐魏新河清清清末清末清末清末清末清末近代近代当代当代当代当代当代当代当代1840185718881888189419001910191019

13、221934/晓风残月大江西,谁似西桥尺八吹?铁笛一声清若许,胡床三弄正怀伊。旗亭旧梦空留迹,髯也飘萧。鬟也娇娆。八尺风漪尺八箫。尺八琼箫,算不与、莺花堕劫,尽分付、才人笔底,春魂飘瞥。(哭庵词集)可惜江山千古,输与红箫尺八,不付劫灰沈。(哭庵词集)懊恼兰心,模糊柳态,暗被箫声勾起。疏篷倦倚。仗尺八苍龙,细传心事。坐听更声初转,月影穿帘,龙吟何处。琅玕尺八,唤动客愁如许。尺八吹成长笛怨,七弦弹作两情悲。多少栖鸦栖不定,尽南飞。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邵氏诗词库卷85)作计侣鸥凫。中流吹尺八,宿菰蒲。春来人事剧萧疏。银筝尺八不堪闻,流水行云独羡君。我亦情

14、怀捐弃尽,只馀笔砚未全焚。尺八箫悲头早白。况春雨、坠红沉息。寥落过阊门,何必问、城南北。一袭青衫尺八箫,乘风来看海东潮。琼田似镜辉明月,腥浪凭空涌怒涛。秋雨船头尺八箫,巴山蜀水路迢迢。醉中心眼无恩怨,梦外生涯惯寂寥。泥滑,泥滑,惟有换吹尺八。海底鱼游乐未央,此身何啻在濠梁?遥闻尺八箫声起,牵得乡愁尔许长。细检囊中慰寂寥,荒村风雪又萧萧。一弹指顷三千劫,独坐天涯尺八箫。(元风雅卷十八)谁家尺八,吹得黄花发。望断青山何处达,隐隐中原一发。ABCCAAABAABBBABBA续表2序号题名作者朝代相近年代例句格式注:1.为方便比较诗作的写作年代,统一以作者30岁时写出该诗,推断出诗作的时间点。2.为叙

15、述方便,本文暂称以上诗词作品为尺八诗。3.尺八界认为,把日本尺八带回中国的著名诗人卞之琳的尺八诗,作于1935年6月,属于现代诗,不属于本文研究采用的样本之中。4.格式A表示尺八单独出现;格式B表示尺八+箫出现;格式C表示尺八+形容词+箫出现。31表3尺八与尺八箫的比较格式尺八单独出现尺八+箫尺八+形容词+箫合计格式代号ABC首数2110334占比61.8%29.4%8.8%100%备注包括“尺八箫儿”包括“红箫尺八”上述研究发现,“箫”出现在大量的诗作中,说明箫这一乐器在中国乐坛文坛的地位。那么尺八与箫出现几率如何呢,表4列出箫和尺八在各朝代的诗词作品数量对比。表4箫和尺八在诗词中出现的数量

16、及比率各年代对比表年代唐前唐宋辽金元明清近代当代合计箫1024571 9877802 8032 5215244189 592尺八03214152734比率0.00%0.66%0.10%0.13%0.14%0.60%0.38%1.67%0.35%由表 2 和表 4 看,不管古代还是当代,“尺八”入诗的数量是非常少的,远远比不上箫及其它乐器的数量。按上面的分析结果,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具有统计学上的判断,再使用正史和历代音乐古籍为辅证,能比较科学地推导出一些结论,可以从中分析尺八的传承问题。二、从诗词对尺八的运用看尺八出现的时间不管吕才以前是否有尺八或者类似乐器出现,从吕才制成尺八起到“太宗

