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 4 卷第1 期2024年3月信阳农林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Vol.34 No.1Mar.2024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变革与创新陈长旭,王丹,魏翔,李雪静1(1.信阳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河南信阳4 6 4 0 0 0;2.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语言与传媒学院,河南信阳4 6 4 0 0 0)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们的网络话语表达习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的“微语言”话语环境和“去中心化”传播模式,提高话语传播力,
2、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主动调整话语角色关系,以实现积极的话语顺应,同时,还要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文本符号、结构方式、语言模因进行调整和创新。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话语角色;语言模因中图分类号:G41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高校大学生们的话语表达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场域,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大学生们的网络话语表达习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的“微语言”话语环境和“去中心化”传播模式,练就运用“网言网语”参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硬本领,实现积极的话语顺应,提高话语传播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主动调整话语角色关系,并对网络思政
3、教育话语的文本符号、结构方式、语言模因等进行调整与创新。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的变化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社交软件不断涌现,以“自由”“交互”等为主要特征的微博、微信等已经在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占据关键地位,成为高校新媒体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这类新媒体平台与校园官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基本功能是社交功能,而不再是宣传功能,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们与校园官网在话语环境、表达习惯和语言风格上的差异。1.1去中心化语境与广场式狂欢以往高校思政教育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单向传播的,自上而下,由一点对多点,信息发布者处于主动和权威地位,信息接收者处于被动的受众地位。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
4、息制作、传播、消费的界限愈加模糊,逐渐呈现出“交互式”“去中心化”的特征。互联网媒介权力的易位使曾经的文化受众成为兼具信息生产与消费的“与众”(prosumers)i。新媒体平台创造的话语空间既不是教室,也不是报告厅,这里没有严格意义的“讲台”与“课桌”“主讲席”与“听众席”的区别对立界限,这个话语空间更像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广场,每一个人都可以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新媒体的“去中心化”传播模式极大地彰显了个人的话语权力,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经常会受到消解和质疑,依托传统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的难度不断增大。当我们享受着苗壮成长
5、的信息文明的丰硕成果时,我们也必须学会应付它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并永远持续下去的副作用2 。大学生与处在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不同,中小学生几乎每天都处于家长和老师们的监督之下,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应试及升学压力极大,智能手机、电脑的使用相对受限,而一旦进人大学阶段,曾经的各种限制与约束瞬间解除,学生们猛然间沉入五光十色、斑斓奇幻的网络海洋,多元化的价值追求、新颖奇异的话语风格必然会对他们的价值判断和话语表达产生极大的影响。新兴社交媒体自由交互的特征、话语空间的无限扩张以及言论环境的相对宽松,共同为大学生的网络表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与渠道,但是由此收稿日期:2 0 2 2 0 5 一1 9基金项目:河南
