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课 题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课 型
新 授
学
习
目
标
知识目标:知道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以及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
能力目标:培养细菌和真菌,提高动手能力,认真观察菌落,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科学的制定探究方案,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科学性。
重 点
1. 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形态 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学 习 过 程
一、温故知新: 1.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谁?
2.夏天,家里放久的食物会发霉长毛,有的人会得痢疾,你知道这是什么引起的吗?
二、预习检测:
1.一个 或 繁殖后形成肉眼可见的 称为菌落。
2.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第一步是 ;第二步是 ;
第三步是 ;第四步是 。
3.琼脂是一种煮沸冷却后能胶化成为 的物质,是制作 常用的材料之一。
4.细菌和真菌生存需要 、 ,还有 。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需要某些特定条件,有的需要 。有的在 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
1.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认真阅读教材P55—56,归纳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在大小、形态和颜色上的区别。
细菌的菌落:
真菌的菌落:
2.参照教材P56-57,各小组讨论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方案,根据探究活动总结出:(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 分布的生物。
(2)细菌和真菌生存需要 、 ,还有 等基本条件。
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
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
五、归航拾贝:
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2. 教师小结:
六、课堂反馈检测:
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的后代形成的肉眼看见的集合体被成为 ( )
A.真菌 B.细菌 C.菌落 D.菌痕
2.在一个培养皿中有大大小小许多个细菌及真菌的菌落,细菌菌落的特征是( )
A.面积比较大,呈绒毛状 B.面积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
C.面积比较大,呈蜘蛛网状 D.面积比较小,表面絮状
3.在培养基中加入牛肉汁、琼脂是为了( )
A.使培养基闻起来更香,容易吸引细菌 B.使培养基的表面看起来很粘稠
C.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过程提供水分和无机盐 D.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
4.“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过程中相当于细菌培养的哪一个步骤 ( )
A.恒温培养 B.接种 C.消毒 D.制作培养基
5.细菌和真菌能在恒温箱中的培养基上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其原因是( )
A.培养基中含有水分 B.培养基中含有有机物
C.恒温箱提供了适宜的温度 D.是A、B、C、三项满足了细菌、真菌生存的需要
6.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致使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
A.罐口密封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B.罐口密封不严,氧气促进了乳酸菌的繁殖
C.罐口密封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繁殖
D.罐口密封不严,促进了需氧细菌的生长繁殖
7.在检测某处细菌、真菌时,要准备两套培养皿,原因是( )
A.一套培养皿万一不能采集到细菌、真菌,可用另一套备用的再采集
B.两套培养皿做实验可获得更多的细菌、真菌 C.一套培养皿做实验,另一套作对照
D.准备两套是为了防止意外,如不小心打碎等
8.我国民间常有盐渍法来保存食品,其中生物学原理是( )
A.食盐可以使细菌毒素失效 B.食盐中缺乏细菌需要的营养 C.食盐中有杀菌物质
D.食盐使细菌细胞脱水死亡
9.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
菌的探究实验中,一组同学的
实验过程如右图所示:
实验步骤中,B是__________
过程,完成步骤C需要在适宜
的________下进行。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二、预习检测:
1.细菌 真菌 集合体 2.配制营养基 高温灭菌 接种 培养 3.固态 培养基
4.水分 适宜的温度 有机物 氧 有氧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细菌的菌落: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
真菌的菌落:较大,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呈红、绿、褐、黑、黄等不同颜色。
2.(1)广泛 (2)水分 适宜的温度 有机物
六、课堂反馈检测:
1C;2B;3D;4B;5D;6D;7C;8D; 9.接种 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