17、即征才,令直弘文馆”之间经过了多少年,已不可考,应以“太宗即征才”的时间点做为尺八乐器出现的时间。上海艺术研究所的陈正生认为“尺八”一词的出现是贞观三年3,即公元629年。但笔者认为应在贞观七年(633)以后,有以下三项资料做为佐证。后晋刘昫等撰的旧唐书卷七十九列传第二十九中对吕才及尺八的记载:吕才,博州清平人也。少好学,善阴阳方伎之书。贞观三年,太宗令祖孝孙增损乐章,孝孙乃与明音律人王长通、白明达递相长短。太宗令侍臣更访能者,中书令温彦博奏才聪明多能,眼所未见,耳所未闻,一闻一见,皆达其妙,尤长于声乐,请令考之。侍中王珪、魏徵又盛称才学术之妙,徵曰:“才能为尺十二枚,尺八长短不同,各应律管,

18、无不谐韵。”太宗即征才,令直弘文馆。42719北宋欧阳修编的新唐书吕才传与旧唐书的表述略有不同:吕才,博州清平人。贞观时,祖孝孙增损乐律,与音家王长通、白明达更质难,不能决。太宗诏侍臣举善音者,中书令温彦博白才天悟绝人,闻见一接,辄穷其妙;侍中王珪、魏征盛称才制尺八凡十二枚(枚,条也。广雅),长短不同,与律谐契。即召才直弘文馆,参论乐事。54062古文献中首次出现“尺八”一词,是张(658-730 年)在 游仙窟 一文中假以十娘之口:五嫂咏筝,儿咏尺八:“眼多本自令渠爱,口少元来每被侵;无事风声彻他耳,教人气满自填心。”6这就是咏尺八,游仙窟应该是张登进 士 后 的 作 品,时 间 约 在 公

19、 元 680-700 年之间。7 32那么,什么时候出现尺八的呢?旧唐书和新唐书对吕才及尺八的叙述中,涉及的可考官员任职时间和生卒年份如下:吕才生活的年代为600-665年。42727温彦博任中书令为贞观四年-十年(630-636)。53782王珪任侍中为贞观二年-七年(628-633)。42527魏徵接代王珪任侍中为贞观七年(633)。442-43温彦博任中书令为贞观四年,他告诉李世民吕才“天悟绝人”,必定是发生于贞观四年温彦博任中书令以后的事,因此不可能是贞观三年的事。魏征任侍中是贞观七年,推断得出吕才为唐太宗赏识而“直弘文馆,参论乐事”发生在贞观七年(633)后,“尺八”作为乐器名称,年

20、代不应该早于贞观七年(633)。但这并不是历史书上尺八出现的时间点。“贞观三年,太宗令祖孝孙增损乐章”,仅仅说明令祖孝孙增损乐章的时间是贞观三年(629),而不是指后面的“太宗即征才,令直弘文馆”的时间。另新唐书并没有指明具体的年份,只说明是“贞观时”。从公认史学观点,新唐书更可采信。所以,尺八乐器的出现,是贞观七年(633)以后的事比较可信。较早出现尺八的还有通典,其成书于唐贞元十七年(801)。编者杜佑,字君卿,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生于开元二十二年(734)。通典代宗大历元年(766)开始编写,历 35年,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全书方完成。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

21、新唐书成书于北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不能把后代记载事物的时间点,做为历史上出现的时间点,而必须以古籍中最早出现的时间点为准。所以在古籍中,最早出现“尺八”是张游仙窟中的咏尺八,即不可能早于680年。三、从诗词中涉及的地理信息探索尺八的传承地域根据陈寅恪的“以诗文证史”,笔者从尺八诗作者的出生地,研究尺八的流传地域范围。经统计,尺八诗人出生地见表5。表5尺八诗的作者出生地对应尺八诗序号12345678101112131416171819作者张直言卢肇葛胜仲释德洪杨维桢袁华朱诚泳彭孙贻陈世祥邹祗谟吴藻姚燮赵庆熹夏倩雯廖鸣凤张景祁朝代唐唐唐宋宋元末明明明末清清清清清清清清出生地河北深县(无考)

