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古代云南东南部的变迁.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10055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云南东南部的变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代云南东南部的变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代云南东南部的变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月第 卷第 期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作者简介】方铁,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古代王朝治边制度研究”()阶段成果方铁主编:西南通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年版,第 页。古代云南东南部的变迁方铁(云南大学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摘要:古代的云南东南部,包括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及附近一些地区。云南东南部的演变有以下特点:一是这一地区距滇池、洱海流域两大区域中心较远,同时未形成强大的地方势力,在政治舞台上便显落寞;二是云南中部至越南的交趾道经过这一地区,云南东南部的发展与交

2、趾道兴衰密切相关;三是云南东南部与越南毗连,越南与中国历代王朝关系的改变,深刻地影响云南东南部;四是云南东南部的变化经历先慢后快的过程。自元代起,云南东南部获得较快发展,清代尤为明显。关键词:古代云南;东南部;交趾道;中原王朝;变迁【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关于云南东南部古代的演变,迄今未见专文研究。因收集零散资料,试为梳理总结,分为先秦至宋代、元明、清代 个时期叙述。一、先秦至宋时期(一)先秦至晋代云南东南部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在云南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的化石,包括西畴人、蒙自人。西畴人化石包括 枚牙齿,同出哺乳动物化石达 种,年发现于西畴县西洒街仙人洞。年,在蒙自县红寨

3、乡马鹿洞内发现称为“蒙自人”的 件人类化石,共生的文化遗存包括石制品 件、角制品数十件与 种哺乳动物化石。新石器时代遗存在云南地区的分布十分广泛,迄今已发现 余处遗址和遗物地点。小河洞类型是滇东南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上世纪 年代,在麻栗坡县小河洞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一些有肩石器。在文山、富宁、马关、砚山、广南等县又先后发现若干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遗物的风格与小河洞遗址类似,表明文山地区存在一种与其他地区有别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红河流域的青铜文化遗址发现较多。主要分布在河口、石屏、金平、红河、建水、屏边、元阳、蒙自、沪西等地。出土文物以青铜器为主,主要有矛、斧、钺、锛、锄、剑、戈、凿和鼓

4、等。一些青铜器的原始形制源自本地和滇池地区的新石器,部分青铜器的形制亦与滇文化器物相近,红河流域出土的尖叶形铜?与滇文化所出相同,有肩方条形锄为滇文化中常见的长条形锄的变体。一些器形与越南北部的青铜器较相似,可见红河流域为滇池区域考古文化向南部传播的中途站。壮族、布依族是云南东南部较早的居民。这两个民族出自古代的百越,唐代以后分化明显。壮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的广南、临安、开化等地也有分布。元代称云南的壮族为“侬人”“沙人”,明代又称“土僚”或“喇记”。清代有一部分百越后裔称“仲家”,为当地布依族的先民。唐代有一部分“苗众”,从湘、黔、川、鄂等地迁入云南的文山等地,以后分布区域逐渐扩大,“苗众

5、”分化为苗族、瑶族。元明时称哈尼族的先民为“斡泥”“和蛮”,主要居住在今红河、元阳、金平、开远、绿春、文山、江城、元江、墨江、普洱等地。“斡泥”由汉晋时期的昆明、人演变而来。汉晋时期活动在云南东部的昆明、人,唐宋时形成庞大的部落联盟乌蛮三十七部。三十七部以曲靖一带为中心,分布范围进入云南的东南部。三十七部在云南东南部的部落,主要有元江一带的因远部,?峨(今峨山)的?峨部,建水一带的纳楼部,阿迷州(今开远)的屈中部,玉溪地区的休制部,砚山一带的维摩部,明代开化府一带有强现三部、王弄部、伴溪落恐部、铁容甸部、官桂思陀部等。西汉在西南夷置 郡。据 汉书地理志第八上,西汉在云南东南部及附近地区设 县,

6、分布在柯郡与益州郡。柯郡治故且兰(在今贵州黄平西南),下辖 县,其中有镡封县(治今丘北)、同并县(治今弥勒)、毋单县(治今弥勒西北)、宛温县(治今砚山北)、漏江县(治今泸西)、西随县(治今金平)、都梦县(治今文山以东)、进桑县(治今屏边)、句町县(治今广南),益州郡治滇池县(在今晋宁以东),管辖 县,其中有律高县(治今弥勒以南)、贲古县(治今蒙自南)、毋掇县(治今开远)、来唯县(治今越南莱州)。在云南东南部及附近地区,东汉基本上沿袭前代所置郡县。汉代云南东南部发生的较大事件,为马援开通经云南东南部至越南的交通线。东汉建武十九年(),伏波将军马援奉命镇压交趾(在今越南北部)部众的起义。他率军出进

7、桑(在今云南屏边县),经贲古(在今蒙自东南)、西随(在今金平县)至交趾。为方便运输军粮辎重,马援开通沿红河达越南河内的道路。这条被史籍称为“交趾道”的道路,因途经进桑关又称“进桑关道”。交趾道开通后,东南亚、南亚及以远地区赴中原王朝的商船,经常在越南北部停靠,商队登陆经交趾道赴益州(治今成都)贸易,海外使臣朝贡亦多走此路。后汉书卷 西域传称,和帝时天竺(今印度)数次遣使贡献。延熹二年()、延熹四年,天竺“频从日南徼外来献”。汉代袁宏说:“自交州塞外檀国(按:即掸国)诸蛮夷相通也,又有一道与益州(按:指成都)塞外通”。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称:“大秦道既从海北陆通,又循海而南,与交趾七郡外夷比

