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急预案流程图
创伤、休克、感染、大手术后,过量输血输液,急性中毒、误吸
进行性呼吸困难,浮现三凹征,咳血痰,R>28次/min,双肺闻及湿性啰音
Pao2<8KPa,并进行性下降。Paco2初期下降,晚期升高
诱因
症状
检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斜坡卧位
低温疗法
高流量给氧及机械通气
控制液体输入利尿剂(速尿)
应用白蛋白防止肺水肿,茛菪类药物可解除微循环障碍,肾上腺皮质激素、肝素、呼吸兴奋剂、抗生素
心电监护
定容型呼吸机
PEEP
-20-
脂肪栓塞综合征应急预案流程图
因素:
1、 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2、 下肢多发性骨折、长骨干骨折(股骨干骨折)
3、 骨盆骨折
4、 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髓内钉手术
5、 截瘫病人
6、 休克
7、 骨折固定不良
脂 肪 栓 塞 综 合 征
意识,心跳呼吸存在
意识,心跳呼吸不存在
CPCR
症状与体征:
1、 皮肤粘膜出血点
2、 呼吸道症状及肺部暴风雪状阴影
3、 头部外伤以外脑症状,如意识模糊、嗜睡、抽搐、昏迷
4、 Spo2<60mmHg(8.0Kpa),血红蛋白<100g/L
5、 T>38°C 、P>120次/分、血小板↓、
血沉↑、少尿及尿中浮现脂肪滴
判断
致因
1、心电监护
2、半卧位或斜坡卧位
3、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以防止外周血管痉挛,保持微循环畅通。
4、溶栓治疗:尿激酶10~50万单位加入5~10%GS250~500ml液体中静滴;肝素500单位加入5~10%GS10ml静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12~24h
5、急查:血气分析、电解质,查心电图,拍胸片,请呼吸内科会诊
6、呼吸支持疗法:氧气面罩给氧(酒精湿化),协助排痰,必要时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PEEP)
7、保护脑部:头部降温,脱水疗法,镇定剂
8、激素:氢化考松1000mg/第1天,500mg/第2天,200mg/第3天,3~5d后可骤停
9、其他:利尿剂、强心剂、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白蛋白、抑肽酶
10、记24小时出入量
11、安全防护:防坠床及自行拔除管道
-21-
骨筋膜间隙综合征应急预案流程图
体征
因素
1、石膏或夹板固定不当
2、 肢体骨折内出血
3、 肢体血管损伤
4、 肢体挤压伤
5、 前臂及手部输液渗出
6、 髂腰肌出血
7、
骨 筋 膜 间 隙 综 合 征
手术治疗(筋膜切开减压术)
保守治疗
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迅速输入,速尿静注
严密观测肢体血运状况
放平患肢、制动
消炎、脱水
观测肢体血运状况
抬高患肢
心电监护
感觉
肿胀
色泽
皮温
动脉搏动
进行性
疼痛
肿胀、压痛、被动牵拉痛
前臂
小腿
腕掌部
足跟部
部位
症状
体现
运动
观测尿量
-22-
人工髋关节脱位应急预案流程图
因素
体现
手术技术上(人工股骨头过于前倾或垂直)
手术途径:前切口易引起前脱位,后切口易引起后脱位
关节周边组织:肌肉萎缩,软组织松驰,瘢痕组织
