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数学14年寒假作业一年级数学14年寒假作业为您带来,希望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帮助。一、口算。(略)每小题0.2分二、认真填一填。(每空0.5分,20分)1、9 16 20 02、10 12 15 19 203、7 1 204、11 185、(1)6 (2)4 6(3)6、长方体(2)个,正方体(5)个,圆柱(1)个,球(2)个。7、 =8、8、9:00 10:30 3:00 8:309、10、正方形(3)个,长方形(3)个,三角形(1)个,圆形(2)个。三、细心算一算。(12分)(1)口算。(共3分。每小题0.5分)11 5 130 12 19(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共3分。每小题0
2、.5分)2 7 410 5 10(3)接龙比赛。(共2分。每小题0.5分)4 6 9 2(4)(共4分。每条算式1分)略四、按要求画一画,数一数,填一填。(8分)1、 2分2、 2分3、鸽子,猫头鹰,蜻蜓,蝴蝶每个图形1分。五、下面各题。对的在( )里打,错的打。(4分。)1、 2、 3、 4、六、从6、5、4、11四个数中选三个合适的数写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4分。每条算式1分)6+5=11 5+6=11 11-5=6 11-6=5七、看图写一写。(4分+4分=8分)1、10-3=7 2、9+4=13八、动脑想一想。1、6+5=11 5分 2、9+5=145分3、10-5=55分 4、
3、8-4+2=65分5、(1)5+8=134分(2)5+6+8=194分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
4、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一年级数学14年寒假作业中的内容不知道对您有帮助吗?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