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晴窗细乳戏分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20308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晴窗细乳戏分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晴窗细乳戏分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食趣小考SHIOUXIAOKAO文化的韵律。点茶法的出现不晚于五代,在晚唐时期也已经可以发现它的身影了。南宋时期,点茶法由杭州径山寺的日本僧人传到了日本和朝鲜,并分别发展成抹茶道和高丽茶礼。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大观茶论中关于点茶的描述是这样的:“点茶不一。而调膏继刻,以汤注之,手轻笼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之起面。”大致意思是在点茶的过程,先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然后以沸水点冲。晴窗细乳戏分茶这个方法看上去十分简单,甚至有当今流行的速溶咖啡这一类快销饮品的“风采”。但实际上,要冲出一盏好茶,匠人精神不可或缺。先从对水的把握来说,点茶对水流的直顺、水量的多少、落水点的准确性有着严格的要求,技术

2、含量并没有降低。再从茶末的研磨程度来说,宋人制茶末越制越精细,不少宋代文人也为这细腻的茶末起上生动形象的雅称,有林起名的“瑟瑟尘”,还有苏东坡起名的“飞文八薄?中国人爱茶,茶文化便应运而生。茶是古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调剂,也是文人心境起伏时的良药补汤。宋代大诗人陆游在客居临安时,曾写下“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这样的诗句: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草,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茶、撇沫、品茶。这一联的下半句所描绘的场景,就是当时盛行的饮茶方式-一点茶法。唐人饮茶以煎茶为普遍,而宋人饮茶以点茶为习俗。宋朝人嗜茶,在茶上花的心思可不比唐人少。就以“如何饮茶”这方面来说,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可算得上是青出于

3、蓝而胜于蓝:宋人制出如雪如尘的茶末,将其融人于细腻的点茶技艺中,将其带到精彩的斗茶赛上,这是独属宋朝茶雪轻”。为了让精细的茶末与水充分融合,宋人还独创了一种茶具,称为“茶第”,其有美名一“搅茶公子”,是专门用来搅拌茶的工具,可以用金、银、铁等材料制成;到了后期,古人为了使用和携带方便,大部分选择使用竹制茶笼。点茶法还与宋朝斗茶息息相关。在宋朝,斗茶可是一项全民竞技的活动,从宫廷到市井,从达官贵人到普通老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斗茶,又名斗茗、茗战。每年清明时分,新茶初上,品相最佳,此时正是古人斗茶最好的时节。宋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使用上好的60食趣小考SHIOUXIAOKAO水、器,轮流烹煮

4、,相互品评,以分高下,一般为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斗茶有两个重要标准:一斗谁的茶好;二斗谁的点茶技术高。斗茶也分阶段:第一阶段斗香斗味,比的是茶本身的香气和滋味;第二阶段斗色斗浮,比的是茶的颜色和浮起来的汤花情况,汤花停留的时间越长、颜色越白越好。斗茶以茶“新”为贵,用水以“活”为上,其关键是汤色和水痕。能否点一杯好茶,与茶的采制技艺密切相关,汤色是其最好的佐证。茶汤纯白,表明采的茶肥嫩,制作恰到好处;茶见青,说明蒸茶火候不足;色泛灰,则说明蒸茶火侯已过;色泛黄,说明茶叶采制不及时,鲜度不足;汤泛红,则说明烘焙过了火候。能否点一杯好茶,更与一个人的斗茶技艺相关,煎制沏泡茶时

5、所产生的汤花是重要的衡量指标。古人要用茶第旋转击打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方可泛起汤花,这个动作被称为“击拂”如果此时,制出的汤花不能“咬盏”(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称为“咬盏”),而是很快散开,使得汤与盏相接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即可判斗茶失败。因为点茶的优劣,以沫浮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是否慢来评定,古人以沫浮洁白、水痕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古人便是这样斗茶,不问寒门贵青,有名流雅士,也有店铺的老板,街坊们亦争相围观,有喝的,有惊叹的,亦有“垂头丧气”者,场面一如现代人观看球赛般热闹。斗茶的场所,可以是规模颇大的茶叶店,亦可以是雅洁的私家庭院,或临水,或清幽。最后来说说“茶百戏

6、”,它始见于唐朝,兴盛于宋朝,又名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道,其特点是仅用茶和水在茶汤中绘制出文字和图像。北宋初年陶谷的清异录中如此记载“茶百戏”:“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奥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根据这段文字描述,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当今的另一种相似的液体作画一咖啡拉花,但这两者背后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是截然不同的。茶百戏诞生于千年以前的中国,与点茶文化共生,描绘的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各种意境一或山水,或花鸟,述说着来自东方的“茶”美学。无数词人为其留下笔墨,譬如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中的“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里的“生香熏袖,活火分茶”等等。由此可见,宋人对饮茶这件事的极致追求,赋予了“茶”新的活力,它不只是出现在茶盏中,也流尚在文人的诗中,还定格在匠人们的画中。它有着水的博大,可融于万物,更因茶的芬芳而独立于世间的污浊。如今,虽然寻常人的饮茶之法已经不像千年前那般考究,但是这些精微的宋茶文化情调依旧值得我们去体会,其中完备的饮茶礼仪体系依旧值得我们传承。当我们奔走于现代的熙熙、忙忙碌碌之时,不妨取一分古人闲时听雨、深巷买花的兴致,再点新茶,偷得浮生半日闲。编辑/房立61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