假体选取
体位不对的
人 工 髋 关 节 脱 位
手术复位
保守治疗
拍片,拟定
脱位类型
患肢
制动
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前脱位
后脱位
观测末梢血运状况
疼痛,关节功能障碍,患肢短缩、畸形
对的体位指引
卧床
活动
1、患髋屈曲<90°、外展30°,并保持中立位(2~4周内)
2、侧卧时,两膝之间夹一软枕,并保持外展中立位
1、行走时患肢始终外展30°(3个月内)
2、下床:先健肢后患肢
上床:先患肢后健肢
3、下楼:先患肢后健肢
上楼:先健肢后患肢
4、做到“四不”:不盘腿,不侧卧,不坐矮凳子或软沙发,不负重
患肢穿防旋鞋或皮牵引保持外展中立位
观测患肢末梢血液循环
手法复位
-23-
深静脉导管脱出应急预案流程图
深 静 脉 导 管 脱 落
导管植入长度不够
某些中心静脉导管脱出
导管完全脱落
检查与否在静脉
注射器抽有回血
注射器抽无回血
消毒针眼,妥善固定
拔出导管,针眼消毒,按压,敷料覆盖,防止液体进入腹腔(股静脉导管)
加压按压,防止针眼出血及空气进入引起气胸
检查中心静脉导管与否完整
针眼无出血,患者无不适主诉
纱布覆盖,防止针眼感染
空气进入胸腔(锁骨下静脉导管)
气胸
体现:胸痛,呼吸困难,咳嗽,无法平卧
解决:
1、厚纱布覆盖针眼
2、予以半卧位
3、高流量给氧
4、建立静脉通道
5、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
6、必要时协助排痰或吸痰
7、报告医生
8、请胸外科会诊
自行拔出导管
导管固定不当
因素
-24-
颈椎术后应急预案流程图
给氧
颈 椎 术 后 应 急 情 况
呼吸困难
心率缓慢
切口血肿
呼吸肌麻痹
心率<50次/分,叫醒病人
必要时用药:阿托品、异丙肾
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床边拆除切口
缝线
必要时手术清
除血肿
心电监护
-25-
胸腰椎骨折术后应急预案流程图
胸 腰 椎 骨 折 术 后 应 急 情 况
切口血肿
症状:切口胀痛,下肢及会阴部麻木、疼痛、无力,排尿困难,症状进行性加重
完善术前准备,入手术室行手术清除术
神经根粘连
症状:原麻木区不消失或较前加重,直腿抬高<30度且有牵拉痛
1、密切观测双下肢运动感觉状况
2、遵医嘱应用脱水剂
3、指引病人循序渐进进行直腿抬高训练
4、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行手术探查
腹胀
因素:因麻醉及手术创伤所致麻痹性腹胀,术后使用镇痛泵抑制肠蠕动
1、暂禁食,术后6小时进少量流质,增进肛门排气但忌食奶制品,豆浆、产气多食物
2、遵医嘱予以增进胃肠蠕动药物,如莫沙必利,薄荷水
3、肛管排气或者宝宝一贴灵外用,或者予以暂时关掉镇痛泵
4、必要时予以胃肠减压
乳糜漏
症状:引流物为浑浊白色,每日引流量>200ml
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开胸手术结扎胸导管
呃逆
症状:重复不间断打嗝,导致胸腹部疼痛不适
安抚病人,减轻顾虑,压迫眶上神经,遵医嘱予以镇定药物,顽固性
呃逆注射利她林,必要时行膈神经封闭
严密观测病情,详细交接班并做好记录
-26-
术后低血压应急预案流程图
术 后 低 血 压
告知医生,协助查找因素
血容量补足
血容量局限性
对症解决:
1、心率快时,遵医嘱使用强心类药物胺碘酮、西地兰。
2、伤口引流液多时不调负压或半开引流开关。
3、急查血常规
升压药
利尿剂
加快
输液
速度
晶花、血浆、全血
临床体现:尿少、出血量大、心率快
