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99749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PDF 页数:330 大小:1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0页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0页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0页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30页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古诗词二首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 阴、急走、无赖”等词语的意思。2.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并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根据诗中描绘 的情景想象写一段话。过程与方法:小组自学,读中理解,读中想想,表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提高文学素养。教学重点:1.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 诗的意思。2.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教学难点: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诗中所描 写的意境。教学准备:课件、音乐。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古时儿童生活场景

2、,师生共同做有关的背景介绍,提问“同学们想了解更多古时儿童的生活情况吗?”那今天学了古诗二让学生在课堂上自我表现,能使学生更快进入角色,激发他们探首你就会后更多的了解。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一)读诗解题、做背景简介。1.出不古诗,教师范读。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的解题:宿:过夜。新市:地名,在湖南省。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 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 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 种怎样的感情呢?究的兴趣。语文教学要注重阅读,注重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 暮春时节的美

3、丽。注重在读中发展 学生的能力。使学 生在不同形式的 反复朗读中初步 感知文章内容。(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 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3.齐读一、二句:A.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 句诗的意思。篱落:篱笆。晞琉:稀疏。径:小路。深:深远。这句意思: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板书:篱笆(疏疏)一径(深)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 物?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时板书:树头抓点带面,

4、点上着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 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 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 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 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 光斑。)C.小组内说说这两句诗意 指句说一一齐读这两句(多媒 体出示画面)力,次要内容以读 代讲,重点内容反 复朗读,读中感 悟。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 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 回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 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 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 表达的。多媒体出不后两句画面(齐读 三、四句)4.理解

5、三、四句: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 黄蝶菜花走:跑。急走:快跑。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图文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更好的体会作者情感。蝴蝶。追到没有?B.女生读第4句:处:地方。寻:寻找。为 什么无处寻?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 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 诗意。D.再看图(后两句图)这两 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 目通过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学生讲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更好的走进情?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板书

6、:喜爱(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心情。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学生读辛弃者疾的清平乐.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 合,1 青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 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 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 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 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 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 有情趣,多么鬲启诗情回意(板书)呀!就要让学生了解

7、辛弃疾本人,了解 他生活的时代,从 而为学习文本做 好准备。不同形式的 朗读能激起学生 阅读的兴趣。3.边想象回面边背诵。三、学习清平乐.(一)原型启发,感知词文。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 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 的境界。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 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 字,你打算起什么?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 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背景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通 过刚才的看图,你知道“村居”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 行小组探究,为学 生个性发展提供 广阔的天地,为每 一个学生展示自 我搭建平台。什么意思吗?(那么,这首词又是 讲述的什

8、么呢?)4.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 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 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 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5.学生练读。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名 读,男女生赛读,齐读。(老帅要 郑重纠正刚才的错误:我们班中男 同学和女同学一样棒。)(二)分组互动,自悟词意。1.刚才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语文学习是 综合性学习,是开 放性学习,本课运 用请同学上台表 演、连划、回等不同 的教学环节,不仅 是为了增加学习 兴趣,更是为了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有没有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2.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 名代表说说小组中大家都不懂的 地方。(老师把学生说的打在大

9、屏 幕上。)3.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 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这么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同学们真 是会学习。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词义,老师根据这首词画J儿幅连划、回。请同学认真看,可能会对大家理解 词有所帮助。(出示图并范读)5.看了这几幅图,同学们可 能理解了这儿其中的几个词语,可 能有几个还不够理解,6.卜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 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来证实一 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 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 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向 后面的老师请教。7.你又理解了什么?是什么 意思?怎么理解的?8.词语都理解 了,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整首词是 什么意思。(说得非常通

10、顺连贯,老师相信你能读得和说的一样好。)(太美了,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 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 乡村田园生活)(三)朗读成颂,领会诗情。L请同学再看看图,再读读 词,你感觉到词中、画中哪几处最 有情趣呢?2.指名学生说,并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 来吗?3.老师也感觉到“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最有 情趣,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先 展开想象,然后小组内讨论一下,天窗教学设计等一会请同学上台表演。4.指名学生表演,其它同学 补充,并随机板书。(乡村的田园 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向往,我们就用 连环画的形式把它再现出来吧!)四、作业:根据诗中