8、。”元代以前中原王朝联系交趾,陆路主要走交趾道,云南地区尤其是东南部便显重要。据 华阳国志卷 南中志,蜀汉平定南中势力反叛,在南中置 郡。为加强南中与交州的联系,建兴三年(),蜀汉分建宁、柯两郡之地设兴古郡,治宛温(在今砚山以北),下辖宛温、律高、镡封、句町、汉兴、胜休、都唐 县。景元四年(),蜀汉降魏。吴交趾郡吏吕兴杀太守投魏。魏以蜀胇降都督霍弋续任本职,并以霍弋遥领交州刺史,以吕兴为安南将军,持节都督交州诸军事。吴为取回交州,与魏进行激烈争夺,魏亦强硬回应。霍弋奏准以建宁大姓爨谷为交趾太守,率将军董元等经交趾道南下。爨谷死后,晋先后以马融、杨稷为交趾郡太守。泰始四年()至泰始七年,凭借经交

9、趾道获得的后援,交趾晋军与从荆州道、建安海道前来的吴军进行拉锯战。宁州大姓毛炅、董元奉命进攻合浦(在今广西浦北西南),击破吴军,晋朝以毛炅为郁林太守,董元为九真太守。泰始七年,交趾守军食尽,城被吴军攻破。九真郡、日南郡“皆降于吴”。太康元年(),晋军攻入吴都建业,吴主出降。交州刺史陶璜亦降,交趾遂为西晋据有。这一时期魏、晋的军队多次经交趾道南下,云南东南部之重要得以显现。两晋时期,交趾道仍可通行。西晋任命李毅为南夷校尉,“持节统兵镇南中”。因时局纷乱,宁州(指今云南地区)百姓远走交州,或避入永昌郡等地。这一时期行经交趾道的记载不少。晋书卷 陶璜传称,宁州、兴古(在今砚山以北)与交趾有路可通,“

10、宁州、兴古接据上流,去交趾千六百里,水陆并通,互相维卫”。两晋时宁州大姓受命远征交州,或被派至交州任职,大都经由交趾道。建安间,文士刘巴通过交趾道,“从交趾至蜀”。左思 蜀都赋称从交趾经、犍为达成都,“经途所亘,五千余里”。由云南中部沿交趾道南下不仅可至越南北部,还可远赴缅甸南部与海外地区。据 新唐书地理七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班固撰:汉书卷 上 地理志第八上,北京:中华书局,年点校本,第 页。郦道元撰:水经注卷 叶榆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年校本,第 页。袁宏撰:后汉纪卷 殇帝纪,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年校注本,第 页。陈寿撰:三国志卷 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注引魏略 西戎

11、传,北京:中华书局,年点校本,第 页。常璩撰:华阳国志卷 南中志,成都:巴蜀书社,年校注本,第 页。陈寿撰:三国志卷 蜀书刘巴传,第 页。房玄龄,等撰:晋书卷 陶璜传,北京:中华书局,年点校本,第 页。下,自通海城(在今通海)取陆路南下,经贾勇步(在今河口)可至昆仑国(在今缅甸萨尔温江口)。若自?州(在今越南义静省)西南至文单国算台县,经文单城(在今老挝万象)至陆真腊(在今老挝),南行可至小海及罗越国(在今马来半岛南部),再往南达大海(今太平洋泰国湾)。若走海路远行,还可由交州至天竺与大秦。通典卷 边防九天竺称:“(天竺)西与大秦、安息交市海中,或至扶南、交趾贸易”。(二)唐、宋两代唐朝经营云

12、南地区,从云南东北部入手,逐渐向云南的中部、西部扩展。因交趾道较少被阻断,唐朝虽亦重视交趾道,但对道路所经的云南东南部关注不多。唐天宝四年(),为修筑自安南经步头(今建水)北上的“步头路”,越辒都督竹灵倩至安宁筑城,东部势力爨氏杀死竹灵倩并毁安宁城。玄宗诏南诏进讨。南诏占据云南东部,与唐朝的矛盾激化,拓建新道的计划搁置。天宝九年,南诏攻下姚州(治今姚安),夺据 处羁縻州。次年唐朝出兵征讨南诏。其中安南都督王知守率兵从步头路入云南,均被南诏打败。天宝十二年,玄宗诏大将何履光率岭南五府兵马进讨南诏,仍败于南诏。据“南诏德化碑”,天宝十三年,唐朝令李宓等将领,“总秦陇英豪,兼安南子弟,顿营陇坪,广布

13、军威。乃舟楫备修,拟水陆俱进”。南诏军偷袭造船唐军,挫败何履光所率安南兵马。李宓孤军深入,在太和城(在今大理)被打败。上述几次战役均有岭南、安南的唐军参加,安南唐军还“舟楫备修,拟水陆俱进”,可见交趾道通行顺畅,唐军在一些路段还可乘船走水路。南诏崛起后,逐步落实既定的地缘政治谋划。据“南诏德化碑”,阁逻凤令长子凤迦异于昆川置拓东城,佐镇抚。“于是,威慑步头,恩收曲、靖,颁告所及,翕然俯从”。南诏在辖区设置的统治机构,通海都督府(治今通海东南部)位于东南部极边,步头(今云南建水)及其以南的地区仅限“威慑”,若“颁告所及,翕然俯从”,统治者已感到满足。贞元九年(),异牟寻派 批使者各携砂、生金与当