6、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 0 2 2 BKS037)。作者简介:陈长旭(1 9 8 3 一),男,河南固始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语言学、汉语方言学。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 5-8 9 7 8(2 0 2 4)0 1-0 1 4 2-0 5陈长旭,等: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变革与创新引发的诸多网络言论失范、网络语言暴力、话语权力滥用等行为也需要引起重视。此外,由于大学生群体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喜欢追求个性,思想尚不成熟,所以很容易沾染上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习气,例如,过度娱乐化、解构权威,逆反主流,网络表达情绪化,排斥逻辑理性等。比如,“老湿”“叫兽”“砖家”等网络词语的大
7、行其道,就对教育者的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传道授业解惑者的主体权威性一旦被解构,那么正向价值引领的效力也将会随之消减。如果大学生们总是习惯于质疑校园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那么校园舆情引导的难度也必然会随之上升。1.2非线性表达与浅层化阅读新媒体时代,网络话语的非线性、跳跃性、变异性等特征更加明显,这种话语特征与现实交际中的口语有些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在网络交流时,网络信息技术背景下各种语符语码、表情包、视频音频等要素的介人,可以为虚拟交际状态下话语简化和省略提供较为充足的背景信息支持,所以,在网络语言中可以出现现实口语中常见的畸零省略现象,而不会影响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有效解码。但是在非
8、线性、跳跃性、变异性等方面,网络话语结构和现实对话口语又有明显不同,现实人际交往在对话中要比较严格地遵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但是如果稍微观察一下某些社交媒介(如微信群组、QQ群组等)的聊天信息就会发现,这些语用原则对虚拟语境对话主体的约束和限制明显要弱得多,网络聊天中话题的转移与切换明显要更加频繁,而且转换过程经常会十分突元,语言省略、成分移位、句法变异等现象也比现实口语更加普遍。即使是在相对完整的网络话语表述中,话语的内在逻辑性、段落篇章的层次性等较之传统书面表达,甚至是新媒体广泛发展应用之前的网络表达都要逊色很多,这种话语结构特征与web2.0时代的信息技术特征是息息相关的。网络话语的形式
9、特征是网络话语内容的某种表征和外在投射,自由散化的语言结构形式与轻松娱乐的话语内容之间是一种最默契的配合,其中,话语内容是因,话语形式是果,而话语形式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话语内容。尼尔波兹曼曾指出,每种技术都有自已内在的偏向。在它的物质外壳下,它常常表现出要派何种用场的倾向。只有那些对技术的历史一无所知的人,才会相信技术是完全中立的 3 。在当下的互联网场域中,娱乐几乎成为网络上绝大部分话语的超意识形态,这和印刷机时代纸媒的话语风格偏好是截然不同的,纸媒昂贵的印刷成本以及信息的线性呈现方式,使得其呈现的话语内容往往相对理性严谨,但是在网络媒介中,信息呈现和传递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各种繁复
10、花哨的超链接无时无刻不在分散着人们的注意力,铺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制造着无数的信息刺激,对网络深度依赖、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青年大学生很容易被裹挟进这个噜杂喧嚣的网络话语世界,进而养成一种浅层化的阅读习惯和非线性的、跳跃式的话语审美偏好,本能地排斥深度阅读和逻辑线性的话语风格。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角色的调整从语言顺应理论的角度来看,“语境”就是语言交际的环境,主要用来指称与话语相互顺应的一切因素或影响话语处理的一切因素,包括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单就交际语境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交际双方,也即话语发出者和话语解释者 4 。不管是在现实交际环境中,还是在网络的虚拟交际环境中,当我们
11、即将开启一段对话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因为这一点将从根本上决定对话双方将会以什么样的说话口吻、表达方式、语言结构进行对话,所以,要积极顺应大学生的网络话语表达习惯,提升网络思政教育效果,首先要对网络对话主体的角色关系进行适当的调整。2.1传统思政教育话语主体角色与当下网络语境的矛盾传统的思政教育话语是“精英独白式”的,长于说理论证,一般篇幅较长,篇章结构极富逻辑性,语体风格色彩比较偏于书面化,叙事宏大,语气严肃。这种话语模式在线下的一些大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或者在政策报告、理论宣讲、校园官网新闻宣传等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比较有效地避免信息传达失误,提高政
12、策精神宣讲的准确性。这种话语模式中的话语主体一般习惯于采取“训诫式”的自我角色设定,这就和以“自由”“交互”“跳跃”“轻松活泼”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网络语境不太兼容。在当前的新媒体网络话语环境中,传统思政教育话语主体的自我角色设定容易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上而下”式的权威信息发布模式,大学生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缺乏交流互动,这与新兴自媒体平台的“交互性”特征不相兼容;二是语言风格比较严肃,存在较多的政治理论术语,不太适合营造讨论交流的轻松氛围,而且,偏重说理,情感介人往往不足,比较善于“以理服人”,但是不太善于“以情:143:第3 4 卷第1 期动人”,容易导致与大
