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1页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了解掌握批驳谬论方法;了解掌握批驳谬论方法;2.2.体会尖锐泼辣批驳语言;体会尖锐泼辣批驳语言;3.3.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2页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笔名。浙江绍兴人。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本文选自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鲁迅(鲁迅(18811936)作者介绍作者介绍第3页 鲁鲁迅迅是是一一位位一一生生追追求求中中华华民民族族民民主主自自由由战战士士。19361936年年他他逝逝世世时时,上上海海民民众众在在他他遗遗体体上上覆覆盖盖了了写写有有“民民族族魂魂”三三个个大大字
2、字白白布布,以以表表示示对对鲁鲁迅迅伟伟大大人人格格深深深深敬敬仰仰。鲁鲁迅迅先先生生博博大大精精深深思思想想至今仍有极大现实意义。至今仍有极大现实意义。“民族魂民族魂”鲁迅第4页写作背景:写作背景:这篇驳论文写于这篇驳论文写于1934年年9月月25日日,正是正是“九九一八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事变三周年之后。“九九一八一八”以后,以后,东北沦陷,国民党官僚政客和社会东北沦陷,国民党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名人”却却在北京等地屡次举行在北京等地屡次举行“法会法会”,祈祷,祈祷“解救国解救国难难”。当初颇有影响资产阶级报纸。当初颇有影响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大公报也散布也散布“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中国人失
3、去了自信力”失败主义论调。失败主义论调。资产阶级走狗文人,也一口一声狂吠资产阶级走狗文人,也一口一声狂吠“中国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失掉自信力了”。终究是什么样中国人失掉自。终究是什么样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呢?为了批驳反抗日前途这种消极论调,信力了呢?为了批驳反抗日前途这种消极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鼓舞民族自信心,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第5页玄虚(玄虚()诓骗)诓骗()慨叹慨叹()搽粉搽粉()疆土辽阔,物产丰富。(疆土辽阔,物产丰富。()前面人倒下去,后面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前面人倒下去,后面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不怕牺牲。()为民众利益向上级、政府提出
4、意见和要求。为民众利益向上级、政府提出意见和要求。()思念往昔,哀叹现在,是一个倒退、消极思想情绪。思念往昔,哀叹现在,是一个倒退、消极思想情绪。()检验预习检验预习1.1.给加红字注音给加红字注音 xunkung ki ch2.2.依据意思写出词语依据意思写出词语地大物博地大物博前赴后继前赴后继为民请命为民请命怀古伤今怀古伤今第6页听读,整体把握听读,整体把握 对方错误观点是什么对方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何认为它是错误作者为何认为它是错误?作者正面提出观点是什么作者正面提出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依据作者提出观点依据是什么是什么?对方错误观点是对方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中国人失掉自信
5、力了”,因为信因为信“地地”信信“物物”信信“国联国联”,从来就没,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作者正面提出观点是了。作者正面提出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中国人在信力中国人在”,因为有过去和现在事实为证。,因为有过去和现在事实为证。第7页1.对方错误观点是什么?对方错误观点是什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2.为了论证谬论,敌方提出了什么论据?为了论证谬论,敌方提出了什么论据?A.自夸自夸“地大物博地大物博”B.只希望只希望“国联国联”C.一味求神拜佛一味求神拜佛3.作者为何认为作者为何认为“中国人失
6、掉自信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这论点是错误?这论点是错误?因为因为“中国人中国人”先信先信“地地”、信、信“物物”、再信、再信“国国联联”、最终、最终“信神信神”,就是没信过自己,失掉也是,就是没信过自己,失掉也是“他他信力信力”,现在,现在“既不夸自己地大物博既不夸自己地大物博”,“也不信国联也不信国联”,“只一味求神拜佛只一味求神拜佛”是在发展着自欺力。都不能证是在发展着自欺力。都不能证实实“失掉自信力失掉自信力”,因而作者认为,因而作者认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这个观点是错误。这个观点是错误。研习课文研习课文诵读第诵读第15段,讨论探究段,讨论探究第8页4.4.作者既然认为对方
7、观点是错误,为何还要一再认作者既然认为对方观点是错误,为何还要一再认可对方说都是可对方说都是“事实事实”?首先认可对方说是事实,但经过分析事实后,首先认可对方说是事实,但经过分析事实后,发觉对方要说其实不是自信力问题,这么,对方观发觉对方要说其实不是自信力问题,这么,对方观点就不存在了。点就不存在了。这是驳论一个方式,由真实存在依据推导犯错这是驳论一个方式,由真实存在依据推导犯错误结论,从而证实对方观点是错误。指出对方论据误结论,从而证实对方观点是错误。指出对方论据证实论点过程不成立,这是证实论点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驳论证。它欲擒故纵,。它欲擒故纵,先先“抬抬”后后“贬贬”,好像抖包袱,吊起
