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8.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17938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枣阳市育才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一年级秋季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君权和相权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一对基本矛盾,封建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是( )秦朝三公九卿制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北宋设三司使 元朝行省制度A B C D2秦朝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道”是( )A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B与郡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 C与县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D与乡同级的地方基层行政机构31789年大革命爆发后,法国政局一直动荡不安,政体多次更迭。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的政体是( )A

2、帝制 B君主专制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4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下列最符合“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的史实是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丞相制度C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5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从产生之日起就注定必然会失败 B.是在清政府的财力支持下产生的C在设厂经曹上遭封建官府的压迫D. 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先天软弱性6以博弈的

3、后果为标准进行区分,可分为正和博弈、负和博弈和零和博弈。正和博弈的结果可以用“互惠互利”、“皆大欢喜”来形容。零和博弈的结果是有非均衡性和非稳定性,往往导致“以牙还牙”、循环往复。有人说美国的1787年宪法是正和博弈,这是指美国:A实施宪政,保证中央集权 B三权分立,实现制约与平衡C权力制衡,行政效率低下 D宪政自由,实现真正民主71789年,华盛顿在首任总统就职演说中说:“任何地方偏见或地方感情,任何意见分歧或党派敌视,都不能使我们偏离全局观点和公平观点,即必须维护这个由不同地区和不同利益所组建成的大联合政权。”这句话的精神实质是( )A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 B维护联邦的统一与稳定C保护国家

4、的利益与主权 D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分权8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91701年颁布的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当今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为保障我们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订更详明的规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这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该规定说明英国A. 国家权力

5、重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B议会与国王在政治权力上实现了平衡C国王有权独立确定英国王位继承人D议会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来限制王权10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B六部职能的衰退C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D宰相权力的反弹1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 D投做官吏幕僚12下列历代措施中,不能起到加强中央集权作用的有A秦朝全面实行郡县制 B汉

6、武帝颁布“推恩令”C宋朝用分权办法加强地方控制D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13刘建军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中指出:“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及商业资本发展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旧来的封建侯领。这个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许倬云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以区别于封建制国家中的诸侯国。”对材料中“新型国家”理解不正确的是A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B建立背景是“礼崩乐坏”C官僚政治已经取代了贵族政治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14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

7、”,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15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参政丧失民众信任16西周时期,“宗原

8、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B君权扩充为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17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 )A分封制度开始瓦解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C贵族政治遭到破坏D察举制度逐渐形成18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

9、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B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19由于贸易的发展和加强统治的需要,罗马统治者于公元前242年开始任命了专门审理涉及臣民案件的裁判官。他们颁发的告示逐步形成罗马法的新因素,称为裁判官法或大法官法。由于这种法律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因此,就称为万民法。这表明()A.万民法都是由裁判官制定的B.万民法是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法律C.万民法的产生源于实际需要D.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的每一个人20比利时罗马法专家里维埃说:“罗马法是世界

10、性的普通法,不仅是那一个国家的法。”中国有学者认为:“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说罗马法征服了世界,当然并不十分确切。”关于罗马法对后世影响的确切说法应该是()A影响近代欧美国家并波及世界B覆盖到被罗马帝国征服的国家C波及了罗马帝国周边的邻国D渗透到罗马共和国的各个角落21有人认为: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罗马A.万民法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B.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C.帝国凭借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 D

11、.十二铜表法成文法22西汉的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的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汉高祖的分封建国 B汉景帝的削藩政策C汉武帝的“推恩令” D汉武帝的“附益法”23有学者认为,杰斐逊的名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奠定了美国民主和宪法的基础。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美国1787年宪法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B重视分权制衡C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D建立了责任内阁24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该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皇帝制 D三公九卿制25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傅上书面请求

12、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后采纳了崔佑的意见。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参知政事 D.门下省26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旨在( )A废除世卿世禄制 B整顿官场风气C削弱王室的特权 D废除分封制27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28伯利克里说:“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有人称其为心情平和的人,我们

13、雅典人称其为废物。它毋需公民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应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伯利克里这段话反映了( )A雅典公民的政治才能普遍较低B集体主义是雅典民主的重要特色C民主发展程度与公民政治才能无关D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无法成为公民29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C.权利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30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一个立宪君主的意见如遭作为立法机构的两院的反对,他就不能进行统治,这在欧洲已成定论。但是大家知道,美国有好几位总统曾在立法机构失去多数,但并未被迫放弃权力,也未给社会

14、造成严重的灾难。”由此可以判断A美国的民主制度优于欧洲的立宪君主制B立宪君主制度只能给社会带来灾难C美国总统的行政权相对于立法权是独立的D只有总统制才能确保社会秩序稳定第II卷(非选择题)二、简答题(40分)31(本题10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