14、归,分别从戎州路(即石门关道)、黔府路(经今曲靖过遵义入蜀道)、安南路(交趾道)出使唐朝,路俱达。可见交趾道仍可通行。贞元十年(),唐朝与南诏重修旧好。在南诏的帮助下,唐朝企望已久的安南通天竺道终被开通。唐人列为朝廷入四夷的七要道。蛮书云南界内途程记:从安南府城至阳苴咩城行水陆 日程;从贾勇?(在今河口县)登陆进入云南东北部,至矣符馆一日,从矣符馆至曲乌馆一日,至思下馆(在今蒙自)一日,至沙只馆一日,至南场馆一日,至曲江馆(在今通海以南)一日,至通海城一日。进入云南中部后,先后经江川县、进宁馆、鄯阐城等地达阳苴咩城。新唐书地理七下称,沿安南通天竺道进入云南东北部须经以下地点。自丹棠州经 里至古

15、涌步,行 里至天井山,经汤泉州至禄索州,行 里至龙武州,“皆爨蛮安南境也”。再行 里至傥迟顿,以后经八平城、洞澡水、南亭至曲江,“剑南地也”。再经通海镇至绛县,行 里至晋宁驿,“戎州地也”。行 里至柘东城。所言禄索州在今屏边县,傥迟顿在今蒙自县,南亭在今建水,晋宁驿在今晋宁。大中十二年()正月,南诏初犯安南(治今越南河内),不久退去。月,因安南都护李涿为政贪暴,安南群蛮引导南诏军进攻安南。咸通元年(),安南土蛮引南诏兵三万余人首次攻下安南。次年攻下邕州(治今广西南宁),南诏军大肆掳掠,据说邕州居民十不存一。咸通四年(),南诏再次攻陷安南,南诏两陷安南,所杀且掠 万人。时人称:“(南诏)穷兵再犯

16、朗宁,重陷交趾,两俘?蜀,一劫黔巫,城池皆为灰烬,土庶尽为幽冤”。因云南东南部人烟稀少,财富积累有限,南诏军几次进攻安第 期方铁古代云南东南部的变迁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 下 地理七下,北京:中华书局,年点校本,第 页。杜佑撰:通典卷 边防九天竺,北京:中华书局,年点校本,第 页。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卷 唐纪三十二,天宝十二年五月壬辰,北京:中华书局,年点校本,第 页。樊绰撰:蛮书卷 云南界内途程,北京:中华书局,年校注本,第 页。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 下 地理七下,第 页。高骈撰:回云南牒,见董浩,等编:全唐文卷 ,北京:中华书局,年缩印本,第 页。南途经云南东南部,未见有逗留、掠夺其地的

17、记载。咸通初南诏攻下安南,严重威胁唐朝的西南部疆域。懿宗颁诏分岭南地区为东、西两道,岭南东道治广州,岭南西道治邕州。咸通四年(),南诏再陷安南,唐朝于广西合浦置行交州,随后于行交州复置安南都护府。咸通七年,安南都护高骈收复安南,唐于安南设静海军节度加强镇守。唐朝将岭南为东、西两道,开创广东、广西分治的先河。以后安南独立,广西的战略地位骤显重要,对云南东南部亦产生深远的影响。大理国前期的辖地,与南诏时期大致相同。元史卷 地理四称:“元世祖征大理,凡收府八,善阐其一也,郡四,部三十有七。”通常认为大理国在辖地设十赕、八府、四郡,事实上大理国所置统治机构不止此数。大理国在东南部所设统治机构,见于记载

18、者有秀山郡(驻今通海)、最宁府(在今开远),秀山郡在南诏通海都督府的基础上改设,最宁府为大理国新置,云南东南部的其他地区仍为设治空白。乾德三年(),宋军平定后蜀,建议乘势攻取云南。太祖赵匡胤以唐朝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为由,以玉斧画大渡河曰:“此外非吾有也”,确定与大理国划大渡河为界的国策。宋朝刻意疏远大理国,但因缺少战马,仍须向大理国等地方势力购买。北宋乃在戎州(治今四川宜宾)、黎州(治今四川汉源北)置马匹博易场。宋廷南渡,将向大理国买马的博易场改在横山寨(在今广西田东),令广南西路经略使总管邕州购马事。自云南东南部通往广西的道路由此开通。据 岭外代答通道外夷,从横山寨(在今广西田东)至善阐(在今

19、昆明)有种走法,其一由横山寨经古天县(今广西百色)、泗城州(今广西凌云)、自杞(中心在今贵州兴义)达善阐。其二自横山寨达七源州分道,经罗殿(在今贵州西部)抵善阐。其三由横山寨经安德州(在今广西那坡东南)、最宁府(今云南开远)至善阐。由广西进入云南东南部有两条道路,一条是经陆凉(今陆良东北)、吉双(今泸西东南)、必勒龙、马者龙、维摩(在今邱北、砚山之间)的道路。另一道由善阐经过弥勒、矣马洞(在今开远以东)、维摩、嘉通龙、和莱诸站。通过邕州至善阐的道路,南宋与大理国的马匹交易曾达较大的规模。绍兴年间,横山寨每年交易马匹的定额为 匹。周去非说:“蛮马之来,他货亦至”。横山寨、邕州成为内地与云南交易商