11、描绘的景色,结合自 己的想象任选一诗写一段话。教学内容 天窗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四到第 六自然段。3.抄写佳段佳句。过程与方法:用问题引读、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引入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课件的展示能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请听课文激起学生的兴趣,朗读。(课件出示画面)丰富学生的想象,二、自学课文为学课文做好铺1.通读课文。垫。2.检查朗读,师生正音。3.画出不

12、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阅读、独立思考的对课文中心质疑品质。1.完成练习,出小填空:乡下人在屋间开了一个小方 洞,装了一块玻璃叫做(),在黑洞似的屋里,小小的()是孩 子唯一的慰藉,这小小的一方空 白是的。学生讨论、交流,请一位同 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2.质疑(1)为什么说天窗是未申奇的 呢?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 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说活泼的孩子们会看 到的很少,想到的很多?在学生自读自 悟的基础上小组内 讨论交流,为孩子 展示自我搭建平 台,为每一位同学 展示自我创造平等 的机会。四、学习重

13、点段,解疑1.看看插图,出示课件结合 课文内容,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 们唯一的慰藉?2.“慰藉”是什么意思?为 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读25 段)3.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 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和“”在文中找出。看想到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这培养孩子的观 察能力和想象能 力,让他们通过看 图结合课文内容了 解词语意思。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 烈地扫荡了这个世界。带子似的闪电一瞥它们的威 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 么十倍百倍。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 星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 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 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

14、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爱幻想、爱想 象是孩子们的共同 特征,作者一方面 抓住了孩子好动爱 玩的天性另一方面(课件展示以上内容)是抓住了丰富的想我们把孩子所看到的和想到 的连起来读一读。4.讨论问题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 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小组讨论,交流。五、学习想象的方法1.看文中孩子是如何想象 的。课文中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 物的?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仔细观察)象。在此,我们要 引导孩子们大胆想 象。读是语文教学 的重中之重,读中 能更好的感悟,读还有哪些地方?板书:仔细观察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 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齐读)从数量上展开想象,从形

15、状 上展开想象。(齐读)男女声对读。3.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j 根据看到的事物想到相关的事 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 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 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多彩。中能更好的发展学 生的能力,用学生 喜欢的方式读,学 生乐读、爱读。读 法多样,读的兴趣 就会浓厚,学生就 会在多种形式的多 次朗读中对课义有 更深的了解。课内引申到课 外,拓宽了学生想 象的空间。出示:合理想象4.大家来想象一下。看窗外,仔细观察,想象一 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再说 一段话。六、总结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力都很丰 富,会想的人一定是有创造力的 人。希望大家能抓住身边一切想 象

16、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 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七、作业写自己学了本课后的感受。快乐的足球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四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九个要求会写的生 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裁判、暂停、捧腹大笑、摔跤、前锋”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举例说明这是一场“快乐”的足球赛,感受诗歌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联系文中的精彩片段展开想象 体会作者所描述的这场球赛的情趣。(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了解足球赛带给孩子们的无穷乐趣,了解这场没有裁判、没有界限的足球赛依然是一场精彩的足球赛。2.理解诗歌内容,能说明这是异常快乐的足球赛。体

17、会孩 子们在比赛过程所享受的快乐,感受诗歌所描述的这场足球赛 的情趣。【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感受足球的魅力,感悟足球赛带给孩子们童年的快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这场足球赛带给孩子们的 乐趣,理解“我们的球赛”“在足球史上也难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预习作业:观看一场足球赛1.学生搜集有关足球方面的资初赏“足球赛”:师生可先行料,球星、一场足球录像等等各自利用信息技2.学生根据“预习提示”预习术与学科进行整课文。合。学生通过信(1)初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 的、难理解的生词。(2)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3.课余时间和伙伴们进行一场 足球赛。息技术

18、上网下 载、打印图片文 字,观看录像;教师则做成课 件。第一课时一、初赏“足球赛”1.经过课前准备,快乐的足球赛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观赏品味“足球赛”:足球对于男同学来说2.是的,同学们,没有大牌球是相当的熟悉,星,没有火爆的宣传,没有标准的 场地,没有计时,没有裁判,但一 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品味一般的“足球赛”1.播放媒体:一场足球赛片段。2.畅谈此时自己的感受。三、触摸“足球赛”1.自由朗读。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读出感 情。3.指名朗读。4.简述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如身临其 境。通过激烈的 双方对战,富有 感染力的解说让 孩子