8、读者胃口,好像抖包袱,吊起读者胃口,到达讽刺效果。到达讽刺效果。要驳论证,关键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对要驳论证,关键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对方或因为己方利益或因为认识上局限,往往用事实方或因为己方利益或因为认识上局限,往往用事实掩盖了真相,这就需要作者能拨乱反正。所以驳论掩盖了真相,这就需要作者能拨乱反正。所以驳论证比驳论点、驳论据更能表达智慧力量。证比驳论点、驳论据更能表达智慧力量。研习课文研习课文第9页研习课文研习课文5.5.第第5 5段有一段加点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有一段加点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这说明什么?段文字,这说明什么?“求神拜佛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
9、穷水尽时自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最终一招。鲁迅是个现实感很强人,他欺和欺人最终一招。鲁迅是个现实感很强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求神拜佛”危害和严重后果,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痛处,而且,让他们陷入捉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痛处,而且,让他们陷入捉襟见肘境地。所以,检察官惟恐去之而不及。襟见肘境地。所以,检察官惟恐去之而不及。从加点文字也能够看到鲁迅境况,但鲁迅却从加点文字也能够看到鲁迅境况,但鲁迅却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众奔走呼号,其无私无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众奔走呼号,其无私无畏精神令人敬仰。畏精神令人敬仰。第10页1、作者正面提出观点是什么?、作者正
10、面提出观点是什么?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中国人在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中国人在2、作者提出观点依据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依据是什么?从古至今满怀自信从古至今满怀自信“中国脊梁中国脊梁”:(1)埋头苦干人)埋头苦干人 (2)拼命硬干人)拼命硬干人(3)为民请命人)为民请命人 (4)舍身求法人)舍身求法人研习课文研习课文品读第品读第69段,讨论探究段,讨论探究第11页研习课文研习课文3.3.“中国脊梁中国脊梁”指什么人指什么人?为何他们牺牲不能为为何他们牺牲不能为“大大家家”所知道所知道?“中国脊梁中国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进步而奋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进步而奋斗人们,他们是使中国屹立起来斗人们,他
11、们是使中国屹立起来“脊梁脊梁”,他们往,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利益。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利益。但因为中国长久专制奴役统治,但因为中国长久专制奴役统治,“中国人向来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就没有争到过人人价值,至多不过是奴隶价值,至多不过是奴隶”(灯下漫笔灯下漫笔),许多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许多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另外,近代以来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宣另外,近代以来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宣传发动,这么一来,对于为他们自由尊严而牺牲先传发动,这么一来,对于为他们自由尊严而牺牲先驱者,他们多半表现出驱者,他们多半表现出“看客看客”心态,不能知道在心态,不能知道在某种
12、程度上演化成不愿知道了。某种程度上演化成不愿知道了。第12页研习课文研习课文4.4.“状元宰相状元宰相”、“地底下地底下”含义分别是什么?含义分别是什么?“状元宰相状元宰相”是指统治阶级御用文人,鲁迅曾是指统治阶级御用文人,鲁迅曾评述御用文人评述御用文人“他帮法,是在血案中而没有血迹,他帮法,是在血案中而没有血迹,也没有血腥气也没有血腥气”,他们功效就是为世道搽上,他们功效就是为世道搽上“自欺自欺欺人脂粉欺人脂粉”。“地底下地底下”指变革社会主动力量指变革社会主动力量,因为因为它来自民众,故称它来自民众,故称“地底下地底下”,在当初,这股力量,在当初,这股力量指中国共产党。他说:指中国共产党。
13、他说:“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这现在中国人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认为同为这现在中国人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认为同志,是自引认为荣。志,是自引认为荣。”把把“状元宰相状元宰相”、“地底下地底下”相对比,可看出鲁迅相对比,可看出鲁迅“立人立人”精神和民本思想。精神和民本思想。第13页了解主要语句深层含义了解主要语句深层含义 1.1.第第7 7段中段中“中国脊梁中国脊梁”指什么人?指什么人?指是脚踏实地地为民族进步而奋斗人指是脚踏实地地为民族进步而奋斗人们们 2.2.第第9 9段中段中“筋骨和脊梁筋骨和脊梁”、“脂粉脂粉”分分别比喻什么?别比喻什么?筋骨和脊梁:比喻中
14、国人民中坚力量筋骨和脊梁:比喻中国人民中坚力量 脂粉:比喻国民党反动派坑骗宣传脂粉:比喻国民党反动派坑骗宣传第14页课文结构课文结构直直接接反反驳驳夸地大物博夸地大物博求国联求国联求神拜佛求神拜佛发展发展“自欺力自欺力”论点不论点不攻自破攻自破正面立论正面立论有并不失掉自有并不失掉自信力中国人信力中国人脊梁脊梁直接驳论据间接反驳论点直接驳论据间接反驳论点只有只有“他信力他信力”第15页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经过这节课学习,我们学习了驳论经过这节课学习,我们学习了驳论文一个写作方法,了解了鲁迅关于文一个写作方法,了解了鲁迅关于“中国人自信力中国人自信力”阐述,阐述,“中国脊梁中国脊梁”在当初社会曾大大鼓舞国人士气,在在当初社会曾大大鼓舞国人士气,在今天仍有很强现实意义。同时,鲁迅今天仍有很强现实意义。同时,鲁迅杂文语言技巧和讽刺手法利用也极大杂文语言技巧和讽刺手法利用也极大地增强了文章表示效果地增强了文章表示效果。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