20、品的重要聚散地。又称:“朝廷南方马政,专在邕;边方珍异,多聚邕矣”。由善阐经横山寨达邕州的道路,成为云南联系内地的通道。岭外代答卷 通道外夷称:“中国(按:指南宋)通道南蛮,必由邕州横山寨”。南宋末年,宋廷对大理国加强防范,“大理不敢越善阐,安南不敢入永平(在今越南谅山东南)”,云南东北部至横山寨的道路渐废不通。自蒙古军经丽江进入云南,南宋数次遣谍自广西西行探报,大都因“沿途诸蛮隔绝,不易通”,至特磨(今广南一带)受阻而还。特磨道是宋朝的羁縻州,西面与大理国最宁府(治今开远)相连。特磨道亦参与大理国与南宋的马匹交易。北宋广源州(治今越南广平省广渊)的侬人首领侬智高,因反抗安南的欺压而起事。侬智

21、高起兵攻占傥犹州,被安南镇压。庆历八年(),侬智高再次起事,并向宋朝请求内附被拒。侬智高乃攻下安德州,建“南天国”。皇四年(),侬智高攻下邕州(治今广西南宁),径取宋五府经略使所在地广州,屡攻不下退回广西,起事失败。侬智高失势时曾率众避入特磨道,并在特磨道修建寨?。宋史卷 萧注传说:“智高走大理国,母与二弟寓特磨道”。广南等地的壮族居民中,有一些自言是侬智高部属的后裔。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周去非撰:岭外代答卷 通道外夷,北京:中华书局,年校注本,第 页。并非每年购马均达定额数。通常年购马数百匹,亦有当年仅收购 余匹者。见黄震:黄氏日钞卷 ,转引自范成大撰:桂海虞衡志附录五,

22、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年辑佚校注本,第 页。周去非撰:岭外代答卷 邕州兼广西路安抚都监,第 页。脱脱,等撰:宋史卷 马暨传,北京:中华书局,年点校本,第 页。李曾伯撰:可斋续稿后卷 回宣谕奏,四库全书本。二、元明时期(一)元代蒙古军平定大理国,交趾道是较早复通的道路之一。宪宗七年(),大将兀良合台率兵攻安南抵大罗城,以后师还押赤城。不久南宋探子报告:“敌(按:蒙古军)介间到交(趾)境,或谕修路,或索执俘”。据程文海“平云南碑”,兀良合台还收服特磨地区的 处溪洞。通过云南东南部,安南与元朝建立密切联系。至元四年(),世祖封皇子忽哥赤为云南王,“往镇大理、善阐、交趾诸国”。忽哥赤临行,世祖“以云南

23、地接安南,同时诏谕安南国以六事”。至元五年,忽哥赤奉世祖之命,自大理统兵南下援助安南,以击退占城、真腊的侵扰。以后元朝敕安南:“以旧制籍户、设达鲁花赤、签军、立站、输租、岁贡等事谕之”。遂在交趾道置驿站。舍资站、维摩站(在今邱北、砚山之间)为交趾道的两处重要驿站。据 元史安南传,至元十二年,安南国王陈光籨上表称:“自降附上国,十有余年,虽奉三年一贡,然迭遣使臣,疲于往来,未尝一日休息”,请求“今后二次发遣纲贡,一诣鄯阐奉纳,一诣中原拜献”。可见自中庆赴大罗城的驿路,已成为元朝与安南往来的重要道路。云南行省首任平章赛典赤十分重视东南部。元史赛典赤赡思丁传说,自建云南行省,安南叛服不常,赛典赤遣人

24、谕以逆顺祸福,“且约为兄弟”。安南王大喜,亲至云南,赛典赤亲迎于中庆城郊,待以宾礼,安南“遂乞永为飗臣”。萝盘甸反叛,赛典赤拟征之。从者见他面有忧色,便问其故,赛典赤答征讨或使百姓不聊生。军至萝盘城,叛者 日不降,诸将请攻之,赛典赤不许,遣使以理谕之。萝盘甸首领答允,越 日不降。将卒有爬城进攻者,赛典赤大怒,急鸣金止之,欲斩擅自进攻者。萝盘甸首领认为拒命不祥,乃率众出降。赵子元撰“赛平章德政碑”述及此事,并称“和泥诸部望风屈膝”,可见萝盘甸位于云南东南部。此事在云南东南部、广西地区都产生积极的影响。至元十三年(),广南溪洞土官侬士贵与广西左江李惟屏、右江岑从威等 人,“各执土物纳款”。是岁“广

25、中降者八十余州,籍四十万户,东招靖江,南开广道,不劳一矢而安定”。蒙古大将兀良合台平定云南,在各地设 处万户府。位于东南部的万户府有:元江万户府(在今元江县)、阿万户府(在今建水)、阿宁万户府(在今开远)、落恐万户府(在今红河县)。至元十一年()建云南行省,上述万户府改为州县,或归路州管辖。据 元史地理四,云南行省所辖的统治机构,计有 路、府、州、县。元朝在云南东南部设以下统治机构: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下设临安路(治今通海)。宣慰司领屯田 双,其中临安路有屯田 双,爨军千户管屯田 双。临安路直辖河西、蒙自两县与舍资千户所。临安路下辖建水州、石平州(治今石屏)、宁州(治今华宁

