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及其推进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07575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9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及其推进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及其推进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及其推进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4 期*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基地课题“新时代教材治理现代化的逻辑与路径研究”(课题编号:XJK23A-JD006)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朱华(1971-),女,湖南双峰人,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材研究;王紫悦(1999-),女,河南宝丰人,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材研究。治理现代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目标。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 明确把“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十大战略任务之一重点部署。教材治理是教育治理的基础性工程,

2、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但教材本身并不能保证教育的质量,教材的有效使用才是关键。因此,推进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应成为新时代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教材治理面临的重要议题。一、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要理解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教材使用和教材使用治理,这是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路径创新的前提。(一)教材使用的内涵关于教材使用,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着“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争论,这也彰显了学界对教材使用的关注与重视。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媒介,教师和学生是教材使用的两个关键主体,但目前学者们大多关注教师的教材使用,鲜少探讨学生的教材使用。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材使用直接影响学

3、生对教材学习的兴趣、接受和内化,研究教师的教材使用影响更大且更为直接。无论是关注“教教材”中偏重教师的“教”,还是关注“用教材教”中偏重学生的“学”,教材使用的最终落脚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加强学生与学科的融合,发挥教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从教材促进学生发展这一视角切入,我们对教材使用进行了两个层面的分析:一是从课程层面来看,教材包括政策法定的教材、教师设计的教材、教学使用的教材、学生体验的教材等多层转化过程。其实质是教师自上而下对教材进行层层理解与传达,通过学生的体验与反思不断优化教材,完成教材的再开发,使之更加适配于学生的需求。二是从教学层面来看,教材使用是教师把教材当作教材使用治理现

4、代化的逻辑理路及其推进路径*姻朱华,王紫悦摘要:教材使用治理是各治理主体以“善治”为目标,运用治理思维,按照相应制度开展合理行动,共同参与教材使用决策制定的持续行动过程。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教材使用治理的应然追求,也是推进教材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更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治理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是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它遵循从行政管理思维到法制治理思维的认知逻辑,从单一管理体制到多元治理体制的发展逻辑,从结果管理取向到过程治理取向的生成逻辑。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要健全治理制度建设,以良法促善治;划分治理主体权责,以共治促善治;加强治理过程监督,以评价促善治。关键词

5、:教材使用;教材使用治理;治理现代化;治理制度建设引用格式:朱华,王紫悦.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及其推进路径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34):25-30.中图分类号:G423.3文献标识码:粤文章编号:员园园源原远猿猿载穴圆园23雪34原园025原园6第 43 卷(圆园23 年)第 34 期第 25-30 页灾燥造.43(圆园23)晕燥.34孕25原孕30教育理论与实践栽澡藻燥则赠 葬灶凿 孕则葬糟贼蚤糟藻 燥枣 耘凿怎糟葬贼蚤燥灶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一种媒介或资源,在课内外选择、修正、重组、创造新资源,生成新的文本的过程1,是为了实现学生发展目标,

6、教师与教材紧密互动并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体现了自下而上的自主性与能动性。综上所述,教材使用其实就是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教师为关键主体,对法定许可的教材进行自上而下优化和自下而上创生的双向联动过程,这表明对教材使用不能孤立地从“教教材”或“用教材教”来理解,而要对教材使用进行全面理解,多重架构。(二)教材使用治理的内涵教材使用治理是针对传统教材使用的管理问题而言的。随着社会发展复杂性的加剧,传统管理方式无以为继,需要寻找更加新颖且适合社会发展的治理形式来应对传统管理的弊端 2。“管治”行为来源于共同遵守的协定或契约,其偏重于自上而下进行赋权,“治理”坚守一定的法律、法规,并致力于多维度的融合行

7、为和相互作用,“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管理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3。两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背后体现的却是综合施策过程中目的、主体及逻辑思维的不同。作为一个内容丰富、包容性强的概念,“治理”在教育现代化的科学性、民主性、法制性、信息性、专业性等诸多特点下,“治”的是权利,“理”的是关系。从这个角度出发,教材使用治理是各治理主体运用治理思维,按照相应制度开展合理行动,共同参与教材使用决策制定的持续行动过程。其实质是解决教材使用中主体结构性单一与管理缺位的问题,从而提高教材使用的质量和效益。共治是教材使用治理的路径,善治是教材使用要达

