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矿区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dm,cm,mm B.mm,μm,dm C.nm,μm,dm D.μm,nm,mm
2.小明在记录一些长度的测量结果时,忘记了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A.物理书的长是2.25 B.一支圆铅笔的直径是7.1
C.茶杯的高度是9.5 D.黑板的宽是1.28
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B.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难以避免
D.误差是不遵守测量操作规则所引起的
4.如图所示,用手缓慢的推动书,使书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我们认为“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书
C.桌面 D.桌面静止的橡皮
5.当甲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的乙车驾驶员感觉自己的车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甲车 C.乙车 D.路灯
6.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cm
B.月球绕地球转动
C.菊花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cm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地地面
7.2011年5月15日,国际田联110m栏钻石联赛上海站敲响战鼓,冠军争夺在刘翔和奥利弗之间展开.那么观众和裁判判断刘翔快过奥利弗的方法为( )
A.观众: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B.观众: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C.观众:相同路程比较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D.观众:相同时间比较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8.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9.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座着宇宙飞船邀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10.一些同学经常在噪杂的公共场合戴耳机听MP3,为了听得更清楚,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相当于增大了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11.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节奏不同
12.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
探测海深 B.
敲瓶底火焰摇动
C.
回声定位 D.
超声波探查
13.下列实例不是利用超声波的是( )
A.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昆虫的位置
B.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
C.外科医生利用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发出声波切削坚硬的金刚石
14.在工厂里工人给声源加垫或罩,是为了( )
A.人身安全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5.晚上你在家温习功课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四条措施中无效的是( )
A.打开窗户让空气流动 B.用棉花塞住耳朵
C.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D.关上窗户拉上厚窗帘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6.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17.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______.
18.单位换算:
(1)2.54m=______cm=______μm;
(2)20m/s=______km/h; 108km/h=______m/s.
19.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首先要选定______.如果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也______.
20.速度就是______,是表示______的物理量.
21.有三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每小时通过54km,乙车每秒通过20m,丙车每分钟通过600m,则速度最大的是______,最小的是______.
22.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 产生的,振动停止了,______ 就停止了.
23.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游击队员将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及早听到远处火车的轰鸣声,这是因为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______(快/慢)的缘故
24.声音具有三个显著的特性,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2分,共14分)
25.如图是真空铃实验装置,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
(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______;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将会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2)假如抽气机若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时______(能/不能)听到铃声;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得出______.
2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填“大、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填“大、小”).
四.计算题(共5分)
27.某海洋科学考察船利用声呐发射声波,声波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历时3s,此处海底深度为多少m(已知海水中声速为153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什么?
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矿区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dm,cm,mm B.mm,μm,dm C.nm,μm,dm D.μm,nm,mm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分析】长度的单位有很多,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
【解答】解:根据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可看出长度单位的大小关系;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小明在记录一些长度的测量结果时,忘记了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A.物理书的长是2.25 B.一支圆铅笔的直径是7.1
C.茶杯的高度是9.5 D.黑板的宽是1.28
【考点】长度的估测.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根据对常见长度值及其单位的了解进行判断.
【解答】解:A、物理书的长是22.5cm=2.25dm,不合题意;
B、一支圆铅笔的直径是7.1mm=0.71cm,不合题意;
C、茶杯的高度是9.5cm,符合题意;
D、黑板的宽是1.28m=128cm,不合题意.
故选C.
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B.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难以避免
D.误差是不遵守测量操作规则所引起的
【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解答】解:AB、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故AB错误;
C、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正确;
D、错误是不遵守测量操作规则所引起的,故D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用手缓慢的推动书,使书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我们认为“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书
C.桌面 D.桌面静止的橡皮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相对于所选取的参照物而言的.关键是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对于正在运行的书,铅笔相对于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铅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应该是书;
对于正在运行的书,铅笔相对于地面、桌面、桌面上的橡皮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说铅笔应该是运动的.
故选B.
5.当甲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的乙车驾驶员感觉自己的车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甲车 C.乙车 D.路灯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停在车站上的两辆汽车,以甲车为参照物,当甲车开动时,乙车(包括乘客)相对于甲车(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乙车的乘客觉得自己坐的这辆汽车在后退.
故选B.
6.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cm
B.月球绕地球转动
C.菊花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cm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地地面
【考点】机械运动.
【分析】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根据机械运动的特点对以上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A、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cm,是陆地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所以A错误;
B、月球绕地球转动,月球和地球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是机械运动;所以B错误;
C、菊花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cm,菊花幼苗的位置没有发生位置变化,不是机械运动;所以C正确;
D、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苹果的位置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所以D错误.
故选C.
7.2011年5月15日,国际田联110m栏钻石联赛上海站敲响战鼓,冠军争夺在刘翔和奥利弗之间展开.那么观众和裁判判断刘翔快过奥利弗的方法为( )
A.观众: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B.观众: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C.观众:相同路程比较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D.观众:相同时间比较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
【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远近;二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解答】解:观众看到刘翔跑在前面,因为两人是同时起跑,此时用的时间是相同的,刘翔通过的距离长,故观众认为刘翔跑得快;刘翔在110米的路程内,用的时间比奥利弗最短,故裁判员认为刘翔跑得快.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不变、方向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
A、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故A错;
B、物体的速度越大,表示其运动得快,因为运动时间不确定,所以通过的路程不一定长,故B错;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不同物体,它们的速度不一定相同,故C错;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正确.
故选D.
9.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座着宇宙飞船邀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传播需要媒介,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飞船内有空气,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是真空,所以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
故选B.