22、江西宜春文标乡丹阳住金陵清凉寺会稽枫桥全堂苏州府昆山安徽凤阳浙江海盐武原镇江南通州江南武进杭州浙江镇海浙江仁和浙江仁和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浙江钱塘今地名河北深县江西宜春江苏丹阳江苏南京浙江绍兴江苏昆山安徽凤阳浙江嘉兴江苏南通市江苏南通市浙江杭州浙江宁波浙江仁和浙江仁和福建三明浙江杭州诗中涉及地名汧水陇山歙州蔡州西樵南园无锡松陵今地名陕西安徽黄山河南新蔡广东佛山广州江苏无锡苏州城南 33从出生地的分布前看,江苏省5位,浙江省7位,还有江西1位,安徽1位,福建1位,共15位占88%,基本上与传统的吴越相对应。这与陶然的奏华夏之独韵不该被国人遗忘的乐器之尺八说的“尺八,我国吴地传统乐器”相吻合8。这也

23、与南箫的传承是相同的。吴越历史上经济文化特别发达,昆曲等戏剧的产生,在于当地有发达的音乐基础。尺八自宋以后流传于吴地及周边,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变化发展。四、从诗词看尺八在唐代宫廷乐舞、民间俗乐中的传播情况不少论文认为尺八“于唐代得到兴盛,广泛应用于唐代宫廷乐舞、乐部及民间俗乐中”9。那么“尺八”二字应在唐诗得到体现。经搜韵网及其它诗词网站的搜索结果却难以支持以上观点。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在康熙皇帝主导下搜罗唐诗的合集,“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然而全唐诗只有三首作品与尺八有关,见表 2 第一至第三项,但这三首诗与宫庭宴会无关。而其它乐器却大量地出现在宫庭宴会中

24、,如“箫”出现了457首。大量描写宫庭宴会的诗作,更没有出现“尺八”一词。如李白宫中行乐词(其三):“卢橘为秦树,蒲萄出汉宫。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笛奏龙鸣水,箫吟凤下空。君王多乐事,何必向回中”。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还有马怀素兴庆池侍宴应制:“赏洽犹闻箫管沸,欢留更睹木兰轻”。唐代诗人写的宫庭诗,出现的乐器名很多,特别是笙箫钟鼓管等,而没有人用“尺八”二字,是不屑于使用“尺八”二字入诗,还是尺八这一乐器从未在宫庭出现过呢?上述例子不能证明尺八没有在唐朝宫殿出现,也不能否认侍宴诗中的箫管有指代尺八的可能。我们再来看看唐诗中李建勋(87

25、2-952)的 送李冠(冠善吹中管)这首诗:匀如春涧长流水,怨似秋枝欲断蝉。可惜人间容易听,清声不到御楼前。此诗表述了中管的声音特点,说明中管在民间能听到,但并不进入宫庭音乐中(不到御楼前)。此诗也可以说明唐代有“中管”一词出现。陈旸的 乐书 就说尺八的另一个名称为“中管”。诗词出现“中管”乐器的也不是很多,中唐王建的霓裳词十首(一作舞曲歌辞霓裳辞十首)其二:中管五弦初半曲,遥教合上隔帘听。一声声向天头落,效得仙人夜唱经。从以诗文证史的角度可以证明,“尺八”二字从来没有出现在宫庭宴席诗词之中,更有诗人认为“中管”是“不到御楼前”的乐器。在中国古代音乐志书中,对于尺八的使用有所记载。近年的尺八研