8、到的治理目标。共治要求多元主体参与,善治强调法治、民主、科学的公共服务体系。教材使用之善治的最终目的就是满足师生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教材价值传导与育人育才的统一,推进教材使用的现代化发展。(三)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教材治理现代化是教材管理追求的根本目标。”4把握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核心要义的关键在于明确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本质特征。这个本质特征就是教材使用治理的法治化、民主化和科学化。否则,现代化背景下的教材治理就难以称得上“善治”。第一,教材使用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是人治向法治转型的过程。”5从一定意义上来看,人治代表专制,法治代表民主。现代化背景下的教育治理说到底就是一种法治文化,是

9、以法律作为判断是非曲直、塑造社会秩序、推进良法善治的逻辑化理性思维方式,与人治思维、权力思维相对立的。教材使用治理法治化就是在教材使用治理的整个进程中要凸显法治精神,依照法治原则和规范开展行动,发挥规章制度对治理行为的约束与规范,确保教材使用治理过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法治化的教材使用强调教材使用治理主体和对象都能善用法律,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维护利益,实现治理过程的有序、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倘若缺失健全科学的法治体制机制,丧失对法律规范的充分尊重和严格遵守,非但不可能实现教材使用治理的现代化,还有可能使教材使用陷入乱治的局面,阻碍教材建设和教育教学的发展。第二,教材使用治理民主化。教材使用治理

10、民主化实质上就是治理主体多元化。教材使用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发展性的特征,仅靠国家政府单一主体力量很难实现和谐高效的治理目标。而要避免单一主体力有不逮的弊端,就要吸纳多元主体平等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发挥多元主体的“共治”优势,协同治理教材使用相关事务。当前,我国教材建设已从“一元”管理走向了“多元”治理,作为教材治理关键环节的教材使用治理也在不断适应现代化背景下教材建设发展的趋势,形成了“一轴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主体关系。其中,“一轴”是指党管教材,这是现代化背景下教材使用治理的核心力量;“多元”包含政府(国家和地方)、社会机构、学校教师和学生等主体,这是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格局的关键力量

11、;“共建共治共享”是一种治理制度,是稳固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方式6。在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中,唯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治理新格局,才能有益于教材使用治理效能的提升。第三,教材使用治理科学化。“科学是全球治理的工具。”7教材使用治理的科学化就是在教材使用治理过程中,要遵循社会发展与人自身发展规律,运用科学理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处理教材使用中的问题。科学治理是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追求方向,可以促进治理人性化、推进治理全面化、实现治理常态化。任何领域的现代化探索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明确的政策法规为依据,且离不开长

12、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是一项复杂且持续的工程。现代化背景26第 34 期下教材使用的科学治理同样如此,需要运用治理理论、治理思维和治理方式来解决教材使用治理中的难题,规范教材使用治理秩序来提升治理效能。尤其离不开教材使用治理过程中的有效控制和动态监督,这是确保治理改革落到实处、产生实效、真正发挥作用和价值的根本保障。二、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从“管理”走向“治理”是教材使用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教材使用治理应顺应当下教育变革趋势,转变固有思维,厘清其内在发展的基本逻辑。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凸显治理现代化的优势。(一)从行政管理思维到法制治理思维的教材使用认知逻

13、辑教育行政包括教育行政组织结构、教育行政职能和教育行政行为。而行政管理思维是落实教育行政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行政管理思维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政行为,“抽象的行政行为主要是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8。当前,我国在教材使用方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加以引导和规范,这表明国家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为教材使用指明了目标和途径,通过制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教材使用提供了标准和范例,强化了对教材使用的具体指导,但是这些政策方案不具备强制性,对具体实施与落实程度无法进行准确的界定,成效难以保障。在执行过程中,各教育行政部门在分工合作上很容易出现工作任务的交叉与割裂,从而阻碍

14、政策方案价值的发挥。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要想增强教材使用的实施效力,迫切需要用法治的思维和科学的制度深入推进教材治理变革,即“用法治来引领、以法治为保障、靠法治来奠基”9。通过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将治理过程纳入法制轨道,用法律的公平性、平等性、稳定性克服人治或策治的封闭性、随意性、混乱性弊端,使教材使用治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保障教师更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学生更积极主动地使用教材。因此,完善立法、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严格执法,充分发挥法律规范、规章制度在教材使用治理中的作用,是实现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二)从单一管理体制到多元治理体制的教材使用发展逻辑教材是国家事权

