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第 37 卷第 6 期 2024 年 3 月Vol.37 No.6March 2024艺术科技0引言受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迈入新纪元,城市与建筑信息模型平台从理论走向实践。风景园林领域紧随其后寻求发展,由此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这一概念进入大众视野。具体而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具有结合平面图纸与立体建模的强大优势,鉴于 BIM 技术之优势,风景园林信息模型应运而生,成为针对风景园林工程的一种信息模型技术。观 BIM 发展趋势,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的优势特性将使 LIM 技术广泛应用于园林工程全产业链。本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相关领域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借助
2、CiteSpace 软件进行可视化表达,旨在揭示风景园林信息模型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1文献来源及数据处理本文以中国知网(简称“CNKI”)为主要数据来源,时间范围设定为 2008 年 1 月至 2023 年 10 月,以“风景园林”OR“园林”OR“景观”AND“LIM”OR“BIM”为检索主题词。在检索结果中,排除报道、会议、访谈、讲话、通知等,仅提取与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直接相关的论文,最终获取有效数据384 篇。运用 CiteSpace 工具,对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提取与聚类分析,旨在探讨 LIM 技术在风景园林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框架与未来发展趋势,并以
3、信息可视化方式进行展示。同时,梳理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的基本概念,分析当前研究焦点,并预测未来演变路径。2外部特征利用 CiteSpace 软件,构建了以“作者”与“研究机构”为关键要素的知识图谱,目的是呈现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研究领域中研究者与研究机构间的协作关系及研究力量的分布情况。通过全面的可视化图谱分析,发现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研究领域内研究者众多,研究机构分布广泛,且较为分散,仅在北京形成了相对集中的作者与机构合作网络。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较高连接强度的高校及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同一城市。其中,北京的研究机构合作关系最为紧密,其次是上海,这两地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合作联系。学术合作研究在地域上呈现出鲜明
4、特征,跨区域合作性相对较弱。自 2000 年起,德国安哈尔特大学每年定期举办数字景观研讨会,以探讨数字技术在景观设计领域的应用,相关研究课题备受业界瞩目。然而,分析我国风景园林信息模型历年文献发布数量趋势,发现国内研究总体较少。2008 年至 2013 年,中国知网中相关文献的年发表数量相对较少,以初步介绍和特性研究为主。2014 年至 2018 年,中国知网中相关文献的发表数量逐年增加,研究内容从单一的理论探究拓展至基于 CiteSpace 的国内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魏洪刚,徐艳芳,王浩天,金铉浩(山东建筑大学 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250101)摘要:目的:文章分析国内风景园林
5、信息模型研究进展及趋势,旨在揭示风景园林信息模型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 2008 年 1 月至 2023 年 10 月的 384 篇国内景观参数化研究文献为对象,采用 CiteSpace 软件对其进行关键词共现、高频关键词时区分类等可视化分析。结果:国内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相关研究文献数量持续增长且研究方向多样,其中“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在可持续场地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探索”“基于风景园林学科的 LIM 数字平台研究”“LIM 应用价值思考”是主要研究领域,“形态生成”“平台构建”“分化应用”是主要研究趋势。结论:可以预见的是,风景园林信息模型(
6、LIM)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其技术发展使空间融合与设计成本的相互优化成为可能,实现了风景园林领域的科学分析与量化研究。关键词:风景园林信息模型;园林景观;研究进展;趋势分析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6-0205-03206美学技术实践案例应用及设计方法论等领域,对其研究价值的认知日益深化。2018 年 7 月,第 55 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世界大会成功举办,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各界对风景园林信息模型构建的关注度。2019 年至今,每年的平均发文量保持在 50 篇以上,此阶段以风景园林信息模型为出发点,对风景园林信息模型平台的构建及应
7、用等方面进行分化研究,从过去仅在单一尺度上应用,迈向处理多尺度规划与设计问题的新阶段。研究发现,共有 242 家单位参与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的研究,其中北京林业大学14篇、清华大学11篇、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10 篇、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9 篇、重庆大学 8 篇、河北工业大学6 篇、长安大学 6 篇、同济大学 5 篇、青岛理工大学5 篇、东南大学 5 篇。分析发文量分布可以发现,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在高校,其次为设计研究院所。清华大学景观学系郭湧团队在景观参数化研究领域位居前列。风景园林信息模型领域的研究翘楚和机构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亦表现出一定实力,相较之
8、下,西部地区的研究力量还较为薄弱。这一地域分布特点反映出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研究水平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3研究进展3.1研究热点关键词共现是指在多篇文献中频繁出现相同关键词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研究领域的关注度和热度,关键词共现频率越高,表明该领域的关注度和研究热度越高。借助 CiteSpace 工具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揭示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和热点趋势。对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 BIM 技术与风景园林的研究内容联系紧密,可见目前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的发展仍以 BIM 为基础。根据共现词频率进行排序,可以将排名前 15 的关键词从主题、理论、应用三个方面进行划分
9、。居于首位的关键词包括“BIM 技术”“风景园林”等领域的主题主旨词,这些词语在主导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涵盖各异的研究类别,其共现频次位列前茅。其次为与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相关的关键词,这些词主要集中于对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探讨。风景园林信息模型在“三维建模”“地理信息系统”“协同管理平台”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实验操作性,成为研究领域的关注焦点。第三类主要围绕“景观桥梁”“游览路径”和“优化设计”等工程应用,深入探讨风景园林信息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方向1。3.2研究阶段运用 CiteSpace,通过对数比(LLR)方法展示聚类标签,对高频关键词的时间区分布进行分析,展现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研究在不同时间节点
10、出现的高频关键词。2008 年起,国内相关学者尝试将 BIM 技术与风景园林专业结合。2013 年,东南大学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数字景观国际论坛,此次论坛邀请了 StephenErvin 发表报告,并首次提出了风景园林信息模型概念及其研究问题,深刻影响了国内的 LIM 研究,2016 年风景园林信息模型作为突现词频频出现。时至今日,LIM 的技术研发和应用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主要涉及在实践案例中的应用、园林植物模型的研究,以及企业应用平台构建等内容2。阶段一(20082013 年):BIM 技术与风景园林专业结合。2008 年至 2013 年,以“BIM 技术”“风景园林”为主题的研究居多,这标志
11、着 BIM 技术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得到应用,而参数化设计理念也逐渐受到该领域的关注。这一阶段是风景园林专业对 BIM 技术应用进行探索与尝试的开端。在基础教学层面,杜嵘在 2008 年景观教学的基础上引入 BIM 理念教学,并提出了未来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改进的新思路。孙鹏和李雄结合行业现状,研究 BIM 发展过程,强调风景园林设计行业也迫切需要引入 BIM 技术,并展望 BIM 技术在行业内的未来发展前景3。许天馨在国内自然式公园地形研究中初次尝试将 BIM 技术与风景园林专业相结合。蔡凌豪详细阐述了风景园林数字化规划设计的内涵、特性及理念体系,深入剖析了理念体系中的核心数字化设计手段与实践
12、软件平台,并梳理了风景园林数字化规划设计的整体流程框架。这一阶段风景园林无论是基于外在的推动还是内在的需求,都在主动与 BIM 技术接驳,探索风景园林数字化进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阶段二(20142018 年):风景园林信息模型平台构建。2013 年中国首届数字景观国际论坛举办后,国内学者纷纷关注风景园林信息模型这一概念,207第 37 卷第 6 期 2024 年 3 月Vol.37 No.6March 2024艺术科技国内对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4 年开始,研究方向呈现出发散趋势且研究内容开始细分。在此阶段,风景园林信息模型对景观方案的生成策略成为研究热点。赖文波立足于
13、重庆大学 B校区三角地的改造实践,对三角地景观生成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如群体、场地、流程及软件等进行了详尽深入的阐述与分析。他还据此构建了 LIM 框架,旨在为未来社区景观改造提供借鉴和依据。赵艳辉与郭湧均强调了园林规划设计中二维施工图和三维景观模型结合的重要性,并提出面向可持续性场地设计的风景园林信息模型具备信息模型的基本功能,同时要与场地可持续性评估体系结合,共同推动风景园林技术发展。黄邓楷就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解读,深入探讨了其在行业中的应用价值4。这一系列研究为风景园林信息模型平台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出了实际推动其发展的可行性建议。阶段三(20192022
14、年):风景园林信息模型多元化发展。此阶段国内对风景园林信息模型解决现实问题的新路径、新思维、新方法进行了实践与探索。邢天以 Civil3D 软件为载体,探索 LIM 技术在场地前期分析、方案协同设计、土方量管理等方面具体的应用方法,并通过连云港市刘志洲山体育公园案例的应用验证其可操作性。郭湧搭建了以 LIM 工作流为基石的风景园林信息模型应用体系原型,研发 AutodeskCivil3D 和 Revit 等开发工具的企业模板5。舒斌龙以北京市通州区云景公园项目为例,结合 AutodeskCivil3D 和 Revit 等软件,从地形、道路、建构筑物、植物景观、室外管线工程、模型协同组织六个方面
15、,详细阐述了公园类实践项目中 LIM 模型的组织构建方法。王兆辰从服务政府平台、辅助规划设计、优化施工管理三个方面出发,探索 LIM 技术在规划设计各个方面的应用。王柏渊通过 LIM 技术构建了景观小品信息模型,采用 3D 打印技术制作了景观小品构件的等比例模型。姜杰致力于研究以 Vectorworks 为核心的风景园林信息模型集成体系6。另外,崔星、娄娟等研究人员运用 Civil3D 与 InfraWorks 的互动设计,对地形较为复杂的山地景观建模并进行设计实践研究。陈琨使用 LIM 技术辅助土矿山生态修复,探索 LIM 技术辅助生态修复的方法。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的技术架构的优化、模型与现实
16、世界的交互性的增强,以及智能化和个性化设计理念的引入等,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并推动了 LIM 技术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4结语本文运用可视化分析工具 CiteSpace,对我国风景园林信息模型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风景园林信息模型在可持续场地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探索”“基于风景园林学科的 LIM 数字平台研究”“LIM 应用价值思考”是热点研究领域,“形态生成”“平台构建”“分化应用”是主要研究趋势。风景园林信息模型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其技术进步使空间整合与设计成本的相互优化成为现实,从而推动了风景园林领域的科学分析和量化研究。本研究对风景园林信息模型与未
17、来发展机制的认识还存在不足,需要在充分认识自身体系建设与拓展应用范畴的基础上,提出更适合自身发展的解决方案,为运用风景园林信息模型促进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人性化、综合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参考文献:1 李钏源.基于 CiteSpace 的国内景观参数化领域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2(8):11-15.2 郭湧.论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的概念内涵和技术应用体系 J.中国园林,2020,36(9):17-22.3 孙鹏,李雄.BIM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 J.中国园林,2012,28(6):106-109.4 黄邓楷,赖文波.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发展现况及前景评析 J.
18、风景园林,2017(11):23-28.5 郭湧,胡洁,郑越,等.面向行业实践的风景园林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体系研究:企业 LIM 平台构建J.风景园林,2019,26(5):13-17.6 姜杰议.以 Vectorworks 为核心的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集成体系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2,6(11):1-5,21.作者简介:魏洪刚(1995),男,山东临沂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徐艳芳(1979),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其理论、园林建筑设计。王浩天(1998),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理论。金铉浩(1995),男,吉林延边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