15、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

16、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32(本题10分)制度是强制执行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外国观察家们都被中华文明的久远性与稳定性所深深震撼。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官员T.T. Meadows根据他所获得的第一手观察资料对这些做出了以下解释。其真正原因可归结为三个原则和一种制度这三个原则是:1.以德治国优于凭武力治国。2.选拔最有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实现国家的政治清明必不可少的条件。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醉生梦死,并由此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力处置这样的君主。一种机制是:公开选拔文官的科举考试制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自秦汉开始,中央设置御史大

17、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其主要职责是监察。从汉武帝开始,监察与行政相分离,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原则,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开创我国巡视监察制度之先河。自曹魏开始,监察向组织机构化方向发展,其标志是中央御史台的设立。 卜宪群重视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经验材料三 封建君主对官员的道德要求首先是“忠”,其次才是“廉”,而人治下的反腐倡廉难免具有主观随意性。皇帝口含天宪、出言即法,随意性极大。于永军封建社会反腐败最终“败”在哪里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治国中选官制度的演变有何规律?(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设置

18、的根本原因。(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封建社会反腐败的看法,并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目前中国反腐倡廉的建议。33(本题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法是整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任何人都不能独立于法外。韩非子说:“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法家所主张的法治,是将法律公之于天下,“使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者”,又别置“法官”作为主管吏民法律的顾问,以使天下吏民知法不犯,增进国家的安定和统治秩序的稳定。这种法律观念,一直为后来历朝历代所承袭。摘编自朱晓燕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材料二 在罗马法中,“一切权利均因人而设”,但

19、并非一切人均为罗马社会的权利主体。除了是人以外,还需具备其他基本条件:是自由的,而且就市民关系而言,还应当是市民。因此,凡是合乎上述三个条件的就可以成为罗马法上的平等主体。奴隶,一般不是权利主体而是权利客体,但是在取得自由人身份以后就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变成为自由人和罗马市民,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同新生儿完全同等的地位。摘编自付建平、谢荣国罗马法精神及其现代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法治思想产生的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治思想与罗马法的异同。34(本题10分)祖宗之法材料一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

20、,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范祖禹(10411098)范太史集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11301200)朱子语类问题:(1)“本朝之法”指的是什么?是在怎样形势下出台的?(2)“本朝”是如何做到“兵也收了”的?(3)范祖禹和朱熹对于宋代的祖宗之法评价为何不同?谈谈你的理解答案选择:1_5BCCAC 6_10BBBDA 11_15ABCDC 16_20BCBCA 21_25ACBBD 26_30BDBBC解答题:31(1)举措:任用贤良文

21、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 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32(1)规律: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选拔标准由家世、贤能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2)特点:监察官员专职化;监察权独立(与行政分离);对地方巡视监察制度化;组织机构化。(任答3点得3分)根本原因:维护专制君主统治。(3

22、)看法:封建社会反腐具有随意性,最终“败”在君主专制制度(或人治)建议: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反腐法律化、制度化:道德约束客观化、标准化;加强舆论监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任答2点得4分,言之有理即可)33(1)原因:礼乐制度遭破坏,需要建立新的社会行为准则;新兴地主阶级打破贵族特权的需要;增强君主专制和统治秩序的需要。(9分)(2)异:中国古代法治强调法律适用于任何人,而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中国古代法治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罗马法则注重公民的权利平等;中国古代法治思想最终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而罗马法影响了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建立。(12分)同:都注重法律的

23、公开性;都体现了一定的平等性;都是维护统治的工具。(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34(1)“本朝之法”:宋代文官体制;形势:回答重文轻武、守内虚外、强干弱枝;水平1:内容表述完整、准确。针对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武将屡屡篡夺皇位的现象或者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为避免“陈桥兵变”的历史重演。水平2:内容表述不完整。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武将之弊;(2)措施:以“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皇帝总揽中央兵权,由文官担任枢密使;拣选精装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其余充任厢军和乡兵;实行更戍法。用课本史实表述亦可,笼统回答重文轻武,守内需外不给分。(3)思路一:能指出作者的观点,并结合时代和评价的着眼点或目的进行分析。如:范祖禹为北宋中期人,评价着眼于宋代的文官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之前地方割据、武人跋扈的历史重演,侧重于王朝内部,以肯定为主;朱熹为南宋人,评价着眼于宋代的文官制度带来了军事上积弱,最后导致靖康之变,宋朝亡于外部势力入侵,侧重于外部,以否定为主。两人的评价存在时代的差异,同时也都带有针对现实政治的主观反思。思路二:根据材料归纳出两人观点的不同之处,作简要分析,再进行辩证的评析。

展开阅读全文
收益排行: 01、路***(¥15400+),
02、曲****(¥15300+),
03、wei****016(¥13200+),
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
06、h****i(¥4100+),
07、Q**(¥3400+),
08、自******点(¥2400+),
09、h*****x(¥1400+),
10、c****e(¥1100+),
11、be*****ha(¥800+),
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