19、们感受到一 般的足球赛是非 常紧张的。触摸“足球 赛”:回到课本 上,感情朗诵,教师指导,全班 齐读,琅琅读书 声中,学生仿佛方)(做了什么事)。5.师生共同讨论提出中心问 题。四、感受我们的“足球赛”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话题展开想 象、谈感受,在反复品读中感受足 球赛好玩,快乐,有意思。中心话 题可设为:你从哪看出这是一场快 东的足球赛?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 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 面阅读感受:(1)“不贴海报,不卖门票,我们的球赛却十分热闹。场地就在 小河边上,这里长满了青草。”置身其中享受足 球赛带给孩子们 的快乐。感受我们的“足球赛”:文中 有很多地方讲到 我们的球赛非常 地与众不同

20、,很 有趣,让学生充 分地朗读,如果 能够带上感悟朗这两句话告诉人们这场足球赛 与众不同,不贴海报,不卖门票,场 地在小河边”,产生兴趣,让读者 不禁想去了解,这到底是怎样的一 场足球赛。(2)“比赛双方不用约定,前街一队,后街一队,谁也不知道 人数多少。”这里写出了大家不用约定,放 学后不约而同的都来到这里,参加 比赛的人数不定,随到随上。(3)“至于比赛啥时开始,恋 我们自己也不知道。球早已经满场 乱飞,人也一个个大汁直冒。”读更好,真切地 体会球赛带来的 快乐。联系生活,感受我们球赛的 与众不同。比赛不知道啥时候开始,只看 到他们迫不及待的进入比赛,你追 我赶,大汗淋漓,玩的高兴,玩的

21、尽兴。(4)“啥叫最精彩的球艺?看 我们小胖这一大脚一一把球射进自 家球门,他还在那儿拍手叫好”小胖的那一脚飞射,给比赛增 加了悬念,意想不到的突然转变,把这场足球赛推向高潮,可爱的小 胖玩的忘了自家的球门,不得不暂 停了比赛。(5)“好不容易组织一次进攻,球正向对方禁区高吊。我刚想来一多么可爱的 小胖啊!“球门”不 见了,造成悬念,有意思!个凌空飞射,他们的“球门”却不 见了”笑够了,正当“我”准备凌空 飞射,“球门”却不见了。两个调 皮闲得难受的小家伙跑到一边摔跤 去了。读者怎能不随着这戏剧性的 变化发笑。(6)有人躺在草地上养神,有 人跳进小河里洗澡我们的球赛 多快乐,在足球史上也一定难

22、找!愉快的气氛荡漾在小河边,引 起我们无数的遐想。五、融入“足球赛”1.品味后我们已融入“足球踢累了还可 以这样休息,是 多么惬意的一件 事啊!让人怎能 不快乐呢?融入“足球 赛”:满足学生的 表演欲望,“我”就是“花朵”,“我”就是作者。自由发挥,配以 音乐,创设情境,达到全课的高赛。你能像宋世雄、黄健翔那样为潮。这场球赛当解说员吗?请同学们为回味“足球自己感兴趣的小节配解说词。赛”:这一划、节的2.配乐请同学上台做解说词。目的是丰富学生六、回味“足球赛”的语言积累,让1.再读这首小诗,完整地体验学生感受到语言它带来的快乐。的魅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联2.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中有系课文内容,

23、发过像足球赛这样快乐的活动吗?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先说说,再写下来。进行仿写练习,3.拓展阅读。既训练了学生的快乐的足球赛等(附后)思维能力和口头4.喜欢踢足球的孩子们可以到表达能力,又训大操场上痛痛快快地踢上一场球,把足球带来的快乐延续下去。随堂小测验:1.给加点的字注音()()()()裁判 暂停捧腹大笑 凌空飞射()()前皆 摔跤2.在括号中填写恰当的词语。捧腹()()的足球赛凌()(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将快乐由 课本向生活进行拓展。)射 满()乱()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捧腹大笑:凌空:4.快乐的足球赛给你留卜J怎样的印象?此次测验着重检查学生对字词和课文的理解。芦叶船 教学

24、设计(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并会写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掌握相关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触板”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根据课文最后一段话,展开合理想象。(二)过程与方法目标L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 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合理想象,从而 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4.进一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式在课文中的运用,积累优美 的词句。(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芦叶船的喜爱之情。2.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

25、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教学重点】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的方法,体会作 者儿时的童心童趣。2.感受水乡孩子靠发挥自己的聪慧来创造快乐;3.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 思想感情。【教学准备】纸折的小船、教学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预习作业1.学生根据“预习提示”预 习课文。(1)初读课文,画出本课的 生字及新词,把自己认为比较难读 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借助字典等 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3)搜集有关江南地理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6、师:(出示小纸船)同学们玩预习作业以 认识生字词,扫清 字词障碍为目标,初步了解课文内 容。由于我们离江 南水乡的生活比 较远,学生对他们 的生活不了解,所 以,还要大家多去 查找资料,将信息 技术与学科进行 很好地整合。此环 节还能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的能力。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 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 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近户叶 船。(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效果。L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正音。(:唾沫”的“唾”念“tub”,不念沫”念轻声;“喇叭”的“叭”念轻声;“苇”念三声“W ei,而“桅”念二声“wCi”

27、,要 区分清楚。)2.在小组中分段读课文,互谈话导入很 自然,加上有实 物,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课 前已经进行了预 习,课堂上要先对 其预习效果进行相认真听读,正音。把自己错的句 检测。如果发现问 子IH1出来。3,自己把自己认为读得不够 流利的词句再读一读。4.多媒体出示本课生词,开 火车认读,正音。质疑。芦叶芦苇桅杆触板 折叠唾沫题及时解决,以便 为后面的阅读理 解打下一个好的 基础。在这个环节 中,对学生自主识 字的能力也进行 了训练。喇叭港口崇明岛蜘蛛网大篷船5.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认读,学生口头组词。芦崇苇桅篷叠唾沫喇叭港6.识记生字。重点指导芦”的下边是“户”而不是“

28、卢”,“崇”的上面是“山”而不是“出”,“篷”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叠”的中 间是“一,而不是,“港”的最后一部分由三笔组成,不要写 成两笔,而且最后一笔是全封口,要写正确。二、再读课文,小组探究。1.出示思考题,在小组中探 究:(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本课易写错、念错的字较多,要 注意引导对学生 进行辨析。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学习,可以 迅速提高具能力 和水平,还能充分 地发挥他们学习什么事?(2)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 分段。第一部分(1 2):介绍自己家 乡的环境。第二部分(3-4):“我”和小 伙伴们玩芦叶船。第三部分(5-8):“我”和表 兄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3)芦叶船给

29、作者的童年生 活带来了什么?(4)“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 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的主动性。试分段是一 个比较后难度的 练习,学生合作 后,集体解决问题 的能力就会加强,从而感觉到题目 相对会简单,进而 促使他们以后学 会合作。联想?2.交流。四、课堂小结。师:小小的芦叶船带给作者儿 时许多快乐。芦叶船在水上漂,它 会漂向哪里?卜节课,让我们继续 学习芦叶船。五、布置作业:1.写写字书。2.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 自己留卜J深刻的印象?再把那 部分语句画出来,多读几遍,下一 节课交流。为下一节课的交流做准备。此次练习以随堂小测验:字词为主,检验学-、看拼音,写词语。生对字词的掌握及运用情况。

30、lu wei wei gdn tud mola ba()()()()二、给多音字注音组词。折:_()_()_()漂;_()_()_()横:_()_()杆:_()_()检查上节课三、比一比,组词语。课后的复习效果。芦()桅()苇()篷()庐()危()伟()由上节课的蓬()作业引出本节课唾()沫()叭()的内容。港()给予学生进睡()抹()趴()行相互学习、共同巷()发展的机会。本环四、照样子,写词语。节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口语浩浩汤汤()()表达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又惊又喜()()()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字词听写,同桌互评。2.齐读课文。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 年生活。1.

3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 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卜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 童年的快乐吧!这段描写得 非常生动,也为下 文描写小小的芦 叶给孩子们带来 无尽的快乐做了 铺垫。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快 乐。(1)多媒体出示上节课的作 业要求: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卜 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 画出来,和同学读一读,说一说。(2)交流。注意:每交流好 部分,都要引导着学生带着自己 的体会再读一读,进而更加深刻地 体会作者的情感。预设点:第一自然段。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通 过读词句,引导学生去想象:如果这段非常地 生动,孩子们能够 轻易读

32、懂并进入 情境,体会到孩子 们的乐趣。你就是江边的孩子,你看到了什 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如读到“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我们就能 想到这里的河道纵横交错,像迷宫 似的,这样的水乡环境,一定是追 寻自由快乐的孩子所喜欢的。作者在这一段用了三个比喻 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河道、芦芽、芦叶的样子,而且也让人领悟到了 那勃勃的春意,使我们体会到了作 者对家乡、对芦苇、对美好春天的 喜爱。第二自然段。这段突显孩 子的年龄特点,丰 富的想象更让他 们产生了共鸣,令 其体会深刻。表兄一系列 的表现足以让孩 子们佩服得五体 投地,更令孩子们 产生向往,甚至欲 与表兄一比高低。这里,孩子

33、们一定 能够体会到芦叶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描写,详细回忆了作者和小伙伴们玩芦 叶船时的情景。表现出孩子们通过 自己的巧手创造出一只只各具特 点的芦叶船,充满着个性与创造,更允满了智慧。第四自然段。孩子放了芦叶船却还依然牵 挂着它,总喜欢在第二天回来找 寻。从孩子们的手艺不同,可以看 出孩子们都非常地心灵手巧。他们 还把找不到的芦叶船想象为“迹 航”,把能找到的称为“进港”,显 得非常地有童真童趣。船带给孩子们的 快乐。引导学生学 习作者将内容写 具体的方法。悟出 文章先概括后具第七自然段。体的表达方式,达在这一段,让我们看至J了小小到学习的最佳效的一个三桅杆的芦叶船竟然真的果。乘风破浪地开走了

34、,真的是非常令 人惊叹的。这里,通过对表兄说话的语气 和娴熟和动作的描写,使我们感受 到了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 明与自信。(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 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 么?学生畅所欲言。这一环节充 分发挥学生的想 象力。三、比较语句,学习写作手法。多媒体课件出示:(1)A、那里河道特别多,有 横的、竖的。B、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2)A、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 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B、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会儿就看不 见了。说说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道题中训练学生对分号、顿 号、问号的使用。四、拓展延伸。1.出示第八

35、自然,引导学生 积极思维,想象芦叶船到底会漂到 什么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2.小组交流。3.各组推荐想象合理的同学 与全班交流。五、课堂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的想象 力可真丰富啊!小小的芦叶船把我 们带入了作者的童年,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这道题中,第 1小题是三个非 常明显的比喻句,第2小题是描写 表兄做船、放船的 过程。两段句子描 写得都很生动形 象,要求学生能够 体会这样写的好 处,积累语句。把快乐向学 生的生活拓展,引 导他们学会发现童年生活呢?生活中的快乐。六、布置作业。1.把自己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把生动优美的语言抄在积累本上。2.根据课文最后一

36、段,展开 合理想象,写一段话。3.课外阅读:故乡的芦苇4.自己用手头的材料也做一 只小船,看看谁做得船有意思。随堂小测验:一、根据课文内容加标点。1.大阔叶折成大篷船 小窄叶做成小触板 有时 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杆 五桅杆的大船2.我们上学路过的是竖河是直通长江的呀 那我们做的芦 叶船 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长江是通向东海的那我们的芦 叶船 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一样。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芽一根根直立着,像()o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o2.表兄说着,()采来三片芦叶,()了一

37、只三桅杆的 船。在船底()上口唾沫,()地放进江水中。就见这只芦叶船()着风,()着浪,(),一会儿就看不见了。三、芦叶船给作者带来了无限 的快乐,你呢?什么东西给你的童 年带来了快乐?动笔写下来,与大 家一起分享吧。女孩儿乌塔 教学设计(一)教材说明乌塔是一位12岁的德国小姑娘,课文主要写了她独自一人 游欧洲的事。通过攀谈,“我”知道了中德孩子所受教育的差异,中国的孩子从小依赖性强,是家里的宝贝,一般由爸爸妈妈带 他们出去玩。而德国的孩子从小独立生活能力很强,见多识广,知识丰富。教学设计思路教学中通过朗读,感受乌塔的性格特点。通过适当的小辩 论比赛,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课文增强学

38、生独 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 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情感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 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自己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应该怎样成长。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 受。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 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 品质,思考自己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应该怎样成长。阅读 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教学媒体地图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39、都到过什么地方?是独自旅游的 吗?可是一位12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旅游了欧洲,你们想 不想了解她是怎样旅游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5课(板书:女孩儿乌塔)2.出示地图,简介欧洲。帮助学生明白:小女孩的旅程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在什么位置,游历这 些国家的行程到底有多长。3.小辩论赛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需要长辈带着吗?也像老师一样一个人出去 玩,感觉会怎么样呢?回忆一下以前,同学们春游秋游都是老 师带着你们去的,去外地玩是爸爸妈妈带着我们。有多少同学 喜欢自己出去玩的呢?好吧!我们来做个小测试:有哪些同学喜欢和长辈出去的?请举手。有哪些同学喜欢一个人出去玩

40、的?请举手。有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讨论讨论,顺便开个小辩论比赛吧。看看哪种玩法更好呢?要给出你的理由吧!反方:“和长辈出去,不会迷路,小孩一个人出去玩会迷路 的,而且还会遇到坏人J正方:“我们可以带着地图出门,还可以问警察叔叔”(生 自由争辩)既然不分上下,大家来看看德国小姑娘乌塔是怎么做的吧!今天,我们来学习27课乌塔。二、初读课文。1.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读学完之后,告诉老师你对乌塔的这种行动有什么看法 和见解呢?生读后感交流:“乌塔真聪明!”“乌塔真棒!”“乌塔胆子真大!”2.师引导:年仅12岁的小姑娘乌塔居然去了那么多国家

41、 而且还是(生:一个人去的)是啊!乌塔胆子真是够大的,但是乌塔是不是真的胆子大的天不怕地不怕呢?是不是莽撞的 出去冒险呢?(生:不是)那她旅行之前都干什么了?(生:作了准备)3.生小组讨论“乌塔准备的事项”,找到后,读一读,指名回答。4.师整理板书:作好游览的日程和路线安自理能排 力强经验丰查当地的警察局电话号码独自一人 富游欧洲 给家里打电话或寄明信片 懂事、报平安 心细用三年的时间看书搜集资自强、料、打工赚旅游费用 独立三、分析课文,看出问题。L小乌塔真是不错,连老师都很佩服她呢!课文中不仅写了乌塔的经历,也谈到了中国孩子的生活,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读一读,体会体会。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

42、写一写自己的 感受。2.生谈感受。“老师,我觉得好像在说我似的。”“老师,我们就没有乌塔那么优秀,我们要像乌塔学习!”“老师,我们也要一个人出去体会体会J四、课堂延伸1.老师这有一份真实的调查报告,我们再看看我们和其他 国家的孩子之间的差距在哪?中日夏令营的较量在内蒙大草原上,日本和中国的孩子一起参加了一个五十 公里的远征夏令营,日本的孩子背着大背包走在前面,没有一 个孩子喊苦;相反中国的小孩尽检好玩的玩具,糖果等等放背 包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跟着,很多中国孩子因为背 包带子断了,理所当然地丢到了随团的车子里了。中国的孩子 发烧了,爸爸二话没说开着车子把孩子接走了;相反一个日本 的孩子

43、也发烧了,他的爷爷开着车也来看他了,但是只问了孩 子:“孩子,你还能坚持吗?”日本孩子说:“我能,我决不当 逃兵!”爷爷马上开着车走了!日本的孩子走在前面,到了宿营 的地方就拿出干粮,食品开始煮饭,煮好了之后恭恭敬敬先端 给老师吃;而中国的孩子到了那就拿起日本孩子煮的饭不客气 地吃起来夏令营结束的时候,日本的五十个孩子由日本领队带领下,爬上了山头,领队问:“草原美不美?”孩子们大吼:“美!”领队:“中国大不大?”孩子们大吼:“大!”领队:“以后还来不来?”孩子们:“来!”吼声仿佛还在回荡!2.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差距在哪吗?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 的能力和习惯,自己会做得事情自己做,学会独立生活、自

