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而学生们在生活中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获取有关空气的知识,因此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O2的含量,再到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对化学学习充满兴趣。【学情分析】初中的学习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
2、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
3、培养学生能够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产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初步具备创新意识。(2)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设计】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来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所以本节课我以学生自主解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4、的实验问题为中心展开学习,把本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目的: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内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知识出发,先是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感知空气的存在,接着由学生举实例证明空气含有的多种物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多种成分(主要是氧气)含量的任务。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2、 目的:通过抢答,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自主实验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内容:讲述空气的发现史,然后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从而提出问题:拉瓦锡实验的原理?仿照拉瓦锡实验
5、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3、 目的: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内容:同组讨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分析原因?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4、目
6、的: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内容:讨论与思考:为什么要用红磷?能否用木炭或硫粉?然后进行分组实验:两组同学分别用木炭和硫粉重复上述实验,比较两次实验的不同,分析原因。并自由发言。5、 目的: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内容: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6、 目的: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扩大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内容:引导学生对以上实验进行回顾与反思,并思索对本实验是否有改进方法。对较好的改进方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及时提供其实验设备,让学生利用自己所设计的方案完成实验。7、 目的: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内容: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从而得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2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