26、)。宁州领通海县、?峨县。云南东南部还设广南西路宣抚司(治今广南)、广西路(治今泸西)、元江路(治今元江)。广西路领师宗州、弥勒州;元江路领步日部、马笼部。又在思陀部设和泥路(治今红河县以西),在云南省南部与越南莱州交界地带设宁远州。另外,位于东南部的新兴州(治今玉溪),归澄江路管辖。在云南东南部,元朝还设因远罗必甸长官司(在今元江县)、马龙他郎甸长官司(在今墨江县)。元代中期,元朝联系安南道路的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据 元史卷 安南传,至元十五年第 期方铁古代云南东南部的变迁宋濂,等撰:元史卷 兀良合台传,北京:中华书局,年点校本,第 页;元史卷 安南传,第 页。李曾伯撰:可斋续稿后卷 安南求

27、援奏。屠寄撰:蒙兀儿史记卷 忽哥赤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年版,第 页。宋濂,等撰:元史卷 世祖三,第 页。宋濂,等撰:元史卷 世祖五,第 页。赵子元撰:赛平章德政碑,见刘文征撰:(天启)滇志卷 艺文志碑类,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年点校本,第 页。宋濂,等撰:元史卷 地理四,第 页。(),元朝礼部尚书柴椿出使安南,首次沿“由江陵直抵邕州以达交趾”的道路至大罗城(在今越南河内)。至元二十二年,在邕州(治今广西南宁)经永平寨至大罗城的道路,元廷置驿站并派军驻守,“每三十里立一寨,六十里置一驿,每一寨一驿屯军三百镇守巡逻,复令(刘)世英立堡,专提督寨驿公事”。沿线设施的设置十分严密,“邕州营

28、站桥梁,往往相接”。从大罗城至大都有 余里,其间设驿约 处,里置一驿。经此次营建,邕州驿道成为元朝联系安南的主要通道。至元二十二年、至元二十四年,元朝两次征讨安南均走邕州道。至元二十八年,张立道奉命出使安南,“自大都起程,历湖广溪洞,抵安南界”,走的仍然是这条道路。自大罗城经邕州、桂林北入内地,置驿后成为元朝联系安南的主要通道,行经云南东南部的交趾道仍可通行,但地位已明显下降。总体来看,因云南地近安南,且有交趾道相通,元朝以云南负联系、监管安南之责,云南东南部的地位相应提升。在云南东南部,元朝设置众多的统治机构。元朝还努力经营、开发云南东南部,并取得明显的效果。元朝在云南组建的土军,有由和泥丁

29、壮组成的和泥军。东南部的矿冶业也得到较快发展。据 元史卷 食货二,云南行省产金之地有 处,其中有临安与元江。产银之处亦有临安、元江,著名产铁之地有临安见于记载。至元二十二年(),自邕州经永平寨至大罗城的道路设置驿站,邕州道的地位超过交趾道,对云南东南部产生了重要影响。(二)明代据 明史地理七,洪武十五年(),明朝改元代的临安路为临安府(治今建水),下辖六州、五县、九长官司。在云南东南部还设以下统治机构:新兴州(治今玉溪)。广西府(治今泸西县),下辖师宗州、弥勒州、维摩州(在今砚山县北部)。广南府,领富州(治今富宁)。元江军民府,辖奉化州(治今元江)、恭顺州(治今墨江)。据(天启)滇志卷 兵食志

30、,明朝在云南东南部设临安卫、广南卫。建于洪武二十七年()的临安卫,置于府城内,下辖左、右、前、后、中左等 个千户所。广南卫原在广南府,永乐元年()迁至府治东。广南卫建于洪武二十九年,下辖左、右、中、前等 处千户所。由于设置诸多卫所,迁来不少屯戍军士及其家眷,带动一些外来人口定居云南东南部,这一区域尤其是卫所驻地的汉族人口骤然增多。据地方志记载,临安府有 户,口人。其中建水州民役有 丁,石屏州民役有 丁,阿迷州民役有 丁,宁州民役有 丁,新化州因人丁为“夷倮”,并不编差。通海县民役有 丁,河西县民役有 丁,?峨县为夷方,人丁不编差。蒙自县民役有 丁,新平县人丁新附,流寓不编差。广南府有 户,口人

31、。所辖富州有 户,口人。由此可知天启间东南部人口的大致情形。明朝在云南东南部积极发展儒学教育。据(景泰)云南图经志书,临安府学在府治西北,为元代创建。明洪武间通判许莘扩大府学规模。正统八年(),知府徐文振等捐俸重修,“明伦堂、四斋、成庙及两庑、戟门、灵星门、泮池皆以次而缮葺之,规模焕然一新”。正统十四年,知府徐文振重修临安府学。府学中部为明伦堂,列四斋于前堂之左右。其后部有射圃,建亭其间。通海、河西、?峨、蒙自四县皆有学校。据地方志,正统后官府对临安府学有过多次重修或扩建,较重要的有弘治九年()、弘治十二年、嘉靖十年()、嘉靖三十年、万历三年()。万历二十七年,知府张守刚修两庑。万历三十四年,

32、因遭受地震文庙圮坏,巡按御史周懋相、巡抚都御史陈用宾等捐募 余银两重修,增建敬一亭五楹。临安还建有龙泉书院与 处社学,阿迷州亦建儒学。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黎萴撰:安南志略卷 大元奉使附张尚书行录,北京:中华书局,年点校本,第 页。张廷玉,等撰:明史卷 地理七,北京:中华书局,年点校本,第 页。刘文征撰:(天启)滇志卷 赋役志,第 页,第 页。陈文,等撰:(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 临安府学校,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年版,第 页;曾鼎撰:临安府重新庙学记,见(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 记学校,第 页。刘文征撰:(天启)滇志卷 学校志,第 页。景泰六年()编纂的 云南图经志书,记载云南

33、东南部各地的风俗。称临安府“俗尚诗书。郡治之近,山水明秀,所生人物,俊伟者多。家有诗书,吾伊之声相闻,而科贡后先不乏”。元代儒士张景云诗云:“方总号诗书郡,六诏咸称礼乐邦”。居山林村落间者多为“夷罗”之民。“欲见官长及亲友之厚者,则必挟鸡携酒以将其敬。鸡之大者,则以头向前,小则倒置其头于后,以壶载酒亦不过数杯,其礼虽薄,亦有执贽相见之意”。石屏州“近州而居者多汉、人,而嫁娶之期,率用暮夜,盖亦有古者婚礼之遗意焉”。阿迷州“民间之俊秀者,亦入学从师,受经取科贡,而风化其渐美矣”。百姓凡遇时节往来,以白粳米炊为软饭,杵之为饼,折而捻之,若半月然,盛以瓦盘,致馈亲厚,“以为礼之至重”。为关于云南饵块

34、较早的记载。(景泰)云南图经志书称广南府多侬人,“男子束发于顶,多服青衣,下裙曳地,贱者掩胫而已。妇人散绾丝髻,跣足,裙带垂后,皆戴尖顶大签。习俗俭约,大率与百夷同”。富州“地多百夷,天气常热。其田多种秫,一岁两收。春种则夏收,夏种则冬收。止刈其穗,以长竿悬之,逐日取其穗舂之为米,炊以自给。无仓庾窖藏,而不食其陈”。其地产槟榔,男女旦暮以萎叶、蛤灰纳其中而食,谓可化食御瘴,“凡遇亲友及往来宾客,辄奉啖之”。称广西府“其俗犷悍。郡中夷罗杂处,有曰广西蛮者,鸟蛮之别部,其性犷悍,据险以居。其颇通商贩,牵牛马载皮囊远近赴市”。成书于天启六年()的 滇志,称景泰六年()以来的 余年间,云南东南部的风俗

35、发生了明显变化。又说临安府,“士秀而文,崇尚气节,民专稼穑。衣冠礼度,与中州埒”“人多畏法,少有不平,宁弃不争。多爱清雅,敬老崇文。闾阎比栉,道路摩肩。农骈于野,旅溢于廛。物渐华芜,赋罔逋愆。民风竞侈,礼制未专”。原本较落后的元江府,“风气渐开,日见汉官威仪。但庠序寥落,社读几废”。广南府“侬人沙人,男女同事犁锄,构楼为居。男服青衣曳地,贱者掩胫。妇绾髻跣足。好巫不好医”。云南东南部通往外地的交通亦有改变。广志绎卷 西南诸省说,云南有四路通往邻省,即自贵州普安入曲靖,经贵州乌撒卫入曲靖沾益州,自武定路从金沙江出四川建昌卫,自广南府路出广西安隆、上林、泗城。最后一路即元代 析津志大都东西馆马步站

36、天下站名所言自中庆(在今昆明)经陆凉(今陆良东北)、广南至邕州的道路。此路“黔国(公)禁不由”,遂逐渐荒芜。天启间朝臣闵洪学上疏:“黔者滇之门户,黔有梗,则人滇者无途之从矣”,建议复开自广西田州(今广西田阳)达云南广南的道路,“于其地添设公馆,措置夫马廪粮”,并协调沿途土司,使与行旅彼此相安,认为“此路一开,可以接南滇之命脉,可以慰天外之云霓”。疏上,终无下文。云南世袭总兵官沐氏设在临安等地的勋庄,成为云南东南部的一处毒瘤。洪武时朝廷赐勋臣、公侯、丞相以庄园,多者百顷,亲王至千顷。沐英受封西平侯,沐晟时晋黔国公,钦赐相应的“禄米田”,为沐氏庄田的较早部分。其次是垦殖田。沐英平定云南后,朝廷“许

37、于所属临安、腾冲等处垦田自给,不烦有司。相传至太傅(沐)琮,无有所改”。沐琮卒,其妻王氏总揽家政,“性贪而狠”。王氏以家人赵升等为腹心,云南后卫指挥汪昱等为爪牙,肆意扩充庄田,令于旧租外加一倍。汪昱等挟势竞为残刻,赵升等督租需索无厌,“其害逼于境内”。沐英传至沐晟仅 代,增置庄田便达 区。沐晟之后沐氏袭镇者 人,不仅垦殖荒田旷土,还强占民田。嘉靖八年(),云南巡按欧阳重劾奏黔国公沐绍勋,称其唆使下属“诱引投献、混占民田”,世宗诏经巡抚逮问。万历十六年(),官府册疏披露沐氏勋庄达 余顷,每年收取税粮 石,“不为不多矣”。以后调查官员称,万历十六年后仅 年,“又复增加于旧,环滇封内,莫非总庄,有更

38、第 期方铁古代云南东南部的变迁陈文,等撰:(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 临安府,第 页,第 页,第 页,第 页。陈文,等撰:(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 广南府,第 页,第 页;(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 广西府,第 页。刘文征撰:(天启)滇志卷 地理志,第 页。闵洪学撰:请开粤路疏,见刘文征撰:(天启)滇志卷 艺文志,第 页。孝宗弘治实录卷 ,弘治十六年六月壬子,南京国学图书馆影印本。世宗嘉靖实录卷 ,嘉靖八年十二月辛巳。仆难悉数者”。“正征之外有杂派,杂征之外有亡名。虐焰所加,不至骨见髓干不止”。万历时沐氏庄田至少在百万亩以上,约占云南田土总数的 。清康熙二十四年(),云贵总督蔡毓荣奏准朝廷,将赏赐吴三桂