13、学生之间情感上的疏离;三是话语方式相对单一,缺少变化,容易让热衷网络话语表达的大学生群体产生话语审美疲劳,而且与大学生求新、求变、求奇、求异的话语审美追求不相符合。在当下全新的网络话语环境中,传统思政教育的话语空间很容易被网络上的非主流话语空间挤压和排斥。2.2“训诚者”形象的消隐与“小称化”主体的设定高校官网在发布新闻或通知的时候一般会直接报出学校名称,或者用“我校”“本校”等自指,借以凸显话语发出者作为事业单位机构官方代表的角色身份,这种自我角色设定与校园官网主要用于新闻宣传、通知发布的媒介功能是相互匹配的。但是,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则有所不同,它们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交际,尽管大学生在这些
14、媒介平台上也可以获取大量的校园信息,但是这些信息普遍不属于“任务强制型”或“宣传训诚型”信息,而更多是基于社会交际、群体认同用途的“兴趣互动型”信息,所以,传统的“训者”自我角色设定并不适用于微博、微信这样的新媒体。为了有效顺应新媒体社交平台的网络化语境,提升高校官微平台的吸引力和关注度,许多高校在与大学生受众的话语角色关系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摒弃了传统的“训诚者”“通知传达者”角色形象,转而采用了一种“人格化”“小称化”的角色设定策略。高校官微信息传播的“人格化”的特征首先体现在形象塑造方面,也即要把抽象的品牌认知具象化,增强与受众之间的亲近感,加深情感认同 5 。高校官微平台中采用“人格化
15、”的昵称方式可以使信息发布和传达过程充满人情味、趣味性和对象感,进而有利于增强用户黏性。我们对河南省部分高校的官方微博、微信进行了观察,发现大部分的高校在自我话语角色设定上都采用了拟人化的昵称、小称方式。例如,郑州大学“小郑”,河南大学“小河”,信阳师范大学“小山”“小谭”,周口师范学院“周周”,新乡医学院“小新”,信阳农林学院“小农”等。当然,有些高校的官微平台没有采用专名化的昵称或小称,但是也都习惯于使用一些通用的“人格化”网络自称名,比如“主页君”“官微君”“官博菌”“君君”等。在对目标受众进行称呼时,也习惯于采用小称或昵称,并大量运用谐音修辞法。例如,小主们、小伙伴、小可爱、少年、筒子
16、、童鞋、靴子、萌新等,有些学校对本校学生也有专门的昵称,例如,河南大学的“河宝”南京邮电大学的“柚子”浙江传媒学院“小媒粉”等。这种话语角色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教育者们俯下身段,改变以往生硬的话语风格,以亲切平等的姿态更好地与大学生谈心、沟通与交流。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模式的创新基于社交媒体而崛起的互联网单元群体,从数字媒介生态营造的这种新语境中寻找、发明、建构新兴的精炼、生动、运用广泛的网络语言,以弥补该状态下社会表达的“缺场”6 。一种新兴的重要的媒介会对人们的话语符号、话语结构以及话语表达习惯产生重塑作用。随着各种新兴网络媒介的发展,人们的话语表达习惯、话语结构模式、话语审美心理都发
17、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变化,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需要积极顺应网络语言表达的特点,以主动获取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话语认同。3.1话语文本符号的多元化网络平台的文本符号设计、输入、呈现、传递摆脱了传统纸质媒介和手工书写的种种限制,让不同符号和语码的混搭组合变成一种带有标识性特征的网络话语表现艺术。分析大学生网络话语文本的构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心理、时尚追求以及日常生活的关注热点,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乃至语言学的研究价值 7。在网络思政教育话语中有意识地使用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文本符号形式,有利于增进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文化认同。在非语言符号的使用方面,最常见的是用各种各样的emoji表情
18、包、构键符、动作手势来代替或辅助语言表达,这样既方便简洁,省时省力,又可以对网络虚拟交际“不在场”状态起到一种弥补,同时,也可以对那些不太好用语言表现的特殊情感进行隐喻性或象征性的表达。某些表情或动作手势符号由于设计得比较形象生动,表义已经有了明确的规约,所以在网络交际中使用频率非常高,不仅很好地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同时又可以较好地获得网络群体的话语认同。汉字、拼音、英语、日语假名、各类非语言符合的混搭组合,也满足了具备较高文化知识水平的大学生群体对网络话语文本的求奇求异的心理追求。在高校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号推文中,还经常会把一些与句子语气或情感色彩相一致的表情符号放置在句末,有替代传统印刷
19、文本中标点符号的作用。此外,#、!、1、I、等一类符号也比传统印刷文本中出现的频次多得多,主要用以对某些关键词或关键信息进行强调和凸显。144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4年3 月陈长旭,等: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变革与创新3.2话语结构方式的新颖化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话语结构方式的创新变化可以从如下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第一,在语言表达的求新求变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相同的主题内容往往会采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表达,谐音、反问、疑问、仿拟等多种网语构造方法齐上阵,尽量避免重复,努力彰显自已的个性与特色。第二,在推文内容的文本排列与呈现方式上,高校官微习惯于采取散文诗式的逐句分行模式,一般会直接省略标点符