15、,也是教育教学的根基。从国家层面进行教材管理能够整合各种资源优势,确保教材管理的政策设计、制度安排和战略举措持续推进,在教材高质量建设上起到把方向、统全局、聚合力、谋大局的作用。因此,在教材使用管理中,政府掌握着绝大部分的决策与执行权无可厚非,但权力过于集中于单一主体,很容易出现职责不明、监督不当、创新不足的弊端,最终导致治理主体权利错位、缺位、虚位等不良后果的发生。“治理作为一种创新机制,之所以能够起到克服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的效用,根本原因就在于治理的主体不局限于政府的公共机构和职能人员。”10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传统的教材使用单一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针对管理过

16、程中的各种矛盾做出深度变革。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就是为了突破政府单一中心主义的桎梏,解决教材使用单一管理体制与师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直接管理运行模式与学校自主管理,自我发展以及内部封闭的权力转移体制与建立开放透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体制等形成的矛盾冲突。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三共”治理理念11,生发出一种新的治理格局,为教材使用治理提供了明晰的逻辑理路,彰显了教材治理主体上多元参与、行动上共同治理、成果上共同享有的丰富内涵,为教材使用提供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协调为导向、以促进师生发展为重点的现代化治理新思路。多元主体治理格局促使主体之间通过协商、对话、合作等形式,将散

17、落在不同主体间的权利和责任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落实到教材使用治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而构建一个逻辑缜密、环环相扣的治理网络,提高教材使用的治理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吸纳多元主体参与来提高治理有效性,让存在密切关联的个人和组织参与进来并发挥作用和价值是多元治理的初衷,但仅仅是参与了还不够,最重要的是有效参与和深入参与,否则就是形式主义,是浅显的和空洞的。(三)从结果管理取向到过程治理取向的教材使用生成逻辑学校是教材使用的主阵地,也是教材治理的重要场所。教材育人价值的实现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过程12,但由于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和学生不得不放弃对课程与教材的拓展和开发,

18、将教学局限于以“传授”和“记忆”为手段、以“掌握”为目的的简单活动之中。在实际教学过朱华等: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及其推进路径27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程中,教材使用的成效往往靠量化的成绩和排名来衡量,这种过于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教材使用,使教师无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深层价值,更无暇拓展教材中的多样活动,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限制了教材功能的有效发挥。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现代化背景下的治理需要实现从重视量化结果转向强调动态过程的转型。课堂上因材施教地使用教材既是教师普遍的立场和态度,也是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教师在教学

19、中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所产生的教育效果千差万别,教师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专业发展与主观意愿都会影响教材的使用,因为“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倾向往往是教师评判教科书的适用性,并作出采用、舍弃、调适、补充等使用决定的重要依据”13。如果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优化教材、善用教材,那么即使教材质量再高,也可能会因为使用模式固化、偏重知识忽视育人、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等错误的教材使用观,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对教师教材使用过程进行动态监管,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治理是重要且必要的。加强教材使用过程治理既能有效防止教师过度把控教材、忽视教材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初衷,还能改善教师使用教材的陋

20、习和弊端,达到缩小各区域教育差距的目的。三、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路径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既是新时代推进教材治理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又是落实新时代教材治理现代化任务的重要举措,其推进路径要重点从制度、秩序、评价三个层面切入。(一)健全教材使用治理制度建设,以良法促善治“制度是教育治理的前提和依据,教育治理是制度的展开和实现。”14在教材使用治理中,制度的建设起着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作用,是教材使用治理变革的基础。法治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法律规范是治理制度的具体化,是化解变革风险的有效手段。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在科学的制度和法律引领下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变革过程。良法是善治的基

21、础和前提,加强教材使用治理的法制建设,既是推动教材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也是充分发挥我国教材制度优势、提升教材治理效能的重要体现。第一,完善教材使用治理的制度体系和法律法规。教材使用治理的效能是生成于行动者的教育治理行为与教育制度引导约束的良性互动过程之中的 14。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现实情况与治理需求,对教材使用治理的指导思想、治理目标、治理步骤、权责划分、治理评价等内容制定和颁布有针对性的制度,并得到教材使用主体的认可、理解、信任和支持,消解教材使用治理主体在利益分配与互动博弈中产生的矛盾,加强对教材使用治理的重视程度。第二,激发存量制度中的潜在治理效能。在教材使用治理中,要挖掘其他教育制度

