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审美创造能力培养的小学古诗词“三素二朗” 式教学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91760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4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审美创造能力培养的小学古诗词“三素二朗” 式教学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审美创造能力培养的小学古诗词“三素二朗” 式教学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审美创造能力培养的小学古诗词“三素二朗” 式教学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作家选刊基于审美创造能力培养的小学古诗词“三素二朗”式教学研究杨雯雯(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中心小学,广东 东莞)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指出,核心素养之一是“审美创造”,义务教育教科书中也增加了古诗词教学内容,古诗词为学生提供了审美创造素养提升的深厚土壤。教师围绕审美创造,建构“三素二朗”式课堂,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从而表现美和创造美,还能培根铸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文章首先阐释了“三素二朗”的概念,分析了其具体指向,然后通过教学实例阐述了“三素二朗”式课堂教学的具体建构,最后提出了“三素二朗”式课堂教学的评价角度。关键词:审美创造;古诗词;“三素

2、二朗”式教学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饱含丰富的美育思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论断,从中华传统美育的角度,阐明了诗歌、礼仪、乐舞之间的关系。朱光潜先生也提出:“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如果青少年缺少美育,就不可能全面发展。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中提出,要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对学校美育课而言,既开设好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各类美育艺术课程,又充分挖掘不同课程所蕴含的美育价值,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

3、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载体,学习古诗词既有利于学生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应占,可见古诗词教学愈加重要。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词课堂的情境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笔者着重研究审美创造背景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提出建构“三素二朗”式课堂教学

4、,从而达到“诗教”的目的,使学生真正从古诗词中吸收养分,提升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一、解析“三素二朗”“三素”指“素简、素雅和素白”,是从课堂整体结构来说的。“素”原义为“白色”,也指“本来的;原有的”。在这里引申为课堂教学的“结构素简”“过程素雅”“余音素白”。怎么做到“结构素简”呢?教师在课堂上用“读品拓悟”这样的教学活动来串连,“读”包括“一读通顺,二读平仄,三读画面”;“品”是“品字词,品写法”;“拓”是“拓背景,拓生平”;“悟”是“悟情感,悟人格”。怎么做到“过程素雅”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塑造几个“美”,如“情境之美、提问之美、对话之美、人文之美、板书之美”等。怎么做到“余音素白”呢

5、?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留思想”和“善表达”。“留思想”是要达到“课已尽而意无教 苑 新 声穷”的效果,古诗词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终点,而应该是成为引发学生思考、触发学生思维的起点,从一个诗人或者一句诗引起学生对那个朝代的历史文化的探究等;“善表达”是学生在感受美和发现美的基础上有创意地去表现美,如用声音传递美,或给古诗词配画、配绘本、配音乐、配舞蹈等,也可以把古诗词改编成剧本,让古诗词变得可观、可感,焕发新的生机,从而激发更多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朗”指“丰神俊朗、朗朗上口”,是从课堂整体效果来说的。“朗”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视觉效果的光线充足,明亮;另一个是听觉

6、效果的声音清晰响亮。在这里引申为古诗词教学的“丰神俊朗”和“朗朗上口”。“丰神俊朗”的意思是“神采奕奕,俊秀爽朗”,在这里指古诗词课给人节奏明朗、神采斐然之感,更多的是从“视觉”效果来谈的;而“朗朗上口”的意思是诵读诗文时响亮而顺口,指课堂中学生能以声传情,熟读成诵,这是从古诗词课堂的“听觉”角度来讲的。教师要创设“结构素简、过程素雅、余音素白”的古诗词课堂,并让“丰神俊朗”和“朗朗上口”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拉满,这才是基于审美创造的古诗词课堂教学。二、“三素二朗”式教学实例 以唐代诗人韩翃的 寒食 为例寒食 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课 古诗三首 中的第一首古诗,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

7、本单元的主题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教学 寒食前,教师要懂得单元的编排特点,明确单元的语文要素,从而准确定位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先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要创办一次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其中有“传统节日诗词墙”要布置,需要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诗词,这些诗词既要有传统文化内涵,又要具备“诗教”精神。围绕着情境任务,教师设置了四个学习任务:了解寒食节,读懂“寒食”诗,探寻诗妙处,体会诗精神。任务一:了解寒食节本任务分为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上微课,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寒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

8、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教师有必要通过微课介绍寒食节的来历,让学生感受古风古韵。上微课时,教师一边展示绘本,一边出示文字:我们可能对寒食节略感陌生,但它曾经是中国人非常重要的节日。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 天,清明节前一两天,古人在这一天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故而得名“寒食”。相传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义士介子推。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肉为他充饥,后来,晋文公分封群臣,唯独介子推不愿受赏,隐居深山。晋文公想逼其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谁知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冷食,以寄哀思。第二个活动是“读名句,了解寒食节的重要性”。寒

9、食节这么重要的节日,在唐诗宋词里屡屡出现,如苏轼的 望江南“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李清照的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周邦彦的 琐窗寒寒食“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是否了解了寒食节的传统习俗,即“禁烟火、吃冷食”。任务二:读懂“寒食”诗这个任务板块也分为三个活动,分别是读好平仄,读懂韵字,读得画面。中国古诗词的读音是特别讲究的,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按平仄、韵律仔细推敲和安排的。平仄的规律是:一、二声平,三、四声仄,入声归仄很奇特!寒食 是一首格律诗,教师要带领学生跟着长长短短的平仄

10、符号读好诗中的节奏。随即教师点拨“斜”的读音,读“”,再启发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古诗中也有“斜”字。是的,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读“”是为了和本诗的韵字“花”“家”押韵,读起来顺口,富于韵律美。接着教师再提问:这首诗写了寒食节的什么景象?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暮春时节,长安城百花盛开,落花飞舞。东风轻轻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枝。夜幕降临,宫里忙着传递蜡烛,缕缕轻烟飘散在王侯贵族的府邸上空。”教师边描述边引导学生思考,看这简简单单 个字把暮春时节寒食节的景色、风俗描写出来了,再播放朗读音频。任务三:探寻诗妙处在此截取一段课堂的实录:师:古人说这首诗写得特别好,徐增在 而庵小作家选刊说唐诗 中评价 寒食

11、,说诗中有很多字词是互相有情的,如,“飞”字和“风”字有情,因为有风,柳絮才到处飞。字词之间有情意或情感上的联系,就像我们和自己的好朋友一样。而庵说唐诗中还评价道“其用心细密,如一匹蜀锦,无一丝跳梭”,就是说 个字的排列非常有秩序和规律,像心灵手巧的姑娘编织的美丽蜀锦。下面我们来找一找互相有情的字词,玩一玩找朋友的游戏吧!先来猜一猜“春”字与什么字有情?生:“花”字,因为春天才会开花!师:不对,冬天也会有花,如梅花,再想想。师:给大家一点儿提示:春 夏 秋 冬,东 南 西 北,“春”字的好朋友是 生:“东”字!师:为什么?再给一点儿提示,冬天刮的是北风,秋天刮的是西风,夏天刮的是南风,春天刮的

12、是 生:东风!师:很好!那么“日暮”的好朋友是谁?生:蜡烛,因为天黑了才要点蜡烛照明。师:“御”字的好朋友是谁?“御花园”是“皇宫里的花园”,“御马”是皇宫里的马,那“御”字的好朋友是 生:“宫”字!师:最后挑战,“五侯”的好朋友是谁?生:不知道。师:这里有一个典故。从前,有个姓王的大家族,大家族里有一位美丽贤德的女子。皇帝特别喜爱她,把她封为了皇后,可皇帝觉得还不足以表达自己对她的宠爱,于是在一天之内给皇后的五个弟弟封了侯位!在当时就算是 大家族,有一个人被封侯都很了不起,何况是同时五人呢!人们就把“五侯”作为得到皇帝宠信的臣子的代称。这个皇帝是“汉”朝的“汉元帝”。你们知道“五侯”的好朋友

13、是谁了吧?生:汉宫!师:看,你们一边玩游戏一边获取了不少知识。现在感受到古人作诗的厉害了吧?每一个字词的背后都藏着精彩的故事!所以,学习诗词要细细地品味和揣摩,才知其妙处。任务四:体会诗精神教师带领学生既读懂了古诗,也探寻了诗妙处,似乎这首诗的教学可以结束了,但还不够,总感觉缺少了什么。是的,缺少了古诗的文化之美、思想之美。这时教师可以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如先提个简单的问题:同学们,寒食节要禁火,普通人家都会怎么做?学生会回答普通人家是不能用火煮食物的,也不能点蜡烛。接着,教师话题一转,追问:诗中的达官贵人却可以享受特权,得到御赐的蜡烛。诗人生活在唐朝时期,应该说“唐宫”,为何说“汉宫”?学生