20、号,文本中间穿插着大量的图片、视频等。有时候为了表示强调,还会对一些重点词语进行加粗加黑,甚至使用逐词分行的方式。第三,在推文标题的设计上,高校官微会采用多种标题优化策略,如悬念设置、词语强调、符号凸显、设问反问等,努力追求新颖别致的表达,营造陌生化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关注兴趣。特别是在一些活动预告宣传的推文中,夸张化、惊叹化的表达随处可见,正文之前经常会加上“新鲜出炉”“酷炫来袭”“重磅来袭”“号外号外”“厉害了”“火爆”“燃!/超燃!/燃爆!”“泪目”“权威发布”“速观”“点赞/怒赞”“敲黑板”等一类具有刺激性、煸动性的词语。在“腾讯微校”发布的全国高校微信公众号排行榜中,最佳推文的标题中有
21、相当一部分习惯于在标题正文前加上“”,借以增强所发推文的受众针对性,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3.3网络语言模因的运用“模因(Meme,又译作觅母)”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或模仿单位 8 。如果某种信息可以通过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和传播,那么它就可以被称作模因。大学生网络语言中使用的语言模因经常是把其他语境中的某些特殊词语、句子或构式移植到新的语境中,进而产生一种陌生化的表达效果,给人以新颖时尚的感觉。例如,“你还在挖呀挖?看看Henuers在干啥?(河南大学官微,2 0 2 3 一0 5 一1 3)”“在郑大狂起来!(郑州大学官微,2 0 2 3 一0 3 一2 5)”“道路千万条,学习第一条!寒假不
22、学习,开学两行泪(信阳师范大学微信,2 0 1 9一0 2 一1 3)”等。大学生网络语境中的语言模因基本都源自平时对他们影响较大,或者曾经让他们印象深刻的一些信息或事物,每一个模因的背后都有一个可以引发大学生们情感共鸣的背景语境信息,可以瞬间激发他们脑海中的记忆和联想,勾起一种愉悦的审美体验 ,也就是说,这些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的网语模因具有一定的群体身份认同的标识性作用,如果在网络思政话语中适当引入一些网语模因,将会非常有利于激发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情感共鸣。在网语模因的引介和植人过程中,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引起重视,就是网语模因的文化背景审查问题。网语模因的来源非常复杂,有源头事件、典故、
23、语境等因素,而附加到模因上的背景信息往往不易把握,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产生误用。这些需要特别留意的网语模因大致可分三类,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区别对待。第一类,诸如“尼玛”“卧槽”“法克”等带有粗俗狠琐特征的词,需要坚决抵制,防止这些词语污染高校的网络语言环境。第二类,从字面上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不妥之处,但是却具有一定的负面背景信息,在使用中容易引发人们的负面想象,在学生中起到不好的示范作用。例如“被”模因构式中,“被”字后接的词语是一些按照语言常规来讲不能用于被动语态的词语,整个构式表达的是外力对主体的某种故意强迫,构式产生的源头往往是一些负面事件。第三类网语模因与第二类有些相似,不过它们的色彩义
24、更加中性,消极义更加隐嗨,不易察觉。例如网络流行词“佛系”既有“随性、不过激、不强求”等相对正面的含义,也隐含有“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等相对负面的意思,需要在使用中进行积极引导。网语模因的识别往往如同猜谜,由于年龄上的代沟或者对网络流行语的不了解,一些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已经习以为常的模因,对于年龄稍长的教师来讲,识别起来可能仍然存在困难,所以,高校很有必要培养一批思想素质过硬、网络技术熟练、文字功底较深的学生干部队伍,协助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4结语网络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少的挑战,但同时也创造了许多的机遇。新时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当代大
25、学生的网络话语习惯,寻找大学生网络话语和思政教育话语之间的契合点和共通性,做好话语体系的改革创新和“网言网语”转化,进而消除话语差异和隔阅,实现良性互动和顺畅交流,主动抢占、积极建设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媒体阵地,努力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影响力。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警惕网络信息的过度娱乐化问题,高校思政教育话语的网络语言顺应并不是无原则的迎合,而是要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的前提下,不断推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走深走实,为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提供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教育引导。:145:第3 4 卷第1 期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4年3 月参考文献:(编辑:刘彩霞)Reform and
26、 Innovation of the Discourse System of1张成良,甘险峰.融媒体语境下“第三媒介时代”媒介形态研究 J.编辑之友,2 0 1 8(1):5 3.2申克.信息烟尘:在信息爆炸中求生存 MI.黄铅坚,朱付元,何芷江,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 0 0 1:1 5.3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MI章艳,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4.4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 MI.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7.5黄璀.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人格化 传播策略J.青年记者,2 0 1 7(2 0):1 2 1.6隋岩等.网络语言与社会表达 MJ.北京:
27、科学出版社,2 0 2 1.7陈长旭.大学生网络话语方式的转变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J.中国高等教育,2 0 1 7(Z2):7.8道金斯.自私的基因 MI.卢允中,张岱云,陈复加,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 0 1 2:2 1 79陈长旭.高校官微语言的顺应特征及其规范引导策略 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 0 1 9(4):6 5.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CHEN Changxu,WANG Dan,WEI Xiang,LI Xuejing(1.School of Media,Xinyang Norm
28、al University,Xinyang 464000,China;2.School of Language and Media,Xi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nyang 464000,China)Abstract:The arrival of the new media era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way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but also profoundly af-fected the expression habits of college student
29、s network discourse,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micro-language discourse environment and the decen-tralized communication mode of new media,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discourse communicati
30、on,th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needs to actively adjust the role relationship of discourse to achieve positive discourseadaptation.At the same time,it also needs to adjust and innovate the text symbols,structural modes and language memes ofthe network ideological
31、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Key words: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discourse system;discourse role;language meme(上接第1 4 1 页)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wo Five-in-One ModelTake Basic Courses as ExampleLI Jinkui,ZHAO Yanzhi?(1.The Aviat
32、ion Maintenance NCO Academy of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Xinyang 464000,China;2.Xinyang Technician College,Xinyang 464000,China)Abstract:To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military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to cultivate people by virtue and to educate people forwar,we must speed up the ideological and
33、 political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urriculu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unda-mental connotation of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from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urriculum,thought and politics,and analy-zes the main difficul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construction.On the basis of the explora-tion of one basis,two cooperation,three focus and four integration,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wofive-in-oneis constructed.Key words: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five-in-one;educational model;innovative practice146: