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青岛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毕业论文大豆脂肪酸含量的测定以及色谱分析.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992204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毕业论文大豆脂肪酸含量的测定以及色谱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青岛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毕业论文大豆脂肪酸含量的测定以及色谱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青岛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毕业论文大豆脂肪酸含量的测定以及色谱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青岛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毕业论文大豆脂肪酸含量的测定以及色谱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青岛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毕业论文大豆脂肪酸含量的测定以及色谱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青岛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题 目: 大豆脂肪酸含量的测定以及色谱分析 姓 名: 学 院: 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 生物科学 班 级: 2009级02班 学 号: 20092952 指导教师: 2013 年 6 月 10 日毕业论文诚信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表、资料均已作明确标注,论文中的结论和成果为本人独立完成,真实可靠,不包含他人成果及已获得青岛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毕业论

2、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作者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青岛农业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该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单位署名为青岛农业大学。论 文 作 者 签 名: 日期: 年 月 日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年 月 日 目 录摘要IAbstractII引言11 材料与方法11.1 实验材料21.1.1 植物材料21.1.2 主要仪器21.1.3 主要试剂31.2 实验方法31.2.1甲酯化试剂

3、准备31.2.1样品的前期处理.31.2.2脂肪提取及甲酯化31.2.3 GC分析条件.32 结果与分析52.1提取的时间52.2甲酯化的试剂与时间52.3改进的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52.4精密度比较63 讨论6致谢8参考文献9图版说明15大豆脂肪酸含量的测定以及色谱分析生物科学 指导教师 摘要:选取个不同大豆品种样品,直接将原料磨碎后,进行脂肪酸的甲酯化处理,利用FFAP弹性石英毛细管柱(50m0.2mm0.33um)进行气相色谱分析,通过控制甲酯化的时间,以及甲酯化的试剂,实现对不同大豆品种脂肪酸含量的测定以及对传统试验方法的改进。结果显示:采用提取液(苯:石油醚=1:1)过夜提取,0.5m

4、olL甲醇钠酯化处理30min,经气象色谱分析,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的出峰时间依次为6.35、7.84、8.73、8.86、9.06min。同时进行的正己烷提取液的对比试验,通过比较峰值,得出采用苯:石油醚=1:1提取液的方法较为精确,且此种处理方法具有快速、方便、节省药品等诸多优点;与传统的索氏提取法相比,此方法更加准确可靠。关键词:大豆;脂肪酸;气相色谱Fast Analysis on Fatty Acids content of Soybean Seed by Gas ChromatographyStudent majoring in Biological Science

5、 Yi xian-Li Tutor Chun mei-CaiAbstract:Select 50 samples of different soybean cultivars, directly after grinding the raw material for esterified fatty acids, using HP51901-J-413 column 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by controlling the time of methyl ester, and methyl ester reagent to realize the diff

6、erent fatty acid content soybean varieties as well as the traditional test method improvements. The results shows: the extract (benzene: petroleum ether = 1:1) overnight extraction, 0.5mol/L sodium esterification process 30min, analysis by gas chromatography, palmitic acid stearic acid oleic acid, l

7、inoleic acid, linolenic acid peak time were 6.35, 7.84, 8.73, 8.86, 9.06 min. The hexane extract simultaneous comparison test,by comparing the peak, obtained using benzene: petroleum ether = 1:1 extract method is more accurate, and this treatment method is rapid, convenient, saving medicines and man

8、y other advantages; and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Soxhlet extraction method, this method is more accurate and reliable.Key words: Glycine max ; fatty acid ; gas chromagraphy 16引言大豆(Glycine max),为蝶形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豆起源于中国,目前划分为北方春作大豆区、黄淮海流域夏作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三个生态区1。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的不同,各个生态区大豆的性状也有所差异。大豆是重要的食品,营养丰富,其

9、具有很高的蛋白含量和脂肪含量。既是粮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同时也为家畜和工业提供了原料。大豆的蛋白质含量约为40%,比小麦、玉米等作物高2-3倍,也比肉、蛋、奶的蛋白含量要高,并含有人体必需8种氨基酸2。大豆脂肪含量约为20%,大豆油因为含有较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已经成为了我国主要的食用油,其胆固醇含量比动物油低,不饱和脂肪酸能减少人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除此之外,大豆还含有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物质不仅是人体必需,还能起到保健、预防疾病的作用,如调节钙质代谢,降低骨质疏松症;调节激素水平,预防某些相关性疾病3。大豆油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用油,更是对我们的健康起着很重要的的作用

10、,大豆油占世界食用油消费的30%,根据农业部2012-2013年度的市场调查显示,大豆油在中国市场豆油的消费份额是41%,其次是棕榈油21%,其他油类占38%。油份是大豆重要的品质性状,提高大豆油份含量是大豆育种的目标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也对大豆油合理的脂肪酸组分的含量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大豆油中主要含有的脂肪酸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软脂酸、硬脂酸,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占脂肪酸总量的50%,油酸占20%左右,棕榈酸占10%-13%,亚麻酸占7%-12%,硬脂酸占2%-3%。1989年吕景良等5对吉林省814份大豆品种进行了脂肪酸含量的测定。结果与上述第一种脂肪含

11、量分布一致,各组分含量的平均值为54.87%、21.36%、11.36%、8.96%和3.30%。胡明祥和刘兴媛等学者6-7对不同地区的大豆品种脂肪酸含量的测定结果都证实了在大豆种质资源中,五种脂肪酸含量的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亚油酸、油酸、软脂酸、亚麻酸和硬脂酸。大豆油脂中的脂肪酸对于人体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软脂酸和硬脂酸为饱和的脂肪酸,容易引起人的心血管疾病,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作为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压,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非常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尤其是亚油酸和亚麻酸。亚油酸除了在人体内参与合成磷脂和前列腺素以外,还能够防止血清中的胆固醇增加和沉积,合成的大豆磷脂可使胆固醇软化,产生胆

12、固醇脂,减少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从而起到降低血脂,预防冠心病等疾病的作用8。亚麻酸参与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同时能够调节细胞膜的适应性。但亚麻酸由于其具有3个不饱和键,很容易氧化变质,储存的含量过多会影响油的营养和品质。营养学家同时也认为,亚麻酸含有的3个不饱和键不稳定,容易引起大豆油脂的氧化变性9,降低油的品质,并且工业生产中往往会使用脂肪酸的脱氢技术,来降低亚麻酸的含量,同时增加亚油酸的含量,但此技术容易产生顺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不利,因此大豆油中,脂肪酸的组分配比是衡量大豆油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1993年徐豹等10对我国的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进行了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大豆的脂肪含

13、量明显高于野生大豆。该试验还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174份的大豆材料进行了脂肪酸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进化程度越高,亚麻酸、软脂酸含量越低,油酸含量越高,但整体上五种脂肪酸含量多少的分布没有变化,仍然是不饱和脂肪酸居多,大约占总量的85%,并且亚油酸能到达 0%以上。近年来,大豆品质性状的改良已经成为我国大豆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大豆的育种工作中,大豆脂肪酸组分及各组分的合理比例也越来越多的被学者所研究。我们主要目的是要提高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大豆脂肪酸组分和配比关系到大豆油脂的营养价值、加工贮运环节,决定着大豆油脂品质。因此应重视大豆脂肪酸组分的配比,以便开展

14、大豆品质育种,提高脂肪含量。故许多大豆育种工作者把大豆品质性状的遗传和改良列入主要的研究目标。植物脂肪酸的甲酯化方法常用的有酸催化、碱催化以及皂化酯化等。如前所述,皂化酯化是最传统的酯化方法,但操作繁琐;酸催化具有普遍性;碱催化反应速度快,且可在室温下进行。在分析实际样品时,要根据样品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甲酯化方法。分析大豆脂肪酸组分的方法,过去是首先常采用索氏抽提法或二氧化碳临界萃取法获得脂肪11,使用有机溶剂溶解脂肪,获得待测样品,再进一步对样品甲酯化,通过GC分析得到脂肪酸组分的图谱。此法花费时间极长,溶剂用量大,而且效率并不高,但检测精确度高。而目前实验室中广泛采用的是豆粉直接甲酯化法

15、,即通过粉碎机将大豆籽粒磨成豆粉,然后加入萃取试剂,通过离心取上清液然后进行甲酯化以及GC分析12。豆粉直接甲酯化法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可以避免传统方法长时间的加热对脂肪酸的组分产生影响,而且此法精密度上与索氏抽提法没有显著差异,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提高实验的效率。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简称 GC)技术的发展已有50多年的历史,它现在是一种相当成熟的分离技术,因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从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M.S.Tswett)在1901年首先发现并命名色谱,到现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成熟,气相色谱在分析中逐渐确立了

16、自己在历史舞台上的位置。GC是利用试样中各组份在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的。当气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份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份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结果在载气中分配浓度大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而在固定相中分配浓度大的组分后流出。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按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份的色谱峰13。对相同的样品,前期处理的试剂不同,实验结果也会产生明显的差异,采用正己烷进行脂肪酸的溶解浸提,与采用苯:石油醚=1:1的萃取液进行萃取,效果明显不同。采

17、用苯:石油醚=1:1萃取液进行GC分析后,脂肪酸的峰值会更高,峰也比较标准。前期处理后,将样品进行甲酯化,控制甲酯化的时间,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通过比较实验,最终确定了实验的方案,为后续样品的检测分析提供了实验方法以及依据。研究对大豆脂肪酸分析的前处理过过程进行了条件优化,以期为育种工作者进行材料筛选提供简便、准确的检测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1.1.1 植物材料大豆成熟籽粒,品种分别为二粒黑豆、高作选1号、灌云海白花、黄大粒、龙川黄牛毛、东农36号、东山69、东山白马豆、二季早豆-2、合丰24号、花绿黄豆、花色豆、化眉豆、淮阳春豆、黄豆、黄豆、合丰37、合龙油太、黑河一号、横

18、峰乌豆、花黑虎、黄秆豆、黄脐、回茬小黄豆、冀豆7号、犍为泉水豆、剑格化林鸡窝豆、酱黄豆、金山茶禾未食豆、82-16、巴中田坎豆、白露豆、白毛豆、白毛早豆子、77-391-1、大黑豆、大黑脐、大黄豆-1、大黄豆-2、大黄珠、大粒黑豆、大粒黄、大青仁、大天鹅蛋、大屯小黑豆、代米豆、丹徒小乌甲1.1.2 主要仪器万能粉碎机sp-100,Agilient6890N型气相色谱仪,FFAP弹性石英毛细管柱(50m0.2mm0.33um)1.1.3 主要试剂: 脂肪酸标准品:软脂酸( Palmitic acid 分析纯 98.5%) 、硬脂酸( Stearic acid 分析纯99%) 、油酸( Oleic

19、 acid 分析纯 99%) 、亚油酸( Linoleic acid 分析纯 98.5%)、 亚麻酸( Linolenicacid 分析纯 99%) ,购于美国SIGMA 公司; 正己烷( 色谱纯 99.9%) ;甲醇( 分析纯 99%) 、苯(分析纯99%)、石油醚( 分析纯99%)、氢氧化钠(分析99%)。分别采用正己烷和苯:石油醚=1:1对5 种脂肪酸标准样品进行稀释至0.05mol/L。1.2 实验方法1.2.1甲酯化试剂的准备 取分析纯氢氧化钠2.244g放入带磨口的棕色试剂瓶中,取100ml甲醇沿玻璃棒注入试剂瓶中,搅拌3min,在室温反应2h后,待用,4保存,可用3d。1.2.2

20、样品前期处理 将样品用万能粉碎机粉碎后,称取0.35g豆粉样品于1.5ml的离心管中,加入1ml正己烷,充分振荡0.5min,室温放置5h。1.2.3脂肪提取及甲酯化检测方法:将供试材料用研磨仪充分研磨,磨好后取 0.04 g 的豆粉放入 2.0 mL 离心管中,加1 mL脂肪提取液,振荡混匀10 min,离心后取上清,加 1 mL0.5 mol/L 甲醇钠甲酯化,静置 10 min,加饱和 NaCl 溶液至样品分层。吸取 1 L 上清液进入气相色谱。1.2.4 色谱条件 为了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较高的灵敏度和理想的分辨率,分析前对不同的进样口压力、载气流速、程序升温条件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

21、最终确定了以下色谱条件。 色谱分析条件:美国安捷伦公司 Agilent6890N 气相色谱仪,FFAP 弹性石英毛细柱(30m320m0.25m),进样口为 Agilent 分流/不分流进样口,进样口温度为 250,FID 检测器温度为 250,氮气流速 40ml/min,氢气流速 40ml/min,空气流速 450ml/min,分流比 20:1,样品进样量 1l,程序升温:初始温度 80,25/min 到 200,再以 3/min 到 215,最后以 2/min到 230。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萃取溶剂对脂肪酸提取效果比较 到目前为止,脂肪酸的提取大部分采用采用Folch14法或Bli

22、gh和Dyer15法这两类比较经典的提取方法。Folch法是用CHC13/CH3OH(2:1)的溶剂先将脂类从动植物组织中萃取出来,随带出的水形成一定组成的三元溶剂混合物。CHCl3相含脂类,水相含非脂溶性的物质。这种方法几乎可把所有的脂类包括结合态脂从组织中提取出来。但是CHCl3的毒性较大,还会引起一些副反应,所以人们还发展了许多其它的溶剂萃取系统。 如韩菊16等人和J.S.Chen等17人用二氯甲烷代替三氯甲烷萃取类脂,结果基本一致,而CH2Cl2的毒性小得多,更安全可靠。常用的萃取溶剂还有苯,石油醚、正己烷、乙醚、正己烷/异丙醇、正己烷:甲醇(1:1, V/V)、乙醚乙醇(1: 3,V

23、/V),苯:石油醚(1:1, V/V)等。考虑到试剂的毒性问题,本文采用了毒性相对较小的苯、石油醚和正己烷作溶剂,并对二者的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两种方法的色谱图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苯和石油醚做萃取剂提取大豆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谱图 图2 正己烷做萃取剂提取大豆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谱图 结果显示,由苯、石油醚以及正己烷做溶剂提取脂肪酸,二者提取结果相差不大,苯和石油醚的混合物效果略好。所以本实验对50个样品进行脂肪酸提取采用的是苯和石油醚作为脂肪酸的提取溶剂。2.2 不同甲酯化时间对脂肪酸提取效果比较 采用醇钠作为甲酯化试剂,酯化反应快速且完全。但是甲酯化试剂需要现用现配, 甲酯化试剂只能

24、使用3 d,超过3 d的试剂起不到酯化的效果,无法检出脂酸酸甲酯。结果发现,当甲酯化超过20 h时,样品的检出效果不好,得到的峰值偏低,且有杂峰出现。因此,在做大量样品分析时,需要分批量做样品前处理,每次甲酯化20份左右材料为宜 以免甲酯化超过20h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图3 正常甲酯化时间提取大豆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谱 图4 甲酯化时间提取大豆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谱图2.3 大豆中脂肪酸成分的GC测定 将经过甲酯化的供试大豆样品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如图,样品的色谱图清晰呈现5 个峰,与标准试样对比,大豆样品色谱图的5 个峰出现时间先后依次为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软脂酸的保留时间

25、为 17.74 min,硬脂酸的保留时间为23.49min,油酸的保留时间为24.35 min,亚油酸的保留时间为26.29min,亚麻酸的保留时间为29.12 min。 图5 脂肪酸气相色谱图2.4 几种大豆品种中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 种质名称 棕榈酸 硬脂酸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比二粒黑豆17.6682.41726.65947.1876.0690.565:1高作选1号16.6352.90623.41450.9746.0700.459:1灌云海白花18.1412.39521.13350.7277.6040.417:1黄大粒15.2351.97830.22148.2534.312

26、0.626:1龙川黄牛毛17.5592.33627.30846.416.3870.588:1东农36号16.4813.06821.97952.5935.8790.418:1东山6914.0222.76829.82448.3375.0490.617:1东山白马豆17.4061.58423.42850.8866.6960.460:1二季早豆-216.2542.16918.40255.5647.6100.331:1合丰24号15.5472.6431.26246.1014.4500.678:1花绿黄豆16.4692.38921.5151.7776.4780.407:1花色豆19.0762.27219.

27、65752.4826.5130.375:1化眉豆16.2662.59819.71254.4087.0160.363:1淮阳春豆19.4322.00939.01634.9274.6171.117:1黄豆15.2242.53721.3553.7837.1070.397:1黄豆17.9622.30322.4852.9664.2880.424:1合丰3715.5612.24936.25341.4244.5130.875:1和龙油太15.9662.26830.71646.3444.7060.663:1黑河一号15.5682.67423.60151.7746.3830.456:1横峰乌豆17.7132.2

28、3929.67643.2637.1090.686:1花黑虎20.1121.92322.41948.5097.0370.462:1花绿黄豆17.9951.8920.48852.2627.3650.392:1花色豆18.4582.16121.75450.9556.6730.427:1黄秆豆13.4422.73319.94256.6067.2770.352:1黄脐17.0262.4427.34947.4095.7750.577:1回茬小黄豆19.8882.42519.96450.4617.2610.396:1冀豆7号16.2241.75949.96528.6813.3701.742:1犍为泉水豆18

29、.042.43130.64144.0874.8020.695:1剑格化林鸡窝豆19.6432.13920.22149.3388.6590.450:1酱黄豆12.1222.53430.92149.115.3130.630:1金山茶禾未食豆18.6341.9816.81655.167.4110.304:182-1616.7422.71623.22249.8747.4450.466:1巴中田坎豆19.222.60224.39945.6568.1230.534:1白露豆19.3292.32219.87850.6147.8560.393:1白毛豆18.2662.26920.14950.5938.7230

30、.398:1白毛早豆子19.1192.87119.24451.617.1550.373:177-391-115.6412.45625.23750.3256.3410.502:1大黑豆17.9622.13621.62452.345.9390.413:1大黑脐16.5132.11225.55649.6266.1930.515:1大黄豆15.7472.61818.21156.1587.2670.324:1大黄豆-116.3172.54818.70756.2436.1860.333:1大黄豆-215.1042.48124.39250.3677.6570.484:1大黄珠14.5572.95519.92

31、452.6479.9180.378:1大粒黑豆15.7642.4118.26957.4896.0680.318:1大粒黄14.4542.5432.14244.6166.2480.720:1大青仁17.6342.13424.87548.3986.9600.514:1大天鹅蛋15.1672.40223.69250.458.2890.470:1大屯小黑豆14.9462.39427.45847.8477.3550.574:1代米豆13.2832.8222.88353.6277.3870.427:1丹徒小乌甲14.4953.04924.7348.0549.6710.515:12.5 筛选的大豆品种中油酸

32、亚油酸含量对比图 由图表可看出,在选取的50个品种里,油酸含量主要集中在20%24%,亚油酸含量主要集中在48%53%,区别明显。2.6 筛选出的高油亚比品种脂肪酸的组分配比是衡量大豆油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油亚比的高低可对大豆品种的优劣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如图所示,我们选取出了十六个油亚比较高的品种。种质名称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油亚比冀豆7号16.2241.75949.96528.6813.371.742:1淮阳春豆19.4322.00939.01634.9274.6171.117:1合丰3715.5612.24936.25341.4244.5130.875:1大粒黄14.4542

33、.5432.14244.6166.2480.720:1犍为泉水豆18.042.43130.64144.0874.8020.695:1横峰乌豆17.7132.23929.67643.2637.1090.686:1合丰24号15.5472.6431.26246.1014.450.678:1和龙油太15.9662.26830.71646.3444.7060.663:1酱黄豆12.1222.53430.92149.115.3130.630:1黄大粒15.2351.97830.22148.2534.3120.626:1东山6914.0222.76829.82448.3375.0490.617:1龙川黄牛

34、毛17.5592.33627.30846.416.3870.588:1黄脐17.0262.4427.34947.4095.7750.577:1大屯小黑豆14.9462.39427.45847.8477.3550.574:1二粒黑豆17.6682.41726.65947.1876.0690.565:1 图为冀豆7号气相色谱图 图为二粒黄豆气相色谱图2.7 筛选出的高油亚比品种亚麻酸参与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同时能够调节细胞膜的适应性。但亚麻酸由于其具有3个不饱和键,很容易氧化变质,储存的含量过多会影响油的营养和品质。营养学家同时也认为,亚麻酸含有的3个不饱和键不稳定,容易引起大豆油脂的氧化变性,降

35、低油的品质,并且工业生产中往往会使用脂肪酸的脱氢技术,来降低亚麻酸的含量,同时增加亚油酸的含量。我们对测定的品种进行对比,筛选出了低亚麻酸的品种,以期为以后的基因定位及育种工作提供条件。如图所示,我们选取出了十二个亚油、亚麻比较高的品种。种质名称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亚油/亚麻酸比黄豆17.9622.30322.4852.9664.28812.352:1黄大粒15.2351.97830.22148.2534.31211.19:1花黑虎20.1121.92322.41948.5097.03711.157:1合丰24号15.5472.6431.26246.1014.4510.36:1和龙油太

36、15.9662.26830.71646.3444.7069.848:1东山6914.0222.76829.82448.3375.0499.574:1大粒黑豆15.7642.4118.26957.4896.0689.474:1酱黄豆12.1222.53430.92149.115.3139.243:1犍为泉水豆18.042.43130.64144.0874.8029.181:1合丰3715.5612.24936.25341.4244.5139.179:1大黄豆-116.3172.54818.70756.2436.1869.092:1东农36号16.4813.06821.97952.5935.879

37、8.946:1 图为黄豆号气相色谱图 图为东农36号气相色谱图3 讨论 大豆脂肪酸组分含量的精确测定对于品质鉴定和QTL 分子标记具有重大意义。以往人们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利用索氏提取器提取籽粒中的油脂,经过一系列甲酯化步骤后进样测试。前人在简化脂肪酸组分测定的程序方面进行了探索,孙君明等、柴玉华等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创建了快速测定脂肪酸组分的检测模型; 张颖君等对传统索氏抽提法进行了优化,仅用0.04 g 籽粒中子叶的一部分便可进行脂肪酸测定,大大节省了检测时间和样品用量。该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大豆脂肪酸组分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改良的样品处理方法,与传统的索氏抽提法相比具有一定的

38、优势,其简化了大豆油脂的提取程序,缩短了检测所需时间,节省了试验费用,减少了工作量。经过改良的检测方法仅需要苯、石油醚和甲醇钠3种试剂,且与索氏抽提法相比,所需的样品检测量较少。豆粉直接甲酯化法有效避免了检测样品的取样误差和长时间加热处理对脂肪酸组分的影响,测得结果更加接近真实值,此法可应用于多种油料植物的脂肪酸组分含量的测定; 而籽粒直接甲酯化法由于不同大豆籽粒间脂肪酸组分含量存在差异,导致脂肪酸检测结果中存在取样误差,因此该方法适用于低世代分离群体的单籽粒或半籽粒检测分析。参考文献:1李卫东,张孟臣.黄淮海夏大豆及品种参数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6.15.2李晓伟,黄红英.大豆

39、利用价值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209-210.3高飞,曹志敏.大豆食品的功能价值及其加工的高新技术J.农产品加工,2005.7(4):79-80.4徐杰,胡国华,张大勇.大豆种子脂肪酸组分的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2005.24(1):61-66.5吕景良,邵荣春,吴百灵.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研究J.作物学报,1990.16(1):349-351.6胡明祥,梁岐,孟样勋.国大豆品种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研究J.林农业科学,1986(1):12-7.7刘兴媛,胡传璞,季玉玲.国大豆种质资源的脂肪酸组成分析J.物品种资源,1998 (2):40-42.8王

40、晓燕,张彩英,贾晓艳. 河北省大豆品种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分析 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0( 2 ) :15-18.9Spencer M M,Landau-Ellis D,Meyer E J,et al.Molecular markers associated with linolenic acid content in soybea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Society.2004,8:559-562.10徐豹,庄炳昌,路琴华等.中国野生大豆(G.soja)脂肪及其脂肪酸组成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1993(2):1-6.11崔昌

41、浩,田晶,徐龙权. 气相色谱法在检测细胞脂肪酸及菌种鉴定中的应用 J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7,26( 2) :104-107.12Kow alsk i R. GC analysis of changes in the fatty acid com posit ion of sunflower and olive oils heated with quercetin caffeism acid,pyrocatechol acid J . Acta Chromatographic a, 2007, 18: 15- 23. 13卢洁,张桂荣.超声提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植物细胞膜脂脂肪酸成分与含量研究.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4.23(2):154-158. 14J.Folch,M.Lees,G .H.S.Stanley ,J.Biol.Chem.,1957.226,497. 15E.G.Migh,W.J.Dyer,Can.J. Biochem.PhiysioL,1959.37,91l. 16韩菊,段文仲,分析化学1998,26 (9),1164. 17Z.S.Chen,C.S.J.Shen,A.J.Sheppard, J .Am .Oil che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