-27-
脊柱术后脑脊液漏应急预案流程图
1、 病理因素:骨折、肿瘤损伤硬膜囊
2、 医源性损伤:手术操作局限性
3、 术后腹压骤升
1、头痛、头晕
2、引流液量多,色泽淡黄、清亮;敷料呈淡黄色血渍印
因素
症状
脊 柱 术 后 脑 脊 液 漏
保守治疗
1、安抚病人,关闭引流管,报告医师
2、体位:头低足高位
3、伤口解决:拔除引流管,切口加压包扎,抗炎
4、遵医嘱用药:20%甘露醇静滴、醋氮酰胺口服
5、避免增长脑脊液压力因素:用力咳嗽、打喷嚏、排便;及时排尿;禁做腰背肌、腹肌锻炼
手术治疗
完善术前常规准备
入手术室行硬脊膜修补术
密切观测伤口引流液量、颜色、性质
-28-
血管吻合口大出血应急预案流程图
血管吻合口大出血
密切观测切口渗血状况,及时测量生命体征变化
敷料包扎(切口渗血量少时)
石膏固定者出血沿石膏边沿流出
观测病情 预计出血量
测量T、P、R、BP告知医生
短时间内出血量不不大于200ml及时告知医生,纱布加压或止血带止血或拆除石膏查找因素
采用办法
补充血容量,床边止血或入手术室止血
吻合口停止出血
更换沾有血迹被服,减少患者恐惊
15~30分钟密切观测生命体征变化直至平稳
予以患者及家属心理安抚
对的、及时书写护理记录
-29-
血管危象应急预案流程图
体现
体现
移植(再植)术后
密切观测移植(再植)组织血运变化
动脉危象
静脉危象
及时告知医生查找因素
拆除过紧缝线放血疗法
换药局部或全身应用解痉抗凝溶栓药物
危象解除
无缓和
无缓和
危象解除
完善术前准备,手术探查,及时精确记录病情变化
血运正常
严密观测血运变化,避免各种诱发因素,警惕血管危象再发生
苍白或呈淡灰色皮温下降,指腹瘪塌,无毛细血管充盈现象,指端侧方切开不出血
紫红或暗红,皮温下降,毛细血管充盈现象消失,指腹张力明显升高,指端侧方切开放血后,流出暗色红血液
-30-
因素
1、技术上(钻孔过浅)
注:普通要穿过颅骨外板(4mm)
2、牵引弓松弛
4、牵引力线不对的
注:牵引绳与躯干应在同一轴线上
5、外力因素:翻身时颅骨牵引器碰撞床铺或栏杆
颈部疼痛
四肢运动感觉麻木、功能障碍
屈曲位
损伤
及时手扶头部保持中立位并向后牵引头部
3、针眼扩大
注:长时间牵引局部被针眼磨损
牵引针眼局部疼痛
解决
手法复位
对的体位指引
安抚病人,告知医生
注:可请其她人告知,护士不要离开病人
颅 骨 牵 引 脱 勾
协助医生重新留置牵引器
观测生命体征,四肢运动感觉及牵引力线
防止再脱位:床边交接班时注意检查牵引弓螺钉松紧度;翻身前注意病人体位,若牵引弓也许会触及床栏,应先调好病人体位,再行翻身。
过伸位
损伤
不明因素损伤
过伸位
屈曲位
中立位
-31-
气管套管脱落应急预案流程图
气 管 套 管 脱 出
紧急解决
病情监测
及时用血管钳撑开气管切开处,保持气道畅通
用双手持气管套管底将套管顺气道放回
加大氧流量至4-6升/分
配合五官科医生更换或重置套管
准备好急救药物和物品
病情好转,继续观测病情;病情恶化,进行机械通气。
做好病情观测及有关护理记录、详细交接班
症状:
气管插(套)管某些或所有由气管内脱出;呼吸困难、紫绀、烦躁、大汗;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机低压报警;喉部有声音发出;吸痰管无法插入气道
初步评估
及时告知医生
告知五官科会诊
完全脱出
不完全脱出
确认气管套管对的位置后妥善固定
1、呼吸音、胸廓运动及动脉血气、氧饱和度
2、固定系带松紧度
3、有无插管周边渗血及皮下气肿、气囊压力状况
4、血气分析及酸碱平衡监测
5、镇定剂、止血药、抗生素使用
-3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