10.一些同学经常在噪杂的公共场合戴耳机听MP3,为了听得更清楚,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相当于增大了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考点】响度.
【分析】声音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声现象是初中学生接触的最早的物理知识,物理知识的学习应该从实际生活中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答】解: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在实际生活中的音量增大,就是要增大声音的响度.
故选:C.
11.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节奏不同
【考点】音色.
【分析】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与发声物体的材料有关,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
【解答】解:由于二胡和小提琴振动物体的材料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和其他选项内容无关.
故选C.
12.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
探测海深 B.
敲瓶底火焰摇动
C.
回声定位 D.
超声波探查
【考点】声与能量.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解答】解:探测海深、回声定位、超声波探查都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敲瓶底时火焰摇动利用声波来传递能量.
故选B.
13.下列实例不是利用超声波的是( )
A.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昆虫的位置
B.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
C.外科医生利用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发出声波切削坚硬的金刚石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分析】超声波因频率特高,具有穿透性强、能量大、破碎力强等特点,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解答】解:A、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昆虫的位置,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B、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是利用了橡皮管减弱了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的特点,不是利用的超声波,符合题意.
C、击碎人体内的胆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破碎能力强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D、发出声波切削坚硬的金刚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在工厂里工人给声源加垫或罩,是为了( )
A.人身安全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途径进行防治.
【解答】解:在工厂里工人给声源加垫或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选C.
15.晚上你在家温习功课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四条措施中无效的是( )
A.打开窗户让空气流动 B.用棉花塞住耳朵
C.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D.关上窗户拉上厚窗帘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防治噪声的途径,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解答】解:A、打开门窗,是增强了噪声的传播,不能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B、用棉花塞住耳朵,可以在噪声的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减小音量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关上窗户拉上厚窗帘,可以在噪声的传播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6.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m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s .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分析】根据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对应单位的掌握作答.
【解答】解: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故答案为:m;s.
17.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 分度值 .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分析】测量工具上,相邻最近的两条刻度线之间代表的单位是此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或叫做最小刻度值.
【解答】解:
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故答案为:分度值.
18.单位换算:
(1)2.54m= 254 cm= 2.54×106 μm;
(2)20m/s= 72 km/h; 108km/h= 30 m/s.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分析】本题根据长度、速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单位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
【解答】解:
(1)因为1m=100cm,所以2.54m=2.54×100cm=254cm;
因为1m=106μm,所以2.54m=2.54×106μm;
(2)因为1m/s=3.6km/h,所以20m/s=20×3.6km/h=72km/h;
因为1km/h=m/s,所以108km/h=108×m/s=30m/s.
故答案为:(1)254;2.54×106;(2)72;30.
19.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首先要选定 参照物 .如果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也 不同 .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在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时,先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物体位置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结果也可能不同,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答】解: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同.
故答案为:参照物;不同.
20.速度就是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是表示 物体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运动快慢的比较.
【分析】在物理中,我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解答】解: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物体的速度.
故答案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物体运动快慢.
21.有三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每小时通过54km,乙车每秒通过20m,丙车每分钟通过600m,则速度最大的是 乙车 ,最小的是 丙车 .
【考点】速度的计算.
【分析】甲、乙、丙三辆汽车都匀速直线运动,已知三辆汽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并将时间单位和路程单位统一,再利用公式V=计算出各自的速度,再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已知:t甲=1h=3600s,S甲=54km=54000m,t乙=1s,S乙=20m,t丙=1min=60s,S丙=600m,
所以,V甲===15m/s,
V乙===20m/s,
V丙===10m/s,
从而可知,乙的速度最大,丙的速度最小.
故答案为:乙车;丙车.
22.声音是由于物体 振动 产生的,振动停止了, 发声 就停止了.
【考点】声音的产生.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故答案为:振动;发声.
23.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游击队员将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及早听到远处火车的轰鸣声,这是因为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 快 (快/慢)的缘故
【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但是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解答】解: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其次,在气体中最慢.
所以人们可以通过铁轨传递的火车声,来提前得知信息.
故答案为:快.
24.声音具有三个显著的特性,分别是 音调 、 响度 和 音色 .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
【解答】解: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音色.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2分,共14分)
25.如图是真空铃实验装置,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
(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 变小 ;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将会 变大 .(填“变大”或“变小”)
(2)假如抽气机若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时 不能 (能/不能)听到铃声;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得出 真空不能传声 .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本题通过实验来考查这一知识点.
【解答】解:(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的空气希薄,铃声将会变小;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将会变大.
(2)假如抽气机若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里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当靠近玻璃罩时不能听到铃声;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变小;变大;(2)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2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v=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 (填“大、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大 (填“大、小”).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测出路程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v=可以求出速度.
(2)若要计时方便,应让下车下滑速度慢些,运动的时间长些;
(3)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平均速度会偏大.
【解答】解:(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
(3)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故所计时间偏小,由v=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1)v=; (2)小; (3)大.
四.计算题(共5分)
27.某海洋科学考察船利用声呐发射声波,声波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历时3s,此处海底深度为多少m(已知海水中声速为153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什么?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回声是指由声波的反射引起的声音的重复,亦可指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由此可知声波由海面传播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计算公式计算出海底的深度;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根据回声的定义,则声波传到海底历时为t==1.5s,
又因声速为1530m/s,由v=得,海底的深度为s=vt=1530m/s×1.5s=2295m.
地球之外没有空气,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常用光波来测量距离.
答:海底深度为2295m;不能,因为月球周围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