14、恍然大悟,这是借古讽今,借汉朝批评当朝不公平的现象,像这样提出委婉批评的诗,我们称之为“讽喻诗”。论语 中提到,“诗”可以“兴观群怨”。其中“怨”就是“批评”的意思。只不过提倡批评也要讲究方法,避免偏激和过度。联系生活想想,当你们被长辈误解或跟同学有矛盾时,怎么做才好呢?当学生说出“要好好说话,不要针尖对麦芒,更不要歇斯底里,要以理服人”时,这堂课就到达到了“诗教”的目的,体现了一种君子“怨而不怒”的人格美。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和 江上渔者 为例再看一节古诗词课,教师将唐代韩愈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和北宋范仲淹的 江上渔者同时教,设置一个大主题:体会诗词里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15、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可以分为对“国家、国土”的热爱和对“人民”的热爱。教师先带领学生通过品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来体会韩愈对“国家、国土”的挚爱。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分为三个实践活动:读诗知义、写景之妙、诗人情志。第一步,开展“读诗知义”活动。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先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顺,再读好节奏,教师引领学生用“二二三”的节奏或者用“二二一二”的节奏来读。第二步,边看注释边读懂古诗,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再借助动态视频来展示早春的美景,尤其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画面。然后提问:“烟柳满皇都”是什么时节的景象?对,是暮春,在诗人眼里,早春“绝

16、胜”暮春。写景之妙,能“勾勒出景物的特点”才叫写景之妙。教 苑 新 声在这里,早春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边品味字词边感悟出是“雨润如酥”,是“草色隐约”,是“生机盎然”。第三步,开展“诗人情志”活动。教师拓展“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的生平资料,苏轼这样赞叹他:文起八代之衰,而勇夺三军之帅。教师再通过视频简介,概括出一行行触目惊心的文字:韩愈 岁时,父母双亡。他 岁时哥哥去世。他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他四次被贬,劝唐宪宗时,差点被极刑处死,被贬潮州。他只身入杀人如麻的叛军大营,冒死劝降。韩愈到了晚年,还被下级李绅弹劾。可见韩愈的命运是多么!学生都能感受到韩愈命运的坎坷,人生的磨难。然而再读读

17、这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你看那“天街”“润如酥”“草色”“近却无”“春好处”“绝胜”“皇都”等词语,你能感受到他的磨难和坎坷吗?并不!全是明朗的,欢快的,欣喜的,韩愈的情志多么!是的,他的情志多么高雅。这就是他对国家和国土深沉的爱,因心中有欢喜,所以眼里有光彩。江上渔者 分为三个鉴赏活动:诗之简,意之切,情之美。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可用“二三”节奏来读,语意直白,很好理解。但是教师抛出一个激起千层浪的问题:有名家评价范仲淹的 江上渔者 平仄不对,还不押韵。同学们,古人作诗最讲究平仄和韵律,既然这首诗不规整,为什么还能流传千古?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到诗里有两种身份的人,即“渔者”和“往来人”,再品

18、词析句,找到他们人生命运的不同:“忙”对“闲”,“悠”对“险”,“富”对“贫”,“暖”对“冷”,“君”对“者”音乐声缓缓响起,教师讲述:舌尖上的中国 中有一句话是“今天当我们有权远离自然,享受美食的时候,最应该感谢的是这些通过劳动和智慧成就餐桌美味的人们”。诚然,我们往往站在自己的位置,看不到他人的生平苦难。范仲淹,北宋文武贤臣,被世人称为“范文正公”,他的这首诗,描绘渔民“一叶舟”“出没风波”的艰辛,希望唤起“往来人”“君子”的重视和同情。同学们,范仲淹有两句肺腑之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你们知道范文正公为谁而忧,为谁而鸣吗?是的,为民而忧,为民而鸣。现

19、在你们懂了 江上渔者 流传千古的原因了吧?是的,这是范仲淹“养民”“爱民”“救民”的历史见证。同学们,再诵读这两首诗,并铭记于心,体会韩愈心中有欢喜,眼里有好景,体会范仲淹对劳苦人民的大爱,这就是今天的主题:体会诗词里的“家国情怀”。三、“三素二朗”式教学评价教师应建立以提高学生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创造力以及对古诗词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结合“审美创造”的“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来设置进阶性的评价,“小才子、小雅人、小诗人、小君子”,分别对应的评价内容是四项:朗读之美 我能诵读这首古诗(词

20、);知识之美 我能讲解这首古诗(词);文字之美 我能鉴赏这首古诗(词);人文之美 我能推荐这首古诗(词)。这样的评价方案,体现了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同时注重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让评价变得触手可及,并以评促学,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四、结语基于审美创造的小学古诗词“三素二朗”式教学的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与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探讨与实践应用,本研究为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希望本研究能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对审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注,共同推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参考文献:朱光潜 谈美 苏州:吉吴轩出版社,蒋军晶 指向语文要素:蒋军晶统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苗顺芳 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刍议 云南:文山学院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