44、立 自强。向乌塔学习、向日本孩子学习,成为祖国的骄傲!3.作业:本课到这里即将结束了,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想 吧!回去之后把你的感想写下来吧!也可以写写你想对乌塔说 的话,或是对日本小朋友说的话!也可以写写想对中国小朋友 说的话!我们家的猫教学设计(一)教材说明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 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也渗 透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教学设计思路我们家的猫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作者首先真实 而具体地描述了大花猫古怪的性格,接着追述了它小时候淘气 的事。教学中首先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对小动物喜爱的兴趣,唤 起学生急于去了解老舍爷爷笔下的猫的情趣

45、。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质疑、释疑,对课文内容能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围绕 课前预习题,课后问答题,以及相应的思考题,对课文内容逐 层逐段地采用不同形式边读边想的方法,深入学习讨论理解课 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作者写作的思路,学 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使学生懂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 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 体的表达方法。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 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46、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大花猫古怪性格和小花猫淘气的样子,体会 作者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和表达能力。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媒体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质疑、捕捉重点。1.激趣揭题,板书课题。2.读课文,初步感知。(1)抽查本课生字新词的预习的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2)让学生自由读预习提示,读课文,读课后思考与练习,读本单元“读写例话、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训练重点,初步弄清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写作顺序。(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按预习提示:哪几个自 然段写大花猫,哪些自然段小花猫?用归并法分为两段。)3.学生质疑。(1)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提出

47、书中遇到不懂的问题。(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与课文相关的放在讲 读中解决:无关的问题和字词当时交流解决。)4.捕捉教材重点,投影出示思考题。(1)课文中作者抓住了猫的什么特点来写?(性格古怪、淘气)(2)作者抓住猫的特点是怎样具体描写的?根据思考题。让学生再次通读课文,能大致把握教材重点。二、逐段细读,引导深究。课文中作者抓住了大花猫性格古怪,小花猫的特点,教者 要抓住重点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去探究文章的内 容,去感悟作者的真情实感,去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一)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第一段:让学生明确大花猫性格古怪的具体表现。1.投影出示思考题:(1)这一段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48、?这句话与后面的内容 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先总写什么?再分写什么?(2)作者怎样具体描写大花猫老实、贪玩、尽职的特点?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内容说说。(3)猫高兴和不高兴时有哪些具体表现?画出描写猫的动 作、声音的词语。(4)猫胆小又很勇猛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2.让学生根据思考题,再采用默读,自由小声读和齐读三 种形式,读分写的三层内容,然后逐题讨论、交流、答题、领 悟作者抓住特点具体写,突出教材重点。3.投影出示“猫睡觉、猫等老鼠”的静态画面,体会猫“尽 职”的特点。4.让学生模拟猫各种各样的叫声,体会猫高兴时声音温柔 可亲。第二段:让学生明确小时候淘气的具体表现。1.投影出示思考题:“刚满月

49、的猫十分淘气”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分小组讨论:这段作者运用什么写法?2.指名朗读课文,然后投影出示:小花猫抱着花枝打秋千 的“动态”画面。体会小花猫“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的淘气 特点。理解“生气勃勃”并遣词造句。(二)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1.教学中以读带讲、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对 教材的重点,不同的内容,采用默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细读等形式,让学生从领会作者对猫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让学生边读边想,边画出课文中能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 的语句,再分四人小组展开议论:作者对猫喜爱的原因是什么?(三)精读课文,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1.精读全文,思考回答:作者为什么能抓住猫古怪

50、的性格和淘气这两个特点?学生回答后小结:由于作者平时喜爱猫,对猫有浓厚的兴 趣,并且对猫进行了十分细致地观察,这样就抓住了猫性格古 怪、淘气的特点。2.追问: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写得那么真实具体?学生答后小结:由于作者平时注意观察,认真思考,把亲 眼所见,亲耳所听,以及自己的感受都写了下来。在描写中作 者运用了拟人的写法,把猫当作顽皮可爱的孩子写;还注意动 态静态的描写,所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生动、感人、真实而具 体。3.生各抒己见畅谈学了这课后,你学到了哪些写作知识。三、加强朗读,指导背诵。学习语文必须充分运用朗读,这是语文教学长期以来行之 有效的经验。教学中采用个人读、集体读、自由读、默读、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