39、的沐氏勋庄作价改为民田,归并附近州县,“照民粮起科”。以后云南东南部与越南的边界发生变化,沐氏勋庄的一些地域被划入越南。三、清朝时期(一)清朝的设治与经营清朝在云南东南部设置以下统治机构。广西直隶州(治今泸西)。康熙八年()省维摩州,雍正九年(),设师宗州,乾隆三十五年(),降府为直隶州,降师宗、弥勒为县。道光二十年(),升丘北县丞为县,领师宗、弥勒,丘北三县。临安府(治今建水)。康熙五年省新化入新平,雍正十年,改新平属元江,乾隆三十五年,降建水为县,领石屏、阿迷、宁州三州,建水、河西、通海、?峨、蒙自五县。光绪间开埠通商,设临安开广道,置税关,移临元镇总兵同驻此。顺治十八年(),广南府(治今

40、广南)改设流官。开化府(治今文山)。明代设教化三部、王弄山、安南三长官司,属临安府。康熙六年,改流设开化府;康熙八年,省广西府维摩州,分其地来隶;置文山县为府治,领安平厅、文山县。外来人口在云南东南部的分布,明、清两代呈现明显的差别。与明代外来人口主要定居在临安、广南等中北部较发达地区不同,清代迁入云南东南部的流民,大都落籍于发展滞后的开化府、广西州等地。据地方志记载,雍正九年(),开化府滋生的民丁为 丁,“本府俱系夷户,并未编丁”。道光十年(),“土著民户”有 户,大小人丁共 丁。雍正九年的广西直隶州,滋生的军舍人丁为 丁。道光十年,“土著民户”有 户,大小民丁共 丁。道光十年统计的民户数,

41、虽加入雍正九年未曾统计的土著民户,但人口增长的速度仍相当惊人。另据 清一统志卷 云南开化府,开化府“人丁无原额”。至 清一统志成书,开化府有 户,共计 人,田地 顷,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均具有一定规模。据 嘉庆重修一统志,按人口数量之多寡,康熙末年云南各府厅的排列顺序是:大理、云南、临安、永昌、曲靖、楚雄、顺宁、蒙化、澄江、丽江、永北、武定、景东、广南、普洱、开化、元江、镇沅、腾越。世纪上半叶,各府厅按人口数量多寡排列的顺序为:云南、大理、曲靖、楚雄、丽江、澄江、开化、腾越、永昌、蒙化、顺宁、广西、武定、永北、景东、广南、普洱、昭通、东川、元江、镇沅。其中开化、广西、广南、元江的位置明显前移,表

42、明人口的数量有较快增长。据道光年间统计,在开化府所属安平、文山等地与广南府所属宝宁、土富等州,外来人口的数量已占土著居民的半数以上。清代云南民谣“穷走夷方急走厂”,谓迁入云南地区的外地流民,大都落籍边疆等瘴疠之地,或赴矿厂当矿丁,这一现象在云南东南部尤为常见。清廷进行大规模改土归流后,大量招徕外地移民来云南垦种;开化、广南、元江等府为外地移民移居较多的地区。开化等府位置偏僻,岗峦崎岖,社会经济相对落后。自嘉庆朝起,湖广、四川、贵州等地的流民不断迁入这一地区,“租夷人山地,耕种为业”。(道光)广南府志称道光以前,广南土地租与川、楚、黔、粤贫民垦种,道光时已是“民物繁滋”。(民国)广南县志稿称,自

43、康熙、雍正朝开始,川、楚、粤、赣诸省的汉族移民,在广南的山岭伐木开道,开垦山地,移民渐成村落。外来汉民开垦山地,起初仅选择肥沃之区,“日久人口繁滋,由沃以及于瘠”。在东南部的一些地区,还兴建了一些农田灌溉河渠。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倪蜕辑:滇云历年传卷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年点校本,第 页。赵?巽,等撰:清史稿卷 地理二十一云南,北京:中华书局,年点校本,第 页。阮元,等纂修:道光云南通志稿卷 食货志开化府,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年点校本,第 页;道光云南通志稿卷 食货志广西直隶州,第 页。马汝珩,等主编:清代边疆开发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第 页。普洱府志

44、卷 ;(道光)威远厅志卷 云南督抚稽查流民疏。伊佩撰:条陈滇省事宣四条疏,见 道咸同光四朝奏议(第一册)。据 滇南识略卷 元江直隶州,元江地区较大的水利工程,有东沟、南沟、西沟、北沟、西北沟、双渠沟与仲夷渠,“皆随地引灌,为田亩利”。外地流民进入云南东南部,常见的另一出路是当矿丁。(天启)滇志卷 地理志物产称临安府,“金之属唯锡,而玄铅附焉”。清代云南东南部的矿藏被大量开采。清初对各地矿藏多有封禁,唯独扶植云南的矿冶业,原因是云南矿藏资源丰富,清朝以之为供应全国铸币的原料基地。乾隆朝每年有大量滇铜运京,时称“京铜”。朝廷派大臣专司“京铜”调运,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亦争相截留,乃有“

45、滇铜甲天下”之说。清史稿卷 食货五矿政称:“滇省铜政,累叶程功,非他项矿产可比。”康熙二十二年(),调任云贵总督的蔡毓荣上疏:“云南赋税不足供兵食。地产五金,令民开采,官总其税”。自乾隆元年()始,朝廷令云南在广西府(治今泸西)设炉铸钱,每年办运京钱 万余串,通过陆路运到广南府板蚌下船,附搭漕船运至北京交割。云南东南部不仅盛产铜,锡、银、金、铅、铁的储量也很大。(雍正)云南通志课程称云南有 处银厂,蒙自的个旧银锡厂、开化的黄龙银厂、河西的淝革银厂、建水的黄泥坡银厂等见于记载。明代谢肇膌 滇略产略谓云南所产之锡,以临安的质量最佳,“上者为芭蕉叶,扣之声如铜铁,其白如银,作器殊良”。所言“扣之声如

46、铜铁”,指锡的纯度甚高且不杂铅,敲击有铜铁之声,乃称“响锡”。滇海虞衡志志金石说:“铅、铁所出地方多,唯蒙自之锡名于天下。”又说云南南部有 地产金,分别是永北之金沙江、保山之潞江、开化之锡板。又称临安的安南长官司出金,“金于滇出为多叶金、条金,咸萃于滇”。(雍正)云南通志课程称:“卑浙倭铅厂,坐落罗平州(今罗平县)地方,块泽倭铅厂,坐落平彝县(今富源县)地方。”又说云南有 处铁厂,在东南部有石屏县的龙朋里上下铁厂、小水井铁厂。个旧原为蒙自县的一处村落,因出产银、锡、铜、铅,汉代初步进行开发。据地方志记载,明正德间蒙自个旧村产锡。清康熙时个旧以产银为主。滇南矿厂图略下说:“个旧厂在蒙自南,近越南

47、界。蒙自县知县理之。康熙四十六年开。每银一两,抽课银一钱五分,撒散三分,额课银二千三百六两。”乾隆时个旧主要产锡,因产量较大、品质优良而出名。嘉庆十七年(),个旧锡厂每年额课银为 两,据此推算出当年的锡产量为 万余斤。由于东南部的矿厂发展很快,汇集了不少来自各地的流民。个旧等矿厂所在地,也逐渐形成以工商业为特色的城镇,人称“商贾辐辏,烟火繁稠”。乾隆二十二年(),通海县知县余庆长赴慢梭金厂公干,途经个旧锡厂,所撰 金厂行记称,其地“商贾辐辏,烟火繁稠,视摸黑迥胜,地产银、锡、铅,白锡质良,甲于天下”。临安(治今建水)山水明秀。地方志称家有诗书,读书之声相闻,参加科举考试者前后相继。地方官府重视

48、修建城池,并积极倡教。据 道光云南通志稿建置志城池下:明洪武二十年(),宣宁侯金朝兴等在临安府拓地改筑砖城,设四门,东曰“迎晖”,南曰“阜安”,西曰“清远”,北曰“永贞”。东南为钟楼。四门各有楼三层,高四丈余,广六尺余。清康熙四年(),知府曹得爵等重建北楼、西楼、南楼,并建炮台 座。乾隆二年(),知州夏治源修城楼城垣,各悬匾额,东曰“东关霞灿”,南曰“南浦云飞”,西曰“西山爽气”,北曰“北极星辉”。(二)文化与习俗的变化建水文庙为云南规模最大的文庙。据 道光云南通志稿学校志,文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泰定二年()、至正十年()两次修缮。明代多次增修,规模不断扩大。清康熙十二年(),知府程应

49、熊修建尊经阁、明伦堂。雍正四年(),知府栗尔璋建太和元气坊。乾隆三十七年(),知府永慧等重修大成门。乾隆四十三年,知府盛林基等重修洙泗渊源坊。乾隆五十年,知府阿敏重建棂星门。乾隆五十七年,知府张玉树等重建“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坊。乾隆六十年,知府江?源等于泮池周围绕以垣墙。嘉庆九年()复建大成殿。嘉庆十八年,知府何南钰建大成门、金声门、第 期方铁古代云南东南部的变迁檀萃撰:滇海虞衡志志金石第二,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年校注本,第 页。杨寿川:云南矿业开发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版,第 页。阮元,等纂修:道光云南通志稿卷 建置志城池下,第 页。玉振门。建水文庙占地约 平方米,有坐北朝南的

50、六进院落,纵深达 米。构成由诸多建筑组成的宏大建筑群。文庙包括泮池、杏坛、先师殿与崇圣殿、左右庑、东西明伦堂、尊经阁、文昌阁、魁星阁。有棂星门等四门、思乐亭等五亭、大门影壁等五壁、寄贤祠等六祠、太和元气坊等八坊。大成殿重建于明弘治八年()。全殿用巨柱 根支撑。其中前檐两根擎檐石柱,上部雕巨龙盘绕。殿正面的 道隔扇门,透雕龙、凤、犀牛、象、鹤、鹿、麒麟等飞禽走兽与花卉图案。殿后立元、明、清 代的石碑,记载古代祭孔盛况。殿碑亭还有元代“圣旨碑”、清朝颁发的满汉文准噶尔碑。建水文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水文庙之崇宏壮丽,堪称全省之冠。文庙泮池圆周计 余步,池心建一亭,亭畔种莲,莲开白色,花大而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