22、中与教材使用治理有关的内容与价值,打破原先各治理主体、行政部门、组织机构沟通交流、协同合作的各种壁垒,实现治理制度与具体实践的深度互嵌。要促进治理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协同发展,形成系统性、整体性的治理制度体系,促使教材使用从垂直式治理转向矩阵式治理。第三,建立相关配套的治理保障制度。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落实离不开配套制度的保障,如经费投入激励保障制度、优秀治理组织或个人奖励制度、权责运行及追责制度、教材使用治理评估制度等。通过这些配套制度的高效运行和有机转化,合理规范治理过程,实现各主体的积极参与、自主治理,从而建构教材使用治理的长效运作机制。(二)划分教材使用治理主体权责,以共治促善治治

23、理主体是教材使用治理的有生力量,不同治理主体的职责分工与互动关系构成了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基本格局。在划分主体权责时,既要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鼓励国家、学校、社会、教师、学生等多方参与,使他们各守其位、各负其责,形成多元治理格局。第一,党和国家落实统筹权,促进治理现代化。教材具有鲜明的国家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在凝聚社会主流价值意识、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以及培养学生爱国品质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教材使用治理中,必须确保党和国家的核心地位。就目前来看,国家通过颁布政策文件和课程方案促进教材使用的管理和引导,但政策方针、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标都是静态的、稳定的,而教材使用实践过程却是动态的、发展的,

24、两者并不能完全统一。因此,从国家层面而言,一是要根据实际需求发挥统筹兼顾和协调各方的功能,进行权力分配与资源整合,促使各主体在教材使用治理中分享权力、共同治理;二是要鼓励、支持、推动教材使用治理的相关法律制度的出台,依靠法律规范的强制作用推动治理落实;三是要重视教材使用的动态监管,成立专门28第 34 期组织机构加强对教材使用过程的追踪调查,切实解决教材使用中的真实问题。第二,社会加强监督权,推进治理透明化。教材治理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的事,更是关乎民族前途、社会文明、公民素养的大事。发挥社会力量在教材使用中的舆论监督作用能促进相关部门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完善教材使用过程,提升教材使用质量。一方面

25、,社会组织和成员作为国家宏观和学校微观之间的中观系统,可以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节;另一方面,挖掘社会组织和成员为教材使用服务的潜能和价值,能够达到双赢的目的。但是社会方面的发声可能是零散而不成体系的,很多时候并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与回应,收效甚微。所以,就社会层面而言,一要建立教材使用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便于各主体随时查看并提出建议;二要建立教材使用监督的组织机构或专门平台,为社会成员参与教材使用治理过程提供条件;三要构建全方位的社会监督体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优化教材使用。第三,学校善用自主权,提高治理科学化。首先,学校主管教材使用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发挥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

26、应有价值。另外,学校加强对教材使用的治理也是为了落实课程改革,强化学校主体在教材使用治理中的话语权和自主性。其次,学校要完善教材使用制度,重视教材使用体系的研究与建设,对教材使用做出具体的规范与指导。最后,学校要营造宽松的教材使用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教学安排和行政命令,化管理为服务,切实满足师生的多样化需求,从理念、制度、环境等各方面给予教师更多的伸展空间。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激发教师使用教材的活力,这既是学校管理教材使用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第四,师生争取参与权,加强治理民主化。教师是教材的直接使用者,也理应是教材使用治理的主体。学生在教材使用中既是参与者、接受者,又是

27、检验治理成效的首要评价者。师生参与教材使用治理是一大助力,也是教材使用治理“最后一公里”落实的必然要求。学生的切身体会与真实反馈对于改进教材建设、提升教材使用质量至关重要。对教师而言,要完成教材使用的执行与治理的身份融合,通过心理与行动的双向“沟通,”实现多重身份的“相互接受”和“角色嵌入”15。对学生而言,要勇于发声,化被动为主动,增强其他治理主体对学生使用教材的理解与支持。教师要有意识地转变角色,加强自我反思和教材使用评价意识,激发学生参与教材使用治理的活力,加大对学生群体使用教材意见的关注与改善,帮助学生更有效地使用教材,推动自身更有效地指导学生使用教材。(三)加强教材使用治理过程监督,

28、以评价促善治发挥好管、办、评三个体系的作用,使治理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在教材使用治理实践中,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系统,就很难对治理实践的成败、优劣做出判断,也就难以对治理过程的合理性以及治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做出判断。第一,确立兼顾治理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理念。评价理念是评价主体进行评价实践和得出评价结论的直接影响因素。因此,要在教材使用治理过程中扭转只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评价理念,改善只做消极评判不做积极反馈、只给宏观评判不做微观考察、只提问题不给对策的评价理念,构建发展性评价观,切实为治理过程服务。第二,制定科学合理且形式多样

29、的评价方法。审视当前教材使用治理的评价实践:主观性评价和经验性评价较为普遍;对教材使用治理的评价成效总是借助学生学业成绩这一单向指标进行量化,形式单调且固化。在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治理评价的方法需要向多元性、科学性和人本性方向发展,真正满足多样化需求。第三,组建客观公正又独立专业的评价主体。教材使用需要明确国家和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主办、社会组织依法参与监督评价的“管办评”分离治理模式,建立起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教材使用治理新格局。“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内容,它能起到充当政府和学校之间的缓冲器、扩大社会各方利益实现机会、强化社会参与和监督的重要作用”16,可以定期评估各个治理机构或主

30、体的工作进度,并对未达到要求者进行问责和追责。此外,他们还能对治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展开动态监测,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能及时反馈,并给予积极指导,形成全方位的监督评价保障体系,从而推动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改革的有效落实。参考文献:1 安桂清.教材使用的研究视角与基本逻辑 J.课程 教材 教法,2019(6):69-74.朱华等:教材使用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及其推进路径29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2 安娜青.完善社会组织,助益治理现代化 J.社会科学前沿,2016(4):567-572.3 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 R.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23.4 陈淑

31、清.新时代教材治理现代化的十年探索:基本逻辑、实践路径和未来走向 J.课程 教材 教法,2023(1):20-28.5 肖京林,王靖.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内涵、语境与路径 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1):18-26.6 罗生全.教材建设的现代化格局与思路 J.课程 教材 教法,2023(2):17-20.7 史蒂夫 富勒.科学的统治:开放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未来 M.刘钝,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11.8 李轶.教育行政:是什么、做什么对某省教育行政机构组织结构、职能和行为的研究 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2):157-171.9 陈宝生.全面推进依

32、法治教 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坚实保障 N.中国教育报,2018-12-25(1).10 余雅风.以制度为关键和重点,让教育治理更有水平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J.中国电化教育,2020(1):2-6.1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 年 10 月 18 日)N.人民日报,2017-10-28(4).12 朱华.论教师的教材素养及其提升 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80-184.13 张倩,陈晓宇.对教师教科书使用的再认识基于对教师教科书使用研究脉络的梳理J.

33、教师发展研究,2022(4):95-104.14 宋志燕.从制度主义到行动主义:我国教育治理的推进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34):16-21.15 李功连.教科书使用共同体:内涵、特征及实践 J.课程 教材 教法,2021(12):19-25.16 杨明.教育治理现代化呼唤第三方评价 J.教育发展研究,2016(6):3.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邮编411201The Logic and Promotion Path of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ZHU Hua,WANG Zi-yue(College of Education,Hunan Un

34、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eaching Materials)Abstract:The governance of the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 is a continuous action process in which all governanceentities take“good governance”as the goal,use governance thinking,carry out reasonable actions in accordance withthe corresponding s

35、ystem,and jointly participate in the decision-making of the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Themodernization of teachig materials use governance is not only the natural pursuit of teachig materials use governance inthe new era,but also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eachig materi

36、als governance,and it isalso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realiz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al governance.The rule of law,democratizationand scientification of governance are the core essence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whichfollows the cognitive logic from administrat

37、ive management thinking to legal governance thinking,the development logicfrom a single management system to a pluralistic governance system,and the generation logic from the resultmanagement orientation to the process governance orientation.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use of teachingmateria

38、ls,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governance systems and promote good governance with goodlaws;delineate the powers andresponsibilities of governanceentities topromotegoodgovernance throughco-governance;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governance process to promote good governance through evaluation.Key words: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governance of the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governance modernization;governance system construction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