26、究论文,如赵一蓉的浅谈尺八的演变及现状 提到 通典唐六典新唐书等记载唐曲的演奏乐器中有尺八10,但其论文列举的上述三部古籍提到的曲目其实就是同一曲目,即 景云河清歌。唐会要 卷33:“贞观十四年,有景云见,河水清,协律郎张文收采古朱雁天马之义,制景云河清歌,名曰乐,奏之管弦,为诸乐之首。”其中的“乐”,不是广义之燕乐,也不是狭义之宴乐,而是 景云河清歌 的另一个名称,曲中所采用的乐器有尺八。不可因这一曲的别称叫乐,就认为尺八在所有的燕乐中大量使用。笔者搜索到的古籍,还没有第二首古曲使用尺八这一乐器的。清凌廷堪的 燕乐考原 只有一次提到尺八,的确也就是引用 景云河清歌 的乐器,“小笙一长笛一、尺

27、八一、短笛一、揩鼓一、连鼓一、鼓二、浮鼓二、歌二,按此乐唯景云舞近存余并亡”。该书叙述采用唐会要对景云河清歌的表述,也称该名为“乐”,所以“乐”与尺八的关系,在一千多年的古籍记载中,只有这一个孤例。通典(唐杜佑)之中的乐志,在介绍唐参见陈旸钦定四库全书乐书(卷一百四十八)。苏冕、杨绍、王溥钦定四库全书唐会要(卷三十三)。34代乐器的八音之竹部中,并没有尺八这一乐器名。只有到了北宋的陈旸的乐书中俗部乐器图才在箫管中列出,并把“尺八管”列入箫管一类。贞观七年(633)出现尺八这一乐器,但全唐诗却很少把“尺八”写入诗中,全唐诗描写尺八的只有一人,即张写的咏尺八。此时距离史载的尺八出现已经几十年。“尺

28、八”入唐诗的也只有三人,还有是即直言的观元相公花饮“尺八调悲银字管,琵琶声送紫檀槽”和卢肇、姚岩杰的四言诗,已经距离尺八现世有170 年了。除上述三首,全唐诗再也没有出现“尺八”了,而“尺八”再次出现在诗词中,得要 300 年后的北宋葛胜仲的 水调歌头(其二)。在所有描写唐朝宫庭歌舞音乐的诗作中,更没有出现“尺八”,这种情况无法支撑尺八“广泛应用于唐代宫廷”的论断。在古代曲谱使用乐器的记载中,只有一首写明尺八,没能找到第二首曲谱有尺八的使用。也没有诗词中反映出尺八在宫庭中的使用。所以,“尺八”一词,在唐代出现,但“尺八”名称在唐朝也并不流行,按照历史学研究“孤证不立”的原则,尺八“广泛应用于唐

29、代宫廷乐舞、乐部及民间俗乐中”在诗词歌赋上得不到佐证。五、从诗词看尺八在宋代以后的传承情况从表2的尺八诗中,得知唐宋二代诗词极盛期的作品中,唐3首、宋2首,唐宋总共只能找到 5首尺八诗,元代 1首。“尺八”入诗虽然不多,但每个朝代都有,明清二代还有17首,占全部 34首尺八诗的 50.0%,明清后,近代 5首,当代7首,从尺八诗的数量统计上,并不能说明宋代以后尺八失传。另一方面,中国古代乐器很多,失传的乐器也很多,乐器还在但名称失传的更多。中国土地辽阔,各地方文化多元并存,每个地方对同一物品的称呼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了差异,一种乐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叫法,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名称,这是一个常见的

30、现象。古代乐器名称也趋向简化和集中,比如籥、篴、玉律、玉琯、七星管、太平管等等,现在基本简约为横吹为笛、竖吹为箫;五弦筝、十二弦筝、十三弦筝、银装筝、云和筝、鹿爪筝、轧筝、鼓筝、乐准等,后世都称为筝。“尺八”何曾不是其中的一种器物尚在而名称可能失传于中原地区的乐器,身居庙堂之高而不知江湖之远,民间的乐器何其多,失传的乐器、失传的乐器名何其之多,但中华文明的某一瞬间就隐藏于某一角落,正如尺八与南箫。以明朝著名音乐家朱载堉看来,“一物而二名也,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律者其道也,管者其器也”,又焉知“尺八”这一乐器在历史上,在不同朝代不同的地方,不会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语言中有一种叫做代称

31、的,现在的网络世界的一种叫昵称的现象,“尺八”其实也是一种代称,这中管刚好长尺八,就以这个代称。一个物品以长度重量数字做为代称的现象在汉语言中比比皆是。另一个问题是诗词的创作习惯,“尺八”可以用别的代称写进诗中,近万首包含了“箫”的诗,很难断定里面那些是指“尺八”。所以,尺八作为一种小众乐器,在宋代以后在吴越(江浙福建)继续流传下来。在泉州南音静静地保留着。六、结论综上所述,通过采用“以诗文证史”的方法,分析了历代诗词中含有“尺八”“中管”的诗词,可以认为尺八乐器自唐以后一直在中国吴越一带流传,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从没间断,尺八在中国不能认定为是已经消失的乐器。在唐以后的各个朝代,都有

32、“尺八”或“中管”诗的出现(虽然数量极少),很多情况下,以“尺八箫”出现。但尺八在唐朝兴盛没能在诗词歌赋中得到佐证。尺八出现于宫庭燕乐,只有一孤例景云河清歌,难以推断出广泛使用的结论。笔者按:杜佑在通典卷一百四十四中,竹八介绍的乐器有:箫、管、篪、七星、籥、笛、筚篥、笳、角。参见陈旸钦定四库全书乐书(卷一百四十八)。参见张介宾类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年版)第694页。35以“以诗文证史”的方法研究尺八,可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角度,愿尺八这一中国传统乐器更好地发扬光大。参考文献:1 巴达日乎尺八的传统制作技艺研究 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34-422 陈寅恪

33、元白诗证史第一讲听课笔记片段 M/陈寅恪讲义及杂稿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3 陈正生吕才“尺八”研究 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7(2):65-724 刘昫旧唐书(卷七十九)M 北京:中华书局,19755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百七)M 北京:中华书局,19756 张游仙窟 Z/华夫中国古代名物大典济南:济南出版社,1993:3127 邹祖尧 游仙窟:中国小说的开山之作 J 皖西学院学报,2005(4):112-1138 陶然奏华夏之独韵不该被国人遗忘的乐器之尺八 J 黄河之声,2019(1):5-69 王金旋南音洞箫是尺八吗?为南音洞箫正名 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34、,2010(2):132-14010 赵一蓉浅谈尺八的演变及现状 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1):45Several Issues Concerning the Inheritance of Chib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cient PoetryQIU Sen-cai(Chaozhou Municipal Bureau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Chaozhou,Guangdong,521000)Abstract:In recent years,Japanese shakuhachi(an equivalent

35、 to the Chinese chiba)and shakuhachi music have spread around the world,and there have been many studies on chiba in China.Dueto the limited records of chiba in the official history,some issues are difficult to be clearly sortedout.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ancient poetry,it is found that the

36、term“chiba”has been includedin only 34 poems,and there is a very noteworthy phenomenon that“chiba”is not always used alone,but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xiao”as its attribute.From a chronological perspective,there was nomention of“chiba”in either poetry or music before the Tang Dynasty.Thus,it can be

37、 inferred thatchiba originated from the Tang Dynasty after 633 AD during the Zhenguan Reign Period.From theperspective of transmission location,chiba has been passed down in the Wu regio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since the Song Dynasty.Although the term“chiba”emerged in the Tang Dynasty,its namewas

38、 not popular in the Tang Dynasty,and the view that chiba was“widely used in court music anddance,bands and folk music in the Tang Dynasty”is not valid.Chiba,as a niche instrument,continued to be passed down in the Wuyue region after the Song Dynasty,and has been quietly preservedin nanyin,a musical performing art in Quanzhou,Fujian Province.Therefore,chiba cannot be recognized as a vanished ancient instrument in China.Key words:chiba;poetry;folk instruments;